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急救 防护_第1页
触电急救 防护_第2页
触电急救 防护_第3页
触电急救 防护_第4页
触电急救 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作业安全技术 第一章电力系统简介 电能在生产 输送 分配 使用及控制方面 都较其它形式的能量优越 所以在工农业生产 科学实验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 电工的任务和作用电工主要是为电力系统投入运行及应用服务 从发电到用电的许多环节中 都包含了电工的辛勤劳动 电工承担着供电线路 电力设备 生产设备的电气安装和维修以及变配电系统的值班工作等 二 电力系统由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将一些发电厂 升降压变电所和电力用户联系起来的升压输电 降压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电力系统示意图 一 电能的生产 输送和分配1 发电发电即电能的生产 生产电能的工厂称为发电厂 发电厂按所用的能源不同 可分为火力发电厂 水力发电厂和原子能发电厂 目前 世界上由电厂提供的电力 绝大多数是交流电 电力的质量指标除电压外 尚有对频率的质量要求 我国规定电力系统的交流电标准频率为50赫兹 它被称为工频 2 升压由于考虑发电机的绝缘结构和运行安全等因素 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能很高 一般都在10 5kv以下 要把这样低电压的电能输送到数百公里外 将损耗很多的电能 因此 必须经过升压变压器 将电压升高到35 500kv 目前我国常用的输电电压等级有 35kv 110kv 220kv 330kv 和500kv等多种 3 输电输电是指电力的输送 输电的距离越长 输电电压就要升得越高 一般情况下 输电距离在50km以下的 采用35kv电压 在110km以下的 采用110kv电压 超200km的 采用220kv或更高的电压 输电线路一般采用架空线路 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采用不同杆塔 35kv线路 通常采用混凝土杆 每个支撑点上用2 4个悬式绝缘子串联起来支撑导线 110kv线路 主要采用铁塔架设 每个支撑点上用7 9个悬式绝缘子串联起来支撑导线 220Kv以上线路 通常采用铁塔架设 每个支撑点上用13个以上悬式绝缘子串联起来支撑导线 因此 根据杆塔构造和绝缘子的多少就可以判断架空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 4 变电变电即变换电网的电压等级 变电输电电压的变换和配电电压的变换 前者称为变电站 所 后者称为变配电站 所 如果只具备配电功能而无变电设备的 则称为配电站 所 变电所有升压变电所与降压变电所之分 根据供电的范围不同 变电所可分为一次 枢纽 变电所和二次变电所 一次变电所是从110KV以上的输电网受电 将电压降到35KV 110KV 供给一个大的区域用电 二次变电所 大多数从35 110V输电网络受电 将电压降到6 10KV 向较小范围供电 5 配电配电即电力的分配 常用的配电电压有10kv或6Kv高压和380v 220v低压两种 用电量大的用户 也可用35kv高压或110kv超高压直接供电由10KV或6KV高压供电的用户称为高压用户 由380 220V低压供电的用户称为低压用户 低压配电线路是指经配电变压器 将高压10KV降低到380 220V等级的线路 6 用电根据用户用电的性质不同 负荷分为三级 1 一级负荷 对于该级负荷的用户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 或将损坏主要设备且长期难以修复 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如大型医院 炼钢厂 石油提炼厂或矿井等 对第一类负荷应有两个或以上独立电源供电 2 二级负荷 对于该级负荷的用户 中断供电将会造成大量产品报废 或致使复杂的生产过程出现长期混乱 或致使生产上造成重大损失 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重要公共场所秩序的混乱 如化纤厂 大型体育馆 剧场等 对第二类负荷尽可能要有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 3 三级负荷除一 二级负荷以外的其它用户 均属三级负荷 三类负荷对供电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可以非连续性地供电 如小市镇公共用电 机修车间等 通常用一个电源供电 对一 二级负荷 要求供电系统在线路发生故障时 仍保证其连续供电 对三级负荷所提供的电力 允许供电系统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可暂时停电 二 电工在为电力系统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三个保证 1 确保人身安全 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2 确保设备安全 避免设备烧毁 3 确保电网安全 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或电网瘫痪 常见的低压供电系统 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 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三相绕组的接法通常采用星形联接方式 当从中性点引出中性线时 就形成了三相四线制系统 V W O U相 U线 相线 火线 相线 火线 中性线 相线 火线 第二章触电与急救 用电事故最常见的是触电和触电引起的伤亡事故 近年来的职工因工死亡事故统计资料表明 全国触电死亡人数约占工伤死亡总人数的10 15 在触电死亡人数中 电工约占15 而用电人员约占85 电气安全的严峻性 技术先进的国家每发20亿度电才触电死亡1人 而我国每发1亿度电触电死亡就超过1人 安全用电水平高的国家 每100万工农业用电人口中触电死亡0 5 1人 我国的统计数字为每100万人口触电死亡10人左右 据有关部门统计 在全国工矿企事业单位因公死亡人数中 触电死亡占6 8 左右 居第5 6位 根据近年来我国的统计数字 高 低压电力系统中的触电死亡人数 低压占80 以上 而企业中又以低压系统和低压设备所占比重最大 因此用电安全更有其重要性 据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 和北京市公安局 消防局历年统计数据显示 在我国近年来累计发生的火灾事故中 由于电线短路 超负荷 接触不良等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一直据各类火灾之首 占每年火灾总数的28 左右 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起电器火灾事故发生 据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统计2001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火灾事故1448起 而电器引起的火灾共发生462起 占全省火灾总数的31 9 将近1 3 我国因触电造成死亡的人数每年均超过3000人 而在因触电或因电引起的火灾中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资料 电气事故的特点1 电气事故危害大2 危险直观识别难3 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4 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 一方面 电气事故的机理除了电学之外 还涉及许多学科 因此 电气事故的研究 不仅要研究电学 还要同力学 化学 生物学 医学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 在电气事故的预防上 既有技术上的措施 又有管理上的措施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在技术方面 预防电气事故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电气安全技术 研究新出现电气事故的机理及其对策 开发电气安全领域的新技术等 在管理方面 