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年小升初语文综合考试试卷C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沪教版2019年小升初语文综合考试试卷C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沪教版2019年小升初语文综合考试试卷C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沪教版2019年小升初语文综合考试试卷C卷 (含答案).doc_第4页
沪教版2019年小升初语文综合考试试卷C卷 (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19年小升初语文综合考试试卷C卷 (含答案) 班级:_ 姓名:_ 学号:_ 题 号基础检测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理解作文总分得 分试卷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20分。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检测(本题共计30分,每小题5分)1、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成语填空。雕梁( ) 脍炙( ) 不同( ) ( )绕梁 美不( ) 笔走( ) 引人( ) ( )窠臼 阳春( ) 独具( ) 古色( ) ( )共赏巧夺( ) 响遏( ) ( )生花 我们可以用_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_而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2、根据代表作品写出作者名。阿Q正传( ) 搜神记( )骆驼样子( ) 家春秋( )3、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能组成词语(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水过满,向外流;到处都是;不受约束,随便。(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4、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造句。( )而不舍 标新立( ) ( )( )人口舍本( )末 见微知( ) ( )泽而渔 造句:_5、下列括号里,应填哪些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说,宽容是(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宽容是( ),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宽容是( ),可以消融彼此的猜疑;宽容是( ),可以让彼此间的心灵沟通。一座桥梁 一束阳光 一种镇定剂 一种润滑剂A、 B、 C、 D、 6、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 即使也 虽然但 要是就1.这位少年名叫大卫。他(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2.扫罗王说谁( )打败了歌利亚,( )免除他家的赋税,还要把公主嫁给他。3.( )扫罗王免除他家的赋税,将公主嫁给他,( )没有人敢去应战。4.大卫说:“我( )年纪小,( )我力气很大。” 二、知识积累运用(本题共计20分,每小题5分)1、改写句子。(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暸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5)小女孩叫起米:“奶奶,请把我带走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2、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1)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2)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3)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4)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3、请写出下列成语所用的修辞方法。胆大包天( ) 如鱼得水( ) 莺歌燕舞( ) 口蜜腹剑( )4、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的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1)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和_。(2)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的修辞方法。 三、口语交际表达(本题共计10分,每小题10分)1、展开想像写一写。这是一枚特种邮票,从邮票图案中,我读出了很多: 四、阅读与理解(本题共计30分,每小题10分)1、课内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本文段的作者是_,他被人们誉为“ _ ”。你还读过他_和_这两部作品。2、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为檫不檫火柴而( ),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 ),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3、“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让你体会到_。2、名著阅读。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浄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1、以上文段选自_(国家)著名作家_的小说 。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_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_3、阅读天地。 课内阅读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毫不在乎:_齐心协力:_2这段话主要写_,表现出了大禹 _的精神品质。3用“_”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4“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突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_5从文中“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的什么精神品质?_ 五、作文题(本题共计30分)1、写作文。 你周围一定有一些值得你热爱、敬佩的人。以“我最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试着运用一些我们学过的表达方法。不少于500字。第 9 页 共 9 页试题答案一、基础知识检测(本题共计30分,每小题5分)1、不同凡响、余音绕梁、响遏行云、雅俗共赏 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笔走龙蛇 古色古香、巧夺天工、不落窠臼 独具匠心、妙笔生花、引人入胜2、略3、“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X ),再查音节( xin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己 )部,再查( 6 )画。能组成词语( 大街小巷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水过满,向外流;到处都是;不受约束,随便。(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漫山遍野 )4、锲而不舍,标新立异,脍炙人口舍本事末,见微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