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免疫学PPT课件_第1页
寄生虫感染免疫学PPT课件_第2页
寄生虫感染免疫学PPT课件_第3页
寄生虫感染免疫学PPT课件_第4页
寄生虫感染免疫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P 13 2 概述 3 一 非特异性免疫 指人类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能力 又称天然免疫 4 二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生理屏障 粘膜 气管纤毛 皮肤 胃酸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单 吞噬系统细胞 中性粒细胞 NK 嗜酸性粒细胞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IFN rC 反应蛋白 CRP 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 5 二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6 二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7 三 特异性免疫 指人体后天经与抗原接触 如感染 机体特异T B细胞经活化 增殖 分化 产生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及效应分子 对外来抗原进行清除 特异性免疫保留了非特异性免疫清除入侵寄生虫的防御能力 而且还有记忆功能 对再次感染将产生更为强烈的免疫应答 称为免疫记忆 8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TD Ag 参与的免疫细胞及分子 APC Th B CKs Ab有记忆TI Ag 参与的免疫细胞及分子 B Cks Ab无记忆 9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10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11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12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13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寄生虫感染早期 血清中IgM增加 后期IgG增加 蠕虫感染有IgE增加 肠道寄生虫感染有slgA增加 14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Ab结合虫体表膜 或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杀伤虫体或虫体溶解或是经药物先破坏其表膜 随后Ab结合到其表面暴露的Ag上 再经ADCC 导致虫体死亡 15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16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2 Ab与Ag结合 阻止寄生虫侵入宿主细胞 中和作用 3 促进吞噬 Ag Ab Ag Ab c经C3bR FcR M 嗜酸性粒细胞表面 促进对寄生虫的吞噬杀伤作用 17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4 ADCC作用 为防御蠕虫再感染的重要方式特异性Ab lgG lgE lgA效应细胞 嗜酸性粒cell M 中粒 NK作用 直接杀伤覆盖有特异Ab的寄生虫感染的靶cell 18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5 形成Ag Ab复合物 大型Ag Ab复合物经血循环至肝脾 被吞噬cell清除 Ag Abcomplex激活补体 形成Ag Ab C3b与CR1结合至RBC表面 血循环至肝 脾 被吞噬cell吞噬 免疫粘附 小型Ag Ab复合物经肾小球随尿排出体外中型Ag Ab复合物常沉积于肾肺脑关节处致免疫复合物病 例如 疟原虫性肾病综合征 19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1 体液免疫 20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2 细胞免疫 参与的免疫细胞及分子 APC Th TDTH CTL CKs 21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2 细胞免疫 22 四 特异性免疫组成及作用 2 细胞免疫 23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24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一 寄生虫抗原1 抗原复杂 多cell 多阶段 多种类成分多 蛋白质 多肽 糖蛋白 糖脂 多糖等 变异多 特别是原虫 宿主多 人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等 来源广 虫体虫体表膜虫卵虫体排泄分泌物和幼虫蜕皮液囊液代谢产物腺体分泌物等 25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一 寄生虫抗原2 根据虫体结构分为体Ag 表膜Ag 虫卵Ag和排泄分泌物Ag等3 按功能分 诊断Ag 保护性Ag 致病Ag等 26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二 慢性感染多见慢性感染的结果是出现循环抗原 持续抗原刺激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27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表一寄生虫感染免疫球蛋白增高IgMIgGIgE增高幅度疟原虫 7X锥虫 6 利什曼原虫 3 多种蠕虫 三 Ig水平增高 28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四 脾肿大见于某些寄生虫感染五 寄生虫抗原可作为多克隆激活丝裂原活化淋巴细胞 出现非特异性高Ig水平六 机体免疫过程中常伴有免疫抑制和免疫病理 29 寄生虫感染免疫类型 30 寄生虫感染免疫类型 一 清除性免疫 sterilizingimmunity 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 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 很少见 31 寄生虫感染免疫类型 二 非清除性免疫 non sterilizingimmunity 寄生虫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免疫力 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残余寄生虫后 宿主获得的免疫力便随之消失 见于大多数寄生虫感染 32 寄生虫感染免疫类型 二 非清除性免疫1 带虫免疫 premunitionimmunity 人体感染原虫后 当临床发作停止后 血内原虫数维持低水平 对再感染具有抵抗力 这叫带虫免疫 33 寄生虫感染免疫类型 二 非清除性免疫2 伴随免疫 concomitantimmunity 血吸虫感染中 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 这种免疫力对体内原有的成虫不发生效应 可继续存活 但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力 