主要是健全和完善各种电气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 电气事故的共同原因是安全组织措施不健全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 实践表明 即使有完善的技术措施 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组织措施 仍然会发生电气事故 因此 必须重视防止电气事故的综合措施 第一节触电事故种类与方式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其结构方式和伤害方式有很多不同之处 总体上可划分为两类触电事故 六种触电方式 一 触电事故种类按照触电事故的结构方式 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 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 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 50mA即可致命 绝大多数 大约85 以上 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伤害人体内部 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致命电流较小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 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 是指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 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 是指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 而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 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 电伤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触电伤亡事故中 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 电烧伤约占40 尽管大约85 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 但其中大约70 的含有电伤成分 对专业电工自身的安全而言 预防电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 电伤 电烧伤是电流热效应造成的伤害 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 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 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上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伤害 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 前者是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 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 后者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 包含熔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 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电弧温度高达8000 以上 可造成大面积 大深度的烧伤 甚至烧焦 烧掉四肢及其它部位 大电流通过人体 也可能烘干 烧焦机体组织 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 直流电弧的烧伤较工频交流电弧严重 发生直接电弧烧伤时电流进 出口烧伤最为严重 体内也会受到烧伤 与电击不同的是 电弧烧伤都会在人体表面留下明显痕迹 而且致命电流很大 电伤 电伤 电伤 电伤 电伤 电伤 电伤 电伤 皮肤金属化 是在电弧的作用下 金属熔化 汽化 金属微粒渗入皮肤 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 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电烙印 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 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 光泽 表皮坏死 失去知觉 机械性损伤 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 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 骨折等伤害 电光眼 是发生弧光放电时 由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二 触电方式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 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其它还有 间接接触电压触电 感应电压触电和剩余电荷触电 1 单相触电是指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单根带电体 此时流过人体的电流路径为 相线 人体 大地 中性点 低压电网通常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接线方式 1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Ir Ux Rg Rr Ux Rr Rr Rg 220 1700 4 129mA 30mA 安全电流 与人体电阻比接地体电阻很小 电压几乎全部加在人体上 如果穿上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通过人体电流就会很小 Rg 2 流经人体的电流强度的大小 Ib U相 Rb R0 220 1700 4 129mA 30mA 安全电流 2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电流经过人体与其他两相的对地阻抗Z而形成回路 通过人体的电流Ir取决于电压 人体电阻和导线对地绝缘阻抗 如果导线对地绝缘较好 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较小 2 两相触电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根导线 此时 电流从一根相线通过人体流入另一根相线 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发生两相触电时 如线电压为380V 则流过人体的电流高达268mA 只要经过0 186s就可能致人于死地 50mA s 但一般发生的几率较小 3 跨步电压触电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或线路一相落地时 故障电流就会从接地点向四周扩散 形成电压梯度 离接地点越近 电位越高 电位梯度越高 离接地点20米外 电位近似为0 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 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 就是跨步电压 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 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在20米内 人体两脚之间 0 8米 电位差形成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流过人体两腿 人体两腿抽筋倒地 电流流过人体重要器官2秒可能死亡 安规 规定 发生接地后 