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福归江东_第1页
送沈子福归江东_第2页
送沈子福归江东_第3页
送沈子福归江东_第4页
送沈子福归江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之旅 送沈子福归江东 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ji n q 长江从江西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 江东 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 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题解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 故国乡土之思 骨肉亲人之念 挚友离别之感 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离别 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先秦 诗经 到两汉的乐府 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 离别之情唱之不尽 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 特别是唐代 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 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 更使得 送别诗 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 送别诗 唐代的离别诗歌 一 独特的送别方式1 折柳送别2 饮酒饯别3 唱歌送别4 写诗赠别二 唐人离别诗中的时空背景1 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 多出现长亭 渡口 南浦 西楼 等空间意象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杨柳 杨花或柳絮 春草 春色 送别之地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依依不舍 伤感 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 衬托 探究 提示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这里写杨柳 不仅写现成之景 更是烘托送别气氛 1 诗人用 杨柳 这个意象有什么用意 2 行客稀 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提示 行客已稀 渲染了凄清 离别的气氛 衬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融情于景 3 此诗后两句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 提示 借春色写相思 想象奇特 这是化无形 虚 为有形 实 的表现手法 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 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 弥漫于大江南北 随友人一同归去 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化虚为实 小结 内容 情感 手法 1 2句 3 4句 诗人通过写 表达了 送别友人的场景 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写送行之地的景色 友人走后的思念之情 化虚为实 练一练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 树色催寒近 御苑 砧色 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 离别之歌 关城 潼关 函谷关 御苑 皇家的宫苑 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第一 二联中 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 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分 微霜 鸿雁 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1分 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怀 2分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送别之情 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 赏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 乐景写哀情 1分 乐景 是由 红叶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