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7 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 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 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 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 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 教学设想:通过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同学间互相进行试讲的方法,学生基本在指导下自学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读准下列字音:豁然俨然衣着阡陌鬓要邑诣骥语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1)通假字:具、要;(2)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3)一词多义:舍、寻;(4)辨析同义词:悉、并、具、咸、皆;(5)句式:省略句。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过程与方法: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再用归纳比较法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辩证地评价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最后熟读成诵,汲取文化营养。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 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一、导入新课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 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 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 一刹,你会去遗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 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简介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二、范读正音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 俨然豁然阡陌垂髫 恰然邑人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3、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 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问今是问世,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句读得略平缓句读得有起伏;第句与句间停顿略久,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三、合作翻译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 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为具言所闻向,对 2)乃不知有汉:竟:乃大惊:竟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咸来问讯:都黄发垂髦: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复延至其家:请处处志之:同“誌”,作标记 谐太守:到去,寻病终:死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这样”。 芳草鲜美:鲜嫩美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练习五,了解文言文主语、宾语的省略情形。四、诵读训练。(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己朗读。 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 4若时间允许,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五、布置作业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2背诵课文。六、反馈练习1、陶渊明又名_,字_,是_(朝代)著名诗人,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诗_,首句是“种豆南山下”。2、解释加黑的词。1屋舍俨然_2便舍船_3阡陌交通_4诣太守_5悉如外人_6并怡然自乐_ 7处处志之_ 8寻向所志_9寻向所志_10寻病终_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12无论魏晋_七、自主小结“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 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下堂课我们将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八、布置作业:同行相关练习2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一、复习导入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l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2在桃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3渔人在桃花源作客时,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三、交流互动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 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 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 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到的人“悉如外人”“恰然自乐”,说明桃花源 环境幽清,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 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 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思考: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皆叹惋”说明了什么? 渔人“。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 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 四、拓展延伸1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说明主要从情节的曲折离奇,悬念迭出这一方面来考虑,如学生有其他方面的体 会,也应认同肯定。 情节的曲折、跌宕的表现在:渔人迷路了,会怎样?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 神奇之地。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 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 这般自由幸福?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为什么 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相生,使课文情节 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以上为理解要点。 2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理想社会? 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 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和寄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