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1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2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3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4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4 24 1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2020 4 24 2 2020 4 24 3 第六章 熟悉 主要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 危害 检查方法与限度 了解 影响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 掌握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和性质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 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2020 4 24 4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鉴别试验 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 含量测定 4 1 2 3 体内药物分析 5 2020 4 24 5 概述 结构特点 药物特点 理化特性 分析方法 作用临床 基本结构 基本性质 鉴别 检查含量测定 体内分析 抗炎 抗风湿 止痛 退热关节炎 发热 慢性疼痛 芳基取代羧酸游离羧基和苯环 酸性 水解性 光谱特性基团 酚 元素 硫 特性 Fe3 UV IR LC中间体或水解产物酸碱滴定 UV HPLC体内过程与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是一类不含有甾体骨架的抗炎药 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 Non Steroid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2020 4 24 6 第一节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二 主要理化性质 2020 4 24 7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苯环结构特征 1 邻羟基苯甲酸类 具有苯环和羧基 水杨酸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 二氟尼柳 2020 4 24 8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苯环结构特征 2 邻胺基苯甲酸 甲芬那酸 3 二苯甲酮 酮洛芬 2020 4 24 9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苯环结构特征 4 羟基不饱和酮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5 杂环 特殊元素 吲哚美辛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吲哚美辛 2020 4 24 10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羧基状态 1 游离 水杨酸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 二氟尼柳 甲芬那酸 布洛芬 酮洛芬 萘普生 吲哚美辛 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布洛芬 2020 4 24 11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羧基状态 2 羧基成盐 酯 双氯芬酸钠 双水杨酯 双水杨酯 双氯芬酸钠 2020 4 24 12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羧基状态 3 酰胺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2020 4 24 13 一 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其他类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泰诺 百服宁 2020 4 24 14 二 主要理化性质 一 酸性 较强酸性 原料药可在中性乙醇或甲醇 丙酮等水溶性有机溶剂中 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双氯芬酸 布洛芬 酮洛芬 萘普生 吲哚美辛 羧基不与苯环直接相连 酸性较弱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 对乙酰氨基酚 酰胺结构 无明显酸性 邻位效应分子内氢键 2020 4 24 15 二 主要理化性质 二 水解性 酯键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酰胺键 吲哚美辛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 对乙酰氨基酚水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反应 鉴别水解可快速 定量 含量测定 剩余碱量法 美洛昔康 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水解剩余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 美洛昔康 2020 4 24 16 二 主要理化性质 三 吸收光谱特性 紫外特征光谱 鉴别 含量均匀度 溶出度 释放度红外特征光谱 鉴别 酮洛芬 酚羟基 对乙酰氨基酚 水杨酸与Fe3 显色 鉴别二苯甲酮 酮洛芬与苯肼缩合显色 鉴别硫 美洛昔康热分解后产生的硫化氢与醋酸铅生成黑色硫化铅 鉴别 四 基团 元素特性 2020 4 24 17 第二节鉴别试验 一 与三氯化铁反应二 缩合反应三 重氮化 偶合反应四 氧化反应五 水解反应六 特征元素反应七 光谱法八 色谱法 2020 4 24 18 一 与三氯化铁反应 中性或弱酸性 pH值4 6 条件下进行 强酸性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阿司匹林加水煮沸双水杨酯在氢氧化钠试液中煮沸水解生成水杨酸 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二氟尼柳于乙醇中与三氯化铁试液呈深紫色 1 水杨酸反应 2020 4 24 19 2020 4 24 20 一 与三氯化铁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吡罗昔康 三氯甲烷 与三氯化铁显玫瑰红色美洛昔康显淡紫红色烯醇式羟基具有酚羟基性质 与FeCl3生成红色配位化合物 2 酚羟基反应 2020 4 24 21 一 与三氯化铁反应 2020 4 24 22 二 缩合反应 酮洛芬的二苯甲酮 在酸性下与二硝基苯肼缩合生成橙色偶氮化合物沉淀 