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钳工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1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2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3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4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装配的基础知识 装配的概念 装配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 将若干个零件组装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产品的过程 也就是 把已经加工好 并经检验合格的单个零件 通过各种形式 依次将零部件联接或固在一起 使之成为部件或产品的过程 装配的分类 组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装配整个装配过程要按次序进行 装配的方法 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调整装配法修配装配法 装配的三要素 定位 支撑 夹紧 装配的基本要求 装配的基本要求 装配图的主要内容 图形 能表达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相互位置关系和工作原理的一组视图 尺寸 表达零件之间的配合和位置尺寸及安装的必要尺寸等 技术条件 对于装配 调整 检验等有关技术要求 标题栏和明细表 装配夹具 指在装配过程中用来对零件施加外力 使其获得可靠定位的工艺装备 产品装配的工艺过程 1 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步骤 准备工作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有关的技术资料 了解产品的结构 各零件的作用 相互关系及联接方法 确定装配方法 划分装配单元 确定装配顺序 选择准备装配时所需的工具 量具和辅具等 制定装配工艺卡片 2 装配过程 装配遵循的原则 先下后上 先内后外 先难后易 先精密后一般 部件装配 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叫部件装配 总装装配 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叫总装装配 3 调整 精度检验 调整工作就是调节零件或机构部件的相互位置 配合间隙 结合松紧等 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 性能 精度检验就是用检测工具 对产品的工作精度 几何精度进行检验 直至达到技术要求为止 4 喷漆 防护 扫尾 装箱等 喷漆是为了防止不加工面锈蚀和使产品外表美观 涂油是使产品工作表面和零件的已加工表面不生锈 扫尾是前期工作的检查确认 使之最终完整 符合要求 装箱是产品的保管 待发运 3 装配前 清理和清洗零件的意义 在装配过程中 必须保证没有杂质留在零件或部件中 否则 就会迅速磨损机器的磨擦表面 严重的会使机器在很短的时间内损坏 由此可见 零件在装配前的清理和清洗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 延长其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轴承精密配合件 液压元件 密封件以及有特殊清洗要求的零件等很重要 4 装配时 对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内容 1 装配前 清除零件上的残存物 如型砂 铁锈 切屑 油污及其他污物 2 装配后 清除在装配时产生的金属切屑 如配钻孔 铰孔 攻螺纹等加工的残存切屑 3 部件或机器试车后 洗去由磨擦 运行等产生的金属微粒及其他污物 5 拆卸工作的要求 机器拆卸工作 应按其结构的不同 预先考虑操作顺序 以免先后倒置 或贪图省事猛拆猛敲 造成零件的损伤或变形 拆卸的顺序 应与装配的顺序相反 拆卸时 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 严禁用手锤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拆卸时 零件的旋松方向必须辨别清楚 拆下的零部件必须有次序 有规则地放好 并按原来结构套在一起 配合件上做记号 以免搞乱 对丝杠 长轴类零件必须将正确放置 防止变形 第二部分 轴承的安装 了解各类轴承样式 轴承安装的影响 轴承安装不正确 会出现卡住 温度过高 导致轴承早期损坏 因而轴承安装的好坏与否 将影响到轴承的精度 寿命和性能 1 轴承的装配前注意事项 1 轴承的准备由于轴承经过防锈处理并加以包装 因此不到临安装前不要打开包装 另外 轴承上涂布的防锈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对于一般用途的轴承或充填润滑脂的轴承 可不必清洗直接使用 但对于仪表用轴承或用于高速旋转的轴承 应用清洁的清洗油将防锈油洗去 这时轴承容易生锈 不可长时间放置 2 轴与外壳的检验清洗轴承与外壳 确认无伤痕或机械加工留下的毛刺 外壳内绝对不得有研磨剂 型砂 切屑等 其次检验轴与外壳的尺寸 形状和加工质量是否与图纸符合 安装轴承前 在检验合格的轴与外壳的各配合面涂布机械油 2 轴承的安装方法 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 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 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的套圈端面上 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a 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是紧配合 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 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 