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 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苏冠华 概述 1990年日本的HikaruSato教授在日本发现并描述了一个新的综合征 其临床特征包括伴有胸痛的一过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心电图改变和轻度心肌酶升高类似急性心肌梗死 MI 心室造影显示 左心室收缩末期呈圆底窄颈形 roundbottomandnarrowneck 形状很像日本用来捕捉章鱼套 瓶子 因此 Sato教授将之命名为 Tako tsubo 心肌病 日文Tako是章鱼 Octopus tsubo是章鱼套 瓶子 概述 这次WCC ESC 2006年 上有7篇摘要针对Tako tsubo综合征 虽然该综合征正在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 但有关此综合征的众多问题仍不清楚 研究者们特别强调的是该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从而使用不必要并有致命性危险的治疗措施 因此心血管医生了解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十分必要 Tako tsubo 心肌病 Normalleftventricularcontraction Abnormalcontractionofleftventricletakingtheshapeofa Tako Tsubo 概述 近年来 对该综合征有多种命名 包括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 apicalballoningsyndrome Tako tsubo综合征 心肌病 Tako tsubosyndrome cardiomyopathy 急性左心室球形改变 acuteleftventricularballooning 可逆性应激性心肌病 reversibestresscardiomyopathy 破碎心脏综合征 brokenheartsyndrome 应激诱发的心肌顿抑 stressinducedstunning 流行病学特征 在日本过去10年中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发生率占临床疑似急性心梗患者的1 法国Boulogne市AmbroisePare医院的NicolasMansencalyisheng复习了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61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发现在这一非选择性患者群中 TAKO Tsubo患病率为0 7 在另一项研究中 意大利Rimini市Infermi医院的AndreaSantarelli发现 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表现有ST抬高的1031例意大利患者中 1 4 患有TAKO Tsubo 2000年之前所有的病例报告均来自日本 流行病学特征 现有文献显示该综合征易发于日本患者 这表明其与人种和地理分布有关 欧洲和美国也有此类病例报道 日本的资料表明 TAKO Tsubo在女性比男性常见 比率为7 1 女性平均发病年龄68 6 12 2岁 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5 9 9 1岁 Criculation48 1237 1248 2000 随后在欧洲和美国的报道与日本资料一致 进一步证实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探索 发现 目前国内尚未见确诊病例报道 我院于2005年发现一可疑病例 由于中国跟日本在人种和地理上的相似性 推测国内也存在这种综合征 中国没有Tako tsubo 还是我们没有关注 后者可能最大 我国已有大量的心电图ST抬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是否可以重新复习一下 有无可能发现中国的Tako tsubo 我国不少医院对ST抬高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时不作左心室造影 这可能会影响Tako tsubo的及时发现 张家明 卢永听 左室心尖部气球样变1例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5 21 4 243 244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有些迹象显示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受损和交感神经异常有关 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神经源性心肌顿抑引起 由于部分病例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存在 有人认为心脏改变是这些疾病引起的心脏并发症 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是病因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病 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根据不同病例分析的结果 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炎微血管缺血神经源性心肌顿抑 发病机制 一 冠状动脉痉挛Dote等最初报道该综合征时的5例患者中 2例患者观察到多支血管病变 2例激发试验出现血管痉挛 Sharkey等的研究中有1例患者观察到多支血管痉挛 15 的患者在激发试验中出现血管痉挛 发病机制 二 心肌炎急性淋巴细胞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和心肌梗死相似 也出现多支血管供血区域的ECG变化 快速恢复的阶段室壁运动异常和轻到中度心肌坏死的心肌标志物变化 然而 在尸检证实为心肌炎的病例中并未发现心尖呈球囊样 并且一定数量的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患者的心肌活检也没有发现心肌炎的病理学证据 发病机制 三 微血管缺血尽管理论推断微血管缺血在该综合征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这些患者中用多普勒血流导丝技术和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并没有发现这种缺血现象 AbeJ etal JAmCollCardiol 2003 41 5 737 742 发病机制 四 目前比较公认的机制 神经源性心肌顿抑应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过度升高 引起心肌运动障碍 WMA 由于精神因素和应激情况在其发生中起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有理由认为交感神经激活对其发生有意义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嗜铬细胞瘤的应激状态时可发现一过性的左室阶段室壁心肌顿抑 在儿茶酚胺介导的毒性作用中 左室心尖易于出现心肌顿抑的现象也支持这个观点 1 TheOctopusisrestinginitsTako Tsubo DoNOTirkit 2 TheOctopusisunhappyandonaprowl 3 TheOctopushasfounditstarget theheart 4 Oh No Bigtrouble TheOctopusIStheCNS 5 TheCNSisstressedandresentful sympatheticnervoussystem TheCNS throughthesympatheticnervoussystem dischargesunconscionableandirrationalamountsofcatecholamines mainlynorepinephrine ontheheartandthiscreateschestpain myocardialstunningand orcongestiveheartfailure orevenSHOCK Conclusion 临床特点 诱因应激是发生Tako tsubo关键性诱因 患者的经典描述是在症状发生之前即刻有应激性事件 包括情感刺激 激烈运动或精神心理应激 已有报告Tako tsubo发生于地震 导弹袭击 甚至电视剧中悲剧情景之后 在对19例患者的最近综述中 IianWittstein等所列出的应激因素包括亲属亡故 车祸 惊喜聚会 激烈争吵 法庭出庭和经历武装抢劫 IianWittstein etal NEngJMed 2005 352 539 48 临床特点 Abe