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_第1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_第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_第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_第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处,如图所示在蜡烛从10 cm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大B先变小后变大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2 . 如图所示的“港珠澳大桥”已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它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下列相关“港珠澳大桥”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图中,大桥被浓雾笼罩浓雾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图中,以太阳为参照物大桥是运动的D图中拍照时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拍照人应向桥靠近些再拍照3 .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是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图中所示是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C图中所示是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图中所示是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4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cmB透镜距光屏6cm时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40cmD如果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变5 . 图中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平面镜成像B铅笔好像“断”了C影子游戏D雨后彩虹6 . 科学家在日光下用放大镜观察一小块金刚石晶体时,金刚石突然“消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凹透镜B金刚石消失前,通过透镜看到金刚石缩小正立的虚像C以上事实说明金刚石与石墨一样,熔沸点都很低D太阳光被放大镜聚焦到金刚石上时,金刚石刚好位于距放大镜的光心的一倍焦距处7 .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8 . 如图所示,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面,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B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D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9 . 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A幻灯机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10 .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拱桥倒影B光的色散C手影D水中“折枝”11 . 使用下列光学器材,能使物体成正立的像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投影仪12 . 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反射而失去光泽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发散光使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13 . 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ABCD14 . 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正确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丙15 . 如图所示,小华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中的“她”拍照,当小华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中成实像,像大小不变B平面镜中成虚像,像逐渐变小C照相机中成实像,像逐渐变小D照相机中成虚像,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16 .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光的三原色是_。(2)在图中,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透镜(选填“凸”或“凹”)。17 .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器件,它运用到光的_(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原理,中间比边缘_的透镜是凸透镜,如图中的_(填“A”“B”“C”或“D”);中间比边缘_的透镜是凹透镜,如图中的_(填“A”“B”“C”或“D”)18 . 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_(填 “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像现在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所成的像变_(填“大”或“小”)了19 . 如图所示为投影仪投影光路。如果用投影仪投影胶片时,想使屏幕上的字大一点,使投影仪_屏幕,同时将镜头_(均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一些。20 . 物理课中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 _(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 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21 . 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铅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铅笔正立、_的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铅笔尖指向右侧,此时铅笔所成的像是_(选填“实像”或“虚像”)。22 . 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是_眼(选填“近视”、“远视”或“正常”)对光的作用情况,应配戴用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平面镜”)。23 . 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形成的_(选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_(“实”或“虚”)像。24 . 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在下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应配戴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5 . 现将一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为_;属于凹透镜的为_(填字母符号)。三、实验题26 .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22516.7320倒立、等大的实像41530倒立、放大的实像55正立、放大的虚像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生活中的_(填光学仪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实验序号3中像距为_cm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移动。27 .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作规律.(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_(2)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3)在保持图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某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4)在图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选填“上”或“下”)方.28 .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50cm60cmB60cm70cmC70cm80cm(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选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填序号)四、作图题29 . 请你在图中画出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_)30 .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