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致富能手典型材料.doc_第1页
科技致富能手典型材料.doc_第2页
科技致富能手典型材料.doc_第3页
科技致富能手典型材料.doc_第4页
科技致富能手典型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科技 集腋成裘 树勤劳致富榜样记第七作业站科技致富能手张春光伴着小麦丰收的麦香,遍野的紫红花更加让人陶醉,映衬着不远处的村庄,仿佛走入画中一般。小麦成熟的季节,也是水飞蓟即将收获的时节,朵朵顶花带刺的紫红色鲜花让人驻足观看,时不时还有人拍个照片留个纪念。这片丰收在望的水飞蓟庄稼,是红星农场的示范田,种植它的人叫张春光,今年34岁,在年轻人的眼中,他就是致富的榜样,科技的带头人,主要原因还是他近几年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在特色作物种植上做表率,在大垄玉米搞示范、在原垄卡播做实验,通过结构调整看到了效益,既让他尝到了甜头,也让职工们开了眼界。张春光2010年示范种植了水飞薊、大垄双行玉米、大垄大豆等高效经济作物,平均亩效益530元,创产值136万元,依托机械化整地、收获作业,不但在本场完成了10530亩作业面积,还通过农场引导场县共建,到海伦、内蒙等地作业,远赴蒙古国发展域外经济作业量达到8512亩,创产值230万元,全年总产值336万元,家庭农场纯收入132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张春光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果,得益于老技术工人的指导和帮助,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离退休老干部、老技术工人是他的良师益友。在生产队里退休的老技术工人段全有、朱兆启等老同志经常到机车前作技术指导,在张春光改装大垄轨形整形板时,遇到了技术难题,段全有帮助焊接覆土板装置,解决了覆土不平的问题。退休老干部张效方在基层工作多年,对田间地理地貌十分熟悉,他指导张春光在作业时及时踏查地号,掌握每一处洼塘水线,在春旱时,采取适当调整播深、及时镇压保墒等措施,为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每年老技术人员指导他采取的科技措施就有三十余项,他逢人就说:“农业战线上的老前辈才是我们的财富,我只有多向他们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科技本领,依托科技知识巧致富。”张春光从2003年开始承办起红星农场第一个独户家庭农场,通过几年的发展,不但规模扩大了,效益也增加了,还带动了职工发展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他能够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奔小康,成为农业战线的排头兵,多亏了农场的政策机遇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帮助。在农业单位居住,还得意于老技术工人的指导和帮会组,通过依托农业,发展农业,壮大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实力。刚办家庭农场时,张春光心里也没有底,要说调整种植业结构,更是职工不愿做的事。但是连续两年的重茬,眼看着连年来产量一年不如一年,能不着急吗?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创新才是出路的道理。大豆不能种,他就种小麦。但是小麦风险大,成本高。这个地区最容易在8月份赶上连雨季节,收获不及时,就会眼看着把粮食丢到地里。如果老天不照顾,灌浆期来个掐脖旱,损失更大。在冬季举办的家庭农场培训班上,张春光学到了小麦宽苗带播种技术,认为可以试一试。于是就和老技术干部焦建忠一同踏查了一下地号,又把土样拿到农场进行测土化验,掌握了土地所缺的营养物质和农药残留情况。管理区领导也经常给他做指导,不管是抢农时播种、镇压分蘖、喷药灭草,全田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指导,让他心里也脱了底。最关键是他掌握好播种密度,适当增加播量,便单一的顺播为交叉散播,增强抗倒伏能力和增产效果,杜绝以往经常出现的密度不够、倒伏减产现象。收获时,他不是家庭农场自己的活儿自己干,全区的机车都来支援他,还有其他管理区的两台车也来协助抢收。2006年虽然遭遇严重涝灾,亩产仍然在300公斤左右。张春光感受到了科技含量的作用,更加刻苦钻研农业新技术。2007年管理区生产计划增加大豆大垄高台密植种植面积。他索性把刚刚调完茬的两块地全部用来种植大垄大豆。有的人说他是瞎折腾,好好的常规作物不种,非要种什么大垄地,他就把大垄作物的增产原因分析给职工们听。别说,有的职工看他种100来垧的大垄地,讲的也有道理,也跟着尝试种起大垄大豆。今年虽说由遇上旱年头,但是大垄作物作业标准高,没受到自然旱情影响,抗旱效果特别明显,加上市场行情好,效益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年,张春光是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他看到,当前农业生产战线的能手都是有种植管理经验的老技术工人,能够真正把生产搞上去,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基本上是依靠农机标准化管理的优势和科学技术手段。