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米内 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米以内 进入时必须穿绝缘靴 戴绝缘手套 接地故障电流入地点附近地面电位分布 电位0 20米 高电位点 电位0 导线断落落地 1 电流经接地体或导体落地点呈半球形向地中流散 2 在距电流入地点越近的地方 电位越高 在距电流入地点越远的地方 电位越低 3 在离开电流流入点20m以外的地方 电位接近于0 8 10m以内不要进入 导线断落落地 高电位点 下列情况和部位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 带电导体 特别是高压导体故障接地处 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 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正常时有较大工作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 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 极大的流散电流在其接地装置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高大设施或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 极大的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跨步电压的大小受接地电流大小 鞋和地面特征 两脚之间的跨距 两脚的方位以及离接地点的远近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跨步电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由于地面电位分布的复杂性 几个人在同一地带 如同一棵大树下或同一故障接地点附近 遭到跨步电压电击时 完全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后果 脱离跨步电压的方法断开电源穿绝缘靴或单脚着地跳到触电者身边 紧靠触电者头或脚把他拖成躺在等电位地面上 即可就地静养或进行抢救 4 间接接触电压触电是指人站在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设备旁边 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时 其手脚之间所承受的电压 由接触电压引起的触电称为接触电压触电 如图 中间电动机绝缘损坏 外壳带电电位相同 但地电位不同 右边人承受的接触电压等于电动机外壳电位与地电位差 接近于零 左边人承受的接触电压几乎为相电压 人体距离接地极越近 L越小 则受到的接触电压越小 离得越远 L越大 接触电压越大 在安装接地网时 应考虑一个车间 一个变电站和生产装置的所有设备均设接地体 或在地面下埋设接地网 这是防止接触电压触电的有效措施 20m 对地电压 距离 m 100 接触电压 电位分布 5 感应电压触电由于带电体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作用 会在靠近带电体停电设备或金属导体感应出一定的电压 它的大小决定带电体的电压强度和靠近带电体的平行距离 感应电压触电在实践中常有发生 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在强 弱电系统互相靠近的线路上 由于形成感应电压 可能引起弱电系统设备烧毁 靠近高压的未做接地的金属体 如 金属门窗 金属导线等 由于在强电场的作用下 也会产生感应电压 6 剩余电荷触电电容器以及具有一定电容的设备 都有 存储 电荷的能力 停电时 如果人触及就会形成放电回路 存储 的电荷放电产生的电流流经人体而使人触电 下述设备其电容性不可忽视 1 电容器 2 电力电缆 3 容量较大的电动机 发电机 变压器等 对于上述设备 在以下几种情况时 其相间或相对地间 所存在的残余电荷是不可忽视的 1 在它们刚退出运行时 2 对它们刚做过绝缘测试后 3 对它们刚做过耐压实验后 从安全防护角度而言 对它们进行检修或测试前 先要放电 放电时 一般方法是用放电棒先做各极对地放电 在做极间放电 在做各极对地放电时要轮流反复进行 对于刚退出运行的电容器组 要在原有的自动放电装置上 经过不少于三分钟的自动放电 然后再补充上述的人工放电 以使残余的电荷放掉 第一节触电事故种类与方式 第二节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1 电流作用机理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部细胞组织的正常工作 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电流作用还包括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 2 作用征象小电流通过人体 会引起麻感 针刺感 压迫感 打击感 痉挛 疼痛 呼吸困难 血压异常 昏迷 心律不齐 窒息 心室颤动等症状 数安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 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烧伤 3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触电的危险程度同很多因素有关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电流通过人体的不同途径 电流的种类与频率的高低 人体电阻的高低 其中 以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为主要因素 通过人体的电流量对电击伤害的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 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 致命的危险就越大 对于工频交流电 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 人体呈现不同的状态 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 感知电流 成年男性1 1mA 女性0 7mA 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刺痛 直流感知电流为5mA 摆脱电流 成年男性16mA 女性10 5mA 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直流摆脱电流为50mA电流大于感知电流时 发热 刺痛的感觉增强 电流大到一定程度 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 发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 不能自行摆脱电源 安全电流 使人不发生心室颤动的最大人体电流 在一般的场合可以取30m 为安全电流 即认为30m 是人体可以忍受而又无致命危险的最大电流 而在高危场合应取10m 为安全电流 在水中或者在高空应选5m 为安全电流 致命电流 30mA以上有生命危险 50mA以上可引起心室颤动 100mA足可致死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平均值为75次 分钟 当发生心室颤动时心率将达1000次 分钟 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 大都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 心室颤动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对人体的影响通电时间愈长 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 电击伤害程度就愈大 这是因为 通电时间愈长 能量积累增加 就更易引起心室颤动 在心脏搏动周期中 有约0 1秒的特定相位对电流最敏感 因此 通电时间愈长 与该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就愈大 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也便越大 通电时间愈长 