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防计划正文.doc_第1页
灾防计划正文.doc_第2页
灾防计划正文.doc_第3页
灾防计划正文.doc_第4页
灾防计划正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执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的规定,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及二O一0年度生产接续计划,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制了纳雍县康金煤矿二O一0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制订了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和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后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安全撤离及处理措施;明确各级负责人及各区队、科室在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在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后,能够迅速有效的控制事故扩大,使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二)矿井各级负责人在灾害事故预防中的职责和任务。矿长是全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具体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每季度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矿总工程师对灾害预防和处理工作负技术责任,对灾害预防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负责在每季度末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本计划进行修改,制定补充措施。安全副矿长对灾害预防和处理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本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生产副矿长对灾害预防和处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分管本计划责任范围内的组织落实工作。各科室及生产、辅助区队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本计划的组织落实工作,并建立本单位及个人业务保安制。事故发生后,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都必须迅速赶赴现场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矿总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安全、生产矿长全面组织落实。在矿长未到时,值班矿长全权负责指挥。二、矿井概况康金煤矿位于纳雍县城西偏南方向新房乡境内,矿井东南有21公里简易公路与阳长镇相连,由阳长镇沿“213”省道东行约31公里可至纳雍县城,阳长镇至滥坝火车站40km,至六盘水市63km,交通较为方便。井田东西长约 2.25公里,南北宽1.75公里,井田面积2.18平方公里。井田内可采煤层共8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4、5、6、16、28、31、32煤。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年。康金煤矿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底投入试生产。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开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副井、主斜井进风、风井为专用回风巷。目前掘进工作面采用KDF-6.3型局部通风机通风。三、采掘工程部署本年度共安排 5个掘进队伍,主要施工128采区的回采巷道,掘进进尺4688m。原煤产量24万吨。四、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和地点(一)瓦斯煤尘等事故的自然条件1、本井田为瓦斯富集区。贵州省纳雍煤矿区康金煤矿勘查地质报告未提供煤层瓦斯赋存、瓦斯含量资料,按照AQ1018-2006标准进行预测,康金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取25m3/t,属高瓦斯矿井。由于纳雍县境内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按照黔安监管办2007345号文件规定,纳雍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区,因此,本井田深部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在建井和正规生产期间应按突出矿井进行管理。2、根据贵州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2006年11月7日提交的检验结果,康金煤矿28、31、32号煤层均无煤尘爆炸性,3、4、5、6、16号煤层未做鉴定。3、根据贵州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2006年11月7日提交的检验结果,康金煤矿32号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28、31号煤层为自燃煤层,其余煤层未做鉴定。4、周边矿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地温异常现象,康金煤矿属地温正常矿井。(二)矿井水灾事故的自然条件根据2003年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评审的贵州省纳雍煤矿区康金煤矿勘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调查,矿区范围内3、16、28、31、32号煤层露头线附近有老窑存在,开采斜深大多在100m以内,均已关闭,初步估算,矿区范围内井田老窑积水约1.1万m3。矿井的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老窑积水。间接充水岩组和直接充水岩组与煤层之间有一定厚度的相对隔水的砂、页岩阻隔,对矿井的充水影响较小。为了确保安全,在开采过程中除留足防水煤柱外,还必须加强探放水工作,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预计2010年度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6m3 /h。