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全册教案目 录0.科学之旅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3声音的特性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5声的利用2.1 光的传播2.1透镜2.2 光的反射2.2生活中的透镜2.3 平面镜成像2.3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2.4 光的折射2.4眼睛与眼睛2.5 光的色散2.5显微镜和望远镜2.6 看不见的光4.1温度计教案4.2熔化和凝固4.3汽化和液化4.4升华和凝华5.1 电荷5.2 电流和电路5.3串联和并联5.4电流的强弱5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课 题科学之旅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3、体会物理的研究方法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使学生们对物理世界有种新奇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教学用具烧瓶、烧杯、声现象演示器、放大镜、鸡蛋、气球、集气瓶等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情境引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本第3页上的文字,体会其中的意境。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合作探究 “物理”一词源于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系列问题1: 从树上掉下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 棒冰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 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的? 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为什么能传递各种信息?在我们的心头还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起来学习吧。系列实验1: 课本0.1-1的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还会沸腾吗? 课本图0.1-2的实验,同学们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试一试。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做几个实验。 用事先准备好的透明瓶透过瓶子观察自己的手指和远处的物体,再在瓶子中倒入一些水,重复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与你事先的想法一致吗?学生们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猜想,记下自己的结论,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并猜想结论,观察实验。学生谈自己的发现,讨论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阅读感受物理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让学生从身边的这些为什么出发,领会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过程做实验前提出问题、简单的猜想和假设,然后再经过实验,观察现象并检验先前的猜想和假设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取两张纸使其自然下垂,两张纸相距一定的距离,用力向纸中间吹气,你认为两张纸会有什么变化?是向两边分开还是向中间靠拢?自己实际做做。 通过上面的问题和实验,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出:1、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2、物理是有用有趣的。 系列问题2:有趣的物理问题很多,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 为什么夏天人们爱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人们又常穿深颜色的衣服? 为什么用“高压锅”煮饭比用普通锅煮饭快? 为什么空调既能制“冷”又能制“热”? 自行车上坡时,要省力,后轴的齿轮该换大的还是小的?同学们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系列实验2:我们再来做一些实验,你会有新的发现? 课本0.1-9的实验,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器材分组进行。 课本0.110 的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同学们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水煮金鱼,在试管中倒入四分之三的水,在水中装入一条小金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加热,当水沸腾时,金鱼有什么变化?同学们猜想一下。教师引言: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就要认真学习物理,如何学好物理?我们在上课过程中研究问题采取了什么手段?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物理现象从哪里发现?3 归纳学习物理的方法:(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观察就是有目的的看,注意正确确定观察对象。(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要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4 阅读STS 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思考回答后面的问题,如果同学们自己想探究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做?归纳得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观察-提出疑问-作出猜想-证实猜想(通常是用实验或实验结合推理论证)同学们知道文中提到的伽利略和牛顿吗?谈谈你知道的事情。(/question/18753568.html:/question/37602262.html)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实验,谈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思考、讨论、归纳物理是什么?学生们思考、讨论问题学生谈自己心中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并思考,类似的现象例如拔火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类似的现象如彩虹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学习物理的方法领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阅读STS 思考回答后面的问题,谈谈自己探究活动的过程,归纳探究活动的要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和初步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物理息息相关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通过阅读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实验探究的过程作业设计通过翻阅课本,写一篇关于你心目中的物理的文章板书设计1、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2、物理是有用有趣的。3、归纳学习物理的方法:(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观察就是有目的的看,注意正确确定观察对象。(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要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4、归纳得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观察-提出疑问-作出猜想-证实猜想(通常是用实验或实验结合推理论证)教学反思年 级八年级课 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用具橡皮筋(每人一根),直尺(每人一根)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对我们有哪些用途呢?从同学们举得例子可以看出声音是非常重要的,那同学们想知道与省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二合作探究(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请学生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前后有什么不同?(2)师生共同做:把手放在喉结处,体会说话和不说话时,声带有什么不同?(3)通过以上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总结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提问:(1)手拍桌子,桌子振动了吗? (2)回答振动的同学,谁能用实验来证明?师强调,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提问:(1)你们见过蝉吗?谁知道蝉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讲解蝉的发声(2)我们平时的录音,唱片又是怎么回事呢?列举声音的用途思考并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声音如何传播?