这叫伴随免疫 34 寄生虫感染免疫类型 三 缺乏有效的获得性免疫布氏罗得西亚锥虫 布氏冈比西亚锥虫致锥虫病 机体不产生有效的免疫 患者可终身带虫 严重时引起死亡 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自然痊愈十分少见 如不治疗 常因并发病而死亡 药物治疗后 获得性免疫才出现 阿米巴病对再感染也缺乏抵抗力 病名主要寄生部位免疫类型阿米巴病结肠无贾第鞭毛虫病小肠不完全非洲锥虫病血液无南美锥虫病巨噬细胞不完全利什曼原虫病巨噬细胞消除性 皮肤利什曼原虫 不完全 巴西利什曼原虫 无 杜氏利什曼原虫 弓形虫病巨噬细胞不完全疟疾肝细胞 红细胞不完全血吸虫病血液不完全淋巴丝虫病淋巴系统无旋毛虫病小肠 肌细胞不完全线虫感染肠无绦虫感染小肠无 表二主要人体寄生虫病的寄生部位和免疫类型 36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37 一 TDTH作用1 CKs是DTH发生的分子基础IL 2 促T细胞活化 产生LKsIFN r 促M 内皮细胞表达MHC II 活化M TNF 促内皮细胞表达AM 产生IL 8 吸引血流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MCF MAF MIF 活化M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38 一 TDTH作用2 活化M 为DTH的终末效应细胞活化M 表现为 FcR C3b表达增加多种酶分泌增加呼吸氧爆破增加氧代谢产物增加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39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二 CTL作用 40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三 LK活化后M 的作用 吞噬增加 MHC II增加 TNF aR增加 溶酶体酶活性增加 超氧化物产生增加四 肝脏肉芽肿形成和纤维化 41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五 嗜酸性粒细胞在蠕虫感染中的作用Eos来源 局部 ECF 肥大细胞 C3a C5aECF P 寄生虫 Eotaxin Th2 全身 Ag致淋巴细胞活化产生IL 5 刺激骨髓合成新嗜酸性粒细胞ESP eosinophilestimulationpromotorbyT 42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五 嗜酸性粒细胞在蠕虫感染中的作用1 Eos增加10 100X2 Eos的作用1 调节 型超敏反应2 ADCC 43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六 清除肠线虫的作用 44 免疫逃避 45 免疫逃避 某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发育 繁殖 生存 这种现象叫免疫逃避 immuneevasion 46 免疫逃避 一 寄生部位解部学隔离寄生部位的特殊生理屏障使之与免疫系统隔离 眼部 脑部 囊尾蚴空腔脏器内 肠腔只有SIgA存在 但由于其作用不大 故寄生虫能在此存留较长时间 细胞内 M 内寄生 利什曼原虫 克氏锥形虫 刚地弓形虫 纳虫空泡 疟原虫的裂殖子 RBC内 疟原虫 肌cell内 旋毛虫幼虫形成囊包 47 免疫逃避 二 保护层形成 囊壁或囊包 棘球蚴 旋毛虫幼虫 虽然其囊液具很强的免疫原性 但由于囊壁使免疫cell和分子不能接触 48 免疫逃避 二 保护层形成 49 免疫逃避 三 表面Ag的改变1 Ag变异 不同发育阶段 具有不同的特异Ag 即使在同一发育阶段 虫种Ag也可变化 eg 布氏锥虫虫体表面的糖蛋白膜Ag 不断更新 宿主每次产生的Ab 对下一次出现的新变异体无作用 时间差 这种Ag变异现象也见于疟原虫寄生的RBC表面 疟原虫Ag变异与疾病的再燃有关 50 免疫逃避 2 分子模拟与伪装分子模拟 molecularmimicry 某些寄生虫体表达与宿主组织Ag相似的成分 妨碍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 抗原伪装 antigendisguise 某些寄生能将宿主的Ag分子镶嵌在虫体体表 或用宿主Ag包被自己 三 表面Ag的改变 51 免疫逃避 3 表膜脱落与更新 蠕虫虫体表膜不断脱落与更新 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三 表面Ag的改变 52 免疫逃避 四 抑制和破坏宿主的IR 1 特异性Bcell克隆的耗竭 B细胞多克隆活化剂 TIAg 多糖 糖脂 磷脂 活化多个Bcell克隆 产生lgM lgG增加 非特性 eg 弓形虫在临床上一些寄生虫感染往往诱发宿主产生高Ig血症 但又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造成大量Bcellclones无意义耗尽 包括下次其它寄生虫感染中的特异性Bcellclone 多克隆活化也是造成寄生虫感染中自身反应性Ab产生的原因 53 免疫逃避 四 抑制和破坏宿主的IR 54 免疫逃避 2 抑制性Tcell TS 激活及抑制性M 激活Ts不是一个独立的Tcell亚群 Ts激活见于动物实验中感染利什曼原虫 锥虫或血吸虫的小鼠 3 虫源性淋巴cell毒性因子 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血清 肝片吸虫Es均能使淋巴cell凝集被杀伤 枯氏锥虫Es中分离的30KD 100KD蛋白能抑制淋巴cell增殖及IL 2的表达 四 抑制和破坏宿主的IR 55 免疫逃避 4 封闭Ab 多cloneBcell激活后 高lg血症 其中有一种Ab 它结合于虫体表面 但无保护性 并阻止了保护性Ab与虫体的结合 这种Ab 称为封闭Ab 四 抑制和破坏宿主的IR 56 免疫逃避 5 释放大量的可溶性抗原阻断特异性抗体阻断效应细胞诱导T B细胞耐受诱导多克隆活化激活抑制性免疫细胞 四 抑制和破坏宿主的IR 57 超敏反应 58 超敏反应 一 型超敏反应 多见于蠕虫感染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 皮肤局部 型 包虫囊壁破裂 囊液吸收入血 过敏性休克 全身 型 二 型超敏反应杜氏利什曼原虫和疟原虫所致的贫血 59 超敏反应 三 型超敏反应由IC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 激活补体 引起以充血水肿 局部坏死和中粒cell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全身 型超敏反应 血吸虫急性感染 局部 型超敏反应 疟疾及血吸虫病免疫性肾炎 60 超敏反应 四 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由TDTH介导的 单个核cell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首先表现为Eos肉芽肿 随后为单个核cell浸润的慢性肉芽肿 61 表三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举例感染临床表现变态反应型别原虫疟疾 三日疟 肾病综合征 贫血 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 血吸虫病尾蚴皮炎 急性血吸虫病 血吸虫性肝硬化 蠕虫丝虫病象皮肿 热带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包虫病包虫囊破裂引起休克 63 小结 64 65 StudyHard PlayHard 66 67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68 寄生虫感染免疫机理 69 寄生虫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