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标准法则_第1页
模具设计标准法则_第2页
模具设计标准法则_第3页
模具设计标准法则_第4页
模具设计标准法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模具设计标准 1 模具制作流程 设计输入评审 2D排位 3D设设计 评审 出2D图面 设计输出评审 加工 检测 组模 试模 量测产品和改模 生产 2 设计输入的评审 3 一 模具定位系统 1 有前模铲基的码模板与A板 直身导柱 导套 四个方向 前后左右 增加对锁2 A板与B板 直身导柱 导套 四个方向 前后左右 增加边锁3 前 后模芯框的定位 内外模主体前 后用凹凸槽 斜度定位 外模及要求较高的内模四边加直身导柱 导柱 4 前后模型芯 采用斜度四个方向定位 前后左右 5 前后模型芯镶件 采用直斜度四个方向定位 前后左右 6 精定位尽量在模仁上原身留 拆镶件增加误差 结构性不强7 精定位必须设计斜面 防止烧伤8 模胚挖框和边锁由模胚厂加工 预防挖框后模胚变形 9 零位和基准面要一致 一套模具标数基准要一致 图面标数注意配合公差10 层层定位要注意加工顺序 一层定位加工完后再加工另一层 二 模胚 1 模胚的类型 1 1 卧式成型机 根据模具的大小和选用成型机不同 选用直身模胚或工字型模胚 1 2 C型成型机 选用左右工字型模胚2 模具编号位置 5 3 模胚的加工要求 3 1 导柱外面要加导套 防止敲导柱拉伤模胚的孔 导柱要做油槽 导套后面做开排气槽3 2 导柱和导套表面光洁度达到Ra0 2以上 表面用肉眼看不到刀纹 3 3 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问隙为0 01MM 0 015MM 双边 3 4 导柱和衬套之间的间隙为0 0 005MM 双边 衬套 导柱 导套 0 002 D1 0 0 008 d 0 012 导套挂台处排气槽 表面 内外 光洁度达到Ra0 2以上 深0 5 并且开通导套 6 3 5 A板和B板基准边错位最大0 003MM 3 6 A板和B板直角度在0 003MM以内 3 7 A板和B板框基准边的尺寸相差在0 005MM以内 W1 W2 基准角 3 7 W1和w1 W2和w2尺寸相差在0 005MM以内 3 6 直角度在0 003MM以内 w1 w2 3 5 AB板基准边错位最大0 003 0 003MAX 7 3 8 外模加边锁 边锁的配合公差在0 003 0 008MM 双边 外模和边锁都要加上配套的编号 如下图3 7 3 9 A板锣框后底面厚度最小为35MM B板底面最小厚度为40MM 0 002 W 0 003 0 003 W 0 002 3 9 此厚度最少35 3 9 此厚度最少40 3 8 2 上下边销加编号 防止装错 3 8 1 合模状态时 上下边锁有1MM间隙 防止干涉 0 4 C 0 3 3 8 3 边销凸台厚度两侧单边避空0 2 防止干涉 C 1MM 1MM 8 此面的平面度在0 003MM以内 四角最小为R8 0 四角R10 3 10 A B板框此面的平面度在0 003MM以内 3 11 A B板锣框 四周的R角最小为R8 0 相对模仁 模仁R10 避孔2 0MM以上 防干涉 模仁 模框 9 3 12 A B板开完粗后 叠在一起精镗四个导柱和导套孔 装上导柱和导套合在一起用端铣机铣外形和做边锁 最后开精框 3 13 根据模胚的大小适当的选择吊模孔 3 14 没有要求的按龙记标准加工 吊模孔 10 4 1 顶针板必须加中托司且每块板都要有导套 