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弯曲应力 回顾与比较 内力 应力公式及分布规律 均匀分布 线形分布 5 2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 3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5 4弯曲切应力 5 6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5 1纯弯曲 一 纯弯曲 梁段CD上 只有弯矩 没有剪力 梁段AC和BD上 既有弯矩 又有剪力 5 1纯弯曲 纯弯曲 横力弯曲 5 2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1 变形几何关系 2 物理关系 3 静力学关系 纯弯曲的内力 剪力Fs 0 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力 只有正应力 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 1 变形几何关系 一 实验观察现象 施加一对正弯矩 观察变形 观察到纵向线与横向线有何变化 纵向线 由直线 曲线 横向线 由直线 直线 相对旋转一个角度后 仍然与纵向弧线垂直 变化的是 1 纵向线的长度 2 两横截面的夹角 各纵向线的长度还相等吗 各横向线之间依然平行吗 3 横截面的宽度 横截面绕某一轴线发生了偏转 二 提出假设 1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 于1695年提出梁弯曲的平面假设 瑞士科学家Jacob 贝努力 纵向纤维之间没有相互挤压 2 假设 观察纵向纤维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力 各纵向纤维只是发生了简单的轴向拉伸或压缩 凹入一侧纤维 凸出一侧纤维 观察纵向纤维的变化 在正弯矩的作用下 偏上的纤维 缩短 偏下的纤维 伸长 缩短 伸长 纤维长度不变 中性层 中性层 L 0 L 0 L 0 既不伸长也不缩短 中性轴 中性轴上各点 0 各横截面绕 中性轴发生偏转 中性轴的位置 过截面形心 你能解释一下托架开孔合理吗 托架会不会破坏 三 理论分析 y的物理意义 纵向纤维到中性层的距离 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两直线间的距离 公式推导 线应变的变化规律 与纤维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 从横截面上看 点离开中性轴越远 该点的线应变越大 2 物理关系 虎克定律 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a 与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c 正弯矩作用下 上压下拉 当 P时 沿截面高度 线性分布 b 沿截面宽度 均匀分布 d 危险点的位置 离开中性轴最远处 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可别忘记啦 沿高度 沿宽度 3 静力学关系 中性轴过截面形心 坐标轴是主轴 中性层的曲率计算公式 EIz 抗弯刚度 4 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变形几何关系 物理关系 静力学关系 正应力公式 1826年纳维在 材料力学 讲义中给出正确计算公式 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 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5 横截面上最大弯曲正应力 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 反映了截面的几何形状 尺寸对强度的影响 最大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适用条件 截面关于中性轴对称 6 常见图形的惯性矩及抗弯截面系数 一 横力弯曲 5 3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横截面上内力 剪力 弯矩 横截面上的应力 既有正应力 又有切应力 横力弯曲时的横截面 横截面 不再保持为平面 且由于切应力的存在 也不能保证纵向纤维之间没有正应力 纯弯曲正应力公式 弹性力学精确分析表明 横力弯曲最大正应力 二横力弯曲正应力 对于跨度L与横截面高度h之比L h 5的细长梁 用纯弯曲正应力公式计算横力弯曲正应力 误差 2 满足工程中所需要的精度 推导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方法总结 1 理想模型法 纯弯曲 剪力为零 弯矩为常数 2 实验 观察 假设 梁弯曲假设 3 外力 内力 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学关系 4 三关系法 积分 应力合成内力 横力弯曲 应力法 5 数学方法 注意 1 计算正应力时 必须清楚所求的是哪个截面上的应力 3 特别注意正应力沿高度呈线性分布 从而确定该截面上的弯矩及该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2 必须清楚所求的是该截面上哪一点的正应力 4 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 并确定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而在梁的上下边缘处分别是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以及该点处应力的符号 4 必须熟记矩形截面 