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地理卷·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地理卷·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地理卷·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地理卷·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A. 昼夜现象 B. 太阳东升西落C. 冬天寒冷夏天炎热 D. 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左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昼夜现象是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致,A错。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太阳东升西落,B对。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导致的,C错。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D错。故选B。【考点定位】地球自转的意义2. 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B.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C. 东经5属于东时区 D. 西经52属于西三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每15划分为一个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区时;东经7为零时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西经52度属于西三区。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与太阳最近的 ( )A. 金星 B. 火星 C. 水星 D. 海王星【答案】C【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与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故选C。4.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A.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B. 太阳质量大C. 太阳黑子多的年份,降水量多 D. 太阳时时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答案】B【解析】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太阳的质量巨大,几乎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所以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故选B。5. 太阳大气结构从外向里是A. 光球日冕 色球 B. 色球-光球日冕C. 日冕 色球光球 D. 光球色球日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考点:太阳大气层6. 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由于A.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B. 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距离保持不变D.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各点重力均相等【答案】B【解析】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由于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答案选B。7. 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带地区面积增大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B. 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面积增大C. 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D. 热带地区面积不变 寒带面积不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相等,与极圈互余。故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变小;极圈度数变大,则寒带范围变小。故选C项。8. 下列城市中,6月22日中午等长竹竿其影子最短的是A. 呼和浩特 B. 海口 C. 青岛 D. 广州【答案】D【解析】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最短,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广州离北回归线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所以中午等长竹竿其影子最短的城市广州。9. 当北京时间为4月1日早晨4点30分的时候,3月31日在全世界还有A. 多一于半的地方 B. 少于一半的地方 C. 恰好一半的地方 D. 没有任何地方【答案】A【解析】北京时间是指120E,为4月1日6时,那么,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就是30E则从30E往东到180经线都是4月1日,另外的那一部分就都是3月31日了。3月31日的那一部分所占经度数为210,即多一半的地方。故选A。10.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C. 地球内部温度的垂直变化 D. 物质温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答案选A。【点睛】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在这两个不连续面,地震波出现明显的波速变化。11. 9月1日晚8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若保持望远镜的方向不变,则9月2日晚望远镜再次对准织女星的时间应该是A. 19时56分4秒 B. 19时3分56秒 C. 20时56分4秒 D. 20时3分56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两次对准某个遥远恒星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再次对准织女星时,是从9月1日晚8时,加上23时56分,时间是9月2日晚19时56分,A对。【考点定位】恒星日。12. 下图所示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表示地球位于近日点,应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地轴北端偏向太阳为夏至,地轴北端偏离太阳为冬至,经分析错、对;表示地球位于地球位于远日点,太阳直射北半球,经分析错、对,所以选D正确。考点: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13. 当大家在享受国庆黄金周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 )附近A. 近日点 B. 远日点 C. 春分点 D. 秋分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大家在享受国庆黄金周的时候,日期是10月1日-7日,秋分日是9月23日,此时,地球公转位置在秋分点附近,D对。距其它点较远,A、B、C错。【考点定位】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名师点睛】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判断其它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国庆黄金周在10月份,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距秋分日9月23日更近。14.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垂合 B. 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斜交C.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平行 D.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晨昏线与经线圈只有二分日重合,AB错。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垂直,C错。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D对。故选D。【考点定位】晨昏线的特征【方法总结】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1)确定日期和季节(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确定昼夜长短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5)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15. 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纬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B. 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C. 同一时区内的各地地方时相同D. 同一时区内位于东边的地方区时比西边的地方区时早【答案】B【解析】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即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B正确,AC错误;同一时区公用一个时间,为该时区的区时,D错误。故选B。16. 经度相同的两个地方A. 每天的日出时间相同 B. 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 地方时相同 D. 昼夜长短相同【答案】C【解析】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即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C正确;同一纬度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相同,ABD均错误。