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E201102HUAWEIBTS3012硬件结构 ISSUE1 0 page1 前言 本课程介绍了M900 1800BTS3012的硬件结构 硬件配置 单板功能以及操作维护和系统的工作过程 page2 参考资料 BTS3012技术手册BTS3012性能描述手册BTS3012单板手册 page3 学习完此课程 您将会 了解华为BTS3012产品特性掌握BTS3012硬件结构及功能熟悉华为BTS3012信号流程熟悉BTS3012典型配置掌握华为BTS3012设备组网 目标 page4 内容介绍 第1章BTS3012产品概述第2章BTS3012硬件结构第3章BTS3012信号流程第4章BTS3012典型配置第5章BTS3012设备组网 page5 产品概述 BTS3012在系统中的位置 page6 产品概述 概念诠释 双密度 一个模块承载两个载波 故称双密度PBT powerbursttechnology 一种功率增强技术发分集 同源信号人为制造多径 手机接收信号因为两路多径得到统计意义的信号增强的一种技术四收分集 采用四路接收 比主分集可获得更多的上行分集增益的一种技术Sidepower 一种占地面积小 可侧立于设备旁边的瘦长电源机柜射频前端单元 DAFU 对DDPU DCOM CDU SCU EDU等合分路单元 双工单元的统称 page7 产品概述 BTS3012产品特性 一 支持多频段 800M 850M 900M 1800M 1900M R004版本支持900M 1800M两个频段 支持星型 树型和链型及环型组网支持A5 2 A5 1加解密支持GPRS和EGPRS支持基站的静态功率控制和动态功率控制支持全向小区和扇形小区 最大同步小区S24 24 24支持小区分层 同心圆和微蜂窝等多种应用 page8 产品概述 BTS3012产品特性 二 双密度载频DTRU 一个DTRU模块支持两个载波处理能力 每个基站共支持12载波支持发射分集和四接收分集支持PBT功能支持BTS3012与BTS30 312混合并组 BTS3012作为主柜 提供2U高度标准插框 可内置SDH光传输 微波传输功能支持多天馈 机顶支持天馈直出总装机柜采用 48V分布式供电结构 通过增加sidepower机柜的方式 基站系统可支持 110 220V 24V等电源种类输入 page9 内容介绍 第1章BTS3012产品概述第2章BTS3012硬件结构第3章BTS3012信号流程第4章BTS3012典型配置第5章BTS3012设备组网 page10 硬件机构 机柜面板图 page11 硬件机构 单板介绍 page12 硬件机构 整机逻辑结构 page13 硬件机构 公共子系统 公共子系统提供基准时钟 电源 传输接口 维护接口和外部告警采集接口 完成整个基站的管理 它包括基站公共子系统和机顶接入子系统 基站公共子系统BTS3012基站公共子系统内的单板主要完成E1信号接入 SDH传输接入 基站时钟供给 环境告警采集和监控 全网时钟同步等功能 机顶接入子系统BTS3012机顶接入子系统完成E1防雷 信号防雷 信号接入等功能 page14 基站公共子系统 组成单板 定时传输管理单板 DTMU 环境监控板 DEMU 并柜信号转接板 DCSU 信号转接板 DCCU 天线 塔放控制板 DATU page15 基站公共子系统 定时传输和管理单板DTMU功能 支持外部BITS同步时钟输入 提供主 备单板备份 提供10M网口的近端MMI维护 提供4路或8路E1输入 远距离连接BTS和BSC 负责BTS的控制 维护和操作 执行基站软件下载 进行故障管理 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BTS时钟集中供给和管理及时钟单元的热备份 E1接口和主控单元的备份 支持8路数字量告警输入 4路扩展数字量控制信号输出 支持外部风扇控制板及电源模块监控等功能 page16 基站公共子系统 定时传输和管理单板DTMU面板 DTMU的面板如右图所示 page17 基站公共子系统 定时传输和管理单板DTMU指示灯 一 DTMU面板上的指示灯含义如下表所示 page18 基站公共子系统 定时传输和管理单板DTMU指示灯 二 page19 基站公共子系统 定时传输和管理单板DTMU外部接口 page20 基站公共子系统 环境监控单板DEMU功能 环境监控板 DEMU 内置在公共框中 提供32路开关量输入 6路开关量输出 4路模拟量输入 在配置DEMU时 需要在机顶配置1块监控信号防雷板 DMLC page21 基站公共子系统 并柜信号转接板DCSU功能 DCSU板主要提供并柜输入 输出信号的转接功能 其功能结构如图2 9所示 并柜信号转接板 DCSU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DCSU板靠近拉手条3cm 4cm处设置有拨码开关 拨码开关按照功能区域从上往下进行排列 对机框内各单板进行设置 page22 基站公共子系统 DCSU拨码开关示意 page23 基站公共子系统 信号转接板DCCU page24 基站公共子系统 DCCU功能结构示意图 信号转接 通过3个2mm连接器把DCMB的信号连接到DCCU单板上 DCCU单板再通过前面板的电缆连接器引出到载频框 风扇框和机顶 EMI滤波单元 48V电源输入后 经过EMI滤波器后 输出到公共框的DCMB上供公共框其他单板使用 page25 基站公共子系统 天线 塔放控制板DATU 天线 塔放控制板 DATU 位于基站公共框的公共槽位中 最大配置为2块 page26 基站公共子系统 公共框单板对应槽位 page27 机顶接入子系统 组成单板 监控信号防雷卡 DMLC 选配 E1信号防雷卡 DELC 扩展信号接入卡 DSAC page28 机顶接入子系统 监控信号防雷卡DMLC功能 实现32路开关量输入防雷实现6路开关量输出实现4路模拟量输入防雷实现烟雾 水浸 门禁 红外 温湿度传感器等信号的防护接入监控信号防雷卡 DMLC 可与DELC混插在机顶插框0 2号槽位 一般配置在0号槽位 DMLC是选配模块 满配置为1块 page29 机顶接入子系统 E1信号防雷卡DELC功能 DELC卡最多可配置3块 每块实现4路E1信号的防雷 共实现12路E1信号防雷 page30 机顶接入子系统 扩展信号接入卡DSAC功能 实现6路开关量输入和4路开关量输出实现2路CBUS3输出实现2路电源防雷器失效告警输入实现BITS时钟的防护接入扩展信号接入卡 DSAC 