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ppt课件_第1页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ppt课件_第2页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ppt课件_第3页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ppt课件_第4页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引言二 脉冲激光烧蚀的技术原理和特性三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四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五 我省开展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建议 2 一 引言 1960年7月7号梅曼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3 激光 性质 高能量密度 高单色性 高相干性 高方向性 应用 打标技术 切割技术 焊接技术 烧蚀制备纳米材料技术等 4 二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的原理和特征 液相中激光烧蚀制备纳米胶体粒子 5 气相中激光烧蚀制备纳米薄膜或纳米粒子 6 2 1 制备纳米粒子的特性 材料蒸发过程图 纳米颗粒 7 1 制备周期短 2 实验装置简单 操作方便 3 激光使靶材发生气化的时间很短 4 适合制备任何成分固体靶材 5 制备的液相金属纳米粒子非常稳定 6 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和性质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7 制备过程便于人工控制工艺条件来获得不同纳米尺度的金属粒子 8 2 2 制备纳米薄膜的特性 材料薄膜沉积过程 纳米薄膜 9 1 靶材广泛 2 很适合于绝缘材料制造薄膜 3 适合难熔材料制造薄膜 4 能够沉积质量很高的纳米薄膜 5 需要的样品很少 6 几乎不需要对靶材进行实验前处理 7 制备时可以控制实验参数 引入监测 控制和分析装置 从而利于研究烧蚀过程的动力学和形成机制 8 适用范围广 设备简单 易操作 灵活性大 10 问题 2 3 目前存在的 1 制备的材料中有熔融小颗粒或靶材碎片 这是在激光引起的爆炸过程中喷溅出来的 从而降低了材料质量 2 尚未有实验证明激光技术用于大面积制备的可行性 3 平均制备速率慢 对于制备大面积的纳米材料 存在烧蚀过程的分散性问题 4 鉴于烧蚀设备成本和沉积规模 此技术只运用在高新技术领域和新材料薄膜开发研制 11 三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63年 激光镀膜的最初概念已经形成 1965年 激光成功制备了光学薄膜 1987年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出高质量纳米薄膜 目前 13 三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1963年 1965年 1987年 目前 脉冲激光烧蚀制备纳米材料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纳秒激光烧蚀 皮秒激光烧蚀和飞秒激光烧蚀 有关学者对这三个阶段做了很多的研究 14 激光器工作图 VacuumPump HalogenFilter Keypad laser 15 3 1 纳秒激光烧蚀 nanosecondlaserablation 纳秒激光烧蚀是激光烧蚀的初期阶段 以脉宽为10 9 10 10s的激光作为光源 纳秒脉冲激光器 16 1987年 Dijkkamp等人利用纳秒激光烧蚀技术成功地沉积出高质量的高温超导薄膜 1994年 复旦大学吴凌晖教授等人用时空分辩发射光谱来研究短脉冲 5ns 激光烧蚀钛靶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羽 并讨论了钛原子和一阶离子密度的时间分布和演化及激光参数的影响 21世纪 17 1987年 1994年 21世纪 2002年 AlexA Puretzky等人由原处分光镜的诊断学提出纳秒激光烧蚀合成有关单壁碳纳米管的三个重要问题 在烧蚀后各种时间及扩散羽辉体内纳米粒子温度的测定 羽辉体内纳米粒子团聚的监测 单壁碳纳米管成长率的测量 2005年 N V Tarasenko等人由纳秒激光在丙酮或蒸馏水中激光烧蚀银盘制备了银胶体 同时通过改变激光各种参数和照射后的机制来控制纳米粒子尺寸和稳定性 18 3 2 皮秒激光烧蚀 picosecondlaserablation 皮秒激光烧蚀是以脉宽为10 11 10 12s的激光作为光源 皮秒脉冲激光器 19 1990年 W Marine等人介绍了通过皮秒Nd YAG激光器来烧蚀加工非晶硅标靶 从而得出所沉积薄膜结构与活性离子出现有关 13 1996年 A Rosenfeld等人在8ps 130ps的激光下和在薄膜厚度范围从50nm到3 7um时测得金和镍薄膜的单射击烧蚀阀值 同时比较了金和镍薄膜的拓补结构来显示其各种特性 21世纪 20 1990年 1996年 21世纪 2003年 LumeraLaser展示了首台具有较高平均功率 10W 良好光束质量 M2 1 5 较低脉宽 12ps 和较高脉冲能量输出 100 J 且频率高达100KHz的激光器Staccato 且为以后的皮秒激光烧蚀制备纳米材料研究提供了更优异的光源 21 3 3 飞秒激光烧蚀 femosecodlaserablation 飞秒脉冲激光器 飞秒激光烧蚀是以脉宽为10 15s的激光作为光源 由于飞秒脉冲激光的超高速和超高强度的特征 使得它在烧蚀过程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22 2000年 MasayukiOkoshi等人通过脉宽为130fs的飞秒激光烧蚀冻结丙酮标靶来沉积类菱形碳薄膜 在室温真空下由Raman光谱等来鉴别此薄膜 2003年 TakeshiTsuji等人用飞秒激光脉冲在波长为800nm时水中激光烧蚀制备纳米银粒子 同时发现粒子的形成效率 尺寸和形貌从纳秒脉冲制备的有很大的改变 2004 A S Loir等人在认识到由飞秒激光烧蚀沉积四面体菱形碳薄膜的特性后 研究了将其应用在髋关节上 并发现此薄膜的特性能很好的满足生物医学的要求 23 3 4 我省的研究现状 浙江大学 叶志镇教授等人以Si 111 衬底 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制得C轴高度择优取向的ZnO薄膜 并利用剥离技术制备了ZnO光导型紫外探测器 Al叉指状电极是由平面磁控溅射技术沉积得到的 对Al ZnO Al的伏安特性和紫外光响应的研究表明 