利用身边物体制造声音拨动橡皮筋,拨动直尺,拍桌子等初步体会发声的原因比较声带的变化,得出发声原因讨论,归纳总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的说动,有的说不动想办法来证明有的说翅膀,有的说腹部突出声音的重要性,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初步接触对比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的习惯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会转化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提问(1)同学们看书,1.15,问什么近在咫尺的他们必须用无线电来交谈?而我们却能直接交谈?(2)同学们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只有空气能传声吗?(3)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支持你的想法。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我们称它们为介质。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过渡:我们平时的声音,如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什么传播的呢?空气是最常见的介质,那么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用学生熟悉的水波类比,以击鼓为例,讲解声波总结: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过渡:我们知道了声音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三)声速(1)请同学们阅读15页小资料,发现了什么规律?(2)请同学们在观察,同样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吗?你又得出什么?(3)综合上面,不难发现,声速与那些因素有关?总结板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三:课堂小结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回答,因为没有空气思考,猜想,液体,固体都能传声思考,如游泳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岸上的人说话能把鱼吓跑思考并回答学生看书15页第一段思考,提出问题:声音在什么中传播的最快?传播的快慢一样吗?阅读讨论,得出固体和液体比气体传声快得出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思考得出结论练习声速的读法和意义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引起学生思考初步了解声波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总结能力使所学内容更加系统,便于掌握课堂练习课内练习:1:填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2:选择(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 )A正在放音乐时,喇叭纸盆上纸屑在“跳舞” B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C钢琴不弹不响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2)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 A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课外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5板书设计 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 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速 :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教学反思年 级八年级课 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叉(每小组一个)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节目画面.提问:同学们你们靠什么听到这美妙音乐的?而这些演员他们都是聋哑人,他们排练时又是如何排练的?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二:合作探究(一)人耳的构造(1)学生看书17页图人耳的结构,了解耳朵的主要结构。(2)学生画出人儿的结构示意图并标出主要结构(3)对照示意图,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画出流程图。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提问;对照流程图,讨论失聪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总结: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观看视频知道我们主要靠耳朵听声音思考聋哑人如何听声音看书,记忆主要结构一个学生画在黑板,其他学生画在笔记本上讨论,画图理解记忆讨论失聪原因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加深记忆,为后面画流程图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合作习惯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二)骨传导(1)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有什么不同(3)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这次靠什么听到声音的? 总结板书: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走进生活:解释下面现象:你平时吃口香糖,感觉自己的声音大,还是别人嚼的声音大?为什么?过渡:我们靠什么判断物体位置?那么闭住眼能否判断物体位置?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三)双耳效应(1)同学们看书科学世界双耳效应。(2)播放一段歌曲,让学生分别感受左声道,右声道和双声道效果。三:课堂小结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2.双耳效应聆听,感受分组操作思考回答实验,得出现象,分析原因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思考回答;骨可以传声聆听,感受分析原因一学生站在不同位置说话,其他学生闭住眼说出其位置看书,了解双耳效应立体声感受这节可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再一次理解空气传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战胜困难,要有坚强的意志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了解双耳效应及应用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课堂练习课内练习:选择(1)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外耳道 鼓膜 耳蜗 听小骨 听觉神经B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C外耳道 听小骨 鼓膜 耳蜗 听觉神经D外耳道 耳蜗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2)当小丽闭嘴嚼口香糖时,旁边的同学只能看到她的嘴动,几乎听不到声音,而小丽自己听到很大的声音,其原因是()同学离小丽较远,听不到声音小丽自己听到的声音主要靠骨传导同学的耳朵出现了障碍以上说法都不对()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鼓膜损坏的人,仍能感知声音将耳朵堵住后,仍能感知声音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感知声音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感知声音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另附板书设计二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 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二 双耳效应 我们判断物体方位的重要基础(1)空气传导 (2)骨传导教学反思年 级八年级课 题声音的特性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教学重点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区分音调和响度的不同教学用具水瓶器、直尺(每组一根)、音叉、录音机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在买瓷器的时候,如何判断它质量的好坏?在买西瓜的时候,怎样知道西瓜是否成熟?当我们往开水壶中加开水的时候,如何判断水满不满?敲击水瓶器发出不同的音调和响度二:合作探究(一)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1)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猜想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实验:将直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直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振动的快慢。