位于机顶插框的第3号槽位 满配置为1块 DSAC与DMLC DELC的槽位不能混插 page31 硬件结构 载波子系统 双密度载频子系统分为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 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基带处理射频收发处理功率放大支持发分集和4接收分集支持PBT功能 page32 硬件结构 载波子系统 双密度收发信单元DTRU DoubleTransceiverUnit 背板DTRB page33 载波子系统 双密度收发信单元DTRU功能 收发信机模块DTRU DoubleTransceiversUnit 位于BTS3012机柜DTRU插框中 最多配置六块DTRU DTRU还支持插入BTS30 312机柜 DTRU单板的主要功能 射频发射部分 完成两个载波基带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调制 上变频 滤波 射频跳频 信号放大 合路输出等功能射频接收部分 完成两个载波的射频信号分路 接收分集 射频跳频以及解调等功能 基带处理部分 完成信令处理 信道编译码 交织反交织 调制与解调等功能 支持话音业务 支持PhaseII规定的各种数据业务 支持GPRS业务 EDGE业务 支持射频环测 锁相环故障倒换 支持发分集 4收分集等控制功能 输出功率放大 支持发射合路 同频同相功率合成 PBT 功能 page34 载波子系统 双密度收发信单元DTRU指示灯 page35 载波子系统 双密度收发信单元DTRU外部接口 page36 载波子系统 DTRU内部两载波收发关系示意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分路器 分路器 TX1 IN1 TCOM IN2 TX2 RXM1 RXD1 RXM2 RXD2 实际设计并非如此 该示意图只是为帮助熟悉单密度基站的工程师更快理解双密度 选路 的部分就是需要进行数据配置的部分 page37 DTRU发送接收模式 BSC数据配置台上 载频属性有如下收发关系可以配置 发射模式不合路PBT宽带合路发分集 接收模式接收独立接收分路四路分集 page38 发射模式 不合路 两BT独立使用 DSP和射频部分都是互相独立的 并且不使用合路单元 可以看作两个单独的BT 有两个射频输出口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TX1 IN1 TCOM IN2 TX2 RXM1 RXD1 RXM2 RXD2 46or47 8dBm 46or47 8dBm page39 发射模式 宽带合路 宽带合路可以看作不合路的形式再加上一个合路器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TX1 IN1 TCOM IN2 TX2 合路差损3 3dB page40 发射模式 PBT PBT模式下 载频配置为单BT 一路DSP输出的信号经过调制和DA转换后形成的射频小信号分两路进入功放 经过放大后再合路 由于这两路信号严格相位对齐 所以在合路的时候相当于将功率放大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TX1 IN1 TCOM IN2 TX2 Samephase PBT输出49dBm page41 发射模式 发分集 发分集原理上是将同一个基带信号 分成相同的两路 人为制造多径 理论上这样的发送方式可以增加手机的下行接收电平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TX1 IN1 TCOM IN2 TX2 Manmademultiway 46or47 8dBm 46or47 8dBm page42 接收模式 四路分集 四路分集将四路接收送往同一路载波 一块DTRU只支持一个载波 四接收分集可以比主分集获得更多的上行增益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分路器 分路器 TX1 IN1 TCOM IN2 TX2 RXM1 RXD1 RXM2 RXD2 page43 接收模式 接收独立 接收独立是一个DTRU的两路载波分别使用各自不同的主分集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分路器 分路器 TX1 IN1 TCOM IN2 TX2 RXM1 RXD1 RXM2 RXD2 page44 接收模式 接收分路 接收分路是内部将主分集信号分别分成两路送往两个载波的主分集 实际外部射频连线只有主分集两路 TRX0 TX 合路器 TRX1 TX 分路器 分路器 TX1 IN1 TCOM IN2 TX2 RXM1 RXD1 RXM2 RXD2 page45 载波子系统 双密度载频背板DTRB功能 双密度载频框背板DTRB DTRUBackplane 位于机柜的DTRU插框中 共有6个槽位 可插6块DTRU单板 DTRB主要用于信号转接板DCCU与双密度载频DTRU的连接 所有在位信号都由背板提供给DCCU page46 硬件结构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双双工单元DDPU DualDuplexerUnitforDTRUBTS 双密度合路单元DCOM CombiningUnitforDTRUBTS page47 硬件结构 射频前端子系统 射频前端子系统通过CBUS3总线与DTMU通信 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天馈驻波及低噪放告警检测与上报低噪放增益控制天馈端口发射功率检测与上报支持单板在位检测支持在线软件升级 page48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双双工单元DDPU 双密度双双工单元DDPU DualDuplexerUnitforDTRUBTS 位于机柜的射频前端子系统DAFU插框中 可与DCOM混插 DDPU为必配模块 通常情况下DDPU满配置是3块 最小配置是1块 若不配置DCOM 则DDPU最多可配6块 DDPU单板的主要功能 将来自发信机的多路射频信号通过双工器发送给天线 将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放大和一分四后送给DTRU中的接收机 