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话西游——《西游记》阅读交流课 (2).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话西游——《西游记》阅读交流课 (2).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话西游——《西游记》阅读交流课 (2).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话西游——《西游记》阅读交流课 (2).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话西游——《西游记》阅读交流课 (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话西游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授课人黄雯霓学校名称广州市骏景中学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科 目语文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2016起始)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1、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和略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他们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西游记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名著推荐阅读篇目,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然而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影视剧来了解它的,根本未阅读过原著。因此,本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读完西游记整本书,展示合作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摸索阅读方法和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2、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精读作品应该从此入手。但一节课的解读不可能面面俱到,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是解读作品的钥匙,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西游记人物形象并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西游记主要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师徒四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坚持不懈的品质能在无形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受益。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七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对阅读存在畏难情绪,个性较为活泼、好动,很难潜心读完一整本书。庆幸的是只要老师能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话题,稍微引导,他们便乐于投入其中,主动表现。西游记里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受学生喜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自主、合作的小组学习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尤其是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大,要求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平等互助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上对于阅读方法的把握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点拨,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相结合;想象环节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强化所学。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师徒四人身上的优良品质能给予学生有益的启示,此外,要求学生全面、客观地进行人物评价,也能让学生学会客观、辩证地分析人、事,将所学迁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2、理解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掌握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分析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掌握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名著魅力,学习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掌握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掌握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四、教学策略的设计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熟悉西游记内容,在实践练习及探讨中初步学会分析人物形象。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课堂上通过学生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总结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利于巩固知识。4、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知识迁移,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用两个月时间熟读西游记,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图书馆资源或网络查找、整合相关资料,并按要求制作PPT,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准备:督促并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准备课件并制定评价标准。教学资源:课件、视频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二、抢答:西游知多少三、西游记之概述四、西游记之人物五、西游记之想象体验六、作业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视频片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你们喜欢这部电视剧吗?学生自由发言。)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因此,历经400多年,它一直魅力不减,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做成了游戏,还走出了国门,可谓风靡全球。但是,“看”代替不了阅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PPT出示抢答题。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 2、孙悟空在八卦炉中被炼了多长时间?3、九环锡杖、锦斓袈裟、般若心经、金紧禁三个箍儿这几件宝物哪件不是观音菩萨送给唐僧的?4、真假美猴王故事中,假美猴王是谁变的?5、孙悟空是借来什么宝物,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6、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1、由学生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2、简介作品背景。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年间,僧人玄奘费时17年,历经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天竺国(现在的印度),取回了650多部佛经,这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越传越广,越传越奇,人们加进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许多神话传说,酝酿了七百多年之后,终于从吴承恩笔下诞生出了这部旷世神魔小说西游记。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宦途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他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1、小组汇报:根据原著的有关内容,请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师徒四人的性格特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可提问、质疑,教师补充、总结)要求: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2、 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抓住主要性格特点;3、评价要有依据,引用一些故事情节来印证,最好有细节。2、归纳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结合典型故事情节,抓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侧面描写。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结合写作背景),注意全面、公正,不能以偏概全。巧妙对比(横向、纵向)看人物的性格变化。春光灿烂,野芳幽香,佳木繁阴,水清沙白,游鱼细石。岸边游人往来不绝。忽一女子呼曰:“我的钱包?抓贼!”只见一贼持包逃走,女子边喊边追,众人见状,纷纷追贼,贼见无处可逃,跳入河中,奋力挣扎。唐僧师徒四人路经此地,见此情景,各曰:“ 。” 请写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要求:符合人物鲜明的个性。教师巡视课堂,如生有困难可加以点拨。1自行收看百家讲坛韩田鹿教授的大话西游,再读西游记。/videoset/C34454/2、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西游记中其他人物或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观看,自由发言。听题目,举手抢答。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质疑、补充,教师总结。1、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2、教师归纳,巩固强化知识点。独立思考,动笔练习,展示反馈。1、 收看节目2、 运用本节课所知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敢问路在何方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和插曲,家喻户晓,成为贯穿全剧的精神主旋律。此外,西游记在寒暑假的反复重播,使它拥有了一定的学生受众群体,因此播放此段视频有利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切入主题。抢答环节充分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也能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检测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是特定环境下作者思想倾向、情感的流露,了解背景有助于把握作品主题,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种思想相互碰撞,加深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全班共享读书成果,共享阅读的喜悦,增强阅读信心。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有利于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创设情境,检测学生对于本课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明了人物语言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迁移。1、 加深学生对西游记的认识,再读西游记,体会名著的魅力。2、 学以致用,强化本节课所学知识。七、板书设计西游记赏析人物形象方法: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抓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全面、公正,不能以偏概全。抓对比八、教学反思名著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时间紧,内容多,加之多数学生不爱阅读,因此落实很难。西游记的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很容易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赢得学生的喜爱。因此,我想借由这本书的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掌握阅读方法,在展示中收获肯定,增读他们阅读名著的信心。由于抓住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