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之电源怎么选.doc_第1页
DIY之电源怎么选.doc_第2页
DIY之电源怎么选.doc_第3页
DIY之电源怎么选.doc_第4页
DIY之电源怎么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IY之电源怎么选 2013-01-02 15:18:30| 分类: 电脑应用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电源(计算机心脏)1.电源:打一个比喻,CPU是整部机子的大脑的话,电源就是机子的心脏。电源好坏与机子性能无关,但是如果电源出了问题,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诡异麻烦,也很容易极大缩短各个部件的寿命。一如供血不足而出现各种问题的人体器官。而最好的电源,小白觉得,就是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足够稳定,也足够安静,那就是最好的。(1)关于主动PFC。本帖隐藏的内容这是比较早之前出来的概念,主动PFC是一个额外的电路,可以净化电流,功率因数(不是转换率!)高达99%,宽幅输入等。主动PFC出来的电流波纹小,不需要大的滤波电容。说白了好处基本就是宽幅。可以帮国家电网减少杂流。主动PFC对于转换率是没有帮助的(比如早期的HK宽幅王用了主动PFC转换率也不过是80%上下),这一个要说明下,因为看见过某电源的广告写着“主动PFC,电源转换率99%以上”,这个纯粹是偷换概念。其实嘛,小白觉得,主动PFC,很多时候是代表了一种做工的态度。真正的好电源,不会节省一个PFC的电路。(2)关于80PLUS这是个现在被热炒的标准。因为电源内部的相对复杂结构,各种拓扑,各种用料,各种输出,一般消费者甚至是DIYER都很难弄明白。但是电源的转换效率却是明白的标准,而且如果拓扑落后,用料欠缺,转换率就难以提高。所以80PLUS代表的,除了节能之外,也可以代表电源的用料,把它看成电源的品质保证书也无妨。80PLUS的排序是白、铜、银、金,转换效率的测量点在室温20摄氏度110V下的20% 50 % 80%负载,金牌电源的转换效率已经到了90%+的水平。因为电源的规律是,功率越大,越容易做出高效率,所以如果所需要的电源功率不大,比如一般家用就足够的300W,其实一般的足够扎实的牌子的电源就已经OK。而现在被热炒着的80PLUS白牌可能要吃掉多很多毛爷爷。(3)关于电源的噪音问题一直觉得,好电源是通过发热少来取胜的,把电源散热武装成坦克还不如换一个实在的拓扑。极端的例子有海韵最近推出的额定400W的无风扇金牌电源,里头连散热片都少。排开极端例子不谈,一般而言,风扇越大可以在转速较低的情况下得到与小风扇高转速下相当的风量。而一般来说风扇的牌子也决定了风扇的质量(因为消费者很难拆开不要保修换一个)。所以如果介意电源的声音,可以选择带有优秀风扇的电源(或者大尺寸的电源)。比如振华金蝶的NMB,种子电源的高尔夫,安耐美用的自家风扇。也可以选择有风扇调速器的电源,不过这个真的比较少。(4)关于模组和蛇皮同样是一个被热炒的概念,蛇皮的好处是好看,其实用着的时候走线还有些硬,没有胶的好走。模组是配合背线而出现的,有了模组,可以完全放弃掉不需要的线缆,只配合足够长度足够种类的电源线。让机箱里头干干净净,达到美观和不阻挡风道的效果。属于备选项,这个与电源的质量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不用把这一因素考虑得过多。(5)牌子问题在电源的世界里,选择一个好牌子的电源一般来说品质也会有所交待。小白就数一下相对知名的电源牌子:海韵、台达、全汉、七盟、康舒、侨威,这些是台系自己设计生产电源的厂家,其中海韵的电源,可以称得上是名牌中的名牌了。然后大家相对熟悉的安泰克、海盗船、TT、安耐美、酷冷至尊等有不少都是以上厂家代工的,但是某一品牌的产品不仅仅是一家代工,所以质量根据系列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比如TT的XP系列,酷冷的战斧系列就不大扎实。而海盗的最新旗舰系列AX则强悍得很(没记错MS就是海韵出品)。在大陆的牌子里头,航嘉和长城无疑是相对出色的,产品也算得上是可以信赖的(虽然算不上顶尖),航嘉的冷钻,长城的静音大师等等,一般家用也就足够了。2.关于机箱机箱其实可以算作是外设,有一句话,是电脑的贬值速度,主机以外的东西贬值都很慢,包括机箱,而主机里头的东西一般掉价都比较快,尤其是显卡。机箱的选择,相当程度上要看个人的喜好,但是说起来有一些因素还是值得考虑一下的。(1)关于电源下置和免螺丝电源下置的用途是为电源提供独立的风道(某一些高端机箱把电源位置完全独立出来就更明显),让电源更好地散热,作用就仅此一栏,无须神化。免螺丝设计可以节省很多上螺丝的时间,但是同时免螺丝设计也有自己的坏处,比如说耐用度、牢固性。一些产品的兼容性(比如光驱/软驱位的调速器,比如3.5转5.25的支架),安装难易度等。都是要充分考虑的,不要一看见免螺丝,脑袋一热就下手了。个人觉得,实在话,上个螺丝花的时间并不多。(2)关于背线孔和空间拓展问题背线孔的设置可以让机子走上背线,让机箱里面的风道简洁很多,看起来也YY很多。但是要记住,背线的实际作用只是让机子的风道不受阻拦,如果没有背线,机子内部走线干净,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不必神话和执着。空间拓展,一般来说,空间越大的机箱里头能放得东西越多,但是有几个点,是要特地注意的。第一,硬盘位置。随着现在高清普及很多人会有4-5个硬盘,但是很多箱子只有2-3个3.5位置而空有大量用不上的5.25位置,新的箱子有所改进,可以了解下。