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文化交际学 刘倩倩 书目 1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 胡文仲 超越文化的屏障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云贵彬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4 陈国明 WilliamJ Starosta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5 许力生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选择本书的原因 1 贾玉新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比较权威 2 本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较为全面 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 交际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主要讨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要性和多学科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建构 第二部分 宽泛的交际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定势之对比分析主要讨论文化因素 心理因素 物理 时间环境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第三部分 具体的交际环境 情景 人际关系与交际文化主要包括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社会情景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以及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三个方面 第四部分 规范 符号 代码及编译码主要讨论规范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交际过程中的编码过程 以及与其相关的符号 代码系统 第五部分 交际之文化差异主要从语言哲学观 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 文字认知过程 以及汉英语句法这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第六部分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在讨论交往规则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言语行为之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重点放在恭维语和道歉语行为方面 第七部分 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思维方式与语篇及话语结构和英汉句型转换翻译法两方面 第八部分 情景 性别 场合 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主要包括从文化视角来解释和分析男女性别之间在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中美在贸易谈判桌上的文化差异的讨论看交际与场合因素的关系 第九部分 非语言行为及其文化差异主要从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社会功能 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十部分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元文化时代的交际主要探讨如何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及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交际 读后感 通过阅读本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 以及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而且本书还从人类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视角 对社会和文化规范 语言的哲学观以及交际行为和非语言的交际行为进行了多方位的文化对比分析 能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直觉的敏感性 第三章 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本章的讨论属于文化定势的对比研究 即以民族文化的整体取向研究为基础 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念系统 世界观与跨文化交际 民族性格 3 1价值观念系统 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中的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令 是人们行为的规则 思维的方式 认知的准绳 处事的哲学 演绎推理的模式 评价事物的规范 道德的标准等等 本节仅就与跨文化交际关系密切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主要包括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分 2 人际关系 是群体取向还是个人主义取向 3 人对 变化 的态度 是求变还是求稳 4 动与静 是求动还是求静 做人与做事 5 人之天性观 是 性本善 取向还是 性本恶 取向 6 时间取向 3 1 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地态度是天人合一 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 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 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 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 在思想意识 思维模式以及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 求笼统 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 西方人 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天人相分 二者对立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二分 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中逻辑的思维模式 以及求 精确 的言语观 3 1 2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 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群体取向 二是他人取向 1 在群体取向影响下 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 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 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 可以牺牲 2 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伸延 表现在 中国人在做事情时 首先考虑别人怎么看 怎么说 群体取向的必然结果是 中国人相互依赖 相互合作 关系 至关重要 人们相互依赖达到万事必须凭 关系 的地步 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 极端崇拜个人主义 在西方 个人主义这一重要概念充分体现在以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之中 根据洛克的观点 生物的个体是自然的基本单位 个人主义也意味着对自由 对差异的追求 人们的行为 言论 思想都体现与别人有所差异 3 1 3求变与求稳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的生活则被 万物不变 或 万变不离其宗 祖宗之法不可变 的精神所笼罩 尽管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他是在稳定中求进步 求发展 美国文化的真谛在 变化 二字 核心思想是 无物不变 而且变化永无停顿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 变化体现出不断打破常规 不断创新的精神 3 1 4做人与做事 在谈论民族性格的问题时 李大钊先生曾指出 东方属于静的文明 这是有道理的 儒家关心人的主体 偏重柔 主张 明心见性 求内省及人格完善 以达到德的境界 在道家与佛家的影响下 中国人又讲究 虚静 修身养性 谦虚自律 自我压抑 可以讲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强调如何做人 而不尚做事 做好人成了人生最高理想 而且道德本身就是最高的报酬 西方从古代希腊的海洋文化起 就企图征服自然 战胜自然 争取个性解放 在个人奋斗中克服常规 求变 求动是他们精神的动力 并在做事中发展这一动力 因此 做事 有所成就 就自然变成了他们的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 3 1 5性本善与人性本恶 人性指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 中国人传统的人性论是性善为本 这种人性论渊源于孔子思想 他指出 性相近 习相远 孟子发展了孔子性本善说 注重发扬人的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及 是非之心 等与生俱来的善性 人之初性本善 是中国文化中基本的人性论 影响西方的基督教的人性论是 人之初性本恶 人们认为自己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 这就是被西方学者广泛称之为的原罪说 以原罪为起点的西方文化 为改变原罪 人们不断忏悔 设法改变罪的本性 努力超越现世 奋起变化 这就造成西方人求 动 求 变 的心态 3 1 6时间取向 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 1 过去取向还是未来取向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 儒道两家思想相反相成 二者都主张回归自然 回归过去 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 我们可以讲中国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 这说明传统的思想规则 方法等延续至今 为大家认同 变成集体的无意识 而且规定人们的行为 这意味着 在时间上 中国是一个以过去取向为主的社会 或者重视过去的社会 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 一切着眼于未来 因此未来取向是他们的重要的价值观念 对他们来讲回归过去如同走向 原罪 因此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2 对时间的使用之差异Hall把不同文化的时间的使用分为两种范畴 一种是单向记时制 一种是多向记时制 单向制把时间看成是可以分隔 但不可重复的 有始有终的一条线 多向制则截然相反 时间被看成是分散的 采用多向制的文化 一般可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几件事情 客观地讲 东方社会采用的体制与多向制相近 而西方则采用单向时间制 3 2世界观与跨文化交际 世界观的问题涉及到人们如何认识宇宙 自然 