改变直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操作,注意直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分析:直尺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直尺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2如何来描述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总结:物理学用频率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思考、回答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生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并且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学生看书,回答学生活动让学生对声音的特性有一个感性的了解,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感知声音的性质特点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尝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设计意图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 符号 Hz物理学用频率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3)超声波和次声波问什么狗的听觉比人的听觉好呢?总结:人的听力范围约为20 Hz20000Hz的声音。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做超声波;把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二)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1) 猜想: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 学生分组利用身边器材设计实验(3) 演示: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观察小球弹起的幅度和声音的大小(4)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即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分析: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结论: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三)音色为学生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播放录音带)。让学生用耳朵分辨相同的乐曲分别是由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们常说的“音质不同”其实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由发生体本身的性质(材料、结构、组织)决定三:课堂小结我们根据什么分辨不同的声音(1) 音调由频率决定(2) 响度是由振幅决定(3) 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学生看书分组讨论、思考、回答猜想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其他学生评估利用直尺等观察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得出结论辨别乐器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教育学生观察生活,贴近生活培养学生从现象提出猜想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的能力创造合适的情景,让学生感悟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但还是有区别的巩固知识加深记忆课堂练习课内练习:一:填空 (1)下列句子中的“高”,分别是指声音的什么特征: 引吭高歌_ 女高音歌唱家_ 高声喧哗_ 这首歌调子太高_二:选择(1)演奏同一首乐曲,人能分辨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2)下面对老牛的叫声与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课外作业另附:板书设计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特性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结钩和材料决定教学反思年 级八年级课 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过程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保护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教学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教学用具录音机、示波器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体验乐音与噪声的区别1、正常播放2、过响播放提出问题:这两次播放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是噪声?你对噪声方面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合作探究(一)噪声的来源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以上问题,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看波形。(二)噪声的危害和等级噪声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结合实际谈一下噪声的危害。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学生看书25页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欣赏感受、交流、回答第一次的音乐使人轻松愉悦、精神振奋;第二次的音乐令人厌烦坐卧不宁。回答自己对噪声的理解提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阅读,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学习,休息,造成耳聋通过体验,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激发兴趣,了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及它们的区别培养学生提问题习惯通过学生介绍噪声的概念及来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物理与实际的联系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1)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哪几个阶段?(2) 从上面声音的传播过程可看出,要控制噪声就要阻断其传播过程,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3) 如果你在写作业,邻居放录音机,你可以怎样控制?综合上面,可以看出控制噪声有哪些途径?讨论总结(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3)在人耳处减(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5)我们国家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噪声?三:课堂小结1;噪声的来源和波形特点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生看书填空讨论噪声的危害归纳,感受噪声的危害思考回答:声源介质耳朵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关窗户,戴耳罩,让她把声音关小讨论总结(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3)在人耳处减弱思考回答讨论交流学生自己总结通过看书填空讨论知道噪声的危害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尽量少受噪声污染,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深知识印象课堂练习课内练习:一:动手动脑学物理,3二:选择(1)下列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公路两旁安装透明板墙C.城市道路两旁的隔声板D.工厂里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市政府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城市禁鸣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倡导“无车日”可以减少机动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课外作业:调查你周围有哪些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板书设计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 噪声的概念 三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从物理学角度看 (1)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噪声的危害:生理危害和心理危害 二 噪声的来源 四 控制噪声的途径 (1)交通运输 (1)从声源处减弱 (2)工业 (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 (3)施工 (3)从人耳处减弱(4)社会生活教学反思年 级八年级课 题声的利用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或看录像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非常广,包括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在我们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呢?可见声的利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用二:合作探究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用进行以下分类:(一) 声在生活中的应用(1)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如听老师讲课,人与人的交流,听广播,根据打雷声判断要下雨了等等,可见声音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2) (多媒体展示)超声波加湿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会被破碎为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提问:超声波加湿器是用来传递信息吗?