金属铝和ZnO能形成很好的欧姆接触 紫外探测器的电阻值在100K 左右 在紫外区域 其5V偏压下的光响应度为0 5A W 24 3 4 我省的研究现状 浙江大学 门洪教授等人基于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LAPS 表面上制备了Fe Ge Sb Se硫系玻璃薄膜 合成的靶材成分为Fe1 2 Ge28Sb12Se60 98 8 在Si SiO2基质上的金属层为Cr Au 硫系玻璃薄膜对Fe3 敏感 显示了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在1 10 5 1 10 2mol L呈现线性 斜率为 56 2 Mv decade 检测下限为5 10 6mol L 当浓度高于1 10 4mol L时 响应时间不超过40s 当低于此浓度时 响应时间不超过2min 25 3 4 我省的研究现状 浙江大学 张银珠等人自行设计建立的脉冲激光沉积 PLD 系统 进行了Zn1 xMgxO合金薄膜和ZnO Zn1 xMgxO多层异质结构的生长 p型Znl xMgxO薄膜的初步探索以及p型ZnO薄膜的掺杂研究 并研制了一个硅基ZnO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 研究硅基ZnO Zn1 xMgxO多层异质结构和量子阱结构的结晶质量和发光特性 为ZnO光电器件的研发奠定基础 而Zn1 xMgxO薄膜p型转变的成功能为ZnO异质p n结器件做好材料准备 26 3 4 我省的研究现状 浙江工业大学 宋仁国等人采用脉宽为10ns的激光烧蚀技术在1 1 3 3 四苯基 1 3 二硅环丁烷 TPDC 单体薄膜表面上沉积了铂 铜 银等各种金属纳米粒子 然后在电炉中进行低温热聚合反应 成功地制备出了新型有机硅聚合物聚二苯基硅亚甲基硅烷 PDPhSM 基纳米复合薄膜 研究表明 铂 铜 银等各种金属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地使TPDC发生聚合反应 且聚合效率与纳米粒子的尺寸 种类等有很强的相关性 27 3 4 我省的研究现状 PDPhSM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28 3 4 我省的优势 有机硅纳米复合薄膜 纳米ZnO薄膜 Fe Ge Sb Se硫系玻璃薄膜 表征 器件 制备 29 四 对我省开展此项研究的建议 发展趋势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本身的发展 脉冲激光烧蚀技术与其它技术的发展 尤其用于薄膜沉积方面 高温超导薄膜 铁电薄膜 光电薄膜 半导体薄膜 金属 超硬材料薄膜等的制备和研究 30 四 对我省开展此项研究的建议 建议 重点资助开展纳米材料的脉冲激光烧蚀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 31 4 1 脉冲激光烧蚀制备纳米粒子的基础研究 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 性能 大表面积 超顺磁性 量子尺寸效应及特殊的光吸收性能和快速扩散等 应用 生物传感器 催化剂 微电子技术等 32 开展的工作 1 建立制备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激光烧蚀实验装置 2 系统研究在各种环境 气体 液体 中制备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结构与性能 实现通过工艺参数控制纳米粒子的形貌 尺寸分布 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目的 3 激光烧蚀的动力学过程及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的研究 4 探讨纳米粒子在新型生物传感器 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 33 4 2 脉冲激光烧蚀制备各种纳米薄膜的研究 1 有机硅聚合物基纳米复合薄膜2 纳米波导薄膜3 纳米半导体薄膜 34 4 2 1 有机硅聚合物基纳米复合薄膜 定义 纳米粒子 聚合物复合薄膜是无机纳米粒子 金属 半导体等 以纳米级尺寸 一般为1 20nm 弥散分布在聚合物母体中的复合材料 也被称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性能 纳米材料所具有的效应 各种奇异的物理力学性能 非线性光学性能 等 应用 光电子器件 信息储存等领域 35 硅基聚合物 PDPhSM和PDPhSO 高热稳定性 该材料在大多数溶剂中不溶解且熔点较高 因此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将其制备成薄膜 特性 紫外激光辐照致长寿命可见光发射 问题 36 开展的工作 1 建立制备有机硅聚合物基纳米复合薄膜的实验装置 2 深入系统地研究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形貌 尺寸 化学状态等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 性能的影响规律 3 纳米粒子的催化聚合机理研究 4 纳米粒子增强有机硅聚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机理研究 37 4 2 2 纳米波导薄膜 应用 纳米波导薄膜 有源和无源薄膜光波导器件 构成 特定功能的光路系统 类似集成电路的微加工技术 独特性能 高集成化 规模生产低成本 体积小 质量轻 坚固紧凑 无须人工对准 适宜平面工艺大批量生产和降低成本 38 4 2 2 纳米波导薄膜 实验研究 研究原理 光在折射率不同的两种物质界面上会发生全反射 从而将光限制在薄膜内传输 研究内容 波导结构的制备 研究关键 改进实验方法 优化实验条件 39 4 2 2 纳米波导薄膜 国外现状 MizunoriEzaki等在各种不同的衬底上用激光脉冲烧蚀法制备了用于二极管泵浦波导激光器中的Nd YAG波导 T C May Smith等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在YAG衬底上制备了具有优良光学性能及低波导损耗 0 1dBcm 1 的Nd GGG薄膜 SachiyoFukaya等采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制备了Nd3 Cr4 双掺的GGG固态波导薄膜 40 开展的工作 1 使用脉冲激光烧蚀薄膜制备技术 以钒酸盐及钨酸盐为靶材 在不同的衬底上 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纳米介质波导结构 2 采用台阶仪 X射线衍射 X射线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