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2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缓和曲线平面上的行车视距 学习要点 行车视距弯道上的视距保证 缓和曲线的类型缓和曲线的性质缓和曲线的长度计算 3 1 汽车从一个曲线过渡到另一曲线 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2 缓和曲线作为超高和加宽过渡段 3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 使司机操纵有利 调整司机视线 4 1 3 5缓和曲线 汽车从直线进入圆曲线 或由圆曲线进入直线 这一中间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 是由直线上半径无穷大变到圆曲线的半径为R 这一变化路段的线形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 缓和曲线是为了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突然产生与消失 4 5 上述方程表明汽车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半径与其行驶过的弧长成反比 这一方程式就是辐射螺旋线 图4 13 的方程式 回旋线方程式 一 缓和曲线的类型 缓和曲线应该与汽车行驶轨迹相符或接近 故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 1 辐射螺旋线 回旋线 式中 汽车轨迹上某一点半径 S 汽车行驶过的弧长 C 参数 表示曲率变化的缓急 缓和曲线起点 回旋线的起点 L 0 r 缓和曲线终点 回旋线某一点 L S r 6 其它形式的缓和曲线 2 三次抛物线 如果近似地以横坐标 沿曲线切线的长度 X代替弧长S 则 如果近似的以曲线的弦长r代替它的弧长S 则 3 双纽线 7 回旋曲线 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线形比较 回旋曲线 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 5 6 时 几乎没有差别 随着极角的增加 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线的长度增加的较快 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回旋线的长度增加得快些 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 而三次抛物线则减小的最慢 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 三种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 此外 也有使用n次 n 3 抛物线 正弦形曲线 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 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 我国 标准 推荐的缓和曲线也是回旋线 8 缓和曲线的方程式应与汽车行驶轨迹一致 该轨迹的曲率半径与前轮转角 成反比例变化 汽车的转角 从公路直线段上为零增到圆曲线上的固定值 见图4 15 图4 15汽车的旋转 二 缓和曲线的性质 9 汽车的前后轮轴距为L0 则汽车的转动半径为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曲率半径 的方程式 可参照图4 15来推求 设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速度为v m s 行驶ts后 方向盘转动角度为 前轮的转动角为 两者的关系为 方向盘转动的角速度为 ts后的转动角度 前轮的转动角度为 10 式 4 20 即为汽车等速行驶 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 汽车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而递减 即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距起点的距离成反比 汽车沿缓和曲线行驶ts后 在曲线上的行驶距离为l 则 11 上式即为回旋线方程式 由此可知 汽车的行驶轨迹线与回旋线方程一致 所以各国的公路设计 大多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在缓和曲线终点 则 而一般缓和曲线多采用回旋线方程式 即曲线半径R与回旋线长度L成反比 即 12 1 从汽车在回旋线上缓和行驶确定最小参数值A 设v为汽车行驶速度 m s L为缓和曲线长度 m R为圆曲线半径 m 则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为 P值可参照日本规定 高速路为0 35 推荐值 及0 5 绝对最小值 当设计速度在60km h以下的主要地方为0 6 山岭区及其他特殊地区为0 75级0 775 若V以 km h 计 则 所以 13 2 依行驶时间确定最小参数值A 设汽车在回旋线上行驶必要的最小时间为t s 汽车的速度为v m s 则 以V km h 代入 取t 3s 则 14 1 4缓和曲线长度计算 缓和曲线的长度应足够使汽车能平顺地由直线段过渡到圆曲线段 计算缓和曲线长度 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和驾驶的从容 同时应使司机从容不迫地转动方向盘 使汽车准确的行驶在车道上 所以一般按下述两种方法计算 1 以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 设置缓和曲线时采用 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 其离心加速度将随着缓和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 若变化过快 将会使旅客有不舒适的感觉 15 2 以司机操作反应时间计算 一般采用t 3s 则 缓和曲线不管其参数如何 都不可使车辆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过短而使司机驾驶操纵过于匆忙 一般认为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s 规程 中规定 一级缓和曲线的长度 平原 微丘区不小于40m 山岭重丘区不小于25m 16 4 1 3 6平面上的行车视距 