(三)开采煤层顶底板自然条件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顶板条件中等,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结构较稳定,顶板易于管理,但对局部破碎带及节理发育处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底板多为粘土岩,底板吸水性较强,存在泥化和膨胀现象,在底板管理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底板软岩危害。3号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4号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粘土岩。5号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6号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16号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28号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31号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32号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四)机电提运本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主斜井铺设带式输送机,担负煤炭运输、辅助进风和行人等任务用。副平硐铺设22kg/m钢轨,混凝土轨枕,担负掘进煤、矸石、设备、材料运输、进风、敷设管线和行人等任务用。各采区平巷、斜巷采用25KW、11.4KW调度绞车提升,回采巷道采用皮带运输。(五)各种重大隐患及防范重点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及2010年度井下生产部署, 2010年度灾害事故预防重点:1、水灾 2、煤尘事故 3、外因火灾 4、瓦斯事故 5、顶板事故灾害事故预防重点地点:水灾:根据水患分析,2010年度水患预防治理的重点地点为老窑积水。煤尘事故:根据矿井通防类事故分析,煤尘预防治理的重点地点为各掘工作面。外因火灾:各掘进工作面爆破和明火造成可燃材料制成的器材和设备的外因火灾是防范的重点。瓦斯事故:根据生产布局,各掘进工作面通风线路逐渐增长,通风阻力逐渐增大,是瓦斯预防治理的重点地点。同时,本井田深部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顶板事故:12801、12802回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作为2010年顶板事故预防的重点(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地点和预兆根据开采条件和自然因素,列举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及预兆:事故性质事故地点发生事故的原因及预兆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各掘进工作面及其它产生瓦斯煤尘的巷道通风不良、风量不足、综合防尘措施不健全,瓦斯煤尘达到爆炸极限,内因火灾引起的自然发火及其它具有一定温度的火源。预兆为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呼吸困难、头晕、胸闷及气味异常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各掘进工作面没有按照“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搞好突出危险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预兆为: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碎片帮、顶板掉渣、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层层理紊乱、煤质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CH4、CO2浓度忽大忽小,空气温度异常,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煤、喷瓦斯等现象;煤层发出霹雳声,煤壁震动顶板来压等。外因火灾各掘工作面、地面火药库、机电硐室等由外来热源如瓦斯、煤尘爆炸、不正确的放炮作业、机械摩擦、失爆、电源短路、吸烟、烧焊、明电照明、明刀闸、明接头、明火取暖等。预兆为出现电火花、明火、采面及设备温度超过规定值,CO急剧上升,有芳香味及烟雾等。自然发火机械硐室巷道挂汗,空气中出现雾气,有芳香味,身体疲劳头痛,CO2增加,先后出现CO及其它煤炭氢化合物及气体。水灾各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未执行“有疑必探”原则,构造控制不准确,预报不及时或未采取相应措施,预兆为:煤岩层挂红挂汗,有雾气水叫声,采掘面空气冷,出水点增多,涌水量急剧增长,水压升高,煤炭体变软等。顶板事故掘工作面,已掘完的失修巷道遇地质构造时顶板破碎,未及时采取措施,没有按规程规定及时支护,空顶没有采取可靠的临时支护,预兆为有掉碴、掉矸现象,煤壁片帮严重,支架下缩量增大或折损,瓦斯含量增大涌水加大。提运运输事故主、副井及其它使用绞车提升的斜巷绞车安全设施失灵,信号不准确,绞车钢丝绳等连接装置没有及时检查及更换,绞车司机及把钩工失职或操作不当,掉道时没有按规定进行上道,没坚持“行车不行人制度”等。五、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灾害预防工作项目工作内容负责单位和 人 员监督检查单位领导人瓦斯、煤尘、火灾管理制定并组织落实各项措施,负责日常管理通防科、安全科安全科总工程师分管矿长防尘及消防管理安装机电科水灾预防分析预报水灾,制订防范措施,落实防治水工程生产科、各区队安全科总工程师分管矿长顶板事故根据现场条件,制订防范措施。各区队安全科分管矿长提升运输事故及时检查、检修设备,制订落实措施机电科、各区队安全科、机电科分管矿长火药管理制定制度,使用、运输符合规程要求各区队、供应科安全科、保卫科分管矿长安全技术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及组织落实安全科、安培中心工会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分管矿长安全技措工程及安全监测装 备管理落实技措工程项目,合理配置,使用安检设备仪器,制订管理措施安全科、通防科、调度室、生产科安全科总工程师分管矿长(一)预防灾害事故的组织措施(二)预防瓦斯事故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1)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做好各类通风设施构筑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设施完好。