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ppt课件_第1页
第2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ppt课件_第2页
第2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ppt课件_第3页
第2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ppt课件_第4页
第2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第二节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 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危害国家安全罪 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罪名 从第102条至113条共12个条文 规定了12个罪名 1 背叛国家罪 2 分裂国家罪 3 煽动分裂国家罪 4 武装叛乱 暴乱罪 5 颠覆国家政权罪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7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8 投敌叛变罪 9 叛逃罪 10 间谍罪 11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罪 12 资敌罪 法定刑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有7个罪有死刑 5个罪无死刑 5个无死刑的只有叛逃罪最高刑为10年 其余4个最高刑均为15年 因此本章犯罪刑期重 刑法113条第2款还规定 犯本章之罪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构成 保护法益 本章罪侵害的法益是与国家存立直接相关的国家安全 国家法益 一般包括国家存立的安全 政府统治机能的确保 公共秩序的维持以及司法权不受干扰等几个方面 其中国家安全最为重要 其如果受到侵犯 统治合法性将被动摇 国家的机能就会被削弱或者彻底丧失 所以 在各国的立法中对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都较为重视 行为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包括颠覆合法政府 窃据国土 非法变更宪法秩序 与外国或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 甚至通敌卖国 帮助敌方以战争手段入侵我国 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重要情报等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构成 主体 本章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 无论是中国人 外国人或是无国籍人 都可以构成本章罪 但有的犯罪要求主体具有特殊身份 如背叛国家罪 投敌叛变罪的主体仅限于中国公民 叛逃罪的主体仅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等 主观 本章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而且多是直接故意 在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等罪中 行为人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的发生可能是间接故意 过失不构成本章罪 犯罪动机可能多种多样 同时刑法没有明文要求行为人必须具备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 第二节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 一 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境外机构 组织 个人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主观 故意处罚刑法 第102条第1款 第2款规定加重处罚事由 刑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 行为 勾结 危害 外国 境外机构 组织 个人 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 国家安全 本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 一般来说不是普通公民 而是窃据我国党 政 军机关要职 掌握重要权力或具有相当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的人 二 分裂国家罪 组织 策划 实施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主观 故意处罚刑法 第103条第1款加重处罚事由 刑法第113条第1 2款规定 行为 组织 策划 实施 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包括中国公民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本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三 煽动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1998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条明确规定 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 而予以出版 印刷 复制 发行 传播的 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这是对本罪行为的补充性规定 行为 煽动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 主观 故意 处罚 刑法第103条第2款规定刑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刑法第106条规定 煽动行为的特征 内容特定性 即煽动 挑拨民族关系 制造民族矛盾 煽动他人着手实施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的犯罪活动等 形式多样性 造谣 诽谤或者其他方式实施 补充行为行为的公开性 即煽动行为必须针对不特定或者多数人实施 煽动要公开实施 但不以公然实施为必要 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宣传煽动行为 即使被煽动对象没有接受煽动内容 并未着手从事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 对成立本罪既遂也没有影响 不是公开煽动 而只是鼓动 怂恿特定个人或少数人实施分裂国家行为的 不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 乃是分裂国家罪的教唆犯 在被教唆者实际实施被教唆的分裂国家罪的场合 教唆犯才成立犯罪既遂 四 武装叛乱 暴乱罪 组织 策划 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 加重处罚事由 这里的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严重 是指武装叛乱 暴乱造成多人死伤 财产遭受严重破坏的等 行为 叛乱 主观故意 处罚 刑法第104条第1款规定刑法第113条第1 2款规定 暴乱 意图投靠境外组织或者境外敌对势力而反叛国家和政府 不以投靠境外敌对势力为目的 而是采用武力的形式 直接与国家或者政府进行对抗 行为方式认定中注意问题 以武装叛乱 暴乱方式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的 本罪和分裂国家罪之间有牵连关系 应从一重罪处断 考虑到这两个罪的法定刑完全一致 故一般应以目的行为即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在武装叛乱 武装暴乱的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 往往同时有杀人 伤害 放火 爆炸 抢劫 聚众哄抢 聚众斗殴等行为 是只构成本罪 还是应以武装叛乱 武装暴乱罪与同时发生的侵害公民人身 财产权利罪并罚 一种情况 在武装叛乱 武装暴乱过程中 为对抗政府当局的镇压 追剿而实施杀人 伤害 放火 爆炸 抢劫等行为的 后续行为可视作武装叛乱 暴乱实行行为中的当然部分或者具体表现 以武装叛乱 暴乱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加以处理 杀人 伤害 放火 爆炸 抢劫等行为被武装叛乱 暴乱罪所吸收 不再单独定罪 另一情况 在实施暴乱 叛乱过程中针对普通居民实施杀人 放火 抢劫 强奸等残虐行为 掠夺行为的 与实现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目的没有关联性 