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的讲解PPT医学课件.ppt_第1页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的讲解PPT医学课件.ppt_第2页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的讲解PPT医学课件.ppt_第3页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的讲解PPT医学课件.ppt_第4页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的讲解PPT医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未病 新理念和亚健康 中医治未病 古代文献记载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金匮要略 上工治未病 何也 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千金药方 古人善为医者 上工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淮南子 良医者 常治无病之病 故无病 丹溪心法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 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盖疾成而后药者 徒劳而已 治未病渊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提出 治未病 思想 黄帝内经 首先提出 治未病 概念及基本涵义 汉代张仲景发展 内经 难经 治未病思想 将上工治未病列于首条 并阐明了治未病的辨治方法和各种措施 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 欲病和已病 宋元明清代 治未病的方法丰富多样 思想趋于完善 解放后 各种传染病 地方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实施 患病率明显下降 21世纪以来 国家提出将疾病防治中心前移 预防和治病并举 2007年 吴仪副总理重申 治未病 2008年 国家中管局出台 治未病预防保健工程实施方案 由开始部分医院试点到后期全家广泛开展治未病工作 什么是 未病 无病 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未病 疾病未成 状态定义为体内已有病因但尚未致病的状态 或体内阴阳气血盛衰已有偏颇 或已有邪气内存 但尚未成冰 即疾病前期 亚健康期等 欲病 人体处于未病和已病之间的状态 已病 疾病状态 未病范畴 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传病未病态已病是未病从无病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治未病 的涵义 未病先防 摄养于无疾之先治病萌芽 欲病救萌 防微杜渐 既病防变 已病早治 防止传变加重 瘥后防复 加强调摄 防治复发 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从 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 的整体观出发 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为干预目标 涵括中医临床医学 中医养生学 及现代医学 心理学和康复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的独特理论体系 中医体质学说 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 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 病理特点 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 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 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提出 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有先天 年龄 性别 精神 生活条件及饮食 地理环境 疾病 体育锻炼 社会因素等 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很大的相关性 个体体质的特殊性 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 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 与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 疾病的演变往往取决于机体内部阴阳矛盾运动的倾向性 其中包括机体平素阴阳盛衰 阴阳动静等情况和趋势 由此而规定病势发展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类型 九种临床体质分型 平和质 阳虚质 阴虚质 湿热质 气虚质 痰湿质 瘀血质 中医治未病的原则 整体观念 包括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等 辨证论治 通过四诊 辨病 疾病 辨体 体质 辨证 证候 予以施治 防治结合 体质调护 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养护 对偏颇体质进行调理 以铲除疾病产生的 土壤 综合治疗 多种方法 包括中药 针灸 推拿 火罐 导引 食疗 膏方等 中医治未病方法 调神养生合理饮食调理体质食疗 膏方四季养生冬病夏治经络养护 针刺 艾灸 敷贴 火罐 推拿戒除不良习惯 戒烟 限酒运动养生 气功 导引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 中医预防保健学的涵义 中医预防保健学是以中医 治未病 思想为指导 中医理论为纲领 应用中医的独特的诊疗体系 研究有利于健康 及偏离健康的因素 阐明其机理 制定相关的策略与措施 以达到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 提高生命质量 延长寿命为目标的新型中医综合学科 中医预防保健学科学科范畴是针对健康人 亚健康人 慢病恢复期人群提供中医养生防病控病的综合保健服务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立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指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成立背景 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 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 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 治未病 工作和完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要求 并就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08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的是 不断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载体是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主体 并根据发展要求和条件基础 在严格把关指导下 逐步扩大试点单位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 试行 根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 和 治未病 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2008 2010年 要求 制定此规范 规范中对其服务功能 服务内容 服务流程 服务区域及其基本要求 人员配备 设备配备及制度管理均做出详细规定 一 服务功能 以 治未病 理念为核心 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 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 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 实现 未病先防 既病早治 已病防变 瘥后防复 的目标 达到防病治病 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 服务内容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 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 健康干预 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 干预效果评估等全面 综合 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 服务 三 服务流程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 健康状态信息管理 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 健康状态辨识 健康状态评估 健康干预方案制定 健康干预措施实施 干预效果评估等 四 服务区域及其基本要求 一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 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 健康检查 体检 区域应当满足设备与功能需要 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二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 主要用于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 应当相对独立 每间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至少有一间 三 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 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 制定健康干预方案 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 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 应当相对独立 若因条件限制 也可与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合用 但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四 健康干预区域 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 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 应当相对独立 