圆形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的计算式 6 熟记矩形 圆形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的计算式 5 梁在中性轴的两侧分别受拉或受压 注意 正应力的正负号 拉或压 可根据弯矩的正负 及梁的变形状态来确定 作弯矩图 寻找最大弯矩的截面 分析 非对称截面 例1T型截面铸铁梁 截面尺寸如图 求最大拉应力 最大压应力 计算最大拉应力 最大压应力 要寻找中性轴位置 2 计算应力 1 求支反力 作弯矩图 B截面应力分布 9KN 1m 1m 4KN 1m A C B FA 2 5KN 应用公式 3 结论 C截面应力计算 C截面应力分布 应用公式 1 C截面上K点正应力 2 C截面上最大正应力 3 全梁上最大正应力 4 已知E 200GPa C截面的曲率半径 例2 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均布载荷作用 如图所示 1 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确定形心主轴的位置 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确定形心的位置 2 求支反力 压应力 3 C截面上K点正应力 4 C截面上最大正应力 弯矩 公式 作内力图 5 全梁上最大正应力 危险截面 公式 6 已知E 200GPa C截面的曲率半径 练习1 计算下图中1 1截面上 两点的正应力 并求梁内的最大正应力 画危险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已知矩形截面的宽为 75毫米 高 150毫米 练习2 圆型截面梁的横截面直径为D 50毫米 受力如图 计算最大正应力并画危险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练习3 求下图中1 1截面上 点的正应力 此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此梁上的最大正应力 已知矩形截面的宽为 120毫米 高 180毫米 三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危险点 距离中性轴最远处 分别发生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 1 塑性材料 抗拉压强度相等 无论内力图如何 梁内最大应力 其强度条件为 通常将梁做成矩形 圆形 工字形等 对称于中性轴的截面 此类截面的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相等 因此 强度条件可以表示为 2 离中性轴最远处 要综合考虑弯矩M与截面形状Iz 1 弯矩的绝对值最大的截面上 塑性材料 c 塑性材料制成的 变截面梁 总之 梁内最大应力发生在 3 强度条件为 2 脆性材料 抗拉压强度不等 内力图形状有关 梁内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分别发生在 最大应力通常与截面形状 通常将梁做成T形 倒T形等 关于中性轴不对称的截面 离中性轴最远的最上边缘与最下边缘 由于脆性材料抗压不抗拉 或者 脆性材料梁的危险截面与危险点 上压下拉 上拉下压 危险截面只有一个 危险截面处分别校核 二个强度条件表达式 危险截面有二个 每一个截面的最上 最下边缘均是危险点 脆性材料梁的危险截面与危险点 各危险截面处分别校核 四个强度条件表达式 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的三个方面 1 强度校核 2 设计截面 3 确定许可载荷 例1 图示为机车轮轴的简图 试校核轮轴的强度 材料的许用应力 分析 2 危险截面 3 危险点 截面关于中性轴对称 弯矩最大的截面 抗弯截面系数最小的截面 危险截面的最上 下边缘处 1 轮轴为塑性材料 公式 1 计算简图 2 绘弯矩图 B截面 C截面 3 危险截面 4 强度校核 B截面 C截面 5 结论 轮轴满足强度条件 例2 某车间欲安装简易吊车 大梁选用工字钢 已知电葫芦 材料的许用应力 起重量 跨度 试选择工字钢的型号 自重 分析 2 确定危险截面 5 计算 6 计算 选择工字钢型号 3 截面为关于中性轴对称 1 简化为力学模型 4 应力计算公式 1 计算简图 2 绘弯矩图 3 危险截面 4 强度计算 5 选择工字钢型号 36c工字钢 F F1 F2 例3 T型截面铸铁梁 截面尺寸如图示 试校核梁的强度 5 作弯矩图 确定危险截面 6 确定危险点 进行强度校核 分析 非对称截面 确定形心主轴位置 1 脆性材料 2 寻找形心 3 确定中性轴位置 4 计算图形对中性轴的主惯性矩 危险截面与内力图有关 2 求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 1 求截面形心 4 确定危险截面 3 求支反力 作弯矩图 B截面应力强度计算 9KN 1m 1m 4KN 1m A C B FA 2 5KN 应用公式 5 结论 C截面强度计算 应用公式 满足强度条件 例4 一简支梁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 空心圆截面的内外径之比 试选择截面直径D 若外径D增加一倍 比值 不变 则载荷q可增加到多大 3 作弯矩图 确定危险截面 分析 对称截面 1 塑性材料 2 已知图形对中性轴的主惯性矩 5 公式 4 确定危险点 进行强度校核 1 求支座反力 并作弯矩图 FA FB ql 2 2 确定危险截面 强度计算 若外径D增加一倍 不变 例5 已知材料的 由M图知 试校核其强度 5 确定危险点 进行强度校核 分析 非对称截面 确定形心主轴位置 1 塑性材料 2 寻找形心 3 确定中性轴位置 4 计算图形对中性轴的主惯性矩 6 公式 1 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2 计算截面对形心主轴的惯性矩 4 正应力校核 所以结构安全 问题 若材料为铸铁 截面这样放置是否合理 