是乘混乱之机实施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无关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的行为 不能被武装叛乱 武装暴乱罪所吸收 应当以武装叛乱 暴乱罪与杀人 抢劫 强奸 放火等数罪并罚 主观故意认定 由于武装叛乱 暴乱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多人 有组织指挥者 积极参加者 其他参加者 这些共犯之间应当有共同的相互协力实施武装暴乱 叛乱的共同故意 但是成立本罪并不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聚众的意思 此外 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性质应当有所认识 被欺骗参与武装叛乱 暴乱行为 完全不能认识自己行为性质的 或者与其他武装叛乱 暴乱者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的 不构成本罪 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意思 五 颠覆国家政权罪 组织 策划 实施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行为 组织 策划 实施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颠覆国家政权 是指以各种非法手段推翻国家政权组织 包括我国各级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军事机关在内的整个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是指以各种方式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性质 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方式包括 1 组织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即为颠覆国家政权而进行组织活动 2 策划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即为颠覆国家政权而进行谋划活动 3 实施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即具体实行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 注意 颠覆国家政权行为一旦实施 就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性质 但是 本罪并不是着手实施就既遂 颠覆行为着手实施但迅速被镇压的 是本罪未遂 着手实施 造成某一地域的政权 平稳性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但未被彻底破坏的 是本罪既遂 当然 从理论上讲 颠覆一个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最终得逞 就不再存在犯罪既遂的问题 此时 原来的国家政权结构 国家秩序都完全改变 颠覆行为成为导致全新法律秩序产生且具有正当性的行动 所以 任何国家的刑法都只能对最终失败的颠覆现政权行为加以惩处 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最为典型的政治犯 为颠覆国家政权而组织 策划 实施武装暴乱 武装叛乱的 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有牵连关系 应从一重罪处断 主观 故意 即明知是组织 策划 实施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处罚 根据刑法第105条第1款之规定 犯本罪的 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 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积极参加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其他参加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 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 犯本罪的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106条规定 与境外机构 组织 个人相勾结犯本罪的 从重处罚 六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以造谣 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行为 以造谣 诽谤或者其他方式颠覆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造谣 是指制造并散布敌视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 诽谤 是指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 诋毁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其他方式 是指造谣 诽谤以外的能够引起人们仇视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1998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条明确规定 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 而予以出版 印刷 复制 发行 传播的 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处罚 这是对本罪行为的补充性规定 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教唆行为与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区别表现在 颠覆国家政权的教唆行为针对特定的个人或少数人实施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则以不特定或者多数人为对象 具有明显的公然性 例如在行驶中的汽车上捏造并传播发生政治暴动的事实 鼓动他人参与或声援的 就属于煽动而非教唆 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教唆必须在被教唆人犯被教唆罪之后 才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既遂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中被煽动人是否实际着手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 不影响本罪既遂的成立 故意 是指明知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处罚根据刑法第105条第2款之规定 犯本罪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 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 犯本罪的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106条规定 与境外机构 组织 个人相勾结犯本罪的 从重处罚 加重处罚事由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 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 这里的首要分子 是指在煽动起覆国家政权犯罪中起组织 策划 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这里的罪行重大 是指积极进行煽动 在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犯罪中起主要作用 或者因其煽动致使他人实施了颠覆国家政权行为 造成严重后果的等 七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境内外机构 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背叛国家 分裂国家 煽动分裂国家 武装叛乱 暴乱 颠覆国家政权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 主体是境内外机构 组织或者个人行为是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这里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 是指刑法第102条规定的背叛国家罪 第103条规定的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 第104条规定的武装叛乱 暴乱罪 