总结:可见声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二)声在医疗上的应(多媒体)(1)听诊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其中闻就是声,这是利用声音诊断病的最早的例子。学生举例:听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听老师讲课,获得知识;碎石;楼道声控开关;声呐举出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观看图片,了解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思考,回答,进行对比,区分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举出医疗上声利用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体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3)除去结石 :向体内发射超声波,解释被击成细小粉末,从而排除体外。(4)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到达疾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将药液破碎为小雾滴,让病人吸入,增强疗效。上面应用,哪些是传递信息的?哪些是传递能量的?(三)在军事上的应用蝙蝠夜间活动,但从不碰壁,为什么呢?(1)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汇出地形图。学生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2)雷达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判断目标位置。(四)在工业上的应用(!)超声波探伤:在不损坏样品的前提下,检测样品的质量。(2)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把被洗的物体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把上面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损坏被洗物体。(3)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眼、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很高。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4)声在工业上的应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听诊器,B超观看图片,了解原理讨论,分类学生看书,了解回声定位学生计算学生举例,有困难可以看书看视频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举例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老师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知道声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区分传递信息和能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回声测距,进一步理解声呐原理声在工业上的应用,学生较陌生,通过老师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业上声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课堂练习课内练习:一选择:(1)下列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信息B.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D.用超声波来洁牙 (2)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名枪声警告歹徒 B.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的湿度 C.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查人体内脏器官 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二填空: (1) 暴风雨来临前,通常会由远处断断续续地传来雷声,由传来的雷声我们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这表明_;近处一声急雷传来,我们会听到很响的雷声,同时会感到门窗在抖动,有时甚至会感到脚下地面也在振动,这说明_ (2)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使用的一种先进的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能探寻微弱声音,即使被埋者被困在一块相当严实的大面积水泥楼板下,只要心脏还有微弱的颤动,探测仪也能感觉出来。这主要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_,声音微弱是指声音_小。课外作业: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上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论文。:板书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加湿器 在医疗上的应用:B超、雾化、超声波碎石声的利用 在军事上的应用:声呐 在工业上的应用:钻孔、切削、清洗教学反思年 级八年级课 题2.1光的传播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知道光速是3108m/s。过程方法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的思维程序; 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能解释简单的光直线传播现象。教学难点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得到及解释光直线传播现象。教学用具手电筒、激光笔、.三个开有小孔的硬纸板、.一根细线。卫生香(或有烟蚊香)、一空烧杯、(可乐瓶)、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红墨水)、火柴、蜡烛、玻璃砖一块。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情境引入教师: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突然关掉光源,游戏不能进行。从而引出光源的教学。合作探究一、 光源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做光源?你知道的光源有哪些?你能给光源分类吗?学生看书后简要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板书进行概括。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猜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光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_教师:有导向地介绍桌子上的器材【卫生香(或有烟蚊香)、可乐瓶、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红墨水)的烧杯、厚玻璃砖一块、火柴、蜡烛、激光笔、喷雾器、三个开有小孔的硬四位学生利用手电筒做,教师请学生边做边解说。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提出假设创设学习情境,导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纸板、一根细线】,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寻找你的证据。探究实验1:利用手中的器材完成下列三个实验探究过程让激光在空气中传播(借助于小型喷雾器在空中喷出雾,让光在雾中传播)让激光笔的激光束垂直射入水中(滴有少量的牛奶或红墨水)让激光笔的激光束垂直射入厚的玻璃砖中,认真观察激光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通过刚才的探究和观察你认为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水中、玻璃中都是沿 传播的。再让激光束斜着射入水中,注意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动脑动手:你认为如何能形象简单地在下面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探究实验2:1)小孔成像(课前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利用废包装桶或盒,制作一个观察器(底部开有小孔,顶部蒙一片半透明薄纸的屏),此时要求学生进行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材市场国际化策略分析报告
- 陶瓷企业市场成功率研究分析报告
- 小学音乐课外活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
- 丙酮氰醇装置操作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师方案设计复习
- 中学数学一次方程专题练习题
- 化工蒸发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安检员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社保保险法考试题及答案
- 美国法学院考试题及答案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国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应用》精品课件
-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素养课件
- 文学鉴赏-课件
- 小军师面试万能绝杀模板-组织管理
- midasCivil斜拉桥分析课件
- 超疏水材料课件
- 应急响应程序流程图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腧穴定位法课件
- 社会体育导论PTPPT课件讲义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