2020 4 24 23 三 重氮化 偶合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在酸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 游离芳伯氨基与亚硝酸钠试液重氮化 重氮盐再与碱性 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2020 4 24 24 三 重氮化 偶合反应 2020 4 24 25 四 氧化反应 甲芬那酸 溶于硫酸 被重铬酸钾氧化显深蓝色 随即变为棕绿色吲哚美辛 溶液在硫酸酸性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 被氧化显紫色在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显绿色 放置后渐变黄色 2020 4 24 26 四 氧化反应 2020 4 24 27 五 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 水解得水杨酸钠与醋酸钠 酸化生成水杨酸白色沉淀 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双水杨酯水解后酸化 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 2CH3COONa H2SO4 2CH3COOH Na2SO4 2020 4 24 28 五 水解反应 2020 4 24 29 六 特征元素的反应 氯的鉴别 与碱共热分解产生氯化物 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双氯芬酸钠 与碳酸钠炽灼灰化 加水煮沸 滤过 滤液显氯化物鉴别反应硫的鉴别 经高温分解产生硫化氢气体 遇醋酸铅生成硫化铅黑色沉淀美洛昔康 试管中炽灼 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显黑色 2020 4 24 30 六 特征元素的反应 2020 4 24 31 鉴别试验 D 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 反应 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FeCl3 1 2 2020 4 24 32 鉴别试验 配伍A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溶解 再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沉淀 并发出醋酸的臭气B加酸水解 在酸性条件下 与亚硝酸钠 碱性 萘酚反应 显红色C加乙醇溶解后 加二硝基苯肼 加热煮沸 放冷即产生橙色沉淀D溶于硫酸后 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 随即变为棕绿色 1甲芬那酸 2酮洛芬 3阿司匹林 4对乙酰氨基酚 A B C D 2020 4 24 33 鉴别试验 现有三瓶药物分别为水杨酸 A 阿司匹林 B 和对乙酰氨基酚 C 但瓶上标签脱落 采用适当方法将三者区分开 1 加甲醇溶解 加水与三氯化铁 紫色 水杨酸 2 剩下两种药物 加稀盐酸 加热煮沸 放冷后加亚硝酸钠和碱性 萘酚 显红色 对乙酰氨基酚 2020 4 24 34 七 光谱法 一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最大吸收波长法 双氯芬酸钠溶液 276nm有最大吸收 吡罗昔康片 含量测定溶液 243与334nm最大吸收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 布洛芬及制剂氢氧化钠溶液 265 273nm最大吸收 245 271nm最小吸收 259nm肩峰吸光度法 甲芬那酸盐酸 甲醇溶液 279与350nm最大吸收 吸光度 20 g ml 分别 0 69 0 74与0 56 0 60吸光度比值法 二氟尼柳盐酸 乙醇溶液 251与315nm最大吸收吸光度比值应为4 2 4 6 2020 4 24 35 七 光谱法 二 红外分光光度法阿司匹林 3300 2300 1760 1690 1610 1460 1310 1180 775 2020 4 24 36 红外光谱法 原料药 2020 4 24 37 八 色谱法 一 薄层色谱个别药物制剂采用溶剂提取法去除辅料后IR鉴别 部分药物制剂采用TLC鉴别 二氟尼柳 美洛昔康等 2020 4 24 38 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随着HPLC在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大量应用 更多应用HPLC进行制剂的鉴别 阿司匹林等多种制剂均直接取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HPLC色谱图进行鉴别当TLC和HPLC均有收载时 二者可任选其一 如美洛昔康片的鉴别 八 色谱法 2020 4 24 39 药物名称 特殊杂质 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 FeCl3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 甲芬那酸 二氟尼柳 第三节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 2 3 二甲基苯胺 有关物质 6 甲氧基 2 萘乙酮 氨基酚和对氯苯乙酰胺 A TLC B HPLC GC 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 2020 4 24 40 一 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 一 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的合成 2020 4 24 41 一 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 二 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 1 游离水杨酸 酚羟基易被空气 氧 逐渐氧化生成淡黄 红棕至深棕色醌型化合物 2020 4 24 42 1 游离水杨酸 ChP用水杨酸与Fe3 生成紫堇色配离子的原理 用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法检查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水解ChP2010采用1 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 防阿司匹林水解 并用RP HPLC检查一般 制剂不再检查原料药下的相关杂质 但是阿司匹林制剂过程中会水解生成水杨酸 所以药典对阿司匹林制剂也规定检查水杨酸的含量 2020 4 24 43 1 游离水杨酸 2020 4 24 44 2 有关物质 阿司匹林中 有关物质 系指除 游离水杨酸 外的合成原料 苯酚 及副产物 2020 4 24 45 2 有关物质 阿司匹林水杨酸乙酰水杨酰水杨酸 a 阿司匹林供试品 10mg ml b 0 5 自身对照 50 g ml c 0 05 自身对照 灵敏度试验5 g ml d 水杨酸对照 10 g ml e 空白 2020 4 24 46 2 有关物质 2020 4 24 47 一 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 