(2)加强通风管理。通防科每月根据生产情况制订月度风量分配计划、通防计划,各采掘工作面、硐室按照实际所需风量进行分配调节,做到风流稳定、连续,确保有效地冲散、带走瓦斯,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3)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瓦斯。可能积聚地点加强探测和通风,提高风速,加大风量,将瓦斯冲淡排出。(4)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严禁随意停开局扇,严禁无计划停风。(5)加强对采掘工作面高冒区通风管理工作。(6)严格按规程要求作好瓦斯检查工作,各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按要求安设,各类通防仪器、仪表必须按规程要求及时校验,确保通防设备仪器处于完好状态。2、防止火源的出现(1)防止明火。禁止在井口房、主要通风机房周围20m内使用明火,吸烟;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防止煤类自燃等。(2)防止电火花。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选用矿用安全型、矿用防爆型或矿用安全火花型电气设备,并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防爆、防火花性能。加强现场管理,杜绝失爆、漏电等现象。禁止穿化纤衣服下井。(3)实行风电闭锁;停风后恢复送电时,必须先检查瓦斯后送电。(4)防止出现放炮明火。不准使用变质或不合格炸药,必须使用二级煤矿许用炸药。放炮作业要符合规程要求,坚持使用水炮泥,封泥长度符合规程规定,禁止明电放炮,放糊炮。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放炮母线等。(5)防止撞击产生摩擦火花,采取铜质合金工具,喷水降温。(6)严格按规程要求加强对瓦斯治理工作的管理,防止瓦斯浓度超限。3、防止瓦斯灾害事故扩大的措施(1)实行分区独立通风,杜绝任何形式的不合理的串联通风。(2)通风系统应力求简单,停风的巷道应按规定设置棚栏或及时封密闭。进、回风井和总进、回风流的联络巷道必须构筑两道坚固的风墙,以防风流短路。(3)完善矿井及区域性反风系统。(4)合理设置水棚、岩粉棚等隔爆设施。4、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本矿为新建矿井,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但纳雍县境内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 ,该矿矿区为国家划定的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因此,本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和管理,必须坚持“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突出危险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三)预防煤尘事故1、定期清扫、冲洗巷道落尘,井下任何地点不得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大于5m的煤尘堆积(底板堆积的煤尘潮湿,用手能攥成团,经震动不能飞扬者不在此限)。矿井主要回风巷道每月冲刷、清扫一次,掘进迎头每旬冲刷一次,其他煤尘易飞扬、堆积地点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随时冲刷和清扫。每次清扫或冲刷的落尘必须运出井外。通防科要制订综合防尘措施及煤尘管理制度,配备专职防尘人员。2、完善洒水防尘系统,地面水池水量必须符合规程规定,要保持200m3 以上的水量。3、井下各转载点、皮带机巷及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等都必须按要求设置净化空气的喷雾装置,并保证开关设施灵敏可靠。4、所有掘进工作面实行湿式打眼,坚持使用水炮泥,炮前炮后洒水灭尘,爆破时喷雾降尘。生产时,各种防尘设施正常使用。5、合理确定炮眼数目和装药量,避免将煤体崩得过碎产生较多煤尘。6、为使瓦斯、煤尘爆炸火焰限制在某一局部范围,不使其扩大蔓延,在矿井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和相邻的工作面之间都必须用岩粉棚或水棚隔开。(四)预防火灾事故1、预防外因火灾(1)井下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对擅自携带火种入井者或未经审批实施井下明火作业的应做出严肃处理。(2)可燃物和易燃物(如棉纱头、各种油类等)及炸药、雷管的保管、使用及运输都要遵守有关规定,不得乱扔乱放。(3)应经常检查通风不良井巷的瓦斯、煤尘浓度,发现积聚限期处理。(4)井筒、井底车场、机电硐室、胶带输送机头前后两侧各5m范围内,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如砌碹、锚喷及用钢性支架等支护。(5)正确安装和使用井下电器设备,不准超负荷运转,井下电缆严禁短路和损坏绝缘,选用阻燃电缆,电缆、风筒等应分别挂在巷道两侧。(6)防止摩擦起火,皮带等支撑物用不燃性材料制成,选用阻燃皮带并于机头处安装自动监测灭火装置。(7)在井底硐室,主要大巷适当位置设置防火铁门。(8)井下应设置消防材料库,存放充足的消防器材和灭火工具,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沙子等,井下人员应熟悉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和使用方法,还应定期检查其完好性。(9)放炮要用安全炸药,炮眼的装药量和封泥量要符合规定,禁止明火放炮、放糊炮、不封炮泥放炮等。(10)建立完善的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地面消防池要保持200m3 以上的水量,皮带机道中的消防管路,每50m设置一个支管和阀们,其它地方每100m设置一个支管和阀门。(11)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编制反风演习报告。机电科及通防科,每季度应对主扇的反风装置和井下反风门进行检查一次,保证反风的顺利进行。(12)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下严禁使用灯炮取暖和使用电炉。(13)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气焊工作,如必须从事以上工作,则每次必须制订安全措施。2、预防内因火灾(1)井下发生内因火灾,应根据现场火源的位置、火势的性质,不能用直接灭火法扑灭时,应及时在通往火区的所有巷道内建筑防火墙(密闭墙)进行封闭,使火源与外界空气隔绝,使火区内氧气自行耗尽直至灾区的火势自行熄灭。(2)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井下风流,威胁井下人员的安全,因此井下人员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配带自救器。