第二,显卡位置。显卡所在的位置要有足够的延伸,如果前面是5.25光驱位,可以直接伸进去,也有部分机箱是空出了位置给显卡的。一般来说,一张旗舰卡,大概30厘米左右。第三,机箱的高度。这个和CPU散热的高度息息相关,现在顶级的CPU散热,想HR02,像经典的U120P,用12甚至14cm风扇,没有那个是矮个子,所以机箱也有估计好足够的宽度,免得其后买回来散热,机箱放不下。(3)关于风道风道的类型不一而足,在网上有各式各样机箱的各式各样风道的图片,一般而言比较普通的风道是硬盘/光驱位置抽风,然后上面的经过U散热往后,下面的经过显卡再往上。关键是,主机里并不是说风扇越多越好,风扇太多如果位置不对反而容易形成乱流,风扇够用就好,不需要贪多。(4)关于用料用料,一般来说用的比较多的是SECC电解镀锌板,0.8mm或以上的就比较结实了,0.6mm的也可以接受,太重的意义不大。但是铝箱则不同,因为铝本身比较轻,如果太薄的话很容易引起共振,需要比较厚实的材料,但是厚实的铝箱的价格嘛此外,防辐射的EMI弹片,可以装卸的PCI挡板、附加的光驱位挡板、齐全的螺丝一类的细节也是体现厂商用心程度的部分。(5)HTPC机箱最后说说HTPC的箱子。对于机箱的定位还相对比较模糊的,或者是有再升级意向的,小白觉得兼容MATX+标准电源的箱子会比较好,体积也不大。MATX的板子和高质量的标准电源市面上很容易就找得到,而精致的ITX板子则往往价格不菲。如果准备用独显的则更推荐兼容全高卡的箱子,因为刀卡的价格昂贵,一般来说高端显卡也很难做出刀卡版本。不过如果追求绝对的精致,上ITX机箱也无妨,市面也很多,但是小白特别要提醒的一点是,很多小箱子附带的长条电源质量不一定很优秀。(6)机箱品牌不同品牌之间的机箱差价巨大,但很多时候差价远不是成本所致(阳极拉丝和全铝其实并不是绝对昂贵),主要体现在品牌沉淀和机箱设计上(在小机箱的设计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像联力的电源、硬盘减震、细致的工艺,乌鸦的垂直风道,TT LEVEL10的模块设计,而这些设计也并非全无缺陷。这里说的是,如果真的想要在机箱上做投入,你应该知道,你的钱到底是为什么花掉的,仅仅是因为外形,还是某一些设计打动了你,不要说看到某个箱子很贵不经了解就砸钱进去,到手用了两天发现十分不合适。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箱子。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性价比,只是合适与否。好用不好用而已。DIY旨在让你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机子。在各个配件之间考虑制衡,最终搭配出属于自己的方案,这就是DIY的乐趣。 DIY之电源怎么选 由于是去商场选购.所以拆开看内脏.利用软件测试之类的.完全是不可能滴啦.!俺们今天继续依照最简单实用的老方法.利用目测.来进行临场对产品的选购.!好了.不多废话.按照一贯惯例.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选购电源时需要认识的一些参数.!一 功率功率就是俺们常说的多少多少W.它只要分为三种.额定功率.最大功率.峰值功率!额定功率是指电源能长时间在这个功率之下安全.稳定工作.例如额定400W的电源.只要机器的总功耗低于400W以内.是绝对安全的.最大功率 虽然电脑也能在这个功率下短时间工作,但是稳定性欠佳. 容易出现问题.指额定400W.最大460W的电源.整机的功耗在400W以上460W以内.峰值功率 是指电源在满载时.瞬间运行的最高功率.如果超过这个功率.电脑啪下是肯定的.如果电脑长时间运行在这个功率的话.很容易导致电源和硬件烧毁.最大功率460W的电源.整机功耗达到或者超出460W这个数值.!正规的电源.它的标签(铭牌).上都会注明该电源的额定功率是多少W的.如果没有标注额定功率,单给一个最大功率或峰值功率甚至什么都没有.那就是在玩躲猫猫了.看看下图这款航嘉百盛电源,是不是觉得少了什么?额定功率那里去鸟? 二 电源规格电源规格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源版本.例如*钻1.3.*钻2.3.* 钻2.31.版本是越新越好吗.? 这.可不一定哦.!毕竟.一切都要按需所选.!如何按需所选.?.由于现在的CPU都是通过+12V供电了.所以我们只需要简短的来了解一下主流的ATX 12V的各种电源规格.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td=139电源规格 规格特色1.3 版本td=581单路+12V的输出电流加强.取消-5V.增加S-ATA电源接口td=1392.0 版本td=581开始采用双路+12V输出.电源接口从原来的20Pin改为24Pin输出td=1392.1 版本td=581规范+12V2的噪声与纹波.增加3.3V信号线td=1392.2 版本td=581重新对电源各组电流分布进行了调整.加强CPU供电.td=1392.3 版本td=581减弱CPU供电.加强显卡供电.同时引入全新功率等级划分.并提供节能设计要求td=1392.31版本td=581加强+12V交叉负载均衡能力.提升兼容稳定性.引入更为先进的节能.环保设计要求窗体顶端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每个规格的不同特点.例如2.2版本比较注重CPU供电.而2.3版本侧注重显卡供电.所以.建议各位大大.如果你选择的是高功耗的CPU.配搭集显平台.小弟推荐你用2.2版本的电源.