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介绍.ppt_第1页
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介绍.ppt_第2页
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介绍.ppt_第3页
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介绍.ppt_第4页
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介绍.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影响齿轮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 3齿轮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侧隙指标及其检测 4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非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及其检测 5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 偏差允许值 及其精度等级与齿轮坯公差 6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 7齿轮侧隙指标的极限偏差 8圆柱齿轮精度设计示例 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一 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齿轮在一转范围内传动比变化应尽量小 以保证主 从动轮的运动协调 也就是说 在齿轮一转中 它的转角误差的最大值 绝对值 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 图10 1 图10 2 二 齿轮的传动平稳性 齿轮回转过程中瞬时传动比变化应尽量小 以减少撞击 振动和噪声 瞬时传动比的变化是由频繁出现的齿轮每个齿距角范围内的单齿误差引起的 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 三 轮齿载荷分布的均匀性齿轮工作时其工作齿面应接触良好 避免载荷集中于局部齿面 以获得较大的承载能力和较长的寿命 四 合理侧隙齿轮传动装置装配后 主 从动齿轮工作齿面接触啮合时 相邻的两个非工作齿面之间形成的侧隙 图10 34 应适当 用以储存润滑油和补偿热变形 弹性变形 图10 34 2影响齿轮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 以滚齿为例来分析 一 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主要误差 齿距分布不均匀产生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 主要来源 齿轮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 1 齿轮几何偏心几何偏心e1是指齿轮坯基准孔轴线与机床工作台上的心轴的轴线的偏心 图10 4 几何偏心使得齿轮坯基准孔中心距滚刀时近时远 使齿轮坯相对于滚刀产生径向位移 因而滚刀切出的各个齿槽的深度不相同 切齿时以心轴轴线为圆心的圆上齿距分布均匀 由于e1 工作时以齿轮基准轴线为圆心的圆上齿距分布不均匀 图10 5 图10 4 图10 5 2 齿轮运动偏心机床分度蜗轮的分度圆中心与滚齿机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而产生偏心 图10 6 运动偏心使得齿轮坯角速度不恒定 虽然齿轮坯相对于滚刀没有产生径向位移 但被切齿轮由于角速度的变化在分度圆切线方向产生额外的切向位移 所切各个轮齿的齿距在分度圆上则分布不均匀 图10 6 运动偏心e2运动偏心使得齿轮坯角速度不恒定 虽然齿轮坯相对于滚刀没有产生径向位移 但被切齿轮由于角速度的变化在分度圆切线方向产生额外的切向位移 所切各个轮齿的齿距在分度圆上则分布不均匀 因而使以齿轮基准轴线为圆心的圆上齿距分布不均匀 图10 7 图10 7 齿轮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是同时存在的 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精度应以两者综合造成的各个齿距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转角误差最大值来评定 二 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主要误差 是齿轮同侧相邻齿廓的齿距偏差和各个齿廓的形状误差 主要来源 1 引起被切齿轮齿距分布不均匀的加工误差 2 齿轮刀具和机床分度蜗杆的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 1 齿轮同侧相邻齿廓间的齿距偏差齿轮同侧相邻齿廓间的齿距偏差称为单个齿距偏差 2 齿轮各齿廓的形状误差齿轮各齿廓的形状误差称为齿廓偏差 它是指在齿轮端平面内实际齿廓形状对渐开线的形状误差 齿轮每转过一齿时单个齿距偏差和齿廓偏差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 齿轮传动平稳性的精度应联合两者来评定 三 影响轮齿载荷均匀分布性的主要误差主要误差 齿高方向 齿廓误差齿宽方向 实际螺旋线对理想螺旋线的偏离量 主要来源 引起齿面接触不良的各种因素 如刀架导轨相对于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心轴轴线对于工作台回转轴线倾斜 齿轮坯的切齿定位端面对其基准孔轴线的垂直度误差等 图10 8图10 9 图10 10齿廓误差和螺旋线偏离量是同时存在的 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精度应联合两者来评定 四 影响侧隙的主要误差主要误差 齿厚偏差及其变动量 主要来源 切齿时齿轮刀具的切削深度不同 同一齿轮各齿齿厚的变动量与几何偏心有关 课外作业 1 复习 9 1 9 5 10 1 10 2预习 10 3 10 82 完成课后作业9 4 3齿轮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侧隙指标及其检测 一 