人体电阻会因皮肤角质层破坏等原因而降低 从而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 受电击的伤害程度亦随这增大 通电时间长短 触电电流大小与触电时间的乘积 称为电击能量 来反映触电的危害程度 一般超过50mA s 毫安 秒 时人就有生命危险 电流通过人体不同途径的影响电流流经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而致死 较大的电流还会使心脏即刻停止跳动 在通电途径中 以从手经胸到脚的通路为最危险 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危险性较小 电流纵向通过人体要比横向通过人体时 更易发生心室颤动 因此危险性更大一些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系时 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而造成呼吸抑制 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头部 会使人昏迷 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电流通过脊髓时会使人截瘫 电流从人体的左手流经至前胸时 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 电流种类 电源频率对人体的影响相对于220V交流电来说 常用的50 60Hz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 频率偏离工频越远 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越轻 在直流和高频情况下 人体可以耐受更大的电流值 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依然是十分危险的 电流频率一般来说 50 60Hz工频交流电对人体伤害最为严重 触电伤害与其他关系 人体电阻高低的影响人体触电时 流过人体的电流 当接触电压一定时 由人体的电阻值决定 人体电阻越小 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也就越危险 人体电阻包括体内电阻和皮肤电阻 体内电阻基本上不受外界影响 其数值一般不低于500 皮肤电阻随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使人体电阻也在很大范围内有所变化 一般人的平均电阻值是1000 3000 人体电阻 一般认为人体电阻为1000 2000欧姆 不计皮肤角质层电阻 与电压的关系不同条件下人体电阻 4 触电事故规律 1 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6 9月事故最多 2 低压触电事故多 3 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4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5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 6 不同行业 不同年龄 不同地域触电事故各不相同 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统计资料表明 每年二三季度事故多 特别是6 9月 事故最为集中 主要原因为 一是这段时间天气炎热 人体衣单而多汗 触电危险性较大 二是这段时间多雨 潮湿 地面导电性增强 容易构成电击电流的回路 而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 容易漏电 其次 这段时间在大部分农村都是农忙季节 农村用电量增加 触电事故因而增多 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 低压触电事故远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 其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远远多于高压设备 与之接触的人比与高压设备接触的人多得多 而且都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应当指出 在专业电工中 情况是相反的 即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 不但接触电阻小 而且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 另一方面 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 工作条件差 设备和电源线都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 此外 单相携带式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容易接错 也会造成触电事故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大量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 很多触电事故发生在接线端子 缠接接头 压接接头 焊接接头 电缆头 灯座 插销 插座 控制开关 接触器 熔断器等分支线 接户线处 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 接触电阻较大 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大量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 有85 以上的事故是由于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 安全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善 操作者素质不高等 不同行业触电事故不同 冶金 矿业 建筑 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现场经常伴有潮湿 高温 现场混乱 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以及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因素 以致触电事故多 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触电事故不同 中青年工人 非专业电工 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人是主要操作者 经常接触电气设备 而且 这些人经验不足 又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其中有的责任心还不够强 以致触电事故多 不同地域触电事故不同 部分省市统计资料表明 农村触电事故明显多于城市 发生在农村的事故约为城市的3倍 总结 1 从造成事故的原因上看 由于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安装不符合要求 会直接造成触电事故 由于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 使绝缘损坏而漏电 又没有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也会造成触电事故 由于制度不完善或违章作业 特别是非电工擅自处理电气事务 很容易造成电气事故 接线错误 特别是插头 插座接线错误造成过很多触电事故 高压线断落地面可能造成跨步电压触电事故等等 应当注意 很多触电事故都不是由单一原因 而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的 2 触电事故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 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 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 但对于专业电气工作人员来说 情况往往是相反的 因此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触电事故的规律 