故选C。17. 当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经度为A. 116E B. 124E C. 104E D. 136E【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计算的基本规律为偏东的地方总比偏西的地方地方时早;且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当地为正午12时,而北京时间(120E)为12时16分,即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故当地在120E西侧4。得到当地经度为116E。南半球某地有一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8.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A. 2326 B. 6634 C. 90 D. 4519. 该地的纬度是A. 2326N B. 2134N C. 2526N D. 6826S【答案】18. D 19. D【解析】18. 据题干知,该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则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故选D。19. 据题干知该楼位于南半球,则ABC均位于北半球,D位于南半球。故选D。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各题。20.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21.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答案】20. D 21. 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0. 根据材料,此时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半球相反;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大于12小时,根据表格信息,四地中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的,就只有丁地,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就只有丁地,选D。21. 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越靠近赤道昼长就越接近12小时,越远离赤道(即纬度越高)昼长就与12小时相差越大;用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与12小时比较,甲地白昼长与12时相差6小时30分,乙地白昼长与12小时相差2小时51分,丙地白昼长与12小时相差35分,丁地白昼长与12时相差1小时56分;由此可判断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是甲、乙、丁、丙;B项正确。22. 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提示: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答案】A【解析】据题干知,西半球为夜半球,则该图最左侧经线为160E,最右侧经线为20W。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地方时为0时经线为110W。则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地方时12时的经线经度为70E,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故选A。23.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比黑夜短,且白昼一天天变长的时期是:A. 秋分日冬至日 B. 春分日夏至日C. 冬至日春分日 D. 夏至日秋分日【答案】C【解析】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比黑夜短的时期为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期,BD排除,且白昼一天天变长的时期为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期,所以应为冬至日-春分日时,A错误,C正确。故选C。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4. 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吉林市:A. 昼长达一年最大值B. 日落时间将逐渐推迟C. 正午太阳高度角将逐渐增大D. 正值冬至日25. 当地球由A.点公转到b点的过程中:A. 公转速度逐渐增大 B. 公转速度逐渐变小C.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D. 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答案】24. A 25. D【解析】24. 根据地轴北端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可判断:a为冬至日,c为夏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b为春分日,d为秋分日。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即夏至日,D错误;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最大值,A正确;之后日落时间将逐渐提前,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将逐渐减小,C错误。故选A。25. 据图,当地球由a点公转到b点的过程中即从冬至日至春分日期间,公转速度先变大后变小,AB错误;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C错误;太阳直射点从直射南回归线到直射赤道,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26. 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D. 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地面热量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需经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以地面辐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以大气逆辐射形式返还地面,故选D项。考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27. 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A. 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 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答案】D【解析】24.试题分析:浓烟中含有CO2,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防止冻害的作用,故选D。【考点定位】大气的保温作用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8.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 温度:ABCD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 气压:DABC29.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 增温和增湿 B. 净化和增温 C. 净化和增湿 D. 减湿和减温30.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表示的可能是()白天的谷地 白天的山坡夜晚的谷地 夜晚的山坡A. B. C. D. 【答案】28. A 29. C 30. B【解析】试题分析:28.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正确,C错误;气流和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B、D错误。29. 如果是城市热岛环流图,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相对于城区来说,郊区大气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所以,此处的森林起到净化和增湿的作用。30. 白天,山坡气温高于谷地,升温快,大气上升;晚上,谷地气温高于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考点定位】热力环流。【知识扩展】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读下图(表示不同高度的等压面),判断下列各题。31. 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A. a B. b C. c D. d32. 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31. C 32. D【解析】试题分析:31. 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因此a.b.c小于d;同一等压面两侧,越往上气压越低;故a.b.c中气压最低为c点。32. 气温分布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故气温最高为近地面的d点。【考点定位】热力环流【名师点睛】此题以热力环流为背景,考查气压、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及气温与气压的关系,相关判断方法:气压与高度: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下高上低是绝对规律。 所以平常所说的“高压”“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在高空无论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其气压都不会比近地面的气压高。气压与温度: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33. 关于亚洲季风和季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季风的原因只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是造成南亚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C. 我国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北冰洋D. 