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齿轮齿距累积总偏差 FP FP是指在齿轮端平面 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基准轴线同心的圆上 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理论弧长的代数差中的最大绝对值 图10 11 合格条件 FP FP 偏差允许值 公差 图10 11 a b 齿轮单个齿距偏差 fpt与齿距累积偏差 Fpk 齿距偏差测量 绝对法测量齿距偏差示意图 相对法测量齿距偏差示意图 看P193 P194例题 二 齿轮传动平稳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1 齿轮单个齿距偏差 fPt fPt是指在齿轮端平面上 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基准轴线同心的圆上 实际齿距与理论齿距的代数差 图10 12 合格条件是各个均应在极限偏差 fPt范围内 fPt fPt fPt图10 12 2 齿廓总偏差 F F 是指包容实际齿廓工作部分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齿廓 理论齿廓 之间的法向距离 图10 15 合格条件 F F 齿廓总偏差允许值 公差 图10 15 齿廓总偏差测量 三 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在齿宽方向齿轮螺旋线总偏差 F 对于直齿轮 其设计螺旋线 理论螺旋线 是一条平行于齿轮基准轴线的平行线 F 是指在齿宽工作部分范围内包容实际螺旋线 实际齿向线 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螺旋线之间的法向距离 图10 18 合格条件 F F 偏差允许值 公差 在齿高方向齿轮传动平稳性的精度评定指标 图10 18 螺旋线总偏差测量 四 评定齿轮齿厚减薄量用的侧隙指标1 齿厚偏差 Esn对于直齿轮 Esn是指在分度圆柱面上 实际齿厚与公称齿厚之差 图10 21 对于斜齿轮 指法向实际齿厚与公称齿厚之差 直齿轮分度圆上的公称弦齿厚snc与公称弦齿高hc的计算公式 图10 22 snc mzsin hc ra 0 5mzcos 图10 21 图10 22 2 公法线长度偏差 Ew Ew是指实际公法线长度Wk与公称公法线长度 W Wn 之差 图10 23 图10 23 直齿轮的公称公法线长度W和跨齿数k的计算公式 对于标准齿轮x 0 20 k z 9 0 5W mcos k 0 5 z inv 斜齿轮的公称公法线长度Wn和跨齿数k以及端面压力角 t和假想齿数z 的计算公式 在法向测量 斜齿标准齿轮xn 0 n 20 tan t tan n tan z z inv t inv nk z 9 0 5Wn mncos n k 0 5 z inv t 小结 进行圆柱齿轮精度设计时 为了其三项精度和适当的侧隙需要 一般标注下列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齿轮齿距累积总偏差 FP的允许值FP 齿轮单个齿距偏差 fPt的允许值 极限偏差 fPt 齿轮齿廓总偏差 F 的允许值F 齿轮螺旋旋线总偏差 F 的允许值F 齿轮跨齿数k 公称公法线长度及其上 下偏差 齿轮公称弦齿高hc和公称弦齿厚snc及其上 下偏差 4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非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及其检测 一 切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切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切向综合总偏差 Fi 是指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检测 两者回转轴线间的距离为公称中心距 在被测齿轮一转内 被测齿轮分度圆上实际圆周位移与理论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 一齿切向综合偏差 fi 是指被测齿轮一转中对应一个齿距范围内的实际圆周位移与理论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 Fi 反映齿距累积总偏差 Fp和单齿误差的综合结果 fi 反映单个齿距偏差和齿廓偏差等单齿误差的综合结果 单啮仪测量切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切向综合偏差 二 齿轮径向跳动及其检测 齿轮径向跳动 Fr是指将测头相继放入被测齿轮每个齿槽内 于接近齿高中部的位置与左 右齿面接触时 从该测头到该齿轮基准轴线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 是几何偏心 回转中心和齿轮基准孔中心偏差 以及单个齿距偏差 齿廓偏差的综合 被测齿轮径向跳动 Fr的合格条件是它不大于齿轮径向跳动公差Fr Fr Fr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图10 26 三 径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 径向综合总偏差 Fi 是指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检测时 前者左 右齿面同时与后者齿面接触 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 fi 在被测齿轮一转中对应一个齿距角范围内的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测量齿轮的精度应比被测齿轮的精度至少高四级 这样测量齿轮的误差可忽略不计 径向综合总偏差 Fi 的测量效果相当于测量齿轮径向跳动 Fr可用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精度 fi 可用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的平稳性精度 被测齿轮 Fi 和 fi 的合格条件是 Fi Fi fimax fi 图10 29 双啮仪测量径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 Fi 可用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精度 