为做好电气安全工作积累经验 第三节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八字方针 迅速 就地 准确 坚持 迅速 争分夺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就地 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 千万不要长途送往供电部门 医院抢救 以免耽误抢救时间 从触电时算起 1min以内及时抢救 救生率90 左右 1 4min以内抢救 救生率60 超过10min 希望甚微 准确 人工呼吸法的动作必须准确 坚持 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努力去抢救 平时要对员工进行触电急救常识的宣传教育 对与电气设备有关的人员还应进行必要的触电急救培训 触电失去知觉后进行抢救 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必须耐心持续地进行 只有当触电者面色好转 口唇潮红 瞳孔缩小 心跳和呼吸逐步恢复正常时 才可暂停数秒进行观察 如果触电者还不能维持正常心跳和呼吸 则必须继续进行抢救 触电急救应尽可能就地进行 只有条件不允许时 才可将触电者抬到可靠地方进行急救 在运送医院途中 抢救工作也不能停止 直到医生宣布可以停止为止 抢救过程中不要轻易注射强心针 只有当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时 才可使用 低压触电事故 在各用电部门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 患者往往迅即进入 假死 状态 心跳 呼吸停止 若抢救不及时 就会导致死亡 所以系统地分析影响触电危险程序的因素 熟练掌握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对触电者的现场急救 一是要争分夺秒 二是救治方法要得当 三是医生诊断为死亡之前 救治必须坚持不间断地进行 脱离电源触电急救 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越快越好 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 伤害越重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 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 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在脱离电源时 救护人员既要救人 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 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伤员 因为有触电的危险 如触电者处于高处 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 因此 要采取预防措施 对各种触电场合 脱离电源采取如下措施 三 触电急救 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1 低压设备上的触电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 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 如 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 拔除电源插头 切触电地点附近远离电源点 可用绝缘良好的电工工具剪断电线 如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 剪断电线要分相 一根一根地剪断 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进行 挑导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使用绝缘工具 如干燥的木棒 木板 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 拽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 将其拖开 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 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 垫用干燥的木板或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 以隔绝电源 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 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2 高压设备上触电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 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 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 戴绝缘手套 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 解脱触电者 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三 触电急救 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3 架空线路上触电对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时 如系低压带电线路 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的 应迅速切断电源 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 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 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 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 如系高压带电线路 又不可能迅速切断开关的 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长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 使电源开关跳闸 抛挂前 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 另一端系重物 但抛掷短路线时 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身安全 不论是何线电压线路上触电 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他有电线路的可能 4 断落在地的高压导线上触电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 如尚未确证线路无电 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 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 前 室内不能接近断线点4米 室外不能接近断线点8米的范围内 以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 10m以外 并立即开始触电急救 只有在确定线路已经无电时 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 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脱离电源的注意事项 1 救护者一定要判明情况 做好自身防护 2 在触电人脱离电源的同时 要防止二次摔伤事故 3 要避免扩大事故 如果是夜间抢救 要及时解决临时照明 以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1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 