三 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 利用水杨酸与三价铁生成有色配离子的原理 用硝酸铁溶液显色 在53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限度为0 5 双水杨酯片同法检查 限度为1 5 2020 4 24 48 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 2020 4 24 49 二 甲芬那酸 一 合成工艺 甲芬那酸主要以邻 氯苯甲酸 o chloroben zoicacid 和2 3 二甲基苯胺 2 3 dimethyl aniline 为原料 在铜的催化下缩合而成 2020 4 24 50 二 甲芬那酸 二 2 3 二甲基苯胺的检查 ChP曾采用HPLC法检查 单1杂质的限量为0 1 杂质总量为0 5 ChP2010规定HPLC法检查 有关物质 GC检查 2 3 二甲基苯胺 0 01 2020 4 24 51 三 二氟尼柳 一 合成工艺 原料 I 2 4 二氟苯胺中间体 II 2 4 二氟联苯中间体 III 4 2 4 二氟苯基 苯乙酮中间体 IV 4 2 4 二氟苯基 苯酚乙酯中间体 V 4 2 4 二氟苯基 苯酚产品 VI 二氟尼柳 2020 4 24 52 三 二氟尼柳 二 有关物质A和B的检查 1 有关物质A的检查 TLC 正相 极性较小的杂质单1杂质的限量为0 5 2 有关物质B的检查 HPLC 反相 极性较大的杂质各面积的和为0 5 2020 4 24 53 四 萘普生 一 合成工艺 原料 I 2 萘甲醚中间体 II 6 甲氧基 2 乙酰萘 6 甲氧基 2 萘乙酮 中间体 III 2 羟基 2 6 甲氧基 2 萘基 丙酸产品 IV 萘普生 2020 4 24 54 四 萘普生 二 6 甲氧基 2 萘乙酮及其它有关物质 1 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 0 5mg ml流动相溶液对照品溶液 6 甲氧基 2 萘乙酮 杂质I 50 g ml对照溶液 供试品溶液1ml 对照品溶液2ml 200ml2 限度杂质I 不得大于杂质I峰面积 0 1 其他单个杂质 不得大于杂质I峰面积的2倍 0 2 各杂质总量 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萘普生峰面积 0 5 2020 4 24 55 五 对乙酰氨基酚 一 合成工艺 二 有关杂质 对硝基酚 对氨基酚 对氯苯胺 对氯苯乙酰胺 o 乙酰基对乙酰氨基酚 偶氮苯 氧化偶氮苯 苯醌和醌亚胺 1 对氨基酚及 其它 有关物质 HPLC对氨基酚 0 005 有关物质 单个0 1 总量0 5 2 对氯苯乙酰胺 极性较小 HPLC 0 005 2020 4 24 56 有关物质检查 检查阿司匹林中水杨酸是利用杂质与药物的 A 溶解行为的差异B 化学性质的差异C 熔点差异D 旋光性差异 B 2020 4 24 57 有关物质检查 BCE 多选 2020 4 24 58 第四节含量测定 一 酸碱滴定法 二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三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20 4 24 59 一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阿司匹林USP BP JP 非水溶液滴定法 吡罗昔康具有吡啶环 显碱性 可在冰醋酸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 剩余量滴定法 美洛昔康水及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中难溶 溶于氢氧化钠滴定液后盐酸回滴定 直接滴定法 水杨酸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 二氟尼柳 甲芬那酸 布洛芬 酮洛芬 萘普生 尼美舒利 2020 4 24 60 一 直接滴定法 1 测定法本品约0 4g 精密称定 加中性乙醇 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20ml溶解后 加酚酞指示液3滴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0 1mol L 滴定T 18 02mg2 讨论滴定在不断振摇下稍快进行 防阿司匹林水解受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3 应用水杨酸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 二氟尼柳 甲芬那酸 布洛芬 酮洛芬 萘普生及尼美舒利 2020 4 24 61 一 直接滴定法 2020 4 24 62 二 剩余量滴定法 1 原理美洛昔康含有与羰基共轭的烯醇式羟基 具有羧酸性质 可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本品甲醇 乙醇 丙酮及水中难溶 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溶解后 用盐酸滴定液回滴定2 测定法本品约0 4g 精密称定 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 0 1mol L 25ml 微温溶解 加中性乙醇 对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显中性 100ml与指示液10滴 用盐酸滴定液 0 1mol L 滴定 T 35 14mg 2020 4 24 63 三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1 原理阿司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 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加热使酯键水解后 再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2NaOH H2SO4 Na2SO4 2H2O2 测定法 USP32 NF27 BP2009JP15本品约1 5g 精密称定 加氢氧化钠滴定液 0 5mol L 50 0ml 缓缓煮沸10min 放冷 加酚酞指示液 用硫酸滴定液 0 25mol L 滴定 T 45 40mg 2020 4 24 64 三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2020 4 24 65 三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3 两步滴定法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的改进阿司匹林片剂 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 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两步滴定法 第1步 中和 中和干扰物和阿司匹林的游离羧基第2步 水解与滴定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阿司匹林片含量测定方法 ChP2005 如下 本品10片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片粉 阿司匹林0 3g 中性乙醇 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20ml 