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doc_第1页
中外园林史.doc_第2页
中外园林史.doc_第3页
中外园林史.doc_第4页
中外园林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 园林的成熟后期7、 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 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 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 园林的生成期 夏、殷、周、秦、汉2、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3、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 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 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人工山水园按园址的选择 天然山水园按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 或称苑、苑囿、宫苑、 御苑、御园 私家园林 或称园、园亭、园墅、池 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三境: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意境的获取:1、 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3、由文字“点题”。一、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夏:此期已处于园林的朦胧期。商:园林起始的条件已能够满足。 鹿台、桑林之野、沙丘、百泉周:自周朝开始真正出现了园林。 1、 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囿 兼有观赏、望气、通神的功能。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园林的真正开始。2、 楚灵王章华台 是我国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的首例。3、 吴王夫差的姑苏台夏商周小结园林的源头1、囿 “囿,所以御养禽兽也”;2、台“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狩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游观尚在其次。3、 园圃“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源头。秦汉时期的园林 我国的园林发展进入以宏伟的宫苑建筑为主,以山水动植物为辅的园林发展时期秦:1、 兰池宫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求仙活动之先河。2、 阿房宫汉:1、 上林苑建章宫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太液池其中有瀛洲、蓬莱、方丈象海中仙山。”一池三山 昆明池上林苑的园林特点:1、上林苑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的人工组景的山水园。 2、上林苑开创了“园中园”的手法。3、上林苑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艺术。4、每个景区中,都建有一定数量的建筑,并力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统一;2、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梁孝王的梁园(兔园)梁冀的苑囿开创了土假山的记录袁广汉园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1、秦代开创了路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了很大贡献。2、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并开创了“园中园”的造园手法,且每个景区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建筑作为苑的主题。3、汉代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其分割水面和划分空间的手法为后世所仿效。4、汉代叠山的技术和材料也有一定创新。5、汉时期私家园林的出现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的影 响因素1)山水审美观的确立2)三个意识形态的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一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二是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和大自然协调 君子比德思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神仙思想2、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园林由雄伟的宫殿建筑为主转向以秀丽的山水为主,开创了我国自然山水园的新局面,寺观园林开始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特点决定了园林艺术的走向1、 社会大背景2、 人们思想的改变导致行动上的两个极端方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3、 佛教开始流行4、 玄学的产生名士们寻求个性的解放,表现为寄情山水和崇尚隐逸5、 亲近自然成为风尚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进入到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6、 山水风景艺术门类的发展:1) 山水文学2) 山水画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宗炳画山水序“畅神”王微叙画“作画之情”“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宗、王“神”“情”之说3) 山水园林中国传统园林与诗画融会贯通,由此开始。