在夏季风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南涝北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名师点睛】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气候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南亚冬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夏季风势力强弱,影响我国南方、北方雨季时间的长短,造成旱涝灾害。读下面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34. 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35. 甲地比乙地()A. 气压高 B. 风力大 C. 气温高 D. 湿度大【答案】34. C 35. B【解析】试题分析:34. 读图可知,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该图表示北半球等压线示意图,故选C。35.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故甲地风力较大;图中甲乙两地没有确定的数值,故不能判断大小;甲地受冷气团控制,乙地受暖气团控制,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地位于内陆地区,乙地位于沿海地区,所以甲地湿度小于乙地。考点:该题考查等压线图判读。36. 在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南半球极地东风气流特征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南半球极地东风带是从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地气压带,所以气流应辐散,AD排除;南半球受向左地转偏向力影响呈逆时针辐散,B错误,C正确。故选C。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7. 上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38. 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 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 甲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南亚的夏季风C. 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 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答案】37. B 38. B【解析】试题分析:37. 根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甲乙两风带的风向,可判定丙为高压带,且两侧的风向不同,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且风向向左偏,判断丙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38. 根据风向左偏可判定是在南半球,因此甲风带是东南信风带,乙风带是中纬西风带(西北风)。撒哈拉沙漠、西欧地区、地中海沿岸属于北半球不受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北半球夏半年,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跨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给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考点定位】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名师点睛】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风向的判断方法:根据地转偏向力的不同偏向判断南北半球;并结合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分析。39. 有关下图所含地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此图表示的是七月份 B. 此时亚洲高压势力正强C. 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D. 此时印度盛行西南季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势力正强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印度盛行西南季风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考点:气压带和风带40.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答案】B【解析】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由甲流向乙是南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B项正确。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41. 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弧CBD为晨昏线,在图中用阴影标出夜半球。(2) BC为 。(晨/昏线)(3)A点的地方时 。(4)F的地理坐标为( 、 )。(5)图中C点的昼长为 ,B点的昼长为 ,A点的昼长为 ,F点 点日落。(6)ABCF四点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序为 ,角速度大小关系为 。(7)图中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8)弧DE的长度为 千米,弧AF的长度 千米。(9)假如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点成功后,其位于地面对应点(D点)的人连续两次日出的时间间隔为 小时。【答案】(1) (2)晨 (3)3:00 (4)(60S 0) (5)12小时 24小时 18小时 21 (6) CA.=FB A.=B=C=F (7)135W向东到180 (8) 4950(或4995) 4950(或4995) (9)24【解析】(1)图中弧CBD为晨昏线,则背向太阳一侧为夜半球,面对 太阳一侧为昼半球。(2)据图可知,顺地球自转方向,过BC后从夜进入昼,则为晨线。(3)据图可知,B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A点所在经线位于东侧且相差45,时间差3小时,因此A点的地方时为3点。(4)据图可知,地球顺时针自转,可判断为南半球,则F点的纬度数为60S,据图中45E的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F点的经度为0,因此F的地理坐标为(60S 0)。(5)据图可知,C点位于赤道,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所以C点的昼长为12小时。B点位于南极圈上,此时为极昼现象,因此昼长为24小时。据图可知,A点此时地方时为3点,又因为其位于晨线上,所以3点即为日出时间,则昼长=(12-3)x2=18小时。F 点和A点同纬度,则日落时间相同,等于24-3=21点。(6)地球自转线速度特点是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据图可知,ABCF四点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A=FB。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因此四地角速度相等。(7)两天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一条是地方时0时经线。据图可知,0时经线经度与45E互补即为135W,因此新一天的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8)据图可知,DE位于赤道,且经度差45,赤道处经度差1纬线段的长度为111千米,所以弧DE的长度为111千米x45=4995千米,AF均位于60纬线,经度差90,则弧AF的长度=111x90xCOS60=4995千米。(9)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太阳日,时间是24小时,所以假如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点成功后,其位于地面对应点(D点)的人连续两次日出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42.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中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是 ,图中D点的地方时 点,图中AB是 (晨、昏)线。 (2)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北半球为 节气。(3)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4)图中C地的昼长为 小时;E地的昼长为 小时,地方时 点日出。(5)图中A、D、E三点的自转角速度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6)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答案】(1)北回归线 60E 6 晨 (2)6 22 夏至 (3)昼长夜短 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 (4)12 4 10 (5)相等(均为每小时15) DEA (6)4【解析】(1)据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可判断为夏至日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经线把180分成6等分,相邻经线间经度差30时间差2小时,根据图中180经线可判断地方时0时经线为60E;据图可知,据东加西减原则可判断图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顺地球自转方向,过AB线后从夜进入昼,所以为晨线。(2)据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可判断为夏至日光照图,日期为6月22日前后。(3)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据图,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4)据图可知,C点地处赤道,而赤道全年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