天馈驻波检测信号耦合输出 低噪声放大控制 天馈防雷 page49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双双工单元DDPU面板示意图 page50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DDPU收发端口对应关系示意图 page51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双双工单元DDPU指示灯 page52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双双工单元DDPU外部接口 page53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合路单元DCOM功能 合路单元DCOM CombiningUnitforDTRUBTS 位于机柜的射频前端子系统DAFU插框中 与DDPU混插 DCOM为可选模块 满配置是3块 它的配置原则是优先使用载频内二合一功能 不足再配置DCOM DCOM功能是完成两路DTRU发射信号的合路 将合路信号输出到DDPU模块 page54 射频前端子系统 双密度合路单元DCOM外部接口 page55 TX RX RXD DTRU DDPU 三工塔放 主馈线 双极化天线 三工塔放 主馈线 硬件结构 基站天馈系统 有塔放 BiasTee 英寸跳线 均为DIN型公头 DATU 塔放馈电线 SMA头 page56 TX RX RXD DTRU DDPU 主馈线 双极化天线 主馈线 硬件结构 基站天馈系统 无塔放 英寸跳线 均为DIN型公头 page57 硬件结构 基站天馈系统 有塔放 天线 塔放 天线支架 跳线 跳线 馈线 跳线 BTS3012 BiasTee DATU page58 硬件结构 基站天馈系统 无塔放 天线 天线支架 跳线 馈线 跳线 BTS3012 page59 天馈子系统 馈线 为减少与天线间的传输损耗 基站采用低损耗射频电缆主馈线电缆有7 8英寸 5 4英寸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900M馈管 7 8馈线 80m 1800M馈管 7 8馈线 50m 天线到主馈线 天线到塔放 机柜到避雷器之间采用1 2英寸射频电缆连接 page60 天馈子系统 塔顶放大器 作用 提高基站的接收灵敏度类型 一般使用三工塔放要求 具有低的噪声系数塔放通过馈线芯线馈电 具有馈电分离装置进行了严格的防水密封 并具有很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40 60 page61 天馈子系统 三工塔放 三工塔放主要用于上行受限时为提高上行灵敏度配置有两个射频接口 一端接天线 另外一端接DDPU 同时传双向的收 发信号上行增益约为12dB下行插入损耗约1 2dB故障时 工作于旁路状态 上行差损约2dB page62 天馈子系统 三工塔放内部结构 page63 天馈子系统 天线基本概念 一 天线的增益天线的增益是表示天线将输入功率按特定方向辐射的能力 单极化全向天线的典型增益通常为9 11dBi 平板型定向双极化天线的典型增益为11dBd 13dBd或15dB极化极化是用于描述电场的方向 双极化天线是将两种不同极化的天线做在一起 两副接收天线极化方向互相垂直 有两个接头引出 可以替代两个单极化天线 节省天线的架设数量单极化天线是垂直极化 双极化天线是正负45度极化 page64 天馈子系统 天线基本概念 二 分集技术作用 抗衰落种类 极化分集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空间分集的原理是 当两天线距离大于10个波长时 两个天线接收到的两路衰落信号的相关性很小极化分集的原理是 不同极化方向的两路衰落信号的相关性很小频率分集技术的原理是 通过采用基带跳频或频带跳频可以取得一定的频率分集增益 提高频率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天线的方向性天线的方向图是描述天线在各方向上的辐射强360 120 90 65 page65 硬件结构 风扇单元 风扇框 FANBOX 为公共框 DTRU框和DAFU框提供强制通风散热 它与机柜的进风盒组成通风回路 进行通风散热 FANBOX为必配模块 其中内置四个独立的轴流风扇 风扇采用智能调速方式工作 风扇的转速和状态由风扇监控板NFCB NodeBFanControllingandMonitoringBoard 控制 page66 风扇单元 风扇框配置1个风扇盒 内有4个风扇和一块风扇监控板 风扇监控板NFCB NodeBFanControllingandMonitoringBoard 采集机柜底部的进风口温度 上报DTMU或者根据该温度自动调整风扇的转速 风扇框的风扇采用上下排气的方式 机柜底部的进风口与机顶的后半部构成通风回路 从而为整个机柜提供强制散热 page67 内容介绍 第1章BTS3012产品概述第2章BTS3012硬件结构第3章BTS3012信号流程第4章BTS3012典型配置第5章BTS3012设备组网 page68 信号流程 BTS相关信号流程包括 下行业务信号流上行业务信号流信令处理信号流时钟信号流并柜信号流 page69 BTS3012下行业务信号流如下图所示 DAFU Um BSC BTS3012Cabinet MS Antenna Feeder Abis DTRU DCSU DTMU page70 BTS3012下行业务信号流说明 下行业务信号流说明如下 DTMU接收来自BSC的业务数据 完成数据交换和处理 然后把业务数据经DCSU发送给相应的DTRU DTRU完成数字滤波 经过射频进一步上变频 滤波放大 最后把信号传送给DAFU DAFU内的双工器对DTRU的输出信号进行双工滤波 然后把信号通过馈线和塔顶天线发射出去 page71 BTS3012上行业务信号流如下图所示 page72 BTS3012上行业务信号流说明 上行业务信号流说明如下 天馈子系统的天线接收MS发射的信号 经过TMA对接收信号放大 TMA属于选配件 用于弥补馈线损耗 保证DAFU天馈口的接收灵敏度 然后接收信号通过馈线被传送给DAFU DAFU接收到上行信号 完成双工器接收滤波和低噪声放大后 传送给DTRU DTRU接收DAFU送来的上行信号 在DTRU内经过放大和下变频 