1 已知T型截面的惯性矩为IZC 10 6m4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为 t 30MP 许用压应力 c 60MP 校核梁的强度 2 AB梁为10号工字钢 在B点用圆杆支撑 BC杆的直径为D 20毫米 梁与杆采用同种材料 许用应力为 160MP 求许用载荷 3 图示中的梁由二根槽钢组成 许用应力为 120MP 选择槽钢的型号 4 矩形截面悬臂梁的跨度为L 4米 截面的高 宽比为3 2 均布载荷的集度为 10KN 许用应力为 10MP 确定矩形截面的尺寸 5 已知T型截面的惯性矩为IZC 21 76 10 6m4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 t 30MP 许用压应力 c 60MP 设计载荷 如果截面倒置 6 20 工字钢 许用应力为 160MP 求载荷P 7 已知T型截面的惯性矩为IZC 10000cm4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为 t 40MP 许用压应力 c 160MP h1 96 4 求力P 8 许用应力为 60MP 校核强度 10KNm 30KNm 1m 1m 1m 60 120 9 25号槽钢 许用应力为 120MP 求M 画危险面的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10 球墨铸铁材料 采用T型截面 惯性矩为IZC 30000cm4 画危险面上的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并求梁内的最大拉应力 最大压应力 11 已知T型截面的惯性矩为IZC 20 10 6m4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为 t 32MP 许用压应力 c 75MP 校核强度 12 AB梁的跨度为L 6米 当力P直接作用在梁的中点时 梁的最大正应力超过许用应力的30 为消除过载的影响 增加一辅助梁CD 求辅助梁的跨度 13 在200 200的矩形截面上左右对称地挖去直径为160的半圆 作梁的内力图 并求梁内的最大正应力 14 已知工字型截面梁的惯性矩为IZC 104cm4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为 t 40MP 许用压应力 c 100MP y1 100mm y2 220mm L 1m 求载荷集度 15 槽形截面梁受力如图 材料为铸铁 对本身截面形心轴的惯性矩为IZC 1 729 109mm4 许用拉应力为 t 40Mpa 许用压应力为 C 80MPa 求梁的许可载荷P P 16 铸铁制成的槽形截面梁 材料的 t 40MPa C 150MPa 对截面形心轴的惯性矩为IZ 40 10 6m4 y1 0 14m y2 0 06m 校核梁的强度 17 图示结构 AB为T形铸铁梁 y1 140mm y2 60mm 惯性矩为IZ 4 107毫米4 CD为直径为d 30毫米的圆截面钢杆 载荷P可在梁上自由移动 已知AC 2米 CB 1米 铸铁的许用拉应力为 t 35MPa 许用压应力为 c 140MPa 钢材的许用应力为 160MPa 确定系统的许可载荷 P 不考虑CD杆的稳定性 5 4弯曲切应力 横力弯曲 横截面上内力 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横截面上应力 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切应力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 FA FB P 观察AC段内力 Fs P 常量 M线性规律上升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合成剪力 横截面上的剪力产生切应力 关于切应力的两点假设 目标 距离中性轴为y的直线上各点切应力计算公式 距中性轴等远的各点处切应力大小相等 1 在AC段取长为dx的微段 2 分析微段上的应力 3 切开微段分析 4 分析微段的平衡条件 5 计算右侧截面正应力形成的合力 同理 6 微元体的平衡方程 距离中性轴为y的直线上点的切应力计算公式 7 切应力计算公式 各项的物理意义 1 Fs 欲求切应力的点所在截面的剪力 2 Iz 欲求切应力的点所在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3 b 欲求切应力的点处截面的宽度 4 Sz 横截面上距离中性轴为y的横线以外部分的面积A1对中性轴的静矩 8 切应力分布规律 切应力沿截面高度按抛物线规律变化 中性轴处 最大正应力所在的点 工字形截面梁切应力沿高度的分布规律 计算公式 切应力危险点 中性轴处 最大切应力 腹板上的切应力呈抛物线变化 腹板部分的切应力合力占总剪力的95 97 工字形截面的翼缘 翼缘部分的水平切应力沿翼缘宽度按直线规律变化 翼缘部分的切应力强度计算时一般不予考虑 并与腹板部分的竖向剪力形成 剪应力流 T形截面梁切应力沿高度的分布规律 计算公式 切应力危险点 中性轴处 圆形截面梁切应力沿高度的分布规律 计算公式 切应力危险点 中性轴处 最大切应力 2 横截面上同一高度各点的切应力汇交于一点 3 竖直分量沿截面宽度相等 沿高度呈抛物线规律变化 1 在截面边缘上各点的切应力的方向与圆周相切 圆环截面的最大切应力 切应力的危险点 能否说 切应力的最大值一定发生在中性轴上 当中性轴附近有尺寸突变时 最大切应力不发生在中性轴上 当中性轴附近有没有尺寸突变时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 切应力强度条件 对于等宽度截面 发生在中性轴上 在进行梁的强度计算时 需注意以下问题 1 对于细长梁的弯曲变形 正应力的强度条件是主要的 剪应力的强度条件是次要的 对于宽度变化的截面 不一定发生在中性轴上 一般情况下 以正应力设计为主 切应力校核为辅 2 对于较粗短的梁 当集中力较大时 注意 4 薄壁截面梁时 也需要校核切应力 截面上的剪力较大 