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商代的工艺美术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商代的工艺美术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商代的工艺美术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商代的工艺美术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商代的工艺美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青铜工艺 第三节陶瓷工艺第四节雕刻工艺第五节其他工艺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2 第一节概述 经历了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年的发展到了龙山文化末期 黄河流域许多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更大规模的军事联盟时期 形成了一批在古史传说中很有影响的军事集团 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 神化了的酋长 如黄河下游的皋陶氏 伯益氏 黄河中游的颛顼氏 帝喾氏 渭水流域的炎帝神农氏 淮河流域的太皞氏等等 这些大的军事集团经过数百年的交流与融合 大约在公元前 世纪之前 各自成为城邦制的军事酋长国 黄土高原的黄帝部落集团统辖下的六个巨大的部落联盟 成为活跃在陕西 山西 河南交界地区最强大的力量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代 3 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阶段 一是夏至商代早期的发明期 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生产青铜器 二是商代中期的发展期 青铜器的生产逐渐大型化和复杂化 并开始走向社会应用 三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鼎盛期 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并在社会各生产部门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4 1 随着农业 畜牧业生产的提高 男子作用的加强 氏族公社进入了父系阶段 手工业在这时期也得到了显著发展 不仅能烧制出精美陶器 还能冶炼红铜 制作简单的金属工具 2 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 剩余资料产生了交换 私有制的出现导致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3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也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夏人主要活动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代的存在一直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 只是推断 二里头文化 相当于夏文明 它是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面貌 5 4 二里头文化遗址已发现的有几十处 以偃师二里头的范围最大 文化遗物最丰富 最具有代表性 因此命名 5 二里头文化特征 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保留河南龙山文化特色 器物造型以平底器较多 流行篮纹装饰 晚期则接近郑州早商文化 造型以圜底器为多 装饰以绳纹为主 6 二里头陶器造型有鼎 盆 罐 盘 尊等 以鼎最多 纹饰上早期以篮纹为主 中期以细绳纹为主 晚期则流行粗绳纹 其中以堆纹最有特色 它不仅增加了层次效果 而且也可起到陶器的加固效果 7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出土了许多的青铜器物 其形制从陶器演变而来 6 8 二里头出土的玉器有乳白 淡青 嫩绿 灰褐等色彩 制成琮 c ng 玦 玉刀 玉版等成品 9 商代在盘庚以前 由于内部纷争及自然灾害的原因 屡次迁都 经历了九个王朝的时期 成为商代前期 公元前15世纪末 盘庚迁都殷后 称为商代后期 10 商代的统治地区非常广阔 包括黄河流域的陕西 河南 山东 山西 河北 长江流域的安徽 湖北 以及辽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11 商代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其分工很细 制造精良 7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 二里头 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二里头文化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叫二里头文化 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二里头文化包含四期文化遗址 它们的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 在二里头第三期遗存中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 铸铜 制骨和烧陶作坊遗址 说明这里曾是个都邑 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 许多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应是文献记载的夏都斟郡 但由于缺乏文字等确切的材料佐证 所以围绕二里头文化性质的探索与研究 今后仍将继续 8 二里头晚期鬲 9 铜爵夏代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7世纪 二里头文化四期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共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铜爵源于陶爵 