如果你是选择低功耗的CPU.配搭一款强悍的显卡.那2.3和2.31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囧.这版本我可是翻了半天.Intel 桌面平台电源设计指南.都没翻出来啊.!额定300W.单路+12V输出的2.3+版本电源.果然是传闻中的自定义规格.!PS:由于国外电源都是封装.所以部分铭牌标签是没有注明规格的. 都是印在盒子上.!三 输出电流输出电流绝对是电源的重中之重.因为它的供电.直接影响到我们电脑里的硬件是否能稳定运行.不过.俺们只需要关心以下的几项供电电压的电流数值.就能轻松应付了.电压电流 功率+3.3V :1A=3.3W 主要给主板和内存供电.特别是集显主板.对它的供电需求更大.!+5 V : 1A=5W 现在主要给硬盘.光驱.USB设备和鼠键供电.在P4降临之前的CPU.也由它来供电.+12V :1A=12W 它的作用是最广泛的.上至CPU.显卡.下至硬盘光驱.散热风扇.都得靠它混.!为了更稳定的供电.Intel从2.0的电源规格开始就把+12V拆分为双路+12V.如果2.0以上版本的电源还出现单路输出的话.只能说明它是1.3版本的电源改版.!也就是下面将要提到的.+12V1和+12V2.!+12V1: 1A=12W 12V1. 主要为显卡.硬盘.光驱.散热风扇提供供电.+12v2: 1A=12W 单为CPU供电. (.呼呼.这小子真轻松.) 通过上面的简介.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了各项电压的电流1A等于多少功率(W).现在.我们来就个模拟测试.! 如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一款额定300W.最大360W的电源它的+12V1和+12V2分别都是17A我们只要利用 供电电压 X 电流A数 便可以得出我们的硬件提供多大的功率.现在.让我们来算一下这款电源为显卡提供供电的+12V1.看看它有多大的功率.电压 X 电流 = 功率+12V1 X 17A = 204W1.你真以为这个+12V1 X 17A=204W的电源能带得起一张204W的显卡吗.?呼呼.别被上面的数据蒙骗.因为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个词.才能确定这款电源能带多大功率的显卡.!电源的转换率. !四 :转换效率什么是转换率.俺们就不详细研究了.简单点就是电源真实的输出功率.!俺们首先需要了解几点.一款额定300W转换效率70%的电源.经过转换后.它最多只有210W的功率输出来提供给电脑的硬件.例如300W*0.7=210W而一款额定300W转换效率80%的电源.经过转换后.最多只有240W的功率来带动电脑里面的硬件.例如300W*0.8=240W同一款电源在不同负载、温度、电压下的转换效率是不同的。但是.转换功率不是从电源的总额定来看.! 需要分开计算电流. 例如之前我们提到的.上图中这款电源的+12V1供电的功率.!+12V1 * 17A = 208W 这是没经过转换的功率.假如这款电源的转换效率为80%我们需要利用208W*0.8才能得出它的真实输出功率. 208W*0.8=166.4W电压 X 电流 = 功率 X 80%转换 = 真实输出+12V1 X 17A = 208WX 0.8 = 166.4W所以.一直以来大家建议选购电源时.加大50W或者100W的额定.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80 PLUS认证现在全球都在提倡节能环保,节能环保大多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寻找新能源,二是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以减少当前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美国能源计划署针对当前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对PC电源做出了80PLUS的认证规范,以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之前,我们在选购电源时大多会掂量掂量电源的重量或者透过散热孔看看电源的内部做工,再者就是看看电源的额定功率的瓦数和有没有获得3C中国强制认证,而现在我们在选购电源时还要看看电源铭牌上是否标示有80PLUS的认证标准,因为这个认证直接关系到你的电费开销。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国强制认证,把PFC设计列为必备标准,这也是从节能方面的考虑。PFC分为主动式PFC设计和被动式PFC设计两种。相对于被动式PFC来说,主动式PFC拥有更高的转换效率,但是在电源的转换中依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被白白浪费掉了。因此现在很多高端电源和国外电源上都有一个80PLUS的认证,相信很多对国外电源关注不多或者没有去关注的朋友都还不是很清楚这个认证的具体内容。另外,虽然现在国内很多电源都没有获得这个认证,不过相信80PLUS将会是国内电源发展的一个方向。 通过80Puls白牌认证的航嘉多核R80 上图为110V下各级80plus不同负载转换效率要求。通过上面的一些介绍.我相信大家对电源有了一些了解.!接着.让俺吃个馒头.继续和大家一起用最傻瓜的方式 谈选购话说.女人美不美.关键看大腿.!电源呢.?.嘿嘿.俺们可以看铭牌.!.也就是电源的标签贴纸.!从铭牌上完全可以看到一款电源的猫腻及真实额定.以及是否真的值得选购.