但有些心慌 四肢发麻 全身无力或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 但已清醒过来 应使触电者应使其就地躺平安静休息 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严密观察 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2 触电伤员神志不清者 应使触电者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就地仰面躺平 确保其气道通畅 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 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 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如已经失去知觉 但心脏还在跳动 还有呼吸 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 腰带 如果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 并迅速请医生到现场诊治 3 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 无知觉 无呼吸 但心脏有跳动时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有呼吸 但心脏停止跳动 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4 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很严重 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 瞳孔放大 失去知觉 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5 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要有耐心 并坚持抢救 直到把人救活 或者确诊已经死亡时为止 6 在送医院抢救途中 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呼吸 心跳情况的判定1 触电伤员如意丧失 应在10s内用看 听 试的方法 判定伤员的呼吸 心跳情况 看 伤员的胸部 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 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 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 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 左或右 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博动 2 触电者死亡的几个象征 1 心跳 呼吸停止 2 瞳孔放大 3 尸斑 4 尸僵 5 血管硬化 这五个象征只要1 2个未出现 应作假死去抢救 触电急救 假死 的表现形式 听 看 拭 假死 表现形式与珍断方法 触电急救 听 看 试 图示 心肺复苏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 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心肺复苏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1 通畅气道触电伤员呼吸停止 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 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 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 取出异物 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 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 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 两手协同头部推向后仰 舌根随之抬起 气道即可通畅 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 头部抬高前倾 会加重气道阻塞 并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 甚至消失 图5 2仰头抬颏法 2 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 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 救护人员深吸气后 与伤员口对口紧合 在不漏气的情况下 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 每次1 1 5s 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 可定断心跳已经停止 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 正常口对口 鼻 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 以免引起胃膨胀 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 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 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 应及时纠正 触电伤员如牙紧闭 可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 要将伤员嘴唇紧闭 防止漏气 触电急救 口对口人工呼吸 要注意吹气时一定要使触电者胸部有起伏 否则说明气体未吹入 就需要找出原因继续进行 直至触电者有了反应 触电者脸色好转 方可等待恢复 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 若口中不能通畅 可捏住触电者的嘴 施行口对鼻吹气法 施行方法同上 触电者如果是儿童 可小口吹气 以免肺泡破裂 a 触电者平卧姿势 b 急救者吹气方法 c 触电者呼气姿态 3 胸外按压 1 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 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为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助弓下缘向上 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 两手指并齐 中指放在切迹中点 剑突底部 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 置上胸骨上 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图5 4胸外心脏按压法 2 按压姿势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正确的按压姿势应符合以下要求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 救护人员或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 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 两臂伸直 肘关节固定不屈 两手掌根相叠 手指翘起 不接触伤员胸壁 以髋关节为支点 利用上身的重力 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 5cm 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压至要求程度后 立即全部放松 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 