需要校核切应力强度条件 3 载荷离支座较近时 截面上的剪力较大 5 木梁顺纹方向 抗剪能力较差 6 工字形截面梁 要进行切应力校核 7 正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横截面的上下边缘 该处的切应力为零 切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中性轴上 该处的正应力为零 对于横截面上其余各点 同时存在正应力 切应力 这些点的强度计算 应按强度理论进行计算 注意 例题1 悬臂梁由三块木板粘接而成 跨度为1m 胶合面的许可切应力为0 34MPa 木材的 10MPa 1MPa 求许可载荷F 1 画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 按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3 按切应力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4 按胶合面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5 梁的许可载荷为 例2铸铁梁的截面为T字形 受力如图 已知材料许用拉应力为 许用压应力为 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和剪应力强度 若将梁的截面倒置 情况又如何 a 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c 最大静矩 b 计算图形对形心主轴的惯性矩 1 平面图形几何性质计算 2 绘剪力图 弯矩图 计算约束反力 作内力图 3 正应力强度计算 对于A截面 3 正应力强度计算 对于D截面 正应力强度足够 结论 4 切应力强度校核 在A截面左侧 切应力强度足够 危险截面 计算公式 5 若将梁的截面倒置 此时强度不足会导致破坏 1 求图示梁上1 1截面上 二点的切应力 及梁内最大的切应力 2 求图示梁内最大正应力 最大切应力 并画出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分布规律 3 矩形截面简支梁由三根宽为150 高为60的矩形板胶合而成 已知胶合面上的许用剪应力为 胶合 0 5MP 梁的许用应力为 10MP 2MP 校核梁的强度 4 矩形截面简支梁 24 100 许用剪应力为 60MP 校核梁的剪切强度 5 P 200KN 均布载荷的集度为q 10KN m 梁的跨度为L 2米 集中力到支座的距离a 0 2米 梁的许用应力为 160MP 100MP 选择工字钢型号 6 矩形截面简支梁 24 100 梁的许用应力为 120MP 许用剪应力为 100MP 校核梁的强度 7 矩形截面简支梁 高 宽 3 2 梁的许用应力为 8MP 0 7MP 设计矩形截面的尺寸 8 矩形截面简支梁 宽 50 高 160 梁的许用应力为 MP 1MP 求梁的许可载荷 5 6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1 合理布置支座 一 降低Mmax 2 合理布置载荷 降低Mmax 安装齿轮 靠近轴承一侧 3 集中力分散 降低Mmax 二 梁的合理截面 增大抗弯截面系数 截面面积几乎不变的情况下 截面的大部分分布在远离中性轴的区域 1 合理设计截面 抗弯截面系数WZ越大 横截面面积A越小 截面越合理 来衡量截面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合理截面 合理截面 伽利略1638年 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证明 空心梁能大大提高强度 而无须增加重量 所以在技术上得到广泛应用 在自然界就更为普遍了 这样的例子在鸟类的骨骼和各种芦苇中可以看到 它们既轻巧而又对弯曲和断裂具有相当高的抵抗能力 矩形截面中性轴附近的材料未充分利用 工字形截面更合理 根据应力分布的规律 解释 合理截面 合理截面要求上下危险点同时达到各自的许用应力 对于塑性材料 宜设计成关于中性轴对称的截面 对于脆性材料 宜设计成关于中性轴不对称的截面 且使中性轴靠近受拉一侧 2 合理放置截面 竖放比横放更合理 为降低重量 可在中性轴附近开孔 三 等强度梁 工程中的等强度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分析室安全培训课件
- 抵押贷款合同(委托担保)6篇
- 农业农村局安全培训制度课件
- 委托金融居间协议7篇
- 兴趣指引多彩生涯路课件
- 兴平市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内部船员安全培训课件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课件
- 第一季度营销方案(3篇)
- 黄石银行线上营销方案(3篇)
- 2025年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苗族舞蹈课件
- 监狱公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具有法律效应的还款协议书6篇
- 2025年中国铁建集团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T-AOPA0062-2024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动力电机控制器技术规范
- 2025特种设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试卷(200道)及答案
- 2024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卷深度评析及2026年备考策略
- (2025年标准)买月饼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