我们先来学习如何观看电源的铭牌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款热门电源的额定是300W.但是切没标明最大的功率是多少.!我们注意看一下它的两项+12V供电输出.竟然高达18A.哇擦.真强悍.真够吸引.买.!呼呼.年轻人.别激动.先让我们来算一下.它是不是真这么强悍.(2*18A)*12W=432W.?.一个额定300W的电源.单两路+12就飚到432W.?如果大家眼睛雪亮的话.还能看到另一小句.+12V1&+12V2联合输出小于22A.!.这下.大家心里都明白了.其实它的+12V供电.总共只要22A而已.也就是指.如果你+12V1的输出是18A的话.那12V2的输出只有可怜的4A.!而不是说双路的+12V都是额定的18A.!当然.如果大家只瞄了12V.而没细心观察.还真以为捡了便宜. 囧.!所以铭牌标签一定要认真看清楚.一:查看是否注明额定输出.(红色)二:查看是否标明各路电压的供电电流,联合输出值.(黄*色)三:查看是否标明电压适用范围(蓝色)四:国内强制的3C合格以及其他相关认证。(绿色) 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选购电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电源无疑是电脑最重要的配件之一.毕竟其他硬件都要靠它混.内存烧了.可以换.显卡烧了.也可以换.!为了图便宜.选购些山寨或者劣质电源干嘛呢.?要知道.电源烧了的话.轻则.你只需要换电源.重则.估计你要换整套平台咯.!再说句难听的.雷雨天开电脑你都要提心吊胆的.生怕一口雷下来.机器挂了.!何必呢.!电源导致硬件烧毁.是常碰到的事.小野自己也因为电源的问题烧过两次硬件.一次运气好.只烧了硬盘.另一次.电源.主板.硬盘.内存全废.呼呼.差点就真换整套平台了.!转了一圈.看帖子.发现大家现在配机器都是只注重CPU.显卡.! 老是忽略了机箱电源.在这里强烈呼吁各位.配机时请要拿出15%的资金来选择一个让你放心和对你电脑有益的电源. 电脑电源基础知识大全一ATX电源各路输出电压功能+5V:传统的半导体电路供电,驱动各种驱动器的控制电路、主板连接设备、USB外设等,为Socket370及部分Socket-A CPU供电,近两年又增加了为高端显卡供电的用途。因此,在不使用+12V为CPU供电的系统中是负载最重的一路输出。+12V:传统的直流电机驱动供电,新兴的CPU供电驱动各种驱动器的电机、散热风扇,部分主板连接设备等。从P4系统开始,由于CPU功耗增大,对供电的要求提高,而增加了4Pin插头提供+12V电压给主板,经变换后为CPU供电;后来鉴于Athlon XP和新Duron CPU的功耗同样不容小觑,部分Socket A主板也采用了这种+12V辅助供电的设计。驱动器较多的系统中,开机时各驱动器电机同步启动,+12V会出现较大的峰值电流,对电源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能够瞬时间承受较大的电流而保证输出电压稳定。因此,Intel ATX/ATX12V标准中对+12V还规定了一个较最大电流高约20%的峰值电流(PEak Current)。+3.3V:传统的信号电压,新兴的芯片供电经主板变换后驱动芯片组、内存等,驱动主板连接设备、SATA驱动器的部分控制电路等。由于目前应由+3.3V供电的设备中功率最大的中高端显卡多采用外接+5V辅助供电,+3.3V的负载一般较轻,但逐渐普及的SATA设备、新发布的PCI 3.0标准、Intel的ATX/ATX12V 1.3版规范无不表明+3.3V负载的增加乃大势所趋。+5VSB:即+5V Standby,是在系统关闭后保留的待机电压,用于对系统唤醒的支持。+5VSB采用一个单独的变换电路,只要输入正常且电源开关闭合,+5VSB就处在工作状态,可驱动待机负载。最初的ATX 1.0标准只要求+5VSB电流达到0.1A,但随着CPU和主板功耗的提高,0.1A已经无法满足系统要求,因此现在的ATX 2.1标准中要求+5VSB电流可达到2A。-5V:主要用于驱动某些ISA板卡电路,极少用到,输出电流通常小于1A。-12V:由于某些串口的放大电路需要用到+12V和-12V,但电流要求并不高,因此-12V输出电流通常小于1A。目前的大体趋势为:将+5V的负载逐渐分担给+12V与+3.3V,减少功耗与损耗的同时平衡各路的负载分配,延长目前ATX电源设计方式的寿命。 输出电压作用表二ATX电源的质量指标ATX电源的生产厂家不同,性能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劣质电源是PC的灾难,DIYer在选择时可要睁大眼睛。1.功率典型的多媒体微机主机的实际功率不足100W。不过通常需要为整机保留一定的余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日后添加新设备之需,二是因为在计算机启动时需要的功率比平时要大一些。因此,真正200W的电源就能满足要求了。一般来说,电源的型号和它本身的真实功率生产厂家是很清楚的,但普通消费者在买电源时不要想当然地为型号后面的数字所迷惑。例如有人以为YH-2503C型电源的功率是250W,但实际上是200W,而不是250W。还应注意功率指标名称上的差别,有平均功率、最大功率、额定功率多种说法,看清楚具体是哪一种。2.输出电压稳定性ATX电源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输出电压的误差范围,通常对+5V、+3.3V和+12V电压的误差率要求为5%以下,对-5V和-12V电压的误差率要求为10%以下。输出电压不稳定,或纹波系数大,是导致系统故障和硬件损坏的罪魁祸首。