为商周时代最常见的青铜酒礼器 既用来饮酒 又用来温酒 还当时 明贵贱 辨等列 的标示物 现在所知时代最早的铜爵出土于二里头遗址 铜爵衰落于西周晚期 10 夏代青铜酒器夏朝的时候 青铜制造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当时已经有不少青铜酒器了 当时的工艺不怎么先进 所以器物上很少有纹路装饰 和商代差别很大 这个酒器差不多有半米高 是祭祀用的时候泼洒酒的 夏代灰陶鬲煮食物的陶器 上面带有绳纹 11 夏代陶制酒器夏朝的器物有种帝王之气的感觉 造型都非常粗犷 和新石器时代的器物风格迥然 夏代陶盉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12 商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私有制形成 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 经历了金石并用期 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 是奴隶社会时期 青铜时代商代早期青铜 饮食器 酒器 体壁薄 平底 锥住状 线条粗笨 简单 单层组织 常见饕餮 夔 龙 虎 人形纹 商后期 器体厚重 花纹精细复杂 多层 有回纹 主纹和地纹 第二节青铜工艺 13 1 青铜时代 人们把青铜材料制作工具 用品的时代叫做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形成 经历夏 商 周三代 大约经过15个世纪 青铜文化 以青铜时代所代表的文化特征称之为青铜文化2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 不论是炊食器或酒器 大都直接仿自陶器 纹样装饰上多为单层组织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的器体较厚 装饰花纹也变得精细复杂 出现了多层花纹 一般均用回纹衬地 形成主纹和地纹的对比 14 一 青铜器的制作1 制作青铜器 必须经过炼矿 制范 熔铸等几个过程 2 制范有陶范 泥模 和蜡模法 陶范法 首先制范 根据所要求制作的器形 先用泥土塑出样子 成为模 有装饰花纹的 先用笔在模上画出各种花纹 然后雕刻 将模烘干 再用泥片附在胎上 使成器形并显示出花纹 这就是外范 在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 外范跟内范的空间距离 就是器壁的厚度 内范与外范之间用支钉或母榫相扣以免错列 在外范之外用绳索和后泥加固 就可以浇注铜液 失蜡法 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 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 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烧后 蜡模全部熔化流失 使个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溶液 便铸成器物 这种铸造方法叫做失蜡法 3 青铜相比陶和其他金属其优点有 熔点比较低 冷锻法 熔铸法 根据铜锡比例增高硬度 在溶液是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 可以减少气孔 得到清晰的花纹 15 司母戊方鼎 1939年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长方形腹 直口 宽沿 双立耳 平底有四柱状足 造型厚重雄浑 气势恢宏 耳的外廓饰双虎噬人头纹 腹部的周边饰兽面纹 四面的中心空白无饰 衬托出凸起的边饰 鼎腹四角各饰一道扉棱 与腹部上 下边饰中间的短扉棱相呼应 严整而富于变化 足的上部皆饰一兽面纹 下接三道弦纹 与腹部装饰衔接 过渡自然 通体纹饰布局严谨 制作精美 使器体更加庄重 威严 鼎腹内有铬文 司母戊 三字 据专家考证 此鼎可能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 戊 而铸造的 是商代王权统治的象征 为国之重器 此鼎形制巨大 铸造工艺复杂 采用陶范法 先用黏土塑成泥模 后翻制成陶范 再于陶范内浇铸铜液 制作成器 鼎身和四足用多块陶范一次浇铸而成 双耳为单独铸造 再与鼎身合铸为一体 双耳 四足皆中空 器体重达875千克 反映了商代青铜铸造技艺的高度水平 它是我国已发现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在世界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6 大禾人面方鼎 高38 5厘米 口长29 8厘米 宽23 7厘米 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商器体呈长方形 立耳 四柱状足 为商代后期鼎常见的样式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 面部较为写实 特征突出 十分醒目 表情威严肃穆 高颧骨 双眼圆睁 眉弯曲 唇紧闭 双耳肥大 上饰勾云纹 下有手爪形纹饰 地衬云雷纹 腹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 并带有齿状凸饰 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 足上部饰兽面纹 也饰扉棱 与腹部呼应 下有三道弦纹 耳外侧饰阴线夔龙纹 整个装饰层次丰富 清晰精致 主题鲜明 商 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 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 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 更加奇特 有的专家认为这组人面纹有爪而无身 属于传说中 有首无身 贪吃人的凶兽饕餮一类怪神 究竟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主题装饰 仍是个谜 17 龙纹扁足鼎食器商晚期 公元前14一前11世纪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 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 明尊卑 别上下 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 