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1页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2页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3页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4页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时期的教育 魏珂 秦汉时期教育 一 秦汉的文教政策二 汉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三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 秦汉的文教政策 一 秦代的文教政策1 书同文 行同伦秦统一后 李斯根据大篆和古文二种字体 加以改造 使笔划更为简单易写 称为 小篆 或 秦篆 使全国通用 从而废除了古文 后来狱史程邈又据小篆再简化而成 隶书 书同文 行同伦对于统一的汉民族共同心理状态的形成 对后世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 颁挟书令 禁私学秦自商鞅开始行法家政治 统一后 李斯为相时进一步加强法治 把它贯彻到各种制度和社会关系中 秦始皇严施法制 压制其他思想 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 另一方面 持不同政见的儒生往往非议朝政 因而引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 焚书坑儒 事件 焚书事件 史记 载 秦始皇34年 前213年 置酒咸阳宫为秦始皇祝寿 仆射周青臣颂扬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制 使百姓安乐 博得始皇欢心 儒家博士淳于越异之 曰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 加上当时围绕要不要分封问题 儒 法展开的二次激烈的的争论 26 34年 都是法家胜 所以李斯认为当时 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以非当世 惑乱黔首 而私相与非法教人 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 入则心非 出则巷议 如果不加禁止 于国家的统一和政令的推行极端有害 他请求秦始皇下令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 诗 书 百家语者 悉诣守 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 诗 书 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同罪 始皇纳之 颁挟书令 禁私学 坑儒事件 始皇35年 前214年 儒士侯生 卢生指责秦始皇为人刚愎暴戾 狂妄自大 专意任用刑狱之吏 施行重刑杀戮政策 使百官不敢进谏 二人的抨击便秦始皇大怒 下令御史审问诸生 他们忍受不了刑罚 彼此互相告引 罗致罪名者460多人 皆坑之咸阳 3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 韩非子 五蠹 今天下已定 法令出一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士则学习法令避禁 李斯 如有欲学法令 以吏为师 李斯 法律之外无学 官吏之外无师 汉初文教政策 黄老之术 二 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1 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董仲舒站在儒家统治者的立场上 从 春秋 大一统的观点出发 论证了儒学在封建政治中应居于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通宜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姓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述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可从也 汉书 董仲舒传 2 兴太学以养士 养士之大者 莫大乎太学 太学者 贤士之所关也 教化之所本原也 愿陛下兴太学 置名师 以养天下之士也 汉书 董仲舒传 3 重视选举 任贤使能 勿以日月为功 实试贤能为上 量材而授官 录德而定位 汉书 董仲舒传 立五经博士 开设太学 完全确立察举制 人才选拔制度 察举制 特点 实行奖惩严明的察举责任制 有才不举 举而不实坐罪 有才即举 举而得人受奖 增加察举的科目 贤良 孝廉 秀才 规定察举的期限和人数 制定察举的标准 四科 德 学 法令 谋略 察举与考试相结合 察举制评价 意义 重视品行才绩 广开才路 不拘一格 建立严格的察举法规 局限 选举大权为权门势家所把持 重德轻才 使评价带有虚伪性和主观随意性 多途求贤保持了特权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二 汉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 汉代的官学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二种 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 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 还有一所特殊学校即鸿都门学 1 太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 于元朔五年 前124年 置博士弟子员50人 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 洛阳太学 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 博士中的领袖称仆射 东汉改名为祭酒 太学的学生初称为 博士弟子 或简称 弟子 东汉多称 诸生 或 太学生 太学教学以儒家经书为主要内容 汉代儒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 前者附会谶纬 多迷信色彩 直接为当时封建政治服务 后者重本源 详考据 有烦琐 保守的倾向 汉代太学主要由今文经学垄断 汉代讲经画像砖 熹平石经 太学传经有遵从 师法 家法 的规定 师法 是指专经大师所讲的经说 家法 是指对经义的发挥创新 自立一家之言 师法重传授 明本源 家法重立说 争派别 西汉重师法 东汉重家法 太学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 一面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 大都授 一面采取以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的形式 次第相传 所以使50个学生发展到后来的三万多人 太学没有规定肆业的年限 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 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 初年是每年一次的岁试 方法是 设科射策 抽签考试 设有甲 乙二科 后改为上 中 下三等 按考生所取得的实际等级授予不同的官职 如甲科为郎中 乙科为太子舍人 丙科为文学掌故 2 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院 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校 该校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178年 专门招收有写作 尺牍 书信 辞赋能力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 书画 的人当学生 均由三公推荐入学 学成之后 任官优厚 鸿都门学的招生 设置与任官均与太学不同 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太学是儒士官僚集团的舆论机关 而鸿都门学则是宦官集团所控制的 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 二 汉代的私学 当时由于官学限额较严 入学有资格的规定 且制度不尽完善 私学则自由择师 且与太学一样皆以儒经为教学内容 学成之后 同样可以出仕 另一方面 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乱使一批名儒不愿出仕 选择退而授徒 由于这些原因 汉代的私学异常兴旺 人数远远超过太学 汉代私学其程度有教儿童的小学 称为 学馆 书馆 或 书舍 有相当于太学的 由精师大儒自立的 精舍 精庐 二汉私学门下有不少的著名大师 马融 郑玄等大儒的弟子常有数百千人 私学弟子分为二种 一是 著录弟子 只将其名列于门生之列 二是 及门弟子 亲赴门下接受师教 由于著录弟子不必亲来门下受业 因此人数时常能多至万千人 名师所办私学由于及门者太多 他们的教学方法常常是高业弟子转相传授 如西汉董仲舒使其弟子 次相受 或莫见其面 东汉马融 门徒四百余人 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乃使高业弟子以次相传 鲜有入其室者 郑玄在其门下等了三年才见到老师 汉代初级私学可以分为二段 一是蒙学 称书馆 教师称书师 学生学习的是字书 如 急就篇 二是学习 孝经 论语 读完它们后小学毕业 即可任小官 也可在社会上谋些职业 要想深造就必须入太学或私家经师 专攻一经或数经 三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和著作董仲舒 前179 前104年 广川 今河北景县 人 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 也是一位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教育家 董仲舒的著作很多 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其中以 春秋繁露 和保存在 汉书 董仲舒传 中的 对贤良策 影响最大 董仲舒像 二 对贤良策 和三大文教政策1 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 2 兴太学以养士 3 重视选举 任贤使能 三 德治与教化1 德教是立政之本 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 其堤防完也 教化废而奸邪并出 刑罚不能胜者 其堤防坏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 是故 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董仲舒 对贤良策 2 道德教育的总原则 正其谊 义 不谋其利 明其道 不计其功 3 道德教育内容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的作用与任务 君主不学 不成其德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性 2 教学内容 六艺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3 教学方法 1 强勉努力 强勉学问 则闻见博而知益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