魏晋南北朝成就了中国园林的伟大转折魏晋南北朝时期,萌生出一种新的园林形态中国士人山水园,标志着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同时,私家园林开始兴盛,并且随着佛教的兴起,寺观园林得以发展。经典园林皇家园林1、 邺城铜雀园(曹魏)铜雀园毗邻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2、 洛阳芳林苑(华林园)3、 建康玄武湖经典园林私家园林1、 金谷园(河阳别业)金谷园是为游赏并兼有地主庄园性质的园林2、 张伦园经典园林寺观园林 南朝:1、同泰寺(鸡鸣寺) 2、栖霞寺1、园林由秦汉时期的宫苑为主型向自然山水为主型转变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功能基本消失,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3、造园在“穷其技艺”上下功夫,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4、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影响下,风景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由单纯模仿自然山水进而加以概括、提炼。5、私家园林的隐逸情调对后世影响很大。6、促进了寺观园林的出现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乘秦汉余续,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3、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园林综述我国园林进入全盛期,写意山水园兴盛,私家园林开始发展。隋1、 都城长安、洛阳2、 隋西苑 又称会通苑-西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其规划设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山水宫苑的转折点。3、 大运河唐1、 都城长安全城布局严整美观,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四个大内御苑:禁苑太极宫(西内)大明宫(东内)兴庆宫(南内)禁苑因包括禁苑、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故又名“三苑” 性质类似于西汉上林苑,但比上林苑小很多。2、 华清宫这里有完整的宫廷区,与骊山北坡的苑林区相结合,形成了北宫南苑的离宫御苑。华清宫与长安城类似会昌城、宫廷区、苑林区苑林区为东绣岭和西绣岭山岳风景区“长安回望绣成堆”小结1隋唐起,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3、唐朝的私家园林隋唐时期私家园林开始升华。私家园林有两种类型:一、在都城或都城近郊设置园林“山池”二字遍成了私家园林的代名词,或称为“山池院”白居易在洛阳建造的宅园 洛阳履道坊宅园2、 就天然山川景胜加以人工布置而成的自然山水园林王维的辋川别业王维晚年隐居的庄园,位于长安城的东南角的终南山谷里,是利用自然山谷、湖水林木相地而筑的一座自然山水园林。既富有自然之趣,又具有诗情画意。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庐山草堂的建造处处力求素朴而自然,展示出诗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艺术思想。4、 唐长安的风景游览地曲江池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3、文人参与造园,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4、寺观园林普及,同时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世俗化。5、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字记载。6、园林造景的四大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园林的诗情画意开始形成。隋唐时期的园林创新1、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开始形成。2、文人园林开始兴起。3、园林的总体规划有所创新。四、园林的成熟初期 宋为两宋时期,我国园林进入了成熟阶段。写意山水园林、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处于兴盛时期。建筑技术日趋成熟:1)建筑形成了精致秀丽的风格。2)园林建筑和小品,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3)中国式建筑在宋代已达到成熟阶段。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中古时期世界上内容最完整的建筑著作之一,书中总结历代建筑成就,制定了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为以后建筑业确定了楷模。石的运用:叠石的技艺大为提高,出版了多种石谱。绘画艺术:出现了许多文人画家宋徽宗、荆浩、董源、米芾等,绘画作品中注重对意境的追求,形成了宋代词画的新风格。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该时期文人参与造园,促成了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题的造园风格进一步完善成熟。 宋时园林的分布地区,仍是官僚地主集中的城市,北宋主要是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南宋主要是临安(杭州)、吴兴(湖州)、平江(苏州)等地。北宋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京和西京洛阳,东京著名的“四大禁苑”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都城东京的建设)宫城居中,三重城墙及“井”字形的道路系统北宋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大内御苑后苑、寿山艮岳、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城外)、景华苑(城内)等1) 寿山艮岳 寿山艮岳是宋徽宗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皇家园林,规模不大,但造园中运用山水画的总体布局和景观组织方法,把园林空间的营造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造园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极高水平。 