鼎有烹煮肉食 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 扁足鼎 传世和出土均很少 此鼎立耳 方唇 浅腹 圆底 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 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 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 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 使整个鼎有稳定感 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 图案结构别致协调 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 没有其它不必要的装饰堆砌 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 18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 即祖庚 祖甲的母辈 母辛 她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 多时达到13000人 北讨土方族 东南攻伐夷国 西南打败巴军 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 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 重8 5公斤 19 妇好大铜钺商代 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妇好墓三联甗 烹饪器物 类似现代的蒸锅 利用沸水蒸气蒸食物 20 二 青铜器的造型1 烹饪器 鼎 甗 鬲 2 食器 簋 产生于商代后期 其造型最早为碗形圈足 后才有耳有盖 3 酒器 五爵 爵 斝 角 觚 觯 壶 卣 罍 觥 盉 尊 彝 4 水器 鉴 盘 5 杂器 禁 俎 匕 镜 6 兵器 戈 矛 斧 戚 刀 斤 矢镞 7 乐器 铙 8 工具 铲 斧 刀 削 21 鸮尊商朝时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45 9厘米 重16 7千克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主要形制有圆尊 方尊和异型鸟兽尊等 鸟兽尊种类繁多 有羊尊 牛尊 鸮尊 象尊 豕尊等 鸮尊在妇好墓中同出2件 整体作站立鸮形 双足与尾构成了3个支撑点 头后为器口 盖面铸站立状的鸟 造型雄奇 花纹绚丽 是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22 铜觥商朝时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铜觥最早见于商代 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形制可以分为四足兽形铜觥 圈足觥 方觥等 这件铜觥器体扁长 底中部微外鼓 前两足呈兽蹄形 后两足如鸟爪 器身饰夔纹 器底中部和盖里均有 司母辛 铭文 司 后 母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 23 偶方彝 铜方彝始见于商代 器形为四方直壁 也有长方形的 下部有方圈足 上部有屋顶形盖 盖上有钮 器体有直腹 曲腹 腹旁带耳的 个别器物形似两彝联成一体 口呈长方形 称 偶方彝 这件偶方彝的器盖似屋顶 两端有对称的短柱钮 长边各有7个方形盖和7个尖形盖 正好和器身的槽口吻合 器盖与器身装饰饕餮纹 夔纹 鸟纹 三角形纹等 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 方彝的形制有所变化 浅缩颈 腹微鼓 有的器物上还铸有铭文 商朝时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24 束腰爵夏代晚期 公元前18世纪 前16世纪 爵是古代的饮酒器 相当于现代的酒杯 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之一 它有一个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口 虽然它的形制还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型趋于规整 表明铸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熟练的程度 25 兽面纹斝斝是古代盛酒器 兼作祭神的祼器 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 此器敞口高颈 前有双柱作帽形 下有三锥足 足部与器腹相通 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 所以有温酒的作用 器物的颈 腹部各饰兽面纹 腹部兽面纹 双目突出 带有神秘感 此器形体高大 器壁匀薄 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 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 26 铜方斝商朝时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废墟妇好墓出土 妇好墓同出3件大方斝 形制 花纹基本相同 底里中部均有 妇好 2字铭文 商代早期口外侈 颈和腹多为分段式 两柱较短小 平底 锥足中空外撇 商代后期则双柱明显加高 还流行腹部不分档和突底 三足也有所提高 除锥足外还有 丁 字形足 开始有兽头装饰 并出现方斝 商周之际多为兽蹄足 体低而庞大 西周以后渐渐消失 27 镶嵌十字纹方钺夏代晚期 公元前18世纪 前16世纪 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刑具 此器方形平刃 阑旁有两方孔 似用于皮条捆扎 器物中心有一圆孔 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六组 纹饰较为特殊 此方钺大而重 使用不便 且有绿松石作镶嵌 当是仪仗用具 28 铜钺商朝时期1965年山东省益都市苏埠屯出土 这件铜钺形体巨大 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 眉 目 耳 鼻 口均突起 微呈弧形刃 双穿 两侧有扉 两耳下各铸铭文 亚醜 右为正写 左为反书 29 