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 褚丽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诗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初读古诗、译读古诗、情读古诗,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 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这些优美的古诗词中,饱含着自然的美、情感的美、形象的美、哲理的美、语言的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首古诗,去感悟渗透其中的情感之美。(二)复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陪伴我们成长的亲情是温暖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用心感受那暖暖的亲情。)(三)新授夜雨寄北1.作者简介 (学生完成)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有李义山诗集。2. 背景简介 (学生完成)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这首诗也被后人赞颂。3.诗歌鉴赏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指名读,齐读。2)译读诗歌,理解诗意。理解第一句有难处吗?梳通大意。并补充:你知道当时诗人与家人分别多久了吗?(一年多了。)理解第二有问题吗?(随机感知:秋池秋天的池塘,有什么特点?)梳通后提示:这雨是哪里的雨,哪个季节的雨?再看三、四句,释疑。补充:“共剪西窗烛”意味着什么?“话”这里当“聊天”、“倾听”讲。话什么?(诗人的感受,心情,对家人的思念。)梳通句意。3)再读诗歌,体悟诗情那么,诗人的思念有多浓,盼望有多深呢?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这个雨夜,走进诗人内心,去深入品读。扣“问”:(读第一句)谁在问谁?妻子在哪里问?当诗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时,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绪?(焦急、愁苦、悲凄、怨恨)配乐读诗这焦急、愁苦、悲凉都是怎么表达出来的?画“问归期”、“未有期”:是将这两组词这六个字排放在一起迸发出来的!这是一个什么手法?(对比),这样一对比,让人感到这现实是怎样的呀?(残酷)先来感受一下这场夜雨。谁来读一下写夜雨的句子。闭眼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这样的夜雨会带给游子怎样的感受?谁有过雨夜里独处的经历?感受如何?独在异乡无人陪伴的李商隐当时在哪里?心情会如何?读出感受。在这个孤寂的雨夜,诗人望着夜雨,在沉思些什么呢?哪些诗句是诗人的所想? 品读幻想团聚的细节(1)再读后两句。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情景?(想像与妻子团聚的情景)(2)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3)你仿佛听到诗人在话什么?(小练笔) (4)在诗人幻想团聚的夜晚,诗人话点别的什么不行吗?为何偏要“话巴山夜雨时”?(它和“共剪西窗烛”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对比,今夜的孤寂显得更加难以排遣)。 4)展示几组古今对照图片,学生畅谈感受。5)配乐唱整首诗,问:在这雨夜写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么情绪? (四)新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 作者简介(学生完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2. 背景简介(学生完成)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所有的爱国主义激情。原题有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3. 诗歌鉴赏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正音,明确朗读节奏。(字条展示:戍 戊 戌 戎)集体朗读诗歌。2)译读诗歌,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僵卧”、“孤村”、“戍轮台”、“夜阑”、“铁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风吹雨”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指什么?指名学生朗读。3)情读诗歌,领悟主旨。结合具体诗句或相关词语说说诗人的现实处境是怎样的?诗人“思”的是什么?“思”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入梦”的是什么情景?“铁马冰河”的梦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处插入声音资料)分组朗读诗歌,要热情奔放,更要深沉悲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