它是继西汉太液池之后的另一个里程碑,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位置。万岁山称艮岳,后在其南面建成寿山,就称为寿山艮岳。门前的匾额题名“华阳”,又称华阳宫。1、布局奇巧完全抛弃了中轴对称,一切顺其自然而布置。全园以万寿山为构图中心,南面的寿山和西面的万松岭为辅,形成主从关系,加上巧妙的理水处理,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植物配置考虑到景观的季相变化。2、掇山秀美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绵延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石峰,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园苑开始普遍。3、 理水巧妙 与后期的画论“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相通。 艮岳的理水模仿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形态,以水池为中心,再配以溪流、河道、涧谷、瀑布、潭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4、 建筑丰富艮岳的建筑类型非常丰富,几乎保罗了当时的所有建筑形式。 建筑的造型也较唐代小巧、精致,更好地发挥了造景和观景的双重功能,许多建筑都有题名。 宫殿也不是成组成群布置,而是随地势、因景点的需要建造,注重与环境的融合。5、植物繁多 艮岳的植物种类丰富,除了当地的品种,还从江南、中南、岭南等地引种。 根据记载可知,园中花木繁茂。艮岳的一些景点、景区的植物采用大量的片植,形成以植物为主题的景点。如“海棠川、梅岭、龙柏陂、芦渚、雪浪亭、斑竹麓、椒崖”等。另外,园中还圈养和放养了大量珍禽异兽,为园林增加了自然之趣。6、 借景巧妙 艮岳借景采用内借、外借,远近交辉,使层次更加丰富而深远。远近借景有山南的芙蓉城,使其处于艮岳和寿山之间,别有一番景致。寿山艮岳这种宫苑形式与前代的宫苑不同。寿山艮岳完全是为供皇帝“放怀适情、游心玩思”之用。艮岳的造园思想是以创作山水为骨干,以叠山为构图中心。艮岳创作又是处处体现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构成了写意山水园的典范,艮岳的造园艺术,正如园冶所说“天造地设,自然生成”。2) 延福宫3)金明池概况: 全园以一个大方形水池为中心,池周9里30步,有围墙,设四门,呈规整式布局。北宋的私家园林以洛阳为代表,大多是唐时的旧园改造而成,主要有三种类型:宅园、游憩园、花园。1)宅园A、富郑公园宰相富弼的私园。B、环溪2) 游憩园A、 董氏西园、东园B、 独乐园3) 花园A、归仁园B、李氏仁丰园南宋1、 南宋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皇城外德寿宫沿湖设置:湖北集芳园、玉壶园湖东聚景园湖南屏山园湖中小孤山延祥园2、 南宋的私家园林1) 南园2) 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园以山石之类见长,北园以水景之秀取胜3) 沧浪亭沧浪亭造园概况沧浪亭面积约16亩,全园以山林景色为中心,环山布置建筑,园外水面环绕,“内山外水”是它的特点。苏州园林大多以高墙围合,在墙内掇山掘池。沧浪亭则环山布置建筑,四周环水,借园外景色,并以复廊将墙外的水和院内的山联成一气,是借景的佳例。园内古木参天,富有山林野趣。建筑简朴,漏窗图案精美,营造出清幽古朴的环境氛围,在苏州园林中别具一格。4)网师园网师即渔翁,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清高的。网师园布局概况 园林部分占地约6亩,是一座紧临住宅的中型宅园.中部主园以水池为中心,南面的小山丛桂轩为园中主厅,与蹈和馆及琴室组成园中主宴会建筑群。主体建筑采“小山丛桂则留人”的诗句题名,以喻迎接、款待宾客之意。小山丛桂轩西北为临水的“濯缨水阁”,取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这是主景区的水池南岸风景画面上的构图中心。六角亭“月到风来亭”是池西的风景画面上的构图中心。水池北岸是主景区内建筑物集中的地方。“看松读画轩”与“濯缨水阁”遥相呼应成对景。 看松读画轩之西为临水的廊屋“竹外一枝轩”,取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竹外一枝轩的东南为小水榭“射鸭廊”,它既是水池东岸的点景建筑,又是凭栏观赏园景的场所,同时还是通往内宅的园门。园西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院殿春簃,旧时遍地芍药,每逢春末,这里“尚留芍药殿春风”,因此而得名。位于庭院北面的正厅为书斋殿春簃,屋后置湖石,配以梅、竹等,形成一个精致秀美的后院,西南隅有寒碧泉和一半亭冷泉亭,院中峰石峙列,树木疏朗,景致精巧。网师园水池的处理:水池面积不大,约半亩,水面以聚为主,略呈方形,池东南和西北各有一延伸的水湾,形成水头与水尾。池岸用黄石叠成洞穴状,曲折错落,较低矮,使水面显得开阔,并有“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之意。网师园轴线处理: 水边建筑的轴线延伸交汇于水池中央。 网师园以布局紧凑、空间尺度处理得当取胜。园中建筑造型精巧秀丽,环池错落布置有致;用石按石质不同而分区使用;园内游览道路布置合理,运用障景、透景、对景及空间大小、明暗的对比等造园手法,使得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迂回不尽之致”。是小中见大处理的佳例。院内建筑密度虽大,却有自然之趣。3、 风景游览地西湖“西湖十景”,即: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断桥残雪、雷锋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两宋时期,司马光、苏轼、陆游、欧阳修、苏舜钦等更多的文人参与造园规划设计,使中国山水园林完全写意化。两宋时期文人园林兴盛两宋时期,司马光、苏轼、陆游、欧阳修、苏舜钦等更多的文人参与造园规划设计,使中国山水园林完全写意化。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延伸“壶天”一度被标榜为文人的造园艺术所欲达到的理想境界,以至成为工巧细致的文人园林的代称。宋代的其他园林浙江楠溪江苍坡村,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1、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2、皇家园林受到文人园林地影响,出现了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进一步文人化。