ATX电源的主电源基于脉宽调制(PWM)原理,其中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因此又称为开关电源。这种电源的电路结构决定了其稳压范围宽的特点。一般地,市电电压为22020%波动时,电源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可将市电通过调压器接到开关电源输入端,在输出端所接假负载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调压器输出电压在180V至260V之间变化,对电源输出电压进行测量。正常情况下,输出端5V电源变化应在02V以内,12V电源变化不应超过05V。3纹波电压纹波电压是指电源输出的各路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作为计算机的供电电源,对其输出电压的纹波有较高的要求。纹波电压的大小,可以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很方便地测出,测出的数值应在05V以下。4可靠性衡量一台设备可靠性的指标,一般采用MTBF(Mean Time Between Fa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电源设备工作可靠性,参照品牌PC的相关质量标准,其MTBF应不小于5000小时。一些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将构成EMI滤波器的所有元件都省去了,平滑滤波器的电容容量和耐压不足,元器件在装配之前也没有经过必要的筛选程序,电路制作工艺粗糙,以致电源产品故障率很高。常年持续工作的场合所使用的服务器或工作站,除了要选择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电源之外,还应采用具有热插拔特性的电源,以实现不停机维修。5安全和质量认证为了确保电源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根据自己各自不同的地理状况和电网环境制定了不同的安全标准。通过的认证规格越多,说明电源的质量和安全性越高。现在电源的安全认证标准主要有FCC、UL、CSA、GS和CCEE认证等。电源产品至少应具有这些认证标志之一,有了这些认证标志的产品,算是可以信得过的。中国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委员会(简称CCEE)是我国唯一的电工产品安全认证机构。CCEE认证是电工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标准,即凡是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品都必须被强制通过这一认证。CCEE认证为白底绿色图案,由代表中国和长城的符号组成,所以CCEE认证又被称为长城认证。凡经过认证的产品,都可以按照机壳上的认证号在CCEE的网站http /wwwcceecomcn上查询到,这样可以帮助用户辨别真伪。此外,可打开电源盒盖看其内部的做工是否讲究,如果电路板上有些地方空着,或用电线短接,定是偷工减料的劣质品。相比之下,在信誉好的大商店购买的产品,一般比较令人放心。三电源额定功率越大越费电?以下更精彩!post答案是不会更费电现在高输出功率的电源也真层出不穷。现在零售ATX电源功率最高的是Ultra的X3 1600W(这个产品最初规划的可是2000W,安全原因被改成了1600W)。这不都赶上空调了么?用这样的电源岂不是电表要刷刷的转?这里的电源的额定功率是指最大的持续输出功率,表明一个最大的输出能力。实际耗电还是要取决于其它配件的功耗和电源本身的转换效率,而跟电源的额定功率并没有多少关系。而且,有的时候适当的提高电源的档次,会因为转换效率的提高,反而更加省电。就像家里换了一个更粗更高级的水龙头,不能说就会更费水。还是你用多少水,才会交多少水费。说不定新水龙头因为解决了之前的细水龙头的漏水问题,还更省水了呢。那么,单纯从省电费的角度来说,多大功率的电源合适呢?一般来说,电源在20%负载以上才会有较好的转换效率,并在40%-60%左右达到峰值。因此主机IDLE状态下功率不低于整个电源的20%,满载状态下不超过60%太远,则是最为理想的四现在电源的多路12V是怎么分的?那些接口是从哪路12V取电的?按照Intel的ATX 12V 2.x标准,300W及以上12V要分成12V1和12V2两路,其中12V2专门负责4pin(22)口供电,专门为CPU单独限流,而其它的都走12V1。现在看来,12v2专门给CPU大部分时候有些浪费。实际中也有部分电源“假多路”,实际上两个12V输出是接在一起的。现在也流行在12V2上引出了别的接头。举个例子,益衡的ATX-0250G,12V2分别接入了2*2的4pin,8pin中4个12V的两个,以及6个SATA硬盘供电口的3个。剩下的走12V1。通过这样的办法平衡两路的限流资源。对于那些12V多于2路的电源,因为没有标准来约束,分配完全取决于厂家自己。大部分厂商的产品文档在12V的分路方法上语焉不详。而且有的时候即使是统同一型号的电源,版本和版本之间就会不一样。要确定这个还是要依实际到手的产品而定。每路12V在线材颜色上是有变化的,可以依此来确定。对于EPS12V标准的工作站/服务器电源产品,会有更多另外的EPS12V标准的约束。五电源好坏看重量?这倒是个很方便的检查方法。看看电源好坏的话只要拎过来看看沉重就好了。好的电源元件多指标高重量也就实在。但是过于简单的方法必然是有问题的。