铜觚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 前11世纪 觚是饮酒器 此器喇叭口 高圈足 中间细腰可以把手 口部和颈部饰三角形变形兽纹 中腹部饰两组对称的龙纹 尤为特殊的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龙纹采用透雕的样式 装饰性极强 同时也显示出极为高超的铸造技术 30 青铜觥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 前11世纪 这是一件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的盛酒器 觥盖前端为一昂首而出的兽首 后端作牛首形 中脊为一小龙 前端兽耳后部各有一小蛇 器身周体饰凤纹 主凤特大 长尾逶迤 形态优雅 整器装饰手法纯熟灵巧 是商代晚期中较为独特的作品 31 青铜方罍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 前11世纪 罍 l i 这是一件大型的盛酒器 整器自上而下装饰了六段花纹 以腹部为主干纹样 分三段 上段作鸟纹 中部为一锐牙裂口 形状猛烈的巨大兽面纹 下段也作兽面纹 唯形象与中部不同 全器纹饰以云雷纹为地 主干纹样粗壮突出 极有气势 器的每面中线及四角均出棱脊 使器物更为稳重庄严 32 三 青铜器的装饰1 商代的动物纹样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变形奇特的想象动物纹 最为流行 包括饕餮 夔 龙 凤 一类是现实性的动物纹 包括兽类的象 虎 犀 熊 鹿 牛 羊 猪 马 兔 鸟虫类的鸟 鸮 蝉 蚕 蛇 龟 蛙 鱼等 植物纹仅见四瓣花纹和变体花瓣纹 1 夔纹 独角小龙 近似龙纹 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或以两夔相对形成一个饕餮纹 或仅作饕餮纹的附饰 通常只是侧面描写 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2 饕餮纹 又称兽面纹 是商周青铜器上常用的一种纹饰 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 饕餮纹都是以正面形式表现的 眼眶用凸线塑出 上面刻划凹线纹饰 其鼻子往往是器物的中轴线或棱角线为鼻梁 饕餮纹结构严谨 外貌凶猛而庄重 气氛神秘 充满神话般的宗教色彩 给人一种威慑恐怖的感觉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 33 3 龙纹 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 最早见于青铜器 它作巨首而有两角 身有鳞 而呈蟠曲状 是一种综合创造的装饰纹样 4 凤纹 一种吸取各种鸟禽特点组成的图案 应用很广 5 回纹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 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方法 构成单独纹样 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 常以饕餮纹为主纹 回纹为地纹 古学者称圆形的回纹为云纹 方形的回纹为雷纹 合称云雷纹 6 几何纹 方格纹 联珠纹 乳钉纹 弦纹等 四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1 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 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4 3 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 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 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后发展成三层花纹 称为 三叠法 35 饕餮 是传说中龙的第五子 是一种存在于传说 想象的神秘怪兽 古书 山海经 介绍其特点是 其状如羊身人面 其目在腋下 虎齿人爪 其音如婴儿 在游戏 小说 漫画 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 具有强大的力量 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附身符 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 食皿上 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 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 后来就这样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 成为了神兽 36 饕餮纹 37 云纹鸟纹夔纹 38 上海博物馆藏商代青铜羊首白乳雷纹罍上的羊首纹 上 广西西村县墓葬出土的汉代羊纹铜牌饰 下左 内蒙宁城县黑城古城址出土的羊纹瓦当纹样 下右 39 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石磬上的虎纹 上 陕西扶风黄堆西周墓地出土的铜虎饰 中 西周青铜器四虎竱铣侧部的虎纹 下 2 殷墟中期青铜司母戊方鼎耳部的虎纹 右 40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钵上的猪纹 上 江苏邳县刘林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牙雕猪头纹 左下 上海博物馆藏商代青铜上的猪纹铭 右下 41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 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 都是以鼻为中线 两旁置目 体躯向两侧延伸 若以其侧面作图象 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 但作为青铜器纹饰 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 以后商代晚期 西周 春秋直至战国 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 作爬行状 龙头张口 上唇向上卷 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 