公路平面上的行车视距主要采用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两种 在设计时一般以会车视距为原则 只有在工程特殊困难或受限制的地段才可采用停车视距 一 行车视距 为了确保汽车行驶安全 在平面设计时应使驾驶员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路面 以便发现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 能在一定的车速下及时刹车或避让 从而避免事故 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7 1 停车视距 单方制动 定义 在单行道上 驾驶员在1 2米高的视线发现前方一定距离 高为0 1m的路面上障碍物顶点 从看到障碍物开始刹车到障碍物前把车安全停住必须的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 反应距离L反 制动距离S制和安全距离L安 如图4 18所示 视线高 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 采用1 2m 18 式中 t1 判断时间 t2 刹车时间 V 反应时的行驶速度 反应距离L反 反应距离L反是从驾驶员发现障碍物到制动生效这一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反应时间包括判断时间和踩制动器的动作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 目前美国和日本规定的判断时间为1 5s 制动反应时间 制定生效时间 取1 0s 因此反应的总时间t 2 5s 我国采用1 2s 所以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19 安全距离是指汽车完全停止后与障碍物仍保持有一段安全间隔长度 安全距离S安一般可取5 10m 制动距离S制 制动距离S制是以汽车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内 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根据汽车行驶理论 单辆汽车的制动距离S制为 安全距离S安 K 制动系数 纵向附着系数i 路线总坡度 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V 计算行车速度 km h 则停车视距为 20 定义 在单车道上或无分车带的双车道上行驶的汽车 在同一车道上遇到迎面驶来的汽车 司机在1 2米高处看到对方来车 双方采取制动 到相撞前安全停止 所需的最短距离 因此 会车视距S会约等于2倍停车视距S停 2 会车视距 双方制动 组成 双方反应安全距离 双方制动安全距离 双方安全距离 如果V1和V2表示辆汽车的行驶速度 分别在i1和i2的坡道上行驶 则会车视距的计算公式为 21 若t 1 2s 则 若两汽车速度相同 均为V km h 且在同一纵坡i上行驶 一辆汽车上坡 一辆汽车下坡 则 若t 1 2s 则 22 例4 3在单行道上 两辆汽车都以60km h的速度相向而行 其坡度为6 已知 反应时间t为1 2s 为0 24 k为1 2 为保证两车相撞前5m的安全距离 求会车视距 如果上坡的汽车出现故障停止运行 求下坡汽车的停车视距 解 根据会车视距公式 根据停车视距公式 23 2 2弯道上的视距保证 1 基本原理 一般用图解法确定弯道内侧消除范围 以图4 20就是用图解法绘制的视距曲线图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 弯道内侧的路堑边坡 树木和建筑物均可能阻碍驾驶员的视线 为保证满足按表4 7中所规定的视距长度 应将弯道内侧阻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清除 以保证行车安全 24 图4 20弯道上的视距 在图4 20中 虚线AB是汽车沿弯道内侧行使轨迹线 其轨迹半径R1 驾驶员在A处沿着视线AB应能看到B处的来车或障碍物 A到B沿路面的距离 弧AB 即为应当保证的最短视距S 行使轨迹线AB距未加宽弯道内侧路面边缘线的距离 一般为1 5m 25 将行车轨迹线到视距线的距离Z称为横净距 若行使轨迹线到障碍物的距离用Z0表示 则 当ZZ0时 需将阴影面积上的障碍物消除 以保证视距 曲线MN是弯道内侧障碍物的位置界限 称为障碍线 曲线PQ是保证设计视距S所需的界限 称为视距曲线 视距曲线是根据汽车在行驶轨迹线上的不同位置引出的一系列视线AB 它们的弧长均等于设计视距S 为了清除弯道内侧的障碍物 可在图上直接量取 并把它转到弯道内侧割横断面图上 其清除宽度为Z Z0 在施工中清除 26 27 式中 RS 行车轨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学研合作助力传统高校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 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联分析
- 尽职调查合同(标准版)
- 建设工程委托设计合同(标准版)
- 酒店场租费合同(标准版)
- Decyl-methyl-ether-1-Methoxydeca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山西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狼课件新人教版
-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流程启动应急预案
- 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引发事故应急预案
- 客户访问认证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
- 陪诊服务培训课件模板
- 严禁管制刀具进校园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国庆、中秋双节前安全排查记录
- 2023年上海市16区化学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8酸碱盐含详解
- 八年级上学期轴对称练习题
- 双姿培训课件
- DB3307-T 134-2023 食堂数字化运营规范
- 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 GB/Z 41082.2-2023轮椅车第2部分:按GB/Z 18029.5测得的尺寸、质量和操作空间的典型值和推荐限制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