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图5 5胸外心脏按压法 胸外心脏挤压法 a 急救者跪跨位置 b 急救者压胸的手掌位置 c 挤压方法示意 d 突然放松示意 3 操作频率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度进行 每分钟80次左右 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挤压时要有节奏 不能紧一下慢一下 触电者如果是儿童 可以只用一只手挤压 用力轻一些 每分钟挤压100次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其节奏为 单人抢救是 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 15 2 反复进行 双人抢救时 每按压5次后另一人吹气1次 5 1 反复进行 3 操作频率 按压吹气1min后 应用看 听 试方法在5 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 则暂停胸外按压 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接着5s吹气一次 如脉膊和呼吸均未恢复 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方法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 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 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 7s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 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五 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 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 如确有需要移动时 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 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 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还应继续抢救 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终止 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抢救后均已恢复 可暂停心肺复苏方法操作 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 应严密监护 不能麻痹 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初期恢复后 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 跳动 应设法使伤员安静 注意事项 1 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 2 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 配电板 闸刀开关 按扭开头 插座 插销以及导线等 必须保持完好 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3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接零装置 保证连接牢固 4 在移动电风扇 照明灯 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 必须先切断电源 并保护好导线 以免磨损或拉断 5 在使用手电钻 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 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 导线被拉断 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6 在雷雨天 不要走进高压电杆 铁塔 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 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 周围10米之内 禁止人员进入 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 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7 对设备进行维修时 一定要切断电源 并在明显处放置 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 的警示牌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 第一节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绝缘 屏护 电气间隙 安全距离 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绝缘 狭义的绝缘防护是指以防止人身触电为目的的绝缘防护 包括电气设备 电动工具或用具的绝缘防护 绝缘工器具 用具 一般绝缘防护就是指这一种 绝缘就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或隔离起来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 使电流能按预定的方向流动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 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绝缘防护实例如导线的绝缘层 线路中使用的绝缘子 绝缘胶带 见下表 绝缘防护的实例 绝缘防护的实例 绝缘材料的分类 1 气体绝缘材料 空气 氮气 二氧化碳 六氟化硫等 2 液体体绝缘材料 矿物油 硅油等 如变压器油 断路器油 电缆油等 3 固体绝缘材料 绝缘漆 胶 纸 云母 塑料 陶瓷 橡胶 气体 液体绝缘材料只在特定场合下使用 电气绝缘一般都采用固体绝缘 绝缘材料 玻璃 云母 木材 塑料 橡胶等绝缘破坏 击穿 老化 损坏绝缘检测 兆欧表 摇表 绝缘指标 绝缘电阻指标和耐压试验指标 1 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主要是电气性能和耐热性 电气性能绝缘检测包括绝缘试验和外观检查 绝缘试验包括绝缘电阻试验 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 现场只进行绝缘电阻试验 1 绝缘电阻设备低压设备高压设备携带式电气设备二次线悬式绝缘子绝缘0 5M 1000M 2M 1M 300M 表 电缆线路的绝缘电阻额定电压 KV 36 1020 35绝缘电阻 M 300 750400 1000600 1500 2 耐压强率所谓耐压强率 就是电气设备的绝缘承受过压能力 3 泄露电流所谓泄露电流 就是电气设备在外加高电压作用下经绝缘部分泄露的电流 4 吸收比吸收比 是从开始测量起60秒的绝缘电阻对15秒的比值 R60 R15 绝缘受潮后 吸收比一般接近于1 而没有受潮设备的吸收比一般大于1 3 耐热性能 按长期正常工作允许的最高温度 分为7级 Y级180 粘合的石英 纯云母 电瓷等无机材料 还包括力学性能 化学性能 吸潮性能 抗生物性能等机械强度 抗张 抗压 抗弯 抗剪 抗撕 抗冲击等强度指标 绝缘破坏 在正常工作工作情况下 绝缘物也会逐渐 老化 而失去绝缘性能 高分子材料 还存在由于 老化 导致的绝缘性能逐步下降的问题 一般绝缘材料可正常使用20年 绝缘材料在恶劣环境条件会降低绝缘电阻值 腐蚀性气体 潮气 机械损伤也会破坏绝缘 电击穿 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 遭到急剧的破坏 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 使绝缘材料产生击穿的最小电压叫做击穿电压 此时的电场强度称材料的耐压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能自动恢复绝缘性能 