所有板须叠在一起加工导套孔以保证精度 除插头模只做2组EGP外 其它模均做4组EGP 顶针板尽量做小以减少B板的变形 且要加垃圾钉 产品上有顶针的必须加 4 模胚设计注意事项 中托司 此处做成带肩 标准模胚顶针板 做小后的顶针板 垃圾钉 中托司 中托司 导套 11 4 3 模具A B板两边都要做保护板 厚度统一为10mm 4 2 进胶点到底板的高度为150 170MM 模具要求 保护板 4 4 保护板电镀 模板 方块镀硬铬 保护板 进胶点 4 5 底板与方铁增加四个固定螺丝 12 4 6 两板之间四个角要锣撬模角 撬模角 13 4 9 模仁EP孔从胶位面10MM以下单边避0 05 0 1MM 顶针板EP孔单边避0 15MM B板单边避0 25MM EP挂台的深度统一为4 00MM 公差如下图示 EP前端与模仁滑配部分需做油槽 留3 5mm不开 d d 0 5 d 0 3 B板 顶针面板 4 00 0 005 0 01 d 0 005 0 002 d 0 1 0 2 10MM 0 005 0 4 00 0 0 005 油槽 滑配长度 依胶料调整公差 依胶料调整公差 从胶位面下来3 5MM不开油槽 4 7 顶针尽量做短 尽量做大 3mm以下顶针采用托针 材质用SKH51 4 8 底针板采用预硬料或氮化 3030以上模胚顶针板需追加固定螺丝 一般间隔100mm左右 14 4 10 模框采用斜压块方式将模仁靠基准角方向挤紧 斜压块 基准 15 4 11 模胚模条槽单边放大0 5MM 0 5MM 16 4 12 码模板打码仔的位置厚20 25MM 17 4 14 我司生产的模具冷却水管为3 8英寸粗牙 运水的进出水处要有 IN OUT 字样 4 13 模具一般左边接运水 右边运水封死 右边放接线盒 左视图 左边接运水 18 4 15模具做转水口 转水口镶件 19 4 16 模具加一百万次计数器 指定计数器 我司实际安装右图所示计数器 并安装在操作面这边 我司所使用计数器规格 38 7 48 25 53 20 4 17 模胚出线槽部分倒圆角 21 4 18 前模胚边要做避空 红色区域避空0 5MM 防止插伤后模模仁边 22 4 19 模胚有流道的 模胚框深度比模仁少0 03MM 模具图中不画出 订模胚时2D图中须公差注明 模胚没有流道的 模胚框深度比模仁少0 5MM 模具图中画出 H 模仁厚度 模胚有流道 框深 H 0 02 0 03 三 模芯 23 3 1 模仁和斜压块以及要拆的活动件要有起模螺丝 起模螺丝 24 3 2 上下模仁底倒C角1 5mm 带模条的上模要有弹簧销 下模要有定位梢 定模条 定位销 上模 下模 模把 3 3 模条的斜度为15度 斜压块斜度为5度 15度 5度 斜压块 C1 5 全周 弹簧销 一般做2个 大于一出六穴的模具需要4个 25 3 4 模条前模比后模配松0 02MM 与前模配合面比后模要松0 02MM 与后模配合面 模条 0 00 0 00 0 00 26 3 5 耐磨块和斜压块斜度单边留0 05mm配模 3 6 后模放模条位置要做保护方梢 面板不封胶的不做 保护方梢 后模 模条面板 此面需封胶 27 3 7 模条面板靠型腔部分要避空和倒圆角 防撞伤型腔 模条面板 28 3 12 卡线板厚度一般为8 0MM 高出线材中心10MM 放线材部分要抛光 3 8 线槽厚度最小为15MM 我司统一做20 0MM 3 9 线槽尽量采用平分和 U 型相结合 U型一般厚5 0MM 3 10 U型线槽 高出线材8 10MM 3 11 线槽 宽度单边放大0 05MM 厚度双边压线材规格的10 12 8MM 20MM 5MM 抛光 要倒圆角 以免刮伤线材 29 