(五)预防水灾事故1、矿井本年度水害因素分析 (1)地表水矿区范围内无河流水塘等积水区,地貌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流量随降雨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易于排水。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矿区外南西面1km的木沟寨之小溪沟(三岔河支流)中,海拔标高+1400m。在雨季,暴雨不仅增加了井下涌水量,还有可能破坏工业设施。(2)地下水 含水层水患分析直接充水岩组为龙潭组(P3l)中煤层顶板裂隙水,间接充水岩组为长兴组(P3c)。而间接充水岩组和直接充水岩组与煤层之间有一定厚度相对隔水的砂、页岩阻隔,对矿井的充水影响较小。老空积水: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调查,矿区范围内3、16、28、31、32号煤层露头线附近有老窑存在,开采斜深大多在100m以内,均已关闭,初步估算,矿区范围内井田老窑积水约1.1万m3。为了确保安全,在开采过程中除留足防水煤柱外,还必须加强探放水工作,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2、矿井本年度水害预测情况根据本年度生产接续安排,对矿井的水害情况预测如下:(1)在雨季,暴雨不仅增加了井下涌水量,还有可能破坏工业设施。(2)各掘进巷道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一般无涌水出现。(3)矿区内小型老窑较多,老窑积水对矿井有一定威胁。全年矿井涌水量预计为26m3。3、矿井水灾预防措施(1)矿井设专人负责防治水工作。对矿井各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及时预测和总结;对矿井的水患作好排查工作,对水患比较严重区域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科室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每月对矿井各区域的防治水工作进行隐患排查,对有隐患的区域及时采取措施并组织落实到人;对本井田含水层及相邻矿井采空积水进行调查摸底,并编制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对有出水危险的断层组、裂隙组、老空区要按规定留足防水煤柱,受水害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探放水原则。对需要实施探放水工作的区域,负责编制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审查、组织落实。在汛期来临之前,要搞好地面防治水工作,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组织好防洪抢险队伍,备齐防汛物资,确保汛期矿井安全生产。(2)机电科在雨季前要做好排水水泵检修工作,做到台台完好,并定期组织人员对井下排水设备、管路、配电设备、线路等按规定进行检修(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六)预防顶板事故1、掘进工作面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支护材料规格及要求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2、严格按矿发关于顶板管理规定有关条款执行。3、采掘工作面坚持使用四种特殊支护。4、各区队要经常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七)预防提升、运输事故1、严格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关于提升运输的防范措施。2、绞车司机必须经过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严禁无证人员操作。3、提升信号要求声光俱全,灵敏可靠。4、其他按有关规定检查。(八)预防机电事故1、制订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配备齐全专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检修人员,加强机电设备综合管理,所有机电设备的使用、维修全部实行包机责任制。2、坚持实行机电设备日常维修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旬检、月验制度。主要机电设备(如提升绞车、主扇风机、各种运输机、水泵、液压泵及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等),每天要有1 - 2小时的检修时间,其他采掘移动设备在交接班期间要有半小时的检修时间。3、其他按矿有关规定执行。(九)预防火药、放炮事故1、严格执行爆破材料领退制度、电雷管编号制度和爆破材料丢失处理办法,确保爆破材料安全使用。2、井下放炮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持有放炮合格证的专职放炮员担任,放炮人员必须熟悉爆破材料的性能和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3、加强井口检身工作,严禁带火工用品下井。4、其他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矿发有关规定执行。六、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计划(一)处理重大事故的组织措施和指导原则1、处理事故的组织机构为了有秩序迅速地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恢复生产,成立矿井救灾指挥部。总 指 挥:李 明副总指挥:周伟成 员:单玉鹏、李崇启、宋士成、袁玉峰、杨运章、刘崇斌、韩建国、及各区队和后勤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指挥部设在调度室。2、处理事故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序号单位和负责人电话号码电话通知接话人到达时间1调度室159025888512矿长6399983总工程师151176069994安全矿长151176157775生产矿长150857503336机电矿长151176166777安全科150863370888生产科159025888029机电科1590258880110通防科1588519036611后勤办公室1590258885912掘进一队1508633708813掘进二队1511753118814掘进三队1508633566615保卫科1590258835516物供科1590258881617财务科1590258655518县煤炭局(调度)19水城安监分局20救护大队21毕节地区煤炭局3、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职责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在矿总工程师、矿山救护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和措施。