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开学第一课------鸡年说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开学第一课------鸡年说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开学第一课------鸡年说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开学第一课------鸡年说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学第一课 鸡年说鸡教学目的:1、 了解与“鸡”有关的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喜爱。(重点)2、 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难点)导入:鸡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常见的家禽,它和狗、牛等都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一个见证,家中畜养了鸡,说明这户人家粮米有余,生活得比较殷实,也算是一个衡量生活幸福与否的指标吧。同时,鸡也是一种报晓报时的工具,在古代普通人家,不可能有沙漏,就只能靠雄鸡报晓,西游记里提到的昂日星官就是一只大公鸡。鸡和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相关,因此也成为成语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说说关于鸡的成语和诗句,以及背后的一些故事。一、 与鸡有关的励志成语故事1、 闻鸡起舞:清晨鸡鸣当中一幅最励志的画面 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2、鹤立鸡群: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语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晋惠帝时侍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3、呆若木鸡:一只鸡进入最佳战斗状态。 现在在一般贬义的倾向比较多,形容一个人呆呆地,来不及有反应,然而,它最初的意思却是说一只斗鸡进入了最佳的战斗状态。庄子的“达生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为齐宣王训练斗鸡,常常能够获胜。他训练斗鸡的标准什么呢?如果这只鸡雄赳赳气昂昂,好斗好勇,“疾视而盛气”,怒气冲冲地瞪着对手,那说明它还没有达到最佳的战斗状态,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当这只鸡没有怒色,完全呆呆地如同一只木鸡的时候,说明它的战斗力已经登峰造极,不怒而威,不寒而栗,其战斗素质已经全部具备,其他的对手一看到它,就会吓得马上就跑,“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二、 与鸡有关的感人故事 1、故人具鸡黍:史上最感人的一次约饭鸡是农家必养的家禽,家中有鸡,说明粮食丰收,粟米稻谷除了用来食用,还可以有余,以饲养鸡鸭,陆游在赞美农家的丰足时,有这么一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虽然农家的酒水不是那么高档,有点浑浊,可小百姓家的日子还是很殷实,起码家里有足够的鸡和猪来招待客人,陶渊明也在桃花源记里这样描述世外农家的幸福生活:“设酒杀鸡做食”。更早一点,在论语里,孔子的弟子子路去问路,隐者“荷蓧丈人”款待子路,也是“杀鸡为黍而食之”。 能不能养鸡,吃不吃得起鸡肉,是物质生活是否充裕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延伸,以鸡尾菜肴待客,成了中国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种标准的中国农庄式待客之道,在唐诗里凝结成一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想想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好友谈谈桑麻,喝喝酒,多么温馨的画面,而这画面当中,就有鲜美的鸡肉。2、只鸡絮酒:温暖的友谊故事从“杀鸡为黍而食之”又派生出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例如成语“只鸡絮酒”,据后汉书记载,讲的是汉朝的一个名为徐稚的读书人,其学问渊博,为人高雅,为世人所称道,朝廷太尉黄琼闻其贤名,于是推荐徐稚去当官,而徐稚无心于功名,只喜欢闭门读书,做一个安静的君子,于是屡次推辞,似乎完全不领略黄琼的好意。然而,后来黄琼死了,徐稚却用酒水泡了棉絮,再用棉絮包好烤好的一只鸡,不辞路远,自带干粮去黄琼的坟前祭奠,并且放声大哭,表现得很悲痛,祭奠之后也不告知别人姓名,“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说明徐稚虽然推掉了黄琼的推荐,但不等于他没有领情,而是心存感激,引黄琼为知己,成语“只鸡絮酒”的来历就是这样的,后面蕴藏一个感人的故事。3、鸡黍之交:阴阳两不离徐稚和黄琼的故事在同时代还有另一个版本,即范式和张劭的故事,同样也记载在后汉书里。范式和张劭都是东汉地方小吏,关系很好,乃是至交。范式有一次跟张劭说,我一定要去你家拜访,向您的家人问好。张劭回答说:欢迎老友来访,我一定做饭做菜招待你,其中的菜就是鸡。两位老友的家相隔千里,在交通条件落后的汉朝,张劭的家里人都不太相信范式的承诺,然而张劭对范式的诚信很有信心,在约定的那一天,他真的早早做好饭菜等,果然,范式如期到来,二人把酒尽欢,良久方散。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鸡黍之交”。后来张劭死,下葬时棺木不能下去,直到范式赶到,以酒祭奠,棺木才下去。到了明朝的喻世明言里,有一个故事叫“范巨卿鸡黍生死之交”,将故事的版本改了一下,范巨卿就是范式,他承诺要去张劭约饭,结果因为忙于生计,一时忘记,到了约的那一天,已经没法赴约,那时由于没有高铁,没有飞机,千里之遥无法赶到,居然自刎而死,阴魂赴约,张劭得知老友死讯,悲痛不已,赶去范巨卿家中,亦自刎以报。三、 与鸡有关的趣味对联1五更鸡声声唱晓;千里马步步登高。 2、把酒当歌歌盛世;闻鸡起舞舞新春。四、与鸡有关的歇后语1、鸡蛋里面找骨头百般挑剔 2、鸡飞蛋打两落空(比喻毫无所得)3、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比喻自找倒霉) 4、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5、鸡叫走路越走越明(比喻前途越来越光明)6、鸡笼里过日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