4、公共园林比上一代更为活跃和普遍。5、造园创作完成了写诗向写意的转化。“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五、辽夏金园林时期这一时期园林整体上处于维持保护时期,仅京都地区山水宫苑有所发展,但无太大创新。1、 辽南京2、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的八角形陵台是西夏王陵的标志,俗称东方金字塔。3、金中都改名“中都”4、 金离宫御苑大宁宫5、 金行宫御苑玉泉山行宫六、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我国诗情画意的山水园进入大规模、高档次、高质量、全面发展阶段。(插小结)商周时期自然崇拜与皇家宫苑的胎生秦汉时期秦汉宫苑及时代文化精神的嬗变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走向与私家园林的诞生隋唐时期宏大兼容的唐型文化及其蜕变与士人园林走向成熟宋朝时期封闭、内倾、淡雅的宋型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文化冲突中的辽金元园林明朝时期传统文化鼎盛时期的明代园林清朝时期盛极而衰和传统园林文化的异化元:一个少有建树,却承前启后的时代元的园林发展(162、90)1、上都开平(内蒙古)2、大都燕京(北京)大都的规划3、大内御苑太液池(承前启后)4、私家园林狮子林(苏州古园)5、寺观园林西元寺(苏州古刹)明:明代是我国造园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的园林发展(276年)1、都城应天府(建康、金陵、南京)2、都城北京3、大内御苑西苑(三海禁苑)4、大内御苑万岁山(景山)5、私家园林北京清华园6、私家园林影园(扬州)7、私家园林瞻园(南京)8、明十三陵清:园林美学思想趋于成熟。出现了很多园林理论著作。计成园冶、王世贞古今名园别墅、文震亨长物志、李渔闲情偶寄。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清的园林发展(267年)1、都城北京(沿承明制,改承天门为天安门)2、皇家园林西苑三海、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3、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瘦西湖、耦园、怡园、环秀山庄、半亩园、余荫山房“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经典园林元1、元大都燕京(北京)南京 中都 元大都 北京2、太液池(元)大内御苑 池中三个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 “一池三山”传统模式。万岁山、圆坻、屏山。万岁山上最大建筑为万宁宫,改名为广寒殿。其侧建有三桥。圆坻为夯土筑成的圆形高台,上建仪天殿。屏山最小,在圆坻之南,“上植木芍药”。3、 狮子林(元)私家园林循墙廊到达园中各处,这是狮子林在布局上的特色。狮子林造园手法的不足:池面划分缺少重心,池中假山,轮廓琐碎,叠石零乱,缺乏自然感,园中树立巨大奇特的湖石,模拟动物形象,这种叠石意境,与反映名山大自然风光的叠石意境,极不相同的。狮子林未能将不同意境,划分互不干扰的不同景区,也是失败之处。经典园林明清1、大内御苑西苑(明清三海)西苑发展概况:金中都北郊离宫大宁宫元大内御苑太液池明大内御苑西苑三海清大内御苑西苑三海明西苑要点:水面大约占全园面积的二分之一。石拱桥“玉河桥”跨湖,桥的东、西两端各建牌楼“金鳌”、“玉蝀”,故又名“金鳌玉蝀桥”;石拱桥“太液桥”连接团城与琼华岛,桥之南、北两端各建牌楼“堆云”、“积翠”,故又名“堆云积翠桥”。南海中堆筑大岛“南台”。南台一带林木深茅,沙鸥水禽如在镜中,宛若村舍田野之风光。皇帝在这里亲自耕种“御田”,以示劝农之意。清西苑:重要的营建有两次: 一、顺治八年,拆除琼华岛山顶上的主体建筑广寒殿和四周的亭子,修建了巨型喇嘛塔和佛寺。2、 乾隆年间,除了对北海琼华岛的大部分建筑物进行重修之外,在北海的东北岸、北岸营造了许多建筑。清中、末西苑的发展:*西苑的范围缩到三西岸,仅保留了沿岸的一条狭长地带,并且加筑了宫墙。*西苑的面积缩小了,水面占去三分之二。北海与中海之间亦加筑宫墙,西苑更明确地划分为北海、中海、南海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 西苑北海景区主要景点:团城琼花岛/小白塔(全园构图中心,是全园的制高点和标志。)画舫斋/濠濮间静心斋(镜清斋):一座典型的园中之园A 镜清斋园林进深处理 通过这种多层次既隔犹透的空间处理,景区的南北进深看起来就比实际深远得多,这是此园设计最成功的地方。B 轴线的处理九龙壁五龙亭:中为天象(圆形亭),两侧为地象(方形亭)。从东起五亭名为;滋香、澄祥、龙泽、涌瑞、浮翠观音殿方亭型建筑,边长35.3米,面积1246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方亭。北岸佛寺建筑2、行宫御苑静明园静明园总体山不仅山嵌水抱,而且创造了以五个小型水景园而环绕、烘托一处天然山景的别具一格的规划格局。整个园子景随境异,很富于江南丘陵水网地貌的婉约情调。静明园玉峰塔(玉泉山塔)小结 玉峰塔是静明园的制高点. 玉泉山秀丽的山形因此而益发显得凝练生动,成为西北郊诸园的借景对象和风景区内成景的主题之一。 玉峰塔之于玉泉山,有如画龙点睛之笔。3、离宫御苑圆明园乾隆时圆明、长春、万春号称三园。由圆明园总管大臣统辖,故后人就将三园总称为圆明园 “万园之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布局特色:1)大范围的平地造园2)小园集群的规划布局3)园中之园的布置方式4、离宫御苑清漪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景点:园中园-谐趣园、宫殿区-东宫门、前山中央建筑群-佛香阁、南湖岛-十七孔桥、西堤-玉带桥、苏州买卖街5、 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明清皇家园林的造园总说1、风格更趋向于宏伟浑厚、雍容华贵,展现出古代苑囿的风貌。 2、多与离宫相结合,位于郊外。3、造园布局完全是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与利用天然山水而加以改造的天然山水园。4、集仿各地名园名胜于园中。5、多采用“集锦式”的规划方式。七 、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明清私家园林苏州著名的私家园林沧浪亭宋人遗风今犹在网师园小而完整的作品耦 园 枕波双隐传佳话拙政园 大家气象的园林典范狮子林 深藏禅意的假山迷宫环秀山庄 深山幽壑入小园留 园留得名园毓奇峰艺 圃 清悠坦荡的名人遗泽 留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1997年与拙政园、网师园及环秀山庄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留园中区的总体布局,采用“前厅后山,隔池相望”的布置,为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中所多见。