各有关副矿长:根据矿长的命令和作战计划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并负责组织处理事故所必须人员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负责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矿山救护队长:领导救护队根据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的处理。调度值班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立即将事故情况向及矿长、矿山救护队和有关领导汇报,通知值班人员到调度室待命,及时传达作战指挥部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情况,统计和掌握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区域人数。安全科长:根据批准的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对抢救工作和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生产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到调度室待命。机电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主要扇风机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械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通防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制度,掌握主要扇风机工作状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防有关的其它措施。 有关的区、队、班长:负责查明留在本区域工作面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撤退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调度室;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行办主任:保证车辆及时到位,妥善安置遇难人员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他生产事宜。供应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须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医务人员: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行动,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并做好喷洒消毒用品、灭菌免疫工作。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工作,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闭杂人员逗留、围观。值班电话员:接到矿调度室的事故通知后,立即切断与事故没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电话,开放事故信号,并按照“发生事故必须立即召集的人员和名单”及时按照顺序通知各单位人员到调度室待命,协助矿调度室值班调度员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考勤站和矿灯、自救器发放室负责人:应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自救器牌号,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未持有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在井口必须严格检查,制止下井。4、发生事故后的行动原则(1)发生重大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和火灾、水灾、大型冒顶等重大事故时,发现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附近人员声明是事故电话(其他一切电话都要给事故电话让路),并迅速向调度室汇报事故的类别、性质、地点及遇难人员情况。调度室接电话后,应立即向调度值班领导汇报。(2)发生重大事故后,矿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救灾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让电话员按“发生事故后必须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通知救灾指挥部全部成员迅速到调度室集合,然后在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分工负责,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各科室及区队主要负责人要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好本单位人员积极参加救灾工作。(3)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矿考勤室、信息站、矿灯房要互相联系,准确统计出勤人员和井下遇难人员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做好急救工作。(4)救灾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地点,选择捷径到达事故发生地点,以便尽快地进行抢救和搜寻遇难人员工作,井下救灾基地应设在灾害地点附近支护完整的进风巷中。(5)救灾的方法和原则:根据灾害的性质和地点确定,一般应采取切断电源、直接救灾、封闭事故区域等方法。(6)凡是下井人员都必须熟悉本区域的避灾路线,发生事故时,能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地点,由最近的路线到达安全地点避难或上井。(7)所有下井人员必须配带自救器,并能熟练使用自救器。(8)救灾和撤离时,都要严守纪律,听从指挥,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或四处乱跑,每个人都应保持沉着和冷静。(二)处理重大事故的技术措施1、瓦斯、煤尘、煤与瓦斯突出及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1)撤退灾区人员 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位于灾区的人员首先要尽快想办法撤离灾区。