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化险 教案.doc_第1页
黄河化险 教案.doc_第2页
黄河化险 教案.doc_第3页
黄河化险 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马建鲁黄河化险权延赤学习目标1、 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述课文的故事情节。2、 借助环境描写,体会险情的紧急。3、 感受毛泽东在危急关头的慎重思考,体会作者把思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的表达。4、 学习毛泽东在困境中逆流勇进的英雄气概,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知识重点表现历史伟人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思维重点难点知识难点作品如何将毛泽东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思维难点原点分析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毛泽东。学生定位板书黄河化险权延赤遇险 天堑追兵大智大勇化险 思考行动 论险 辩明原因学生活动方案设计学生活动及问题设计学习方式检查方式反思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坐在这里,享用精神食粮;能回到家中,享受幸福安康。这些被我们习惯了的幸福生活,却曾是一代革命者半个世纪浴血奋战的伟大理想。多少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多少个前仆后继的身影,多少次生死关头的抉择,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安康!这一切,我们怎么能忘!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永远的丰碑,重读红色记忆播放红色记忆(后承接): 这一年的8月,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毛泽东,被挤在三县交界的一个狭小地带,背后是沙漠,东面是黄河,南北均有大批敌军压来。而当时他率领的中央机关,警卫部队只有100余人,情况万分危急,形式空前严峻。课文黄河化险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样生死关头的故事。 2、 板书课题、作者,齐读课题。3、了解作者学生读多媒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默读全文1、解析课题“黄河化险”,重点抓住“化”、“险”两个方面。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二)字词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喧嚣 葭芦河 澧水 双眉紧蹙 孱弱 炙痛 袅袅 攥 愠怒2、听写生字、生词,听写之后投影。喧嚣 骤然 严峻 鸦雀无声 蠕动 紧蹙 孱弱 沤烂簇拥 惊愕 愠怒 3、补充其它词或成语。大发雷霆 猝不及防 蓦地 踉踉跄跄 咄咄逼人 警惕(三)学生尝试简述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1、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答案。2、提出要求:用三个带“险”字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3、学生发言后,老师板书:遇险 化险 论险小组交流学生交流小组展示学生展示展示三、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本文的中心是写毛泽东在千钧一发的关头,如何作出决策的。换句话说,表现历史人物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是这篇作品的重点。第二课时 问题设计学习方式检查方式反思一、 导入新课1、电视剧保卫延安讲述的是1947年国民党用十倍于我军的兵力,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采用运动战的方式,转战陕北,行程2000多里,沉重打击了敌人。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黄河化险。2、板书课题作者。二、黄河化险之“险”从“险”字入手,结合课文,看看险在何处,险情如何? 1、学生找寻句段。 2、指名朗读。 3、展示重点句段,体会险情。 4、小结与过度:前有天堑,不可逾越;后有追兵,近在咫尺。这样的情形,八十四年前,就曾经出现过(插入石达开的故事)八十四年后,历史惊人巧合,险情更加紧迫。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三、黄河化险之“烟”认真阅读课文4386自然段,思考:在危急关头,身负几百人的殷殷期望,面对生死抉择的毛泽东,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会骂人?画出最打动你的段落或句子加以体会。 1、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段落。 2、学生思考后回答。随机展示语段,体会伟人此刻的心理活动。 周恩来急步迎去,看到毛泽东的马夫老侯双手捧着个油布包,被人群簇拥着,像被迎来的英雄。 “老侯同志,我代表同志们谢谢你了!”周恩来动了感情,声音比往常提高许多。 (是什么使老侯成了英雄?周恩来为什么会为一支烟动感情?烟是毛泽东此刻最需要的,有了它,就意味着有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毛泽东淡漠的两眼却燃起了火,那是停止思考的特征。警卫员身不由己哆嗦了一下。果然,毛泽东发作了:“你蠢!老子不要你,你滚!” (为什么骂人?危急关头,刻不容缓) 毛泽东似乎屏住了呼吸,鼻孔里流出两股青烟,才流出不多一段,又忽然被抽回去大部分;然后又缓缓向外流,然后又猛烈抽回去终于,一根又粗又长的烟柱从他嘴巴里冲出,一直撞在湿漉漉的黄土地上,撞碎了,向四面八方弥漫。 (为什么吸烟?事关重大,抉择艰难,反复斟酌) 蓦地,毛泽东立起了身,那支烟头奋力掼在地下,用脚踩去。嘴里迸出一声:“不过黄河! (四个动词表现出什么果断决定) “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毛泽东从来不曾这样冲动、亢奋。他用讥嘲的目光朝敌人射击的山头瞟一眼,从容走上黄河岔的堤岸。不紧不慢,顺堤向西北方向走去。 (信心坚定,大胆行动,藐视敌人 ) 3、教师小结:面对迫在眉睫的险情,毛泽东慎重思考,然后果断行动。(板书:思考行动)故事到了这里,似乎圆满结束了,可是为什么课文却没有结束呢?指名回答四、黄河化险之“人“分角色朗读课文93114段: 想想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毛泽东是凭借什么化险为夷的? (1)分角色朗读。 (2)说作用(板书:辨明原因) (3)指名表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智大勇、胆大心细等)学生分角色读展示五、黄河化险之“得“1、用一句话自我总结2、教师小结:感谢黄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