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各种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 服务环境的私密性能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五 辅助区域 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 开展健康宣教 服务管理以及特需服务等 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五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应当满足 治未病 服务功能的需要 应当包括中医执业医师 治未病 服务职业技能人员 医技人员 中药师 护理人员 管理人员等 专职医护人员应当不少于6人 中医类别人员不低于70 其中应当有一名具备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护理人员应当接受 治未病 服务的专门培训 治未病 服务职业技能人员应当通过相关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 六 设备配置 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 计算机 打印机 电话 专用文件柜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 中医健康评估设备 中医体质辨识评估系统 常规的理化 影像等辅助检查设备 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 健康宣教宣传栏 影像等演示设备 选择配置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网络系统等设备 健康干预设备 各类针灸 拔罐 刮痧板等器具 中医治疗设备等 其他 根据本单位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 服务 需要 配置其他相关的设备 设施 七 制度管理 遵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 及 治未病 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2008 2009年 等的有关要求 研究制定有关工作制度 建立并执行基本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人员考评制度等 医院治未病中心 医院领导小组 治未病中心 医务处科研处人事处院办 专家学术委员会 支撑合作 下设科室 体检中心 中医亚健康诊疗中心 针灸科 按摩理疗科 健康宣教科 相关临床科室 健康宣教 健康咨询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慢病管理 亚健康中医综合干预 四季养生 中医特色治疗 针灸 按摩 拔罐 敷贴 泡浴 足疗等 提供个体化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 防病 治病和康复的个体化医疗服务 辨知己识体系建库 体检及就诊人群 辨识体检中心 治未病中心 西医健康检查 中医体质辨识 疾病诊断 中医体质评估 录入数据 建立数据库 筛分人群 定向输送 辨识体检报告 KY3H智能系统 心理健康检查 心理状态评估 健康咨询 求医医疗体系 干求己求医预体系 正常体质人群 偏颇体质人群 健康养生指导 体质纠偏干预 运动指导 膳食指导 健康宣教 情志调理 中药内服 针灸按摩 足浴 其他特色方法 疾病人群 常见病中医防治 临床医疗科室 临床治疗 评价体系 个人健康数据库 体质 体检再评估 评价疗效 未纠正 纠正 发生疾病 随访观察 干预 亚健康 WHO对健康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人们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1948年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 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 而系体格 精神与社会之完满健康状态 1984年WHO 保健大宪章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 而且包括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 三维健康 1989年WHO提出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道德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 四维健康 亚健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 布赫曼 Berkman 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存在着一种似病非病 似健康非健康的中间状态 称之为 第三状态 灰色状态 90年代国内学者王育学首次提出 亚健康 名称 1996年在健康报曾专设亚健康专栏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宣告 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 亚健康定义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 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但在躯体上 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 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什么样的人易患亚健康 年龄 30 50岁为高发年龄性别 男性略高于女性职业 高校教师 经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处于前三位 亚健康的表现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改变 生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疲劳 困倦 乏力 多梦 失眠 头晕 目眩 心悸 易感冒 月经不调 性功能减退等 心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抑郁 烦躁 焦虑 妒忌 恐惧 冷漠 孤独 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分散 反应这钝 精神紧张 情绪低落等 社会适应方面 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 学习困难 人际关系紧张 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亚健康还包括疾病的 潜临床 和 前临床 状态 继续发展则进入疾病状态 亚健康状态临床界定 躯体不适综合征 表现出身心上有不适感觉 躯体物理检查与实验数据均正常 亚临床状态综合症 具有某些明确疾病临床表现倾向的潜伏前期表现 原因不明综合征 此类症状不具有病理意义但也查不出具体原因 如更年期综合征 神经衰弱综合征等 病原体携带状态综合症 个体为病原体携带者 他们躯体功能正常 心理 社会适应状态正常 病原体检查实验值异常 例如 乙肝病原携带者 结核菌携带者等 检验高低值临界状态 某些临床检查的实验值处于高 低限值状态 如 血糖 血压值的偏高值状态和血钙 血铁等实验值偏低值状态等 躯体健康处于高致病性危险因子状态 如超重 吸烟 过度紧张 异常血脂 血糖和高血压等 亚健康的危害 是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 表现为活力降低 功能和适应力能力减退 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 工作质量 导致过早衰老 提前患上 老年病 继续发展导致疾病 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 心理疾病 消化道溃疡及肿瘤等 加重或诱发已有或潜在疾病 导致 过劳死 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 1988年美国CDC正式命名 以原因不明的慢性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 经休息和加强营养后不能缓解 同时可伴有咽痛 淋巴结肿痛 肌肉痛 关节痛 头痛等症状 短期记忆力下降 集中注意力困难 睡眠紊乱 嗜睡或失眠 抑郁或焦虑等情绪变化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病毒感染心理 社会应激因素家庭及遗传因素其他 过敏 化学 睡眠 身体状况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syndrome MS 是指肥胖 血脂异常 高血压和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中聚集的这种代谢危险因素异常簇集的状态 由于其主要的临床后果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 T2DM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因此是全球性的重要医学问题 MS诊断标准 根据2005年4月IDF颁布的国际上第一个MS的全球统一定义 中心性肥胖 针对亚洲人建议的腰围 84cm 男 或 80cm 女 至少有下列两项 a TG 1 70mmol 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b HDL C 0 9mmol L 男 或 1 1mmol L 女 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c 血压 130 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或此前已诊断为高血压 d FBS 5 6mmol 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T2DM 亚健康综合干预的意义 预防疾病 亚健康携带者是许多慢性疾病 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 这些疾病的防治应从亚健康阶段开始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防止早衰 益寿延年 亚健康的综合干预原则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更新理念健康五大基石 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充足睡眠 缓解过度的紧张压力中医调治 中医养生锻炼心理疏导 具体应对措施 定期查体 经常自测体重 腰围 血压劳逸结合 不要持续处于紧张工作状态 要及时休息 恢复体力 尽量不要熬夜加班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接触不良习惯和嗜好 运动健体培养一些业余爱好 陶冶心情 增加智慧 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维护幸福美满的家庭 附 亚健康自测 附 疲劳综合征自测 疲劳症的早期自检信号 1 早晨懒得起床 2 电车或公共汽车开来了 也个想跑着赶上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