第105条规定的颠覆国家政权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资助 是指向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资金 通讯器材 交通工具或者其他物品 即从物质方面予以帮助 使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能够实施或者得到维持 资助的涵义 资助的内容 包括直接用国际通用货币等金钱提供活动经费 还包括用有使用价值的物资予以帮助 不是提供物质帮助 而仅仅给予精神 道义或舆论支援的 不属于本罪中的资助 不构成本罪 资助的对象 境内组织或个人 无论是接受资助的个人还是组织 都应当同时是进行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主体 资助的范围 受资助者必须是正在实施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 武装叛乱 暴乱罪 颠覆国家政权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等特定犯罪行为的人 明知他人从事投敌叛变罪 叛逃罪 间谍罪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而给予物质资助的 不成立本罪 但是可能构成相应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帮助犯 故意 是指明知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而有意予以资助的主观心理状态 处罚根据刑法第107条之规定 犯本罪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 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加重处罚事由犯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而情节严重的 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 情节严重 是指多次资助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 资助多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 资助资金或者其他财物数额巨大 或者资助行为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等 八 投敌叛变罪 背叛祖国 投靠敌方 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行为 投敌叛变行为包括投敌和叛变两个环节 投敌的形式多种多样 既可以是主动投向敌方营垒 为敌人效力 也可以是被捕 被俘后投降敌人 还可以是身在革命营垒之内 暗地里加入敌人营垒 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 人民警察 民兵投奔敌人 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行为 既可以投奔敌对势力控制区域 也可以是投靠敌对国家的外交使领馆 既可以是单个人投敌 也可以是率众投敌叛变 是指在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成员之后 在该势力的操纵 指挥下进行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投敌叛变后又向敌人提供情报或者参加间谍组织 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属于投敌后实施具体叛变行为 只成立本罪 而不应与间谍罪并罚 为投敌叛变罪而偷越国 边 境罪的 应成立牵连犯 择一重罪处断 处罚根据刑法第108条之规定 犯本罪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 人民警察 民兵投敌叛变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刑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 犯本罪的 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恶劣的 可以判处死刑 第2款规定 犯本罪的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加重处罚事由犯投乱叛变罪而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 人民警察 民兵投敌叛变的 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 这里的情节严重 是指携带武器或者国家秘密投敌叛变的 带领他人与其一同叛变的 叛变后为敌人效力的 官级官员或者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叛变的等 九 叛逃罪 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 擅离岗位 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是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 应从重处罚 掌握国家秘密就是从重处罚的条件 而不管其所掌握的国家秘密是否出卖或泄露给其他国家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 主观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行为人具有叛逃的意思 行为 叛逃罪的行为是在履行公务期间 擅离岗位 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这里的履行公务期间 是指在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 擅离岗位 是指未向有权批准的机关或人员报告 或者虽已报告却未得到批准 或者未得到有权机关或人员的决定 命令 而私自脱离其所在的工作岗位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随团出访外国时出走 逾期不归 或者驻外使领馆人员在任时出走 逾期不归等 都是擅离工作岗位 叛逃境外 是指与境外机构 组织联络 从境内逃离到境外 在境外叛逃 是指在境外擅自不回国或者擅自脱离在国外的岗位 投靠境外机构 组织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是指泄露国家重要机密 或者发表损害我国利益的言论 刑罚 根据刑法第109条第1款之规定 犯本罪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 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款规定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 从重处罚 刑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 犯本罪的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加重处罚事由 犯叛逃罪而情节严重的 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 这里的情节严重 是指因行为人的叛逃 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引起我国外交乃至国家声誉上的重大损害的等 十 间谍罪 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行为 1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这里的参加间谍组织 是指经过一定手续 加入外国政府或者境外敌对势立建立的旨在收集其他国家情报 对他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 破坏他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组织 成为其成员 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是指尚未加入间谍组织 而是接受间谍组织以及间谍组织代理人的指令 完成其所交给的收集情报等任务 2 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即采用各种手段向敌人指示其所轰击的目标 犯本罪 又实施颠覆政府 分裂国家等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的 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的 都应当数罪并罚 主观 故意 是指明知是间谍组织而参加或者明知是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而接受其任务的主观心理状态 因被诱骗而将间谍组织误认为是一般的文化交流机构 参加该组织后并未实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或者在间谍组织中从事一般勤杂事务 