多次液体击穿可能导致液体失去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预防绝缘事故的措施 1 避开有腐蚀性物质和外界高温的场所 2 正确使用 安装电气设备和线路 保持过流 过热保护装置的完好 3 严禁乱拉乱扯 防止机械性损伤绝缘物 4 应采取防止小动物损伤绝缘的措施 5 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电气产品 6 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项目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预防性试验 3绝缘材料的型号 第一位数字为分类代号 第二位数字表示同一分类中的不同品种 第三位数字为耐热等级代号 第四位数字为同一种产品的顺序号 用以表示配方 成分或性能上的差别 4气体绝缘材料4 1气体绝缘材料特点 1 化学性质稳定 惰性大 无腐蚀 无毒 2 不燃不爆 不易分解 3 热稳定性高 导热性好 4 击穿电压强度高 击穿后自动迅速回复绝缘 5 容易制取 成本低 4 2常用绝缘气体1 空气特点 电阻率 1016 m 高 直流击穿场强 3 3kV mm 偏低 不燃不爆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无需制备 降低空气压力 湿度 减少电极尖锐 可提高击穿场强2 六氟化硫SF6特点 不燃不爆 无色无臭 绝缘性能高 击穿场强大 空气2 2 2 5倍 灭弧能力强 空气100倍 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好 5液体绝缘材料5 1绝缘油绝缘油有矿物油 石油炼成品 合成油两类 与气体比 其击穿场强高 传热好 用来隔离绝缘电器件 导热冷却双重作用 常用于电力变压器 少油断路器 高压电缆 油浸纸电容器 常用变压器油DB 开关油DV 电容器油DD 电缆油DL等 其击穿场强分别达到16 23kV mm 使用注意 在贮存 运输和运行过程中 防止绝缘油污染和老化 主要措施 用氮气隔离 防止接触空气氧化 使用干燥剂防止吸收潮气 防止日光照射 加装散热管防止设备过热使油裂解 变压器在检修时要对绝缘油进行过滤净化 5 2绝缘漆1 浸渍漆用来浸渍电机 电器的线圈和绝缘零部件 以填充其间隙 干固后可显著提高其电气及机械强度 常用 醇酸浸渍漆 三氯氰胺醇酸浸渍漆 油改性聚酯浸渍漆 有机硅浸渍漆 2 漆包线漆用于漆包线的涂覆绝缘 主要有聚酯漆包线漆和聚氨酯漆包线漆 3 覆盖漆用于涂覆经浸渍处理后的线圈和绝缘零件 在其表面形成连续而均匀的漆膜 作为绝缘保护层 以防止机械损伤和化学侵蚀 常用 醇酸漆 醇酸瓷漆 环氧酯漆 环氧酯瓷漆 有机硅瓷漆等 4 硅钢片漆用以降低硅钢片铁心的涡流损耗 增强防锈及腐蚀 耐油 防潮性 特点 附着力强 漆膜薄 坚硬 光滑 厚度均匀 6固体绝缘材料6 1绝缘胶绝缘胶与无溶剂漆相似 但粘度大 并加有填料 用于浇注电缆接头 套管 20kV以下电力互感器等 绝缘胶主要有电器浇注胶 电缆浇注胶两类 由树脂加固化剂制成 6 2绝缘纤维制品1 绝缘纸主要有 电话纸 用于电信电缆 电机绝缘 电缆纸DL GDL 用于35 110kV电缆绝缘 电容器纸B BD 工业电容器用 材料 木 棉 聚酯 聚酰胺纤维抄纸 可以浸油或树脂 特点 绝缘性能优良 厚度薄而均匀 面积易控制 2 绝缘纤维布主要有 玻璃纤维 锦纶 涤纶纤维织成的布带 主要用于包线 线圈绑扎 电缆保护内衬等 特点 强度高 弹性好 易捆扎 耐热性好 6 3电工层压制品以多层绝缘纤维纸 布浸涂胶粘剂 经热压而成的板 管 棒状绝缘材料 特点 成型简单 耐热 耐油 耐电弧 绝缘强度 机械高 常用基材 木纤维纸 玻璃丝布 胶黏剂 环氧 酚醛 有机硅树脂 6 4电工用橡胶绝缘性 弹性 柔软性好 主要用于电缆绝缘层和外护套及电工工具 1 天然橡胶特点 抗张强度 抗撕性 回弹性好 不耐热 不耐油 易燃易老化 主要用于柔软 弯折和弹性高的电缆护套 耐压6kV 使用温度 65 2 合成橡胶丁苯橡胶 耐热性 抗弯曲开裂 耐磨性好 弹性 抗拉性 耐寒性差 一般与天然橡胶混合使用 主要用于电缆内层绝缘 氯丁橡胶 阻燃 耐老化 耐油 电气性能差 氯磺化聚乙烯 电气性能 阻燃性好 耐油 耐磨 耐酸碱 耐老化 6 5电工用塑料电工塑料是用合成树脂 高分子材料及填料 热压制成的绝缘零件 特点 电气性能优良 机械强度高 易于模具加工 1 酚醛塑料俗称电木 是一种硬而脆的热固性塑料 机械强度高 坚韧耐磨 尺寸稳定 耐腐蚀 电绝缘性能优异 适于制作电器 仪表的绝缘件 2 ABS塑料 由苯乙烯 丁二烯 丙烯晴共聚而成 电气性能优良 尺寸稳定 硬度高 易于加工 耐温性差 可注射 挤出 模具成型 一般用于制作仪表 电器 电工工具及电机零件或外壳 6 6聚酰胺 尼龙 电气性能 机械性能好 耐磨 耐油 耐冲击 韧性好 自润滑 可注射 挤出 浇注成型或喷涂 一般用于插座 线圈骨架 电缆护层 6 7有机玻璃 电气性能 机械性能好 易加工 耐磨 耐热性差 性脆 可溶于丙酮 氯仿等有机溶剂 用于制作一般电器零件 6 8 电线电缆用热塑性塑料聚乙烯 PE 电气性能优异 结构稳定 耐潮 耐寒性优良 软化温度低 工作温度 70 聚氯乙烯 PVC 电气 机械性能优异 结构稳定 不延燃 成本低 加工方便 6 9 绝缘胶带由柔软的塑料 橡胶 纤维布涂胶制成的卷带 特点 电气性能好 厚度薄 0 05 0 5mm 柔软 耐潮 防水 有自粘性 常用于电缆 电线连接绝缘恢复 电机 线圈绕包绝缘 聚乙烯胶带 电气性能 机械性能好 粘结力强 耐热性低于90 聚酰亚胺胶带 电气性能 机械性能好 耐热性好180 织物粘带 黑胶布 用棉布 玻璃丝布涂胶 耐热性 耐寒性好 无底材橡胶粘带 电气性能好 粘结力强 耐潮 防水 抗震性好 抗拉强度低 6 10玻璃 陶瓷与云母1 电工用玻璃 普通玻璃含有钾或钠氧化物属于碱玻璃 性能比纯石英玻璃差 常温下玻璃的绝缘性能很高 但玻璃含有气泡或温度升高时明显下降 玻璃不易传热 温度急剧变化分布不均时易碎裂 抗压不抗拉和弯 玻璃一般用来做绝缘子 2 电工用陶瓷装置陶瓷 用于高低压线路绝缘子 瓷瓶 瓷柱 电容陶瓷 介质损耗小 介电常数大 多孔陶瓷 击穿强度低 耐热性能高 用于制造电阻器骨架 电热元件支架等 3 云母 云母是一种铝代硅酸盐类天然矿物 无色透明 具有玻璃 金属光泽 呈很薄 0 01 0 03 的多层叠层形状 可以剥离成薄片 绝缘性能优良 化学稳定性高 抗电火花冲蚀 耐高温 白云母550 金云母1000 不吸潮 吸油易分解 氧化铁斑点杂质及皱纹会使绝缘性能降低 4 绝缘子绝缘子主要用来支持和固定导线 低压架空线路用绝缘子有针式绝缘子和蝴蝶型绝缘子两种 用于在电压500V以下的交 直流架空线路中固定导线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结构 工作绝缘 又称基本绝缘或功能绝缘 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触电的基本绝缘 位于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 保护绝缘 又称附加绝缘 是在工作绝缘因机械破损或击穿等而失效的情况下 可防止触电的独立绝缘 位于不可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 双重绝缘 是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 加强绝缘 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双重绝缘同等附能力的单一绝缘 在构成上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 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 类设备 按外壳特征分为以下三类 类设备 全部绝缘外壳的 类设备 全部金属外壳的 类设备 兼有绝缘外壳和金属外壳两种特征的 类设备 类设备应在明显位置标上作为 类设备技术信息一部分的 回 形标志 例如标在额定值标牌上 2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安全条件 由于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类设备无须再采取接地 接零等安全措施 因此 对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可靠性要求较高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应满足以下安全条件 绝缘电阻和电气耐压强度外壳防护和机械强度电源连接线 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