额顶有角 中段为躯干 下有一足 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 简单的也有无足的 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 大多作对称排列 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龙的躯干作卷曲状 首尾相接 或者呈螺旋蟠卷状 常饰于盘的中心 古以为龙 蛇属于同类 故把龙画作蛇身蟠卷状 自殷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上都有这类装饰 只是图像结构有所不同 亦称 双尾龙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其状以龙头为中心 躯干向两侧展开 这类纹饰呈带状 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 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 盛行于商末周初 42 第三节陶瓷工艺 商代陶器商代工匠们制作的各种陶器 也是青铜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陶器 炊器用夹砂陶制作 有鼎 鬲 罐等 食器和水器用泥质陶制作 43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 白陶 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 以上 轮制和模制较多 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 高岭土制成 商代以后 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 数量较少 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 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一 灰陶1 在商代的各个遗址中 灰陶的出土数量占全部出土陶器的90 以上 利用还原焰烧成 陶胎较硬 经久耐用 2 陶器的品种 烹煮器有鼎 俐 甗 釜等 食器有簋 豆 碗 盆等 还有盛器瓮 罍l i 壶 尊等 装饰简朴粗略 有用陶拍捺印的绳纹 篮纹 有用尖状工具刻花的斜方格纹 还有用堆贴方法制作的绳纹 3 灰陶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这和制作方法以及考虑器物的牢固有密切关系 44 灰陶鬶 朱砂彩绘灰陶瓮 45 二 白陶 殷商时期陶器的烧造技艺有了显著的进步 人们选用含有微量铁元素 近似于高岭土的陶土制成白色的陶器 质地坚密 胎色清白 烧制时的温度也升高了很多 比较显著的特征是该类白陶的器型与纹饰和同时代 早期 的青铜器几乎完全一致 不过白陶至今出土的很少 白陶是上层贵族使用的高级陶制品 器表和胎质都呈白色 殷墟出土的白陶器 胎质纯净洁白 器表装饰有兽面纹 夔龙纹和云雷纹等 制作极为精致 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商代白陶豆 器身遍布精致的云雷纹和圆形连续图案 风格高雅 造型端庄 为白陶之珍品 46 商白陶几何纹瓶 47 三 釉陶和原始瓷器 殷商时期还发明了釉陶 因此大大降低了陶胎的吸水率 原始瓷器一般是用含铁量在3 以下的瓷土做胎 人工施釉 以1200 左右高温烧成的 它虽然还远比不上后来的瓷器 但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各种基本性质 它的式样大多是仿造同时期的青铜礼器 常见器型有尊 罐 瓮 钵 簋 豆等 与陶器相比 原始瓷器不但显得更加美观 而且使用也更加卫生 原始瓷器在春秋战国以后就很流行了 烧造规模逐渐扩大 制作质量也有所提高 黄釉陶尊商代中期白陶质高27公分河南郑州铭功路西侧出土 48 商代原始瓷尊胎质是用 高岭土 制成 里外都涂有一层较薄的透明青色釉 其中一件高27厘米 器表还有几块较厚的玻璃质绿色釉 明亮光滑 胎釉结合紧密 硬度较高 叩之有金石之声 经测试 内胎毫不吸水 火候达到1200 以上 化学分析完全具备瓷器的特点 49 商代中期 原始青瓷开始出现 在郑州 湖北 河北 江西等地都有原始青瓷的产地 其中又以长江下游为盛 原始青瓷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但又不具备真正瓷器的薄胎半透明性质 亦常称为原始瓷 它的吸水率较低 初具瓷器的特质 原始青瓷自从于商代中期出现 其产量就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它的原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 只有在选择和加工上比较讲究 中国南方的许多地方因为具有丰富的瓷石矿 所以原始青瓷首先在长江下游得到了较大发展 在影响原始青瓷产品质量的诸多工艺因素中 最为重要的有两个 一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 二是陶窑构筑 窑内气氛和温度的控制 原始瓷的发明和发展 说明当时在陶瓷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上 在窑的构筑和烧成技术上 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原始青瓷尽管与真瓷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但原始瓷毕竟是真瓷的前身 它的出现是个伟大的起点 预示着东汉时期真正瓷器的产生 50 第四节雕刻工艺 一 石雕 远在4000年前 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 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 在商代的铜器 漆器花纹中 发现嵌有绿松石 唐代 文成公主进藏时 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 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51 石雕骷髅像 商代 52 中国商代后期河南安阳侯家庄这是一个一整块大石头雕塑的 属于一种罕见的风格 与这个时期出现的小玉器石材产品相同 在殷墟商代晚期发现的大型建筑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