fi 可用来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的精度 图10 28 5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及其精度等级 一 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等级1 齿轮精度等级Fp fpt F F Fr的精度等级各分0 1 2 3 12共十三级 对Fi 和fi 精度指标规定了9个精度等级 4 5 12共九级 2 齿轮精度指标各级精度的公差计算参考P204表10 3 10 4 3 齿轮参数数值的分段附表10 1 2 3 4 二 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多采用类比法 按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等进行对比选择 参考P206表10 5 10 6 同一齿轮的三项精度要求可以不同 按用途和工作条件选取 三 图样上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1 当齿轮所有精度指标的公差同为某一精度等级时图样上可标注该精度等级和国标号 如 7GB T10095 12 当齿轮各个精度指标的公差不同时图样上可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 齿轮传动平稳性和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顺序分别标注它们的精度等级和标准号如 8 8 7GB T10095 1 2001第一个8 传递运动准确性指标8级第二个8 齿轮传动平稳性指标8级第三个7 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指标7级GB T10095 1 2001 国标号 当齿轮的三项精度要求不相同时的标注8 8 7GB T10095 1 2008还可解释为 第一个8 Fpt指标8级第二个8 fpt F 指标8级第三个7 F 指标7级GB T10095 1 2008 国标号 四 齿轮坯公差1 盘形齿轮的齿轮坯公差 图10 30 附表10 5 齿轮坯基准表面的精度对齿轮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的影响很大 用控制齿轮坯精度来保证和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是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 图10 30 基准孔直径尺寸公差 基准端面轴向圆跳动公差tt 0 2 Dd b F 齿顶圆柱面直径尺寸公差 径向圆跳动公差tr 0 3Fp 2 齿轮轴的齿轮坯公差 图10 31 附表10 5 项目 1 两个轴颈的直径公差 采用包容要求 和形状公差 按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确定 2 齿顶圆柱面的尺寸公差按附表10 5确定 3 两个轴颈分别对它们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按tr 0 3Fp确定 4 齿顶圆柱面对两个轴颈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按tr 0 3Fp确定 图10 31 五 齿轮齿面和基准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要求按P279附表10 6确定 6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偏差和轴线平行度误差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都有影响 前者影响侧隙大小 后者影响轮齿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一 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 fa 图10 32 fa是指齿轮副的两条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 实际中心距 与公称中心距a之差 fa影响侧隙的大小 图样上标注 a fa合格条件 fa fa fa 图10 32 二 齿轮副轴线平行度公差 图10 33 轴线平面 H 包含基准轴并通过被测轴线与一个轴承中间平面的交点的平面 垂直平面 V 通过上述交点的垂直于 H 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面 H 和 V 上的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 和 f 都影响轮齿传递分布均匀性的精度 合格条件 f f 公差 f f 公差 f L b F f 0 5f 图10 33 7齿轮侧隙指标的极限偏差 一 齿厚极限偏差的确定1 齿轮副所需的最小侧隙见P209 2102 齿厚上偏差的确定见P2103 齿厚下偏差的确定见P211二 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的确定见P211 212 8圆柱齿轮精度设计示例例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从动齿轮精度设计 功率 5kW 齿轮轴转速n1 327r min 8 6 34 油池润滑 mn 3mm n 20 z1 20 z2 79 b2 60mm 齿轮基准孔 58mm 解 1 确定精度等级参考齿轮圆周速度v mnz1 cos n1 1 04m s和普通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有关资料 确定齿轮精度等级为 8 8 7 2 确定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的公差 允许值 按8 8 7及齿轮有关参数 尺寸 由齿轮公差表格查得Fp 70 mfpb 25 m F 25 mF 21 m 3 确定法公称公法线长度及其极限偏差端面压力角 t arctan tan n cos 20 186 假想齿数z z2inv t inv n 81 274跨齿数k z 9 0 5 8 54 取k 10Wn mncos n 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