波及区的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也要立即组织撤离。救灾指挥部在救灾时,首先应采取措施抢救遇难人员,并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避灾时,遇险人员在班组长带领下,积极组织自救和互救,按救灾指挥部指引的避灾路线迅速地撤离危险区。在避灾过程中要守纪律,听指挥,不要忙乱。撤离时,应由两人以上编组同行,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准单独乱跑。进入避难硐后要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救灾人员跟踪寻找。撤退中要注意风流方向,要尽快取捷径进入新风区域。所有进入事故地点的通道要派人站岗,禁止闲杂人员入内。(2)避灾措施。在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及火灾事故无法撤离时,应考虑下述方法避灾:迅速转入独头巷道(最好是岩巷)关闭局扇,切断风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气体浸入。暂时躲避到安全地点,不能撤离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尽量减少动作,并要在躲避地点巷道口悬挂矿灯、工具或定时间敲打管子、铁轨等,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避灾地点若有压风管,可设法打开管路,以便向避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发生瓦斯和煤尘事故无其它巷道躲避或来不及撤离时,避灾人员要注意爆炸冲击波的方向,要迅速背着空气冲击波的来向,脸朝下扑倒在水沟里,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以隔绝火焰或防止高浓度有害气体的伤害。待爆炸波过去后,要迅速迎着风流方向撤离到安全地点。(3)停电措施发生灾害时,由救灾指挥部下令,调度室通知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送电。恢复送电时,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地区有害气体浓度,确认不超限,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后,按照先送风后送电的原则,下令向指定地点逐级送电。(4)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要尽快组织矿上救护队抢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抢救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事故区的遇难人员时,必须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以救护队为主进行抢救。处理事故前,必须恢复通风系统,保证正常通风恢复通风后,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进行巷道修复工作,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修复工作必须有外往里逐步进行,严禁空顶作业对充满瓦斯或二氧化碳的主要巷道,要加强管理,并迅速将高浓度的瓦斯或二氧化碳直接引入回风巷道排出矿井。排放高浓度瓦斯的出口附近,必须严禁烟火,切断电源,禁止人员通行。矿井大巷主要硐室发生火灾扑灭不了时,由救灾总指挥决定反风、停风或封闭等方法进行处理。采区主要进风巷发生火灾时,可采取积极方法直接灭火或短路通风,采掘工作面发火,用积极方法扑灭不了时,可用隔绝方法进行封闭。对采区火灾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张挂风帘或采用预设的局部反风方法来处理。一般情况下,主扇都要保持正常运转。井下处理火灾(或火区)遇有进风口有瓦斯、煤尘时,要在火区的进风口一面连续观测瓦斯浓度,同时充分备料,抓紧进行封闭,建立防爆墙。若发现有爆炸危险时,要及时撤退人员至安全区域。要采取措施防止二次火源或瓦斯、煤尘二次爆炸的发生。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尽快恢复通风系统。如通风系统不能及时恢复,由矿山救护队员根据灾情采取措施向灾区送自救器,抢救灾区人员。为防止瓦斯、煤尘事故的蔓延,除恢复通风系统、切断事故区的电源外,还要有计划地排放发生事故时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2、水灾事故的处理计划 临场处理(1)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要在班组长或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护,堵住出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果情况危急,水势猛水量大时,则应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头,迅速撤离事故区至地面。(2)调度室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矿领导、并立即通知救护队及有关单位进行抢救。同时,根据出事地点和可能波及的地区,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域。(3)透水后,应尽可能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4)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尽快准确地清查井下人数,如发现人员被堵于井下,则应首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抢救。(5)透水事故发生后,应首先将出水水源调查清楚,然后组织力量和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如水源补给量特别大,用强力排水。排水时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6)关闭水闸门的命令由总指挥下达,派专人负责执行。3、顶板事故的处理计划(1)当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时,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汇报,通知救护人员救护。(2)处理冒顶事故危险,应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顶区周围的支架,如有人员被堵,应尽快清除进出通道的堵塞物,接近堵人部位进行抢救。(3)冒顶后致使冒顶区域不通风时,应尽快安置局扇,以保证冒顶后有足够的风量,并派专人检查该处有害气体浓度。(4)如果冒顶后堵人处风量不足,应利用局扇或管子向事故区送风。