振摇 加指示液3滴 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 0 1mol L 至溶液显粉红色 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 0 1mol L 40ml 加热15min 放冷 用硫酸滴定液 0 05mol L 滴定 T 18 02mg 2020 4 24 66 三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含量计算供试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由水解时消耗的碱量计算第1步 中和时 阿司匹林的游离羧酸中和第2步 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时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摩尔比为1 1滴定度 T 0 1 1 1 180 16 18 02 mg m1 片剂含量 2020 4 24 67 四 非水溶液滴定法 1 原理吡罗昔康具有吡啶环 显碱性 可在冰醋酸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2 测定法本品约0 2g 精密称定 加冰醋酸20ml使溶解 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 用高氯酸滴定液 0 1mol L 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T 33 14mg ml 2020 4 24 68 二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 直接分光光度法二氟尼柳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制剂 对乙酰氨基酚及其部分制剂 二氟尼柳胶囊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内容物适量 二氟尼柳0 1g 置100ml量瓶 加溶剂 0 1mol L的盐酸乙醇溶液 适量 超声处理10min 用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置l00ml量瓶 用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在31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另取二氟尼柳对照品 用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 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同法测定 计算式中 D为供试品溶液稀释体积 ml D 100 100 5 2000 标示量为胶囊剂的规格 mg 粒 2020 4 24 69 二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 柱分配色谱 紫外分光光度法USP32 NF27则采用柱色谱分离法消除阿司匹林胶囊和栓剂中辅料及降解产物的干扰柱分配色谱 紫外分光光度法不需特殊仪器 结果重现性较好 但操作较繁琐 2020 4 24 70 三 高效液相色谱法 阿司匹林栓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5粒 精密称定 置小烧杯中 在40 50 水浴上微温熔融 在不断搅拌下冷却至室温 精密称取适量 阿司匹林0 1g 置50ml量瓶中 加溶剂 1 冰醋酸的甲醇溶液 适量 在40 50 水浴中充分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 放冷 用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置冰浴中冷却1小时 取出 迅速滤过 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贮备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贮备液5ml 置100ml量瓶中 用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10 l进样分析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流动相中添加冰醋酸是为抑制阿司匹林的解离 消除色谱峰拖尾 同时 流动相及供试液中的醋酸也可抑制阿司匹林的水解D为稀释体积 ml D 50 100 5 1000 标示量为栓剂规格 mg 支 2020 4 24 71 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时 第一步滴定反应的作用是 A 消除共存酸性物质的干扰B 使阿司匹林反应完全C 便于观测终点D 有利于第二步滴定 含量测定 A 2020 4 24 72 含量测定 B 2020 4 24 73 含量测定 多选 ACDE 2020 4 24 74 第五节体内药物分析 一 血浆中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的HPLC测定法 二 血浆中布洛芬的HPLC测定与立体选择性代谢研究 2020 4 24 75 一 血浆中阿司匹林与水杨酸测定 ASA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物 SA 进一步转化为非活性代谢物水杨尿酸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在进行阿司匹林药代动力学研究时 要求同时监测原形药物ASA和活性代谢物SA 质谱条件离子化方式 电喷雾 ESI 离子源 负离子模式 扫描方式 多反应监测 MRM ASA m z178 9 136 8SA m z136 9 92 84 ABS 内标物 m z162 9 118 9 2020 4 24 76 一 血浆中阿司匹林与水杨酸测定 血浆样品处理 血浆200 l 置1 5ml离心管中 加1mol L盐酸溶液50 l和内标溶液200 l 混匀 加入乙酸乙酯600 l 振荡1min 离心 13000r min 5min 取上层清液 吹干 加流动相300 l复溶 取10 l进样空白血浆与定量下限QC样品色谱图 2020 4 24 77 一 血浆中阿司匹林与水杨酸测定 结果与讨论人血浆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线性范围25 10000ng ml r 0 990 定量下限 LOQ 为25ng 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 15 准确度RE 15 适用于阿司匹林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2020 4 24 78 二 布洛芬的立体选择性代谢 布洛芬 Ibuprofen IBP 的左 右旋光异构体在体内的药理活性及代谢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体外右旋体的药理作用是左旋体的160倍 体内仅为1 4倍 主要原因是在体内无活性的R 布洛芬部分转化为活性的S 布洛芬 色谱条件与洗脱程序手性柱ChiralcelOJ H柱 250 4 6mm 5 m 非手性柱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