如果说一个电源很重,比一般的都重不少,那么一般来说也比一般的电源好;如果和一般的电源都差不多,那就啥都说明不了;如果一个电源比一般的轻,那也别先下结论说这个电源就不好,看看是不是主动PFC先。高端的电源我们先撇开不谈,只局限于市售的300W及以下的电源。电源的沉重一般取决于两个:散热片的大小和被动PFC电感。这两个构成了低端电源重量差异的大部分,变压器和别的元件一般重量差不多或者重量可忽略。如果用的PFC电感是纸糊的,那电源必然轻。散热片大一些的话电源也会很沉。因此可以知道,如果一个电源和别的差不多重量,只能说这个电源没有特别偷工减料。体现品质的关键部分还没涉及到呢。即使是涉及到的PFC部分,也有国内的厂家只是有钢片而已,完全没有接到电路里面去。如果遇到了一个主动PFC的300W以下电源(例如富士康的台达代工的凯旋骑士250W),因为没有PFC电感这一大块压秤的,电源会比一般的被动PFC电源轻。如果有轻的电源都不是好电源的习惯思维的话,那就会把高级货当成山寨货了。但如果不是主动PFC的电源的话,轻的电源就基本上等价于山寨货了。至于怎么看是不是主动PFC,不看内部的话看铭牌上的输入电压范围,90V-240V宽范围适应的都是主动PFC。六电源的铭牌怎么看?那些数都是啥意思?那些1.3/2.2之类的标准都是啥?对一般用户来说,电源的铭牌上有用的信息主要是电源的额定功率,电源版本和电源的输出能力的表格。对于电源来说功率一般有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两个指标,额定功率是指电源在一定温度下长时间持续输出的最大功率。峰值功率是指电源短时间内(例如17秒)可以输出的最大功率。市面上不少电源都没有明确的标出电源的额定功率。有些电源(如antec,zippy)标的是最大功率,一般也相当于额定功率(额定功率的英文一般就是Max power,但是也有例外,比如acbel就对部分型号分别用max power和output power区别峰值和额定。还好最新的R88系列没有玩这一招。不过对航嘉来说,Max Power成了峰值功率,额定功率非要用“continues”)。而峰值(peak)功率是没有意义的。峰值功率只是js用来把250W的电源说成350W用的。在市场里问商家航嘉冷静王加强版是多少瓦的,得到的不少回答会是350W。电源铭牌上也会标出电源的标准,比如1.3版,2.2版这样的。这表明了该电源符合哪一个级别的ATX12V标准。对一般消费者来说,1.3版的电源目前一般不会买回来用不了,2.0以上的产品差异都不大。数字越大表明产品推出得越晚。对新设备的适应性更好。一般铭牌都会标注各路输出的限制。比如12V每路最大电流是多少安培;3.3V/5V的最大电流是多少;5Vsb的最大输出是多少。一般来说,这里每一路标的是限流值,是电源在这一路的过流保护点的下限值。而并不代表每一路都能同时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例如某电源有5路12V,每路标记15A,并不代表这个电源12V一定有5*15A的能力,而是说每路低于15A的话,按设计不会启动过流保护。真正的12V输出能力,需要看铭牌中给出的各路12V的联合输出数值。一般来说,因为电路结构的原因,铭牌也会给出3.3V/5V的联合最大输出功率;另外,受电源整体的散热、PFC部件等限制,一般也会标注3.3V/5V/12V的联合输出功率。一个规范的铭牌,都会对各路的限流数值、联合输出功率有详细的标注。如果铭牌表示的不规范,那就要对这个电源的品质打问号了。不规范的厂商怎么能生产出规范的产品呢?如果标示的数字不够Intel的标准要求(比如曾经的磐石500 2.2版,+5Vsb达不到Intel在2.2规范里面的2.5A,12V的输出能力也弱于标准和自己的标称),那就要怀疑一下厂商的小动作了。七电源的标准以及“多路”12V电源的标准可以说相当的丰富,有厂商自己定义的标准,也有一些业界统一的标准。我们最常见的电源标准是由Intel领导制订的ATX 12V标准。详细制订了电源的功率输出,效率,信号时序,噪音,接头,铭牌/标签等要求。其中尺寸、固定螺钉位置等细节承接早期IBM的PS2的内部标准而来,因此现在ATX规格的电源有的时候也被称作PS2尺寸的电源。现在最新的ATX12V是2.31版。分别就不同时期的硬件发展做出修订。细节上的更改非常多。详细的变化可以查阅Intel标准文档的Changelog,主要说来1.3标准开始引入cpu辅助4pin接口;2.0标准开始对各级别产品大幅强调12V的输出能力,规定12V输出要分12V1和12V2,主板20pin改成24pin;2.01标准开始去掉-5V输出;2.1/2.2标准开始引入450W的输出级别的规范,加强了5Vsb待机电流的输出,加强了对两路12V的峰值输出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最低转换效率的要求2.3标准开始更新、拓展、细化了从180W至450W的功率范围的输出要求,重新修订了各功率级别交叉负载的指标,增加了启动阶段交叉负载的指标,调整了各路12v的峰值输出,把80plus效率标准作为建议,对300W以下额定功率的电源去掉了分2路12V的限流要求,。2.31标准则在2.3标准的基础上做了细微的修正。另外Intel也规定了一些特殊尺寸的电源,CFX12V/LFX12V/SFX12V/FlexATX。而在现有的BTX标准中,并没有重新制定新的电源标准,而是直接沿用了现有标准。没有所谓的BTX标准电源。ATX12V标准中,包含了部分的规定性的内容,也同时包含了大量建议性的内容。例如2.3标准中的满足80plus的转换效率,就是个建议性的内容。而强制性的转换效率的要求远没有这么高(用户千万不要受国内某些媒体的影响,认为2.3版的产品就代表了更高的效率)。ATX12V标准尽管是电源产品的主导性的设计规范,但也仅仅是一个设计规范而已。