在冬闲时,农场和管理区组织的学习班,他是每次必到,一次也不落后,学习并掌握了大型农机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农作物生产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主动示范规型板改装和应用、大垄密高产栽培和创新家庭农场机械化管理模式,现在已是拥有全套规模的家庭农场了。他先后又更新1075型收获机、维美德-120轮式拖拉机、9660 大型联合收获机,相应的配套农机具齐全,家中中型小轿车、运输车各一台,累计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一年下来作业量达到630公顷,创产值268万元,家庭纯收入120万元。通过边学习边总结,他发现红星农场从二十几年前,都是依靠履带式拖拉机,完成田间作物从种管收等一系列的田间生产作业。特别是适应天气所造成不良影响的土地条件和恶劣的土质,能发挥机械效率。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很快,胶轮整地机型越来越受欢迎。张春光开始研究胶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究竟有哪些差距。通过比较发现胶轮车有三个特点:一是整地回转半径小,制造成本低,机动灵活,综合利用好。二是故障少,机车耗油量少。三是耕作面积快,整地质量高。能够实现耕地作业的基本任务,符合农业农艺技术不同要求。四是在农业生产过程季节性强,能够及时做到耕、耙、管。为了能够按期完成作业,他想只有尽快更新此类机车才有较好的完好率和较高的生产率。2005年第三管理区引导职工更新维美德-120机型轮式拖拉机,他虽然拥有两台收获机,但他考虑到家庭农场承办的薄弱环节还是整地机械力量不足,而且整地的效果也相对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管理要求。于是他改变单一摆弄收获机的老把式,将濒临报废的收获机替旧更新为维美德-120轮式拖拉机。当时还遭到父亲的反对和责骂,但他认准了要发展就得多渠道创收,不能单一依靠手艺吃饭。在别人眼里他也是瞎折腾,有人就跟他说,三年换了五台车,效益能好吗?张春光就是有个不服的劲,承办家庭农场对于原来十队的职工来讲,没有一个敢尝试的。由于思想认识上不去,十队在办家庭农场上来讲也是走在了全场的后面。他就想,这些年农场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农业战线的骨干力量主要集中在农机队伍中,如果他们不走在前面,恐怕就要被淘汰。他经常动员有机户联起手来办个像样的家庭农场,但是由于当时十队职工对承办家庭农场认识还不够,思想保守,怕种太多地风险大,每个车长都只种了六七垧地。他只有自己承办独户家庭农场,签订了长期合同。这几年不但抵御自然风险强了,农业标准化作业也提高了,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虽说这两年又涝又旱,但是他所办的家庭农场不但效益不减,还带头示范了小麦宽苗带、大豆大垄高台密植等高产栽培模式。 更让装春光值得高兴的是通过学科技,掌握了大型农业机械操作技术、机车驾驶卫星定位技术、高产作物栽培技术等多项科技本领,依托科技巧致富。他这几年带头试验多项技术,连续三年取得了新成果。2005年大垄密高产栽培示范,他第一个带头示范了35公顷,实现了亩产230的好效益。示范了小麦宽苗带栽培技术,小麦亩产实现320公斤,小麦亩成本260元,实现综合亩效益133元。但是由于原有播种机械播种质量很难保障,他又更新了气吹式播种机和改装大垄规型板。 2006年和2007年先后示范了大豆大垄高产品种,每年增产15公斤,实现了效益最大化。2008年和2009年他又示范了玉米大龙双行栽培技术,利用大垄气吹式播种机播种、农用飞机航化喷雾防虫防病等综合措施,达到玉米各项生产技术标准,实现玉米公顷产量实现8320kg,排在农场第一位。张春光致富以后,为了更好的丰富自己的头脑,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带头遵纪守法,热心公益活动,为汶川灾区捐款献爱心时,他正在外蒙古从事农机作业,马上给家里的妻子打电话把捐款送到党支部。这几年,在他的帮助下,有6名特困职工摘掉了贫困帽子,有3名大学生受到他的资助,有26名职工走上了致富路。张春光手把手指导贫困户袁海龙学习农机驾驶技术,袁海龙由一名无业青年成为技术过硬的农机驾驶员,妻子在家里还发展起养殖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张孝才是克东县迁入本地的养殖户,在张春光的帮助下,学习了大豆大垄种植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和农机标准化作业后,主动创办了淀粉深加工项目,家里奶牛养殖规模达到了32头,种植耕地1530亩,家里也更新了现代化大型农机设备,还帮扶了职工李贵军搞西瓜种植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