Kurisu Tsuchihashi等的研究总结了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大多数患者均有精神或者身体应激因素突发心绞痛样胸痛心肌梗死样心电图 ST段明显升高 多导联T波倒置和QRS波群异常超声心动图或左室造影出现前壁心尖段和心尖部的室壁运动障碍及与心室运动障碍范围相关的血清心肌酶增高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梗 而冠状动脉造影并不能发现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脉狭窄 受损心肌的收缩功能能够迅速恢复 大多数在7 30天内 老年女性常见预后良好Attention 受损心肌的收缩功能迅速恢复是该综合征最显著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改变 90 患者出现ST抬高 27 出现Q波 97 T波倒置 大多数患者发病初 胸前导联ST段抬高 继之在下壁导联和胸前导联出现T波倒置 心电图异常可因心功能的恢复完全正常化 ECG Normal baselinetracingi e inV5 ECG Stage1 急性期急性期一般仅持续数小时 这一时期往往ST段抬高 QT间期较短 R波往往仍然存在 ECG Stage2 亚急性期亚急性期往往持续数天 QT间期延长 深而宽的T波倒置 ECG Stage3 恢复期倒置的T波可持续数天到数周 但是QT间期恢复正常 心肌酶 心肌酶学改变 约56 患者CK MB TNI一过性轻 中度升高 超声心动图 急性的一过性室壁运动异常 累及左室心尖部或中部 心尖部或中部运动减弱或消失 心底部运动增强 一过性心功能受损 LVEF下降 一组资料显示 LVEF从 41 11 恢复到 64 10 同时 床边心脏超声往往可以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定位 定性 以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十分重要 超声心动图 一例tako tsubo综合征患者 绝经后妇女 在急诊室的心脏超声图像发病第一天 左室心尖部室壁运动障碍 瘫痪 超声心动图 发作3个月后 完全康复 左室心尖部收缩功能恢复正常 超声心动图 左室前壁心尖部明显变薄 厚约0 5cm 范围2 3cm 收缩期略向外膨出 呈矛盾运动 余室壁运动未见明显异常 左室缩短率32 射血分数64 冠状动脉造影 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部分病例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21 一组报道显示 14例中10例存在麦角新碱和乙酰胆碱诱发的血管痉挛 4例一支痉挛 6例多支血管痉挛 左室造影 左室造影 心尖部或左室中部无或低动力学状态 LVEF降低 少数存在一过性室内压力阶差 左室心功能的变化呈暂时性 可逆性特点 多数在数周内恢复 文献报道时间从3周 12个月不等 心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极少数有复发现象 左心室造影 诊断 多数专家不认为TAKO Tsubo是一新现象 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市Charles大学的MilkaKlinceva教授认为似乎这一综合征患病率在增加 而实际上更可能的实际情况是因为在为ST抬高的心肌梗死的患者日益广泛的常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有更多机会发现和识别TAKO tsubo 诊断 临床上诊断TAKO tsubo可能仍有一定的困难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MayoClinic的KevinBybee教授介绍了他们建议使用的诊断系统 其诊断标准如下 1 新发现的心电图异常 ST段抬高或T波倒置2 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3 一过性可逆左心室不运动或者运动减弱4 无心肌病 头颅创伤 脑出血或嗜铬细胞瘤KevinBybee etal AnnIntenMed 2004 141 858 865 诊断 Abe等建议的诊断标准 主要诊断标准 左室心尖部可逆性的球囊样室壁运动障碍和基底段收缩功能增强类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次要标准 体力或者感情应激诱因一定程度的心肌酶学升高类心肌梗死样胸痛AbeY etal Heart 2003 89 9 974 976 鉴别诊断 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机能减退 嗜铬细胞瘤 病毒性心肌炎Lyme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心动过速诱导的心肌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Tako tsubo的治疗通常为建议性的 缺乏明确的证据 如果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 则无需特殊治疗 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症状 应进行治疗 主要措施是对症和支持性疗法 包括吸氧 使用吗啡和利尿剂 如果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失代偿和不稳定 可能需要使用升压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有些患者动力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则需要经静脉补给液体和使用beta阻断剂 治疗 大多数研究认为维持患者发病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最为重要 Sharkey等报道的22例患者中至少1 3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或者主动脉球囊反搏维持血流动力血稳定 尽管血流动力学受损程度不同 包括其中1例发生心脏骤停 但左室收缩功能均于7 30天内恢复 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 并且左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 SharkeySW etal Circulation 2005 111 4 472 479 预后 大多数预后良好 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Rake教授分析了35例患者的预后 大约住院死亡率为9 但主要并非死于Tako tsubo相关的心脏衰竭 而常死于患者的基础病症 感染中毒性休克 Rake教授还发现 大约5 的患者在2年内再次发生Tako tsubo 这点很重要 应告知患者和家属 注意避免应激的因素 并且一旦出现同样症状时 及早就医 问题与展望 心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客户经理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社区护理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 快速充电技术的探索
- 风险管理套期保值讲解
- 火电厂生产工艺流程
- 养老护理标准化流程
- 余姚四中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有关古代法律的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行长面试题目及答案
- 老人晨起护理
- 托育机构消防安全培训
-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算法与Python实现》 课件全套 杨超林 第1-17章 现代库存管理概述-某家电企业H的制造网络库存优化实战
- (正式版)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
- (正式版)HGT 6276-2024 双酚F型环氧树脂
- 补习班辅导班学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 操作系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离婚案件中夫妻房产分割问题研究
- APQP全套表格范例
- 《马说》复习课件
- 【可行性报告】2023年房屋租赁行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大规模模型蒸馏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