并没有一个机构来测试、认证产品是否严格满足设计规范(旁白:有认证的又如何,不就多了个CCC么)。产品到底满足不满足、满足哪一个标准,全凭厂商自己的一张嘴。对没有自觉的厂商来说,即使是标准中的强制性要求也白搭,因为本身“ATX12V就不是个强制标准”嘛。反正用户也没有专业设备去一项一项测试,顶多看看铭牌的各路“输出能力”指标。同一个东西换个铭牌就能通吃2.0/2.2/2.3。即便是正规厂商,也很少有拿ATX 12V规范当圣旨的。在服务器/工作站领域,会有EPS标准。其中ATX尺寸的电源的标准为EPS12V。也是Intel领导制订的。ATX12V标准现在最高制订到450W,而550W-950W的标准就归EPS12V了。08年最新的EPS12V标准也依然建议类似80plus铜牌的效率标准。制订了比ATX12V更详尽的各路12V的接口要求。例如对于5路12V输出的电源,CPU的8pin取12V1和12V2,12V3接入主板的24Pin,外围设备取12V4,显卡的PCI-E供电取12V4或者12V5等等。EPS标准对于目前的高端大功率的PC电源,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标准的作用。在这部分再次说一下12V的分路限流问题。其实把12V分成多路的目的和作用并不是让各路12V输出之间相互不影响。而是为了安全考虑,限制每路12V输出不超过240W,超出这个数值就应该启动过流保护。也就是说,不是独立生成,而仅仅是分路限流,是出于安全考虑,为电源设了限制。对于绝大多数电源,12V都是从一个变压器的一个抽头出来,一起经过功率管,一起滤波,只是在最后监测电流的时候被分出来的,意义仅限于分开限流而已。多路12V对玩家来说反而是个麻烦的枷锁,尤其是有高端显卡的用户。所以现在很多玩家定位的电源在强调单路12V输出,更有不少电源厂商偷偷摸摸的在铭牌标着多路12V,而实际上所有12V都从一根线上引出来(例如大部分Seasonic生产的型号)。即使是做了多路限流的电源,有些产品的实际限流点也比标称的高一些,而且还是一个大致的范围,要知道想把限流保护做得十分精准是要花费额外的成本的,而且太过精准了对玩家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例如Acbel R88 600W,12V三路限流,分别标称最大输出25A,但每路限流点指标标在了35A/35A/40A。再比如新巨为一款12V单路输出最大为50A的电源,标注限流保护点范围是55A至68A。(换句话说,绝对不能以是否触发保护判断是否过载,正常情况下触发保护的时候已经超出额定工作状态不少了。)具备完全独立的两路12V电源现在也有,例如Enermax的galaxy系列;例如CWT代工的1000W-1500W的PUC大功率方案。不少高功率的电源都有两个(甚至三个)主变压器,以防止过大的功率引发一个变压器的饱和,这种情况下,是否有两路以上完全独立(或是相对独立)的12V输出,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不过个别电源,比如Topower的产品,12V从主变压器出来之后就合在一起了,这个就完全在把两个主变当作一个变压器来用了)。当然,绝对不是说有两路独立输出的12V输出的电源就比只有一路独立输出的12V电源要强。有两路独立输出的12V的产品,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将独立的两路12V都接到同一负载上。八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的标准是,电源可以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可以持续的(24*7)输出一定功率,并且输出电压、纹波等指标满足标准,转换效率没有暴跌,MTBF数值也满足一定的水准。更深入一点说,是电源内部不存在温度失控的点,所有器件均能保持合理的工作温度。这些标准任何一点满足不了,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电源存在某种程度的虚标。目前的情况是,电源的输出功率的标定是个相当随意的事情。尽管Intel有严格而详细的标准来规定各级别的输出功率(主要体现在Load Ratings和Cross Loading Graph),但客户和消费者不会拿着仪器,对着标准去测吧?各个电源的输出能力根据设计和用料,其实千差万别。不同厂商留出的电源余量是不同的。电源输出功率的混乱也是有客观原因的。电源的输出能力随温度的升高会显著下降的,这是因为电源内采用的功率管的特性的原因。因此,在什么温度下确定的额定功率就是一个问题。负责任的厂商会在50度的时候确定额定功率,而大部分厂商就会在室温(25度)的时候标定。这就导致了电源的实际输出水平差异很大。毕竟要在高温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输出和长时间的稳定性,不少部件的成本都要跟着上升。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人都不会给电源单独的风道,电源都要直接吸入机箱内被显卡和CPU加热过的空气,因此室温环境中确定的最大功率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实际。(因此有的时候仅仅是散热的变化就能轻易地让同样的电源的额定功率上下浮动50W)让问题严重的是,现在很少有厂商披露额定功率的温度环境,即使是一些大厂名厂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额定功率的标定温度并不是一般标为040/50度的“工作温度”的上限温度,二者除了标定温度不会超过工作温度上限之外,并没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超过工作温度的时候,电源的寿命、输出功率等特性就会严重劣化。