A A SECA A 进点活动镶件 3 13 进胶点要做活动镶件 并且统一尺寸 3 14 线槽增加挤紧螺丝 须保证可挤紧SR镶件 SR镶件高度统一20mm 线槽镶件 30 3 15 模具主流道一般直径为 6 0 小产品除外 流道要抛光 水口每一级断差设计为0 1mm s 6 0 3 16 模条尽量做小 减轻重量和剩胶料 流道尽量的短 要有足够的冷料穴 模条尽量做小 流道要求最短 冷料穴要足够 31 3 17 零件的挂台统一为3 00MM 3 00 0 005 0 0 0 005 32 3 18 主体镶件多的 后模必须加垫板 预防零件高低不平 33 3 19 尽量不用推板和司筒顶出产品 34 3 20 插头模模仁尽量上冷却水 运水 3 21 插头模模仁用料S136 防腐蚀 韧性好 耐磨性好 所有镶件用料S136 防生锈 小件磨床难加工的除外 模仁用料DC53 S136 镶件用料S136 35 3 22 护耳统一厚5mm 既要保护保护模条 也要容易放模条 比护板模条槽要大 护耳 护板 最少10mm 此为护耳超出模把 含镶件 总高度数即模把的安全数 36 3 23 前模设计能从正反两面锁模仁 正面螺丝位 反面螺丝位 37 W 3 24 插头模为便于以后修模 产品外形做负公差 长度做正公差 材料的收缩率 第7项 H L 做负公差 做正公差 3 25 产品肋条厚度不能超过产品壁厚的65 39 3 26 一套模具主体模仁及模胚的长宽方向标数全部以模仁基准边为标数基准 模仁高度方向以PL面为标数基准 A B板以PL面 顶面 其它模板以底面为标数基准 标数零位 基准角 模仁 模板标数基准见下页 40 标数零位 基准角 B板 面针板 基 模胚开框基准边 模胚开框基准边 基准角 41 3 27 挤紧块装入模框内 表面要比模芯低最小0 5MM 42 四 滑块 铲机 4 1滑块斜面小于25度 材料硬度小于模芯 固定面最小达到滑块高的2 3以上 滑块斜面小于25度 滑块高度 滑块固定面高度 H 最小2 3H 43 4 2 铲机要有反铲 斜面要超过滑块定位面2 3以上 滑块 铲基 反铲 滑块定位面高H 最少2 3H 滑块斜面最低点 44 4 3 滑块要做整体镶件式 滑块 滑块镶件 45 油槽 4 4 滑动面要做油槽 滑座 46 4 5 斜顶尽量小于10度 小于10度 油槽 47 4 6 铲机T型槽单边避孔0 2MM 铲机T型 0 2MM 滑块T型槽 48 4 7 模条斜压端子弹块两边做斜面 防止不易弹出 五 弹簧的选用 49 七 排气设计 50 7 1 产品外形全周做排气 排气槽深度见右下表 离胶位3mm处做引气槽 宽5mmX深0 2mm 一直开通至模具外侧可通气位置 0 003 0 005 PBT 0 005 0 01 PC 0 005 0 01 PPS 0 003 0 005 PA 0 01 0 015 PMMA 0 01 0 015 POM 0 015 PPO 0 015 SAN 0 01 0 015 ABS 0 015 SB 0 01 PS 0 005 0 01 PP 0 003 TPE 排氣槽深度 MM 成型材料 1 PL面排气 2 流道排气 3 深桶类产品排气 4 深肋处排气 51 7 2 所有型腔部分的零件设计排气和引气槽 镶件排气 前视图 橙色为型腔 红色为引气槽 绿色为排气槽 模仁排气 3MM 3MM 绿色为排气槽 深度依材料选用 红色为引气槽 3深0 2mm 52 7 2 所有型腔部分的零件设计排气和引气槽 53 7 3 后模为了排气 尽量做成镶件式 后模仁 PS 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