东部冠云峰高5.6米,苏州诸园最高的湖石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外形有瘦、透、皱、漏的特点。留园的景观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丰富的石景,山势自然,峰石奇秀;二是变化多样的空间处理艺术,空间的高低、虚实、明暗、收放等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拙政园:“拙政”一词来源于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田鬻(yu)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表示了园主对官场的厌恶与清高自赏的情怀。拙政园几个主要景点分析1) 远香堂:取自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2) 雪香云蔚亭、待霜亭(北山亭)、荷风四面亭3) 小飞虹: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4) 香洲: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5)留听阁“留得残荷听雨声”6)与谁同坐轩临水扇面小亭“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北寺塔被借景入园,这是中国园林借景中的最著名的实例之一。环秀山庄:环秀山庄占地不大,其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 据载,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留世之作。假山占地不足半亩,但崖道、山洞、曲涧、石室、磴道、幽谷、峰峦、危径、绝壁曲折环绕,婉转多姿,变幻莫测,极尽万壑千岩之妙趣,素有“天然图画”之称。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岭南)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按园址分:自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明清江南园林特点:1、多与住宅相连,占地面积不大。2、水是园林的重要要素,布局多以水池为中心,且理水手法多样。3、堆石叠山是江南园林“城市山林”主景。4、建筑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既是观赏对象,又是造景的重要手段。5、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题材,植物运用着重于造景需要。专题一:我国造园艺术论著及造园匠师一、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论著1、计成与园冶园冶是明末计成撰写的一部造园学专普,在国内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曾传至日本,被称为夺天工,为日本学者誉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是一部较完整较系统的造园艺术和技巧的理论著作。园冶一书共分三卷十篇,包括“兴造论”和“园说” 两部分。兴造论兴造论的中心内容是造园要能“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的基本原则“因借”、“体宜”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准则。“因”是因地制宜;“借”是借园外之景 ;“体宜”就是各种分寸掌握得当,景物处理自然贴切。园说分为十篇立论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其中“相地”、“掇山”和“借景”三篇最为重要,是全书的精华,关于园林方面的立论;第二篇到第七篇,即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其六篇,都是就园林建筑方面立论的。 计成提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构思。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它既是我国园林艺术创造要达到的境界,也是我国古代造园原理中一条重要原则。 相地:计成在首篇相地篇中阐明了造园要构园得体,首先必须相地合宜。计成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之类山林地造园:计成认为最胜,是造园的理想用地江湖地造园:是最讨巧的用地。掇山:书中讲到园林掇山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峭壁山等等。计成叙述了石料的使用分为三等:顽夯的石块堆在假山下部;渐高,则石形渐多皱纹;瘦漏玲珑的石块应放在最佳位置,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借景:借景的手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 文震亨长物志3、 李渔一家言其中关于利用窗孔作画框构成“无心画”以及堂联斋匾的做法能独具匠心,饶有趣味。 2、 明清的造园匠师1、 米万钟(明)人称“米家四奇” “园、灯、石、童”。2、 陆叠山(明)3、 张琏和张然 (清)4、 李渔 (清)5、戈裕良 (清)苏州的环秀山庄6、石涛 天人合一 仿自然山水格局 诗情画意 舒适宜人 巧于因借 循序渐进 小中间大 委婉含蓄 园中园 院落组合 山环水绕 庭院深深深几许 借景寓情8、 西方古代造园西方园林历史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罗马、中国建章宫中古时期(公元5001400年)拜占庭、意大利修道院、法国式城堡、西班牙伊斯兰园、中国辋川别业、沧浪亭、三海、日本毛越寺庭园、西芳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001650年) 意大利台地园、中国拙政园、寄畅园、日本龙安寺欧洲勒诺特尔时期(公元16501750年) 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中国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日本桂离宫自然风景式时期(公元1750年1850年)英国风景式园林、法国、德国,中国瘦西湖、广东清晖园现代公园时期(公元1850)美国城市公园的发展西方园林总述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代表,它们同时也代表着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这两大造园样式。