(5)处理大面积冒顶事故,应制订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4、机电、提升、运输事故的处理计划(1)发生重大机械电气设备和停电事故时,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迅速查明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排除故障,防止事故扩大。(2)发生全矿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查明原因,积极进行复电,停电时间在10分钟以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到主要进风大巷并切断井下电源。(3)井下恢复送电时,应先送风后送电,严格按有关规定检查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积聚。(4)事故处理后,必须把应急的安全设施,机电设备、部件严格检查一遍,确认无隐患后方可正常使用。5、其它医务人员必须备齐、备全急救药品、所有抢救用的物品,器材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并安排好值班人员。(三)矿井重大灾害的应变要点1、矿井突然停电应变要点(1)地面变电所立即报告给:机电科值班人员。矿调度室。纳雍局电力调度室。(2)机电科值班人员接到通知赶赴现场配合地面变电所查明停电原因,如系内部原因,则应积极进行复电;如系外部原因,则应与上级电力系统积极联系配合复电。(3)调度室接到事故后立即报告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向县煤炭局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报告。(4)总工程师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查询停电原因及范围,地面主扇及井下风流状况、井下水情。(5)机电科协助总工,经综合各方面情况初步判断并拿出相关意见预计复电时间,按矿主通风机复电时间制订应急措施,积极排除故障进行复电。按复电时间的三个档次(10min以内、30min以内、30min以上)制定应急措施,如停电10min在以内,则应通知井下人员就地待命,如停电地30min以内,则应通知井下人员撤至进风巷待命,如停电30min以上时,应立即通知井下人员尽快从安全出口撤至地面。(6)矿长根据停电情况及总工程师提出的意见做出决策:切断井下电源开关,打开回风巷防爆门,根据停电时间撤出井下人员,排除故障进行复电。通知主井井口房打开防爆门保证自然通风,切断井下电源,以防复电时聚积瓦斯集中排出。命令机电科与中央泵房保持联系,测量抽水小井水位变化并向调度室报告,在水量超过警戒水位、人员已撤离、危及区域的情况下,经矿长同意可关闭水泵房、变电所的防水门和水仓与配水道之间的闸门。只有在淹没泵座时司泵工才能从管子道撤离。命令通风工区检测自然通风后的风量,通知井下瓦斯检查员检查风流中瓦斯浓度,复电后必须先检查瓦斯,只有在瓦斯不超过规定的情况下,才准许分区域送电供风。救护队根据矿长命令参加排险或下井组织工人撤离,复电后协助通防科对瓦斯超限区域排放瓦斯(7)副矿长与总工程师组织井下人员安全撤离,复电后检查安全情况并根据矿长指派,组织排险。其它部门按“计划”规定和矿长命令积极参加排险工作。2、煤与瓦斯突出应变点(1)调度部接到事故信息后,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了解灾情,立即向相关人员及单位汇报。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向县煤炭局调度室报告,向救护队报警。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2)矿长、总工程师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调度室。必须了解查询的内容、突出地点、突出波及范围,灾区破坏情况,灾区人员分布。、是否发生瓦斯逆流、通风系统的破坏情况。、主扇运行情况。必须分析判断的内容并拿出相关的意见、发生二次突出可能性。、瓦斯逆流波及范围,突出物的抛掷距离。、切断灾区电源,恢复通风,检测瓦斯涌出。、营救堵埋人员,撤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人员。、对担负灾区通风主扇加强规测,保证正常运行与禁火管理。根据灾情和总工程师的意见,矿长必须作出决定并下达命令。、切断突出区、瓦斯排放及逆流区的电源,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全部人员。、人到地面回风井口周围检查瓦斯,设置警戒区,熄灭警戒区内的一切火源,严禁一切机动车辆进入警戒区。、组织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应变任务。命令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建立井下救护基地,侦察灾情,检查灾区沼气浓度及突出物的分布,抢救遇难人员,先维修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命令机电科切断电源,确保主扇正常运转,确保空气压缩机正常运转行,按撤人通知,运送、提升人员出井,运送抢救物资;命令通防科检测井下灾区以外的风流的风速及瓦斯浓度,检测回风井口周围的瓦斯;修复被破坏的通风设施,恢复通风;命令通讯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建立新的通讯系统;矿医务人员根据事故性质,有针对性的作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副矿长与总工程师协助矿长组织灭火并抢救人员及设施;其它部门按“计划”规定和矿长命令,积极投入救灾活动中;3、瓦斯煤尘爆炸应变要点(1)调度室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立即向各级领导、单位汇报: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向县煤炭局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报警。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2)矿长、总工程师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赶赴调度部必须了解查询爆炸地点有无遗留火种,灾区波及范围,是局部爆炸还是连续爆炸;爆炸产物排出沿程是否引起二次爆炸或燃烧;遇难人员情况;主扇工作电流与风压变化。总工程师在生产科协助下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措施、灾区是否还有爆炸可能,通风设施和系统的破坏程度,爆炸原因,有否煤尘参与,能否诱发火灾。、建议设立基地的地点和侦察路线,拿出隔爆和灭火措施。、恢复原有通风系统和制定抢救人员措施,防止再次爆炸和诱发火灾。矿长依据灾情及矿总工的意见必须下达相关决策、救护队迅速进入灾区侦察抢救人员。、恢复通风系统,并安全撤退人员。、组织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任务。