经DCSU输出至DTMU DTMU把信号通过Abis接口传输给BSC page73 BTS3012的信令处理信号流如下图所示 page74 BTS3012的信令处理信号流说明 信令处理信号流说明如下 Abis接口接收来自BSC信令面的数据 并把这些信令数据转发给DTMU DTMU对信令进行判决和处理 然后把信令通过DCCU传送给DTRU DAFU DTRU DAFU把单板状态通过DCSU上报给DTMU DTMU收集所有单板状态后 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BTS的状态 然后把BTS状态通过Abis接口传送给BSC page75 BTS3012的时钟信号流 page76 说明 时钟信号流说明如下 外部参考时钟信号通过Abis接口被传送到DTMU内的时钟模块 时钟信号在时钟模块内经过锁相和分频处理 产生BTS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 DCCU接收到这些时钟信号再转发给主机柜内的DTRU DAFU等各单板模块 DCSU同时把时钟信息传输给副机柜内的各单板模块 page77 BTS3012的并柜信号流如下图所示 并柜信号线连接关系如下 主副机柜间有数据线和时钟线相连 主副柜组间只有时钟线相连 主副柜组 主副机柜需要设置拨码开关 page78 内容介绍 第1章BTS3012产品概述第2章BTS3012硬件结构第3章BTS3012信号流程第4章BTS3012典型配置第5章BTS3012设备组网 page79 典型配置S2 2 2 普通不合路双发模式 S2 2 2配置方式下 1个DTRU与1个DDPU对应1个扇区 共有3个扇区 其中一个扇区的连线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扇区的连线与此相同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射模式为不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分路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1 0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0 典型配置S1 1 1 普通发分集模式 S1 1 1发分集方式下 1个DTRU与1个DDPU对应1个扇区 共有3个扇区 每个DTRU当作1个载波使用 其中一个扇区的连线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扇区的连线与此相同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射模式为发分集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独立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1 0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1 典型配置S1 1 1 同双极化天线发分集 四接收分集 S1 1 1发分集方式下 1个DTRU与2个DDPU对应1个扇区 需双天馈 每个DTRU当作1个载波使用 其中一个扇区的连线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扇区的连线与此相同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射模式为发分集 射频接收模式为四路分集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1 0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2 典型配置S1 1 1 不同天线发分集 四接收分集 S1 1 1发分集方式下 1个DTRU与2个DDPU对应1个扇区 需要双天馈 每个DTRU当作1个载波使用 其中一个扇区的连线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扇区的连线与此相同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射模式为发分集 射频接收模式为四路分集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1 0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3 典型配置S2 2 2 PBT模式 S2 2 2的PBT模式下 2个DTRU与1个DDPU对应1个扇区 共有3个扇区 每个DTRU为一个载波 其中一个扇区的连线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扇区的连线与此相同 直接按照图连线即可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送模式为PBT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独立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9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4 典型配置S4 4 4 普通内部合路模式 S4 4 4配置方式下 2个DTRU与1个DDPU对应1个扇区 共有3个扇区 每个扇区可以承载4个载波 其中一个扇区的连线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扇区的连线与此相同 直接按照图连线即可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送模式为宽带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分路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3 3 1 0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5 