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一问题和价值观紧密相关 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 民族性格 社会行为等起到同样的支配作用 古代中国哲学家认为 世界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 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即所谓 万物皆一 如阴阳 有无 精神和物质 西方则认为世界的组成部分是对立的 并存的 相互独立的 如精神和物质 主体和客体等就是这样的关系 对西方来讲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超越自我 向外延伸 向外探求 客观地认识自然这一无生命的存在 以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东方文化 尤其中国文化 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 依靠直觉或直观思考 把个人 自然和社会看作为一个统一体 对自然的认识是为了发现其运转的规律 即 道 以达到顺其自然的目的 3 3民族性格 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民族性格 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的重要方面 它同价值观念一起构成底层文化结构 对交际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 中国民族性格的塑造体现了以人和人生为中心的人文特质 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何做人 人与人关系的协调等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西方人偏重于追求世界的本体 如何认识自然或客观世界 以及怎样认识世界 而不是怎样处事做人 论文 1 张立光 周颜红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东北师大学报 2008 2 林碧玲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的认识与超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 3 柳玉刚 徐日宣 牛秀茹 跨文化交际中心理移位现象的认知和文化考量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4 顾嘉祖 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难点与重点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5 韩海燕 跨文化交际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6 高永晨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7 王璐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的认识与超越 文化研究 2008 8 邹薇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长沙大学学报 2010 9 许果 梅林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重庆大学学报 2002 10 李刚 英语跨文化交际敏感域和交际策略研究 外国语 论文1 跨文化交际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际心理因素 认知层面 行为层面 情绪层面 偏见 动机 交际焦虑 本民族至上主义 文化定型 论文1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一 认知层面思维模式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手段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西方的思维模式与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紧密相关 具有逻辑性 分析性和直线型的特点 东方的思维模式源自集体主义 以关联性 综合性 整体性和直觉性为特点 二 行为层面 每个文化都规定其恰当行为的规范标准 简单说 就是告诉人们这个事情是否可做 应怎样做 胡文仲教授总结说 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中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 说话方式上 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国家的人说话直截了当 开门见山 西方人习惯以十分肯定的方式表达意见 沉默在英美国家的交谈中是应避免的事情 东方人则认为沉默能带来内在的安定和智慧 三 情绪层面 从跨学科角度看 情绪研究强调情绪与社会 文化意义之间的关系 东 西方人情绪的表达就有着不同的方式 西方人很少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情绪比较外露 而东方文化认为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君子之风范 二 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因素 交际是一种社会现象 交际的人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心理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 交际实质是一中心理交际 认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交际焦虑 交际动机和目的 文化定势 偏见和本民族主义至上 一 交际焦虑 与陌生人交际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新环境 Herman说在新环境下的第一反应是缺乏安全感 对新环境的不确定和不熟悉多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从认知角度讲 交际焦虑会导致信息加工时出现偏离 人们越焦虑 越希望能接收到自己预测的行为或语言 所以 有效的交际在于把焦虑控制在恰当的程度 二 动机 在跨文化情境下 动机是人们恰当有效地与陌生人交际的愿望 认为某些需要驱动人们与他人进行交往 例如 信任他人感的需求 群体归属感的需求 自我实现等 因此 对不同文化下不同交际动机和需求的熟悉 是成功交际的保证 三 本民族至上主义 本民族至上主义也称为民族优越感 具有民族优越感的人会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 做事方式是正确的 或优于其他民族 而这种观点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其他民族行为和语言的理解 本民族至上主义的三大危害 1 本民族至上主义的思想容易形成狭隘的 防守的社会认同感 2 本民族至上主义的思想活动特点是 在比较本族文化和他文化时以本族文化是最正常和最自然的想法为前提 3 本民族至上主义思想下的判断经常是招人恶感的比较 在贬低他文化的同时 崇尚本族文化 四 偏见 Plotnic和Mollenauer定义偏见为对另一群体的人的不公正的 有偏见的 无法忍受的观点或态度 偏见包含不同程度的敌意 会带来负面的想法 感受和行为 影响跨文化交际 五 文化定型 政治评论家Lippmann首先采用这个术语 指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 Samovar总结了文化定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三个原因 1 文化定型忽略个体差异 他们认为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拥有完全一致的特点 这样的看法是刻板的 不变通的 2 文化定型过于简单化 概括化或夸大化 3 文化定型不断被重复和加深 最后经常被认为成真理 文化定型的这些弊端会影响人们对其他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形成正确的印象 将使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无法进行 论文2 文化定型概念 文化定型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超越文化定型策略 结语 论文2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的认识与超越 文化定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WalterLippmann于1922年在他出版的 大众舆论 PublicOpinion 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定型就是指不同社会群体 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 Pictureintheheads Lippmann最初把Stereotypes当作消极概念 带有贬义 因为他认为定型是错误的 非理性的 本文作者认为它是一个中性概念 客观来说 它是指人们思想上对文化的抽象和概括 它代表了人们对某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念 1 文化定型的积极作用 1 从认知角度上看 文化定型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方式之一 是建立在一些准确的观察之上 可以反映出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有助于个体对不同社会主流文化的认识 2 从心理角度上看 文化定型受到本群体文化心理定性的影响和支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驾校学车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广州跆拳道课件管理试用
- 产品研发项目多维度评审模板
- 2025广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学招聘初中语文代课教师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合法行为责任保证承诺书8篇
- 2025年度国家电投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广州网络安全培训就业课件
- 2025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招聘村人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供应链合作机构守诺承诺书6篇
- 2026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计划招聘55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必考】附答案详解
- 2024年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4.2《让家更美好》 课件 2025-2026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 2025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司法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司法协理员(1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8.1《评选吉祥物》课时练(含答案)
- 麻精药品培训知识课件
- ERCP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五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
-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