、命令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到达矿井,建立井下救护基地,派侦察小组进入灾区,恢复通风检查瓦斯,迅速扑灭火灾,营救人员安全脱险,防止事故扩大;命令通防科协助救护队迅速恢复灾区通风系统,检查、测定瓦斯浓度,协助救护队扑灭火灾;命令机电科切断灾区电源,保证主扇和压风机的正常运转,保证正常运转提升;命令通讯部门按“计划”规定和矿长命令积极投入救灾工作;医务人员根据事故性质,有针对性的作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副矿长与总工程师协助矿长组织井下工作人员安全撤出矿井;4、矿井火灾应变要点(1)进风井井口房火灾调度部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立即向各级领导、单位汇报、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向县煤炭局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报警。、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矿长、总工程师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赶赴调度部、必须了解查询的内容a、火灾发生地点、燃烧物、火势。b、火灾波及范围。c、烟气是否进入井筒。、总工程师在生产科协助下提出相应决策a、防止火灾及烟流向井下蔓延(关闭井口门、反风)。b、提出灭火方案。、矿长依据灾情及矿总工的意见必须下达相关决策a、组织灭火,防止火灾蔓延和烟雾进入井筒。b、组织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应变任务。c、命令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立即进入灭火工作,抢救人员及物资;命令机电科随时准备反风及关闭井口门,切断火区火源,采取措施防止引燃井筒设施;医务人员根据事故性质,有针对性的作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副矿长与总工程师协助矿长组织灭火并抢救人员及设施;其它部门按“计划”规定和矿长命令,积极投入救灾;(2)进风井筒内火灾调度部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立即向各级领导、单位汇报、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向县煤炭局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报警。、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矿长、总工程师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赶赴调度部、必须了解查询的内容、火灾发生地点、燃烧物、火势蔓延情况。、总工程师在生产科协助下提出相应方案a、改变进风井筒或反风。b、确定撤人路线。c、提出灭火方案。、矿长依据灾情及矿总工的意见必须下达相关决策a、组织灭火,防止火灾蔓延。b、下达反风命令。c、撤人。d、织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任务。e、命令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侦察火源位置及燃烧物;立即进入灭火工作;命令通防科利用监测设施检查通风情况,检查井底瓦斯浓度,随时检查控制风流;命令机电科切断井筒电源,随时准备主扇反风;医务人员根据事故性质,有针对性的作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副矿长与总工程师协助矿长组织井下工作人员安全撤出矿井;其它部门按“计划”规定和矿长命令,积极进投入救灾;(3)进风井、井底车场、机电硐室或主要进风巷道发生火灾调度室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立即向各级领导、单位汇报。、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向县煤炭局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报警。、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矿长、总工程师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赶赴调度室。、必须了解查询的内容,火灾发生地点,火势以及蔓延和对人员的威胁情况。、总工程师在生产科协助下拿出相应意见a、改变风路和反风。b、关闭机电硐室防火门。c、提出撤人方案和灭火措施。、矿长依据灾情及矿总工的意见必须下达相关决策a、组织灭火,防止火灾蔓延。b、下达控风、反风和改变风路的命令。c、撤人。d、组织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任务。e、命令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侦察火源位置及燃烧物;立即入灭火工作;命令通防科利用监测设施检查通风情况,检查井底瓦斯浓度,随时检查控制风流;命令机电科切断井筒电源,随时准备主扇反风;医务人员根据事故性质,有针对性的作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副矿长与总工程师协助矿长组织井下工作人员安全撤出矿井;其它部门按“计划”规定和矿长命令,积极进投入救灾;(4) 采区火灾调度室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立即向各级领导、单位汇报、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向县煤炭局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报警。、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矿长、总工程师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赶赴调度室。、必须了解查询的内容,火灾地点、类型、原因;火区风量及沼气浓度的变化;火区附近支护情况;火势发展及主扇负压、电流的变化;火区内爆破材料储存情况。、总工程师生产科协助下提出连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a、灾区发展趋势,火风压的估算,是否会发生紊乱b、风机运转的稳定性,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可能性。c、火灾发生后的直接威胁区,烟流逆转后的威胁范围,诱发爆炸的波及区域。e、拿出局部反风措施及必须撤出人员的范围和提出灭火案。、矿长依据灾情及矿总工程师的意见必须下达相关决策a、组织灭火,防止火灾蔓延,下达局部反风命令。b、撤人,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抢运爆破材料。c、组织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应变任务。d、命令矿山救护队及消防队建立救护基地;进行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