但并不明知该组织性质的 都不具有本罪故意 处罚 根据刑法第110条之规定 犯本罪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 犯本罪 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恶劣的 可以判处死刑 第2款规定 犯本罪的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减轻处罚事由间谍罪的减轻处罚事由是情节较轻 是指虽然参加了间谍组织 但尚未从事具体的间谍活动 没有给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的 或者虽已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但尚未开始实施的 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的目标错误 没有给我国造成损失的等 加重处罚事由 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危害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恶劣的 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 这里的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恶劣 是指犯间谍罪 致使我国的经济 政治 军事等利益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失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巨额财产损失 军事设施严重破坏的 或者多次从事间谍活动的等 十一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罪 是指为境外的机构 组织 人员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的行为 行为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罪的行为是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 本罪的行为方式包括 1 窃取 即以各种形式秘密窃取 2 刺探 即采用探听或者一定的专门技术获取 3 收买 即利用金钱和物质利益以换取 4 非法提供 掌握秘密或情报的人违反法律出售 交付 告知不应知悉的人 根据200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 解释 第2条之规定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属于本罪构成行为 1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机密级国家秘密的 2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三项以上秘密级国家秘密的 3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 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其他严重损害的 客体 国家秘密 情报 国家秘密 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依法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具体包括 1 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 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的秘密事项 3 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 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 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 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国家秘密分为绝密 机密 秘密三级 情报 根据 解释 第1条的规定 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特定机构 组织 个人的 构成本罪 但是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公开发布的 应依照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 参加间谍组织 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为该组织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 属于完成间谍组织任务的行为 为间谍罪的实行行为所包容 只构成间谍罪 而不应与本罪并罚 主观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对为境外机构 组织 人员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的是国家秘密 情报有明知 至于行为人是否有牟取不法经济利益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对成立本罪故意没有影响 处罚见刑法第111条之规定 刑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 第2款规定 减轻处罚事由 情节较轻的 是本罪的减轻处罚事由 即是指为境外机构 组织 人员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秘密级国家秘密不满三项的 或者对国家安全和利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等 加重处罚事由 情节特别严重的 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 根据 解释 第3条之规定 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2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三项以上机密级国家秘密的 3 为境外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 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其他特别严重损害的 特别加重处罚事由 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恶劣的 是本罪的特别加重处罚事由 是指为境外机构 组织 人员窃取 刺探 收买 非法提供大量国家秘密 情报或者重要的国家秘密 情报 并且已经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严重的危害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十二 资敌罪 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 军用物资的行为 行为资敌罪的行为是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 军用物资 这里的供给 是指非法向敌人提供 既包括无偿提供 也包括有偿出售 客体资敌罪的客体是供给敌人武器装备 军用物资 这里的敌人 是指与我国交战的敌方 武器装备 是指各种武器 弹药 飞机 坦克 舰艇 军用通讯设备等 军用物资 是指武器装备从外的其他军用物品 例如医疗用品等 时间资敌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 这里的战时 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 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 以战时论 主观 故意 是指明知是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 军用物质的行为需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主体本罪的主体仅限于中国公民 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在战时为中国的敌人提供武器装备 军用物资的 不构成本罪 因为资敌罪涉及到敌对势力的问题 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不一定视我国的敌对势力为敌人 同时 如在我国与该外国人所属的国家交战的时候 外国人帮助该国家的行为 属于履行忠实于国家义务的行为 当然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可以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