典型配置S1 1 1 S1 1 1前两个小区共用一个DTRU模块 分别接到两个小区的DDPU 第三个小区使用另外一块DTRU和DDPU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DTRU1 射频发射模式为不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独立 DTRU3 射频发射模式为不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独立或者接收分路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1 0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6 典型配置S1 2 1 S1 2 1需要一 三小区共用一个DTRU模块 分别接到两个小区的DDPU 第二个小区使用另外一块DTRU和DDPU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DTRU1 射频发射模式为不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独立 DTRU2 射频发射模式为不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分路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1 0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RXM1 RXM2 RXD1 RXD2 TX2 IN2 IN1 page87 典型配置S3 3 S3 3有一个DTRU需要跨小区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DTRU1 DTRU3 射频发射模式为宽带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接收分路 DTRU2 射频发射模式为不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独立 注意对功率不平衡载波设置衰减 或开同心圆 非合路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1 0合路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3 3 1 0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page88 典型配置S8 8 8 一 S8 8 8一 三小区都按此配置 需要4DTRU 2DCOM 1DDPU 如图所示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射模式为宽带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接收分路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3 3 3 3 1 0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TX2 TX1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Tx com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TX2 TX1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Tx com page89 典型配置S8 8 8 二 S8 8 8二小区需要射频跨柜 需要4DTRU 2DCOM 2DDPU 如图所示 BSC侧载频设备属性需要配置 射频发射模式为宽带合路 射频接收模式为接收接收分路 各载波机顶功率 dBm 46or47 8 3 3 3 3 1 0注意 不支持跨柜基带跳频 只能配置射频跳频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DDPU TXB RXB1 RXA1 RXA2 RXA3 RXA4 RXB2 RXB3 RXB4 TXA TX2 TX1 DTRU TX1 TCOM TX2 IN2 IN1 Tx com R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第二课堂兴趣拓展计划
- 通信设备现场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计划
- 文化促进结对帮扶协议签订仪式讲话稿范文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单元测试设计计划
- 小学数学教师一年级培优辅差计划
-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金融服务计划
- 幼儿园游戏计划落实方案
- 三年级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活动计划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公司人效提升方案
- VTE防控管理相关制度(VTE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相关管理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
- 专题12名著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含答案)
- 职业素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教材素质类-配套课件(下)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 安全文明施工奖罚明细表
- 急诊科院感培训
- 《电机与变压器》教案
-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