依照Intel网站和部分厂商官网的数据,绝大部分的台达GPS系列,FSP,Acbel是25摄氏度的标定;Seasonic一般是40度的标定。这些电源在50摄氏度下的标定功率都有一定的缩减,但大多仅仅是厂商的一些习惯。例如Seasonic标定在50度下输出功率是0 - 40度下的80%;例如Delta和FSP习惯标定50度下比40度下少50W(显然不大合理)。现在整体的情况是,Intel方面仅仅是建议50度下标定功率,而各家的温度标定又很不统一,不同品牌之间的标定并不能相互参考,不能说40度下标定的就一定比25度标定的同功率电源有更多的余度。就算是同样是25度标定额定功率的,有些产品在40多度的环境下还能输出额定的功率,而有些型号的输出能力会有非常大的跌幅。甚至有些时候同品牌的不同产品都不能相互比较。例如Antec的顶级signature系列,40度下的功率标定,而NeoPower/TruePower Trio等系列反而号称50度标定。除了跟温度,电源的输出能力还跟输入电压有关。输入电压越低,越不利于功率输出。一般来说电源应该按可工作的最低工作电压标定功率。例如主动PFC的电源应该在90V输入下标定。但有相当一部分电源并不如此厚道。而且标出额定功率标定的输入电压条件的产品,比标出温度环境的更为稀少。甚至有的不规范的厂商直接的虚标额定功率。例如CoolerMaster的外销的Seventeam OEM的低端超强系列,额定功率直接被标高100W(内销的魔石系列就更不用指望了)。而有的时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即使是名厂名牌电源也有达不到最大功率的时候,例如Acbel就有数次送测的高端电源甚至没法达到标称的额定功率。当输出超出一个电源的输出能力时,有些时候表现为电源的保护电路启动,直接关机;有些时候表现为输出的劣化(纹波、杂讯、输出电压、保持时间超标,转换效率骤降等等);寿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来说,电源都有一定的非长期的超过额定负载的承受能力。到底能超过额定功率多少,要取决于厂商的厚道程度和保护点的设定。例如,50度环境下标定的产品在室温25度时的输出能力自然会有20%-25%左右的提高。但是,不建议让电源长期工作在超过额定输出功率的状态。同时,消费者在比较不同电源的真实输出能力的时候,也不应单纯看额定功率的标定,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标注700W的电源的输出功率未必就比标注750W甚至800W、900W的产品的输出功率低。一般负载下的功率是这样,拉偏的时候的功率输出要求就更高了。理想情况下,某一组电压输出的能力应该不受其他组电压输出状态的影响。但实际各组电压之间是会受到相互的影响的。电源在均衡负载之外的输出能力就是交叉负载(Cross Loading)能力了。一个电源交叉负载的水平一方面跟各路相互独立的程度有关,也和各路实际输出能力和标称值相比是否达标有关,二者缺一不可。Intel标准中规定的Cross Loading Graph的要求,其实很多电源,包括部分“大厂”产品,都达不到。现在不少厂商倾向更重视12V的输出能力,而对3.3V或者5V的输出能力并不重视。结果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产品才具有良好的交叉负载能力。看X-bit Labs的数轮ATX电源横向评测就可以很好的看出各个电源的拉偏性能,其中FSP的GreenPower结构的一些电源就很明显的看出在拉偏方面的缺陷。下图是Intel的ATX12V标准对300W电源的交叉负载能力(Cross Loading)的要求的演进,对应的封闭框框起来的范围就是要求满足该规范的电源必须能够正常输出的功率组合。可以看出,自ATX12V 2.0开始,相比早先的ATX12V 1.3,开始大幅倚重12V输出。而自ATX12V 2.3开始,降低了大输出情况下的交叉负载要求,强化了12V的最小输出电流,同时对两路12V的限流值(持续和峰值)做了重新分配。(注意2.3版标准里面12V的持续输出最大值和1.3版标准里面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内地市场中大量的1.3标准的中低端老产品在2.3标准推出之后迅速改头换面的原因之一。300W以下取消了分双路限流的要求则是另一个原因。这两个原因得以使300W以下1.3标准的产品升级到2.3甚至2.31标准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 各路输出有最高的限制,同时各路输出也有最低的限制。Intel最近这几次规范,在最低输出要求上有所强调。分为开机时候的动态情形和持续的最小输出两种。一般来说,详细的铭牌会标出每一路的最小输出的数据。但绝大部分电源并不会有这样详细的标注。在判断电源的功率是否足够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去判断某一路电压的绝对值有多低:过低了的就是功率不够了,比如12V输出离12V不远就是功率还够。实际上这只是判断负载是否超出额定功率的一个角度。很多情况下超出电源的额定功率的时候并不必然表现为某一路电压过低。甚至部分电源某些路随着负载的升高,输出电压反而会升高。很多人对新买回来的大功率电源负载轻轻就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