古埃及园林类型、宅园、圣苑 大片的林地围合着雄伟而有神秘感的庙宇建筑,形成附属于神庙的圣苑。、墓园古罗马的造园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贝古城万神庙宅园柱廊园从庞贝古城遗址中可以看出:古罗马的宅园通常由三进院落构成: 迎客的前庭(通常有简单的屋顶) 列柱廊式中庭(供家庭成员活动的庭院)露坛式花园。9、 中古时期造园中世纪文化是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主要园林形式有:城堡式庄园寺庙式庭园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根据文艺复兴各个时期流行的主要园林风格的差异,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划分为三大类型:美第奇园林文艺复兴初期台地园林文艺复兴中期巴洛克园林文艺复兴后期美第奇园林:文艺复兴初期那些最著名的别墅庄园都是为美第奇家族的成员建造的,且具有相似的风格和特征。所以,我们称这一时期的别墅庄园为美第奇式园林。代表作品美第奇庄园台地园:由于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把庄园筑在山坡上,确当地运用了这一地形辟出台地,就产生了在结构上称做台地园的形式。代表作品兰特庄园(兰台庄园)兰台庄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园的中轴线。台地园的布置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室外室内更舒适,因此把园地看作室外的起坐间,当作建筑的一个露天部分处理,在布置上就采用整齐的格局和建筑设计的原则。各个台地内部形式的规划,大抵采用方与圆的结合,下层台地部分多用绿丛植坛,表现图案的美。巴洛克式庄园:几何形图案、模纹花坛,细部对称的运用,已占主要地位。矫揉造作巴洛克式水剧场位于伊索拉.贝拉庄园。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风格特征1、文艺复兴初期多流行美第奇式园林。选址比较注重丘陵地和周围环境,要求远眺、俯瞰等借景条件。2、文艺复兴中期多流行台地园林。选址也重视丘陵山坡,依山势辟成多个台层。3、文艺复兴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受巴洛克建筑风格影响,园林艺术也具有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十一、欧洲勒诺特尔时期造园安德烈勒诺特尔这位被誉为“王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的园林艺术大师应运而生,他创造性地开创了勒诺特式园林,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地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勒诺特尔弟子勒布隆与德扎利埃合著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被看作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代表作凡尔赛宫苑凡尔赛宫苑的兴造,代表着当时法国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上的最高成就。总体规划:总体布局采取明显的中轴线,这条轴线就是整个构图的中枢。大规模突出纵中轴线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形大运河均衡对称的布局创造广场空间丛林背景以水贯通全园凡尔赛宫苑的园中园特里阿农宫苑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实例2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走向成熟。园中以运河作为全园的主要横轴,是勒诺特尔的首创,以后成为勒诺特尔式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水体处理方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风格特色1)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之上的主题思想。2)在园林构图上,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4)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5)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6)在水景创作上,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7)在植物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且多集中栽植,构成天幕式的丛林作为花园广阔的背景。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9)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等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诺特尔 代表园林:凡尔赛宫苑、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枫丹白露城堡花园12、 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1、 庄园园林化时期2、写意式园林时期3、“园艺派”时期英国风景式园林的代表者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过渡的典型代表人物。威廉肯特完全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成为真正的自然风景园林的创始人。朗斯洛特布朗继肯特之后成为英国园林界泰斗,被誉为“大地的改造者”。胡弗莱勒普顿18世纪后期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大师,主张风景园林要由画家和造员家共同完成。威廉钱伯斯极力传播中国园林艺术风格。布里奇曼在造园中首创了”哈哈墙“,即在园边不筑墙而挖一条宽沟,既可以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