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诊断新标准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1页
职业中毒诊断新标准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2页
职业中毒诊断新标准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3页
职业中毒诊断新标准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4页
职业中毒诊断新标准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职业中毒诊断新标准 一 职业病目录 2002年 10类115种职业病其中 职业中毒56种 金属中毒 10 1 铅中毒2 汞中毒3 锰及其化合物4 镉中毒5 铍病急性四乙基铅中毒6 铊中毒7 急性钡中毒8 急性钒中毒9 急性三烷基锡中毒10 急性羰基镍中毒 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中毒 13 1 磷中毒2 慢性砷中毒3 急性砷化氢中毒4 工业性氟病5 急性氯气中毒6 急性光气中毒7 急性氨中毒8 急性氮氧化合物中毒9 急性二氧化硫中毒1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1 急性硫化氢中毒12 急性磷化氢中毒13 二硫化碳中毒 有机化合物中毒 24 1 苯中毒2 急性甲苯中毒3 慢性正己烷中毒4 急性溴甲烷中毒5 急性二氯乙烷中毒6 急性四氯化碳中毒7 氯乙烯中毒8 急性三氯乙烯中毒9 慢性氯丙烯中毒10 急性氯丁二烯中毒 有机化合物中毒 24 11 急性有机氟中毒12 溶剂汽油中毒13 急性一甲胺中毒14 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 不包括三硝基甲苯 中毒15 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16 急性甲醇中毒17 急性酚中毒18 急性五氯酚中毒19 急性甲醛中毒20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 有机化合物中毒 24 21 慢性丙烯酰胺中毒22 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23 急性丙烯腈中毒24 急性偏二甲肼中毒 农药中毒 4 1 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2 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3 急性杀虫脒中毒4 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 另外 4 1 铀中毒2 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 根据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4 根据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 总则 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系统损伤 10 1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 总则 GBZ71 2002 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的诊断 GBZ72 2002 3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3 2009 4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GBZ74 2009 5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5 2002 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6 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系统损伤 10 7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诊断标准 GBZ77 2002 8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GBZ78 2002 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 GBZ79 2002 10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GBZ59 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系统损伤诊断标准 适用于各种职业性毒物所致急性和亚急性中毒的诊断 分级及处理 尤其可用于未制定诊断标准的化学物急性中毒 非职业性急性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可参照应用 已颁布国家职业性某化学物急性中毒诊断标准的 应用时以某化学物的标准为主 二 近三年颁布的诊断新标准 2006 07年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标准 2008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标准 2009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标准 三 学习常用的职业中毒诊断新标准 一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 2008 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 GBZ68 2002废止 内科学有关标准 白细胞4千 1万白细胞减少 4千 粒细胞减少 2千粒细胞缺乏 500血小板10万 30万5万 损伤后出血2万 5万 轻度外伤即可出血 2万 自发性出血 1万 严重出血 新旧标准比较 新旧标准比较 新旧标准比较 新旧标准比较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 2008 附录A增加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因正文删除 血常规检查 明确本标准中采用的是静脉血 旧标准未明确 骨髓检查 强调必要时多次不同部位穿刺或活检 对细胞形态改变有了详细的描述明确了观察期的概念 观察对象纳入6个月临床 观察期 每1个月进行一次周围血常规检查临床观察期结束后应作出诊断结论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 2008 附录A提出 亚急性 中毒的概念作业工龄少于3个月周围血一系或多系细胞计数减少 甚至表现为再障此类再障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对苯白血病诊断参照GBZ94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累计作业工龄应为1年以上 含1年 潜隐期1年以上 含1年 二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诊断原则根据接触金属汞的职业史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参考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 方可诊断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观察对象长期接触汞后 尿汞增高无慢性汞中毒临床表现者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诊断及分级标准急性中毒轻度中毒短期内接触大量汞蒸气 尿汞增高 出现发热 头晕 头痛 震颤等全身症状 并具有下列一项者 a 口腔 牙龈炎和 胃肠炎 b 急性支气管炎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 具有下列一项者 a 间质性肺炎 b 明显尿蛋白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诊断及分级标准急性中毒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基础上 具有下列一项者 a 急性肾功能衰竭 b 急性中度或重度中毒性脑病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诊断及分级标准慢性中毒轻度中毒长期密切接触汞后 具有下列任何三项者 a 神经衰弱综合征 b 口腔 牙龈炎 c 手指震颤 可伴有舌 眼睑震颤 d 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如尿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 e 尿汞增高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 具有下列一项者 a 性格情绪改变 b 上肢粗大震颤 c 明显肾脏损害 重度中毒慢性中毒性脑病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附录AA 1急性金属汞中毒的表现 与慢性中毒相比较 有很大的差别 急性中毒的特点是 起病急骤 有发热 呼吸道和周身症状 口腔 牙龈炎症状远比慢性中毒多见和严重 多数有胃肠道症状 可伴有肾脏损害 尿汞往往有明显增高 神经 精神症状和震颤在中毒早期多不明显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附录AA 2急性汞中毒常伴发皮疹 多呈现泛发性红斑 丘疹或斑丘疹 并融合成片 其诊断及处理按GBZ18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A 3尿汞反映近期接触汞水平 我国正常人尿汞正常参考值 4 g g肌酐 2 25 mol mol肌酐 急性汞中毒时 尿汞往往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长期从事汞作业劳动者尿汞增高是指尿汞高于基生物接触限值35 g g肌酐 20 mol mol肌酐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A 4尿汞正常者经驱汞试验 用5 二巯丙磺钠5mL一次肌注 尿汞 45 g d 提示有过量汞吸收存在 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A 5病征说明 略 A 6当汞中毒肾损害时 尿量在 400mL d以下者不宜使用二巯丙磺酸 二巯丁二钠和二巯丁二酸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 2007 A 7尿汞测定方法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一 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见WS T25 二 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见WS T26 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无差异 因此均可使用 三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3 2006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锰的烟尘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 尤以椎体外系损害最为明显 并可伴有精神情绪障碍 三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3 2006 诊断原则根据密切的职业接触史和以椎体外系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参考作业环境调查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浓度测定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方可诊断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3 2006 观察对象具有头晕 头痛 易疲乏 睡眠障碍 健忘等类症状食欲减退 流延 多汗 心悸 性欲减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同时有肢体疼痛 下肢无力和沉重感等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3 2006 诊断及分级标准轻度中毒除第4章症状外 具有下列情况者 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肌张力增高不恒定 手指明显震颤 并有情绪低落 注意力涣散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易激动 多语 欣快感等精神情绪改变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3 2006 诊断及分级标准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出现恒定的肌张力增高 常伴有静止性震颤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3 2006 诊断及分级标准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 明显的锥体外系损害 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 四肢出现粗大震颤 震颤可累及下颌 颈部和头部 步态明显异常 b 严重精神障碍 有显著的精神情绪改变 如感情淡漠 反应迟钝 不自主哭笑 强迫观念 冲动行为 智力障碍等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