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 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 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 铜或软钢 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 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 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是紧配合 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 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 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 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 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 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b 加热配合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 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 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 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 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 100 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 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 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 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 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 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 c 分清轴承的紧环和松环 根据轴承内径大小判断 孔径相差O 1 O 5mm 分清机构的静止件 即不发生运动的部件 主要是指装配体 无论什么情况 轴承的松环始终应靠在静止件的端面上 3 检验 轴承安装后应进行旋转试验 首先用于旋转轴或轴承箱 若无异常 便以动力进行无负荷 低速运转 然后视运转情况逐步提高旋转速度及负荷 并检测噪音 振动及温升 发现异常 应停止运转并检查 运转试验正常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部分 减速机的装配 1 减速机结构部件分析 减速机安装在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 其作用是用来降低输出转速并相应地改变其输出转矩 减速机的运动是由联轴器传来 经由蜗杆轴传至蜗轮 蜗轮的运动通过其轴上的平键传给圆锥齿轮副 最后由安装在圆锥齿轮轴上的齿轮传出 各传动采用圆锥滚子轴承支承 其游隙分别采用调整垫片和调整螺钉调整 蜗轮的轴向位置 可通过修整轴承端盖台肩的厚度来控制 锥齿轮的轴向装配位置 可通过修整调整垫圈垫片的厚度尺寸来控制 2 减速机的装配技术要求 零件和组件必须准确的安装在规定位置 不得装入未规定的垫圈 衬套之类的零件 固定连接件必须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旋转机构能灵活转动 轴承间隙合适 润滑良好 各密封处不得有漏油现象圆锥齿轮副 蜗杆与蜗轮的啮合侧隙和接触斑痕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运转平稳 噪声要小于规定值 备件在达到热平衡时 润滑油和轴承的温度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3 减速机的装配 1 零件的清洗 整形包括对所有装配零件上的防锈油 锈渍 残留的切屑和铸件残存的型砂等污物进行清洗 修挫箱盖 轴承端盖等铸件的非加工面 使其外形与箱体衔接光滑 对有关装配零件进行去毛刺 倒锐边工作 修整在工序转运过程中因碰撞产生的损伤 在箱体内部清洗后 应涂上淡色底漆 2 装配零件的补充包括轴承盖与轴承套 轴承盖与箱体轴承座孔端面及箱盖与箱体等连接螺孔的配划线 钻孔和攻螺纹的工作3 零件的预装为了保证预装做的顺利进行 某些相配零件应先进行试装 待达到配合要求后再拆下 本减速机的试装工作 包括蜗杆轴配键并与联轴器试配 蜗轮轴的配键并与蜗轮调整垫圈及锥齿轮试配 锥齿轮轴配键并与直齿圆柱齿轮试配 4 组件装配 按装配单元系统图的概念 对减速机可以划分为锥齿轮轴 蜗轮轴 蜗杆轴 联轴器 3个轴承盖及箱盖8个组件 其中只有锥齿轮组可以独立进行装配 这是因为盖组件在装配后 完全可以整体装入 95H7的孔中 不能独立进行装配的组件 在部件总装前应先进行预装试配工作 5 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顺序及其装配单元系统图 6 装配的工艺要点 1 装配轴承的内外圈时 应复检配合处的尺寸偏差是否合乎要求 然后将配合面擦干净 并涂上机油 用压力机或锤子垫上软金属衬垫 逐步装入至端部贴紧 2 油封毛毡内 外径尺寸要准确 3 在装入轴承盖时 要通过检测端面间隙选择合适的调整垫片厚度 以保证轴承的轴向间隙符合要求 然后用3各螺钉均匀拧紧 4 组件装配好之后 应检查锥齿轮轴的旋转是否灵活及是否有明显的轴向窜动5 总装与调整在完成减速器各组件装配后 即可进行总装配工作 总装从基准零件 箱体 开始 根据盖减速器的结构特点 采用先装蜗杆轴 后装蜗轮的装配顺序 7 现场检修准备工作 1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详细审查说明书或有关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