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凤中学2010届强化训练试题(六)高三语文命题人:长孙永健本套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其中I卷70分,II卷80分。本试卷设有答题卷。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第I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33分)一、社科文阅读部分(每题3分,共9分) 秦直道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它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从咸阳一直延伸到当时匈奴人的居住区,可以说,它的行进路线约有一半是在秦人并不十分熟悉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的地势虽然不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那样跌宕起伏,却也是丘陵延绵、沟壑纵横。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 目前,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北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公里。杨泽蒙说,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现今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察后选定的。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了吗?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这项浩瀚工程的顺利实施,难道凭借的就是蒙恬率领的那数十万内地百姓的智慧和力量吗?秦直道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是否借助当时的其他力量呢? 杨泽蒙表示,在文献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这其中就应该包括对九原郡的设置、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南渡黄河渡口的营建等等一系列活动。 那么,在这条由秦国大将蒙恬主持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盼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是否蕴含着赵国人的辛勤汗水呢?还有,当时大部分已被蒙恬的大军撵到阴山以北,而原本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是否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呢?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1下列对“秦直道”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秦直道”是秦代修筑的一条北起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公里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 B“秦直道”是秦代修筑的一条南起咸阳,穿越陕北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 C“秦直道”是秦人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修筑的一条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 D“秦直道”是秦国大将蒙恬率领数十万内地百姓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鄂尔多斯高原丘陵延绵,沟壑纵横,而且有沼泽地带,道路在洪水季节很有可能被冲垮。 B秦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C现代人要想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鄂尔多斯高原完成修筑“直道”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D赵武灵王设置了九原郡,为了攻打秦国而开始了对“直道”的勘测,并且营建了南渡黄河的渡口。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之所以派蒙恬实施这样一项浩瀚工程,是因为它在经济、政治,特别是军事上有重要意义。 B世世代代居住在鄂尔多斯地区而又被蒙恬打败的匈奴人极有可能参与了直道的设计工作。 C没有赵国之前的勘探和准备,蒙恬就绝对不可能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修筑直道这样浩瀚的工程。 D随着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赵国称霸天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已经开始实施与秦国的军事争霸计划。二、古代诗文阅读部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8分)。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乎!”遂杀之。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吏民便之。又性勇敢,果于杀戮,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大将十余人,谋为乱;行逢召宴诸将,酒半,呼壮士曳下斩之,一军皆畏服。民过无大小俱死,妻勋国夫人严氏谏曰:“人情有善恶,安得一概滥杀?”行逢怒曰:“此外事,妇人何知!”严氏不悦,绐曰:“家田佃户,以公颇贵,不力农,请往视之。”至则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行逢行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逢往就之,劳曰:“吾贵矣,夫人何自苦?”严氏曰:“公思做户长时乎?民租后时,常苦鞭抶,今贵矣,奈何忘陇亩间邪?”行逢命群妾强拥升肩舆,严氏卒无留意,因曰:“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行逢为之稍损。 (选自春秋十国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骁勇,累迁裨校 迁:调职B吾今私汝,则可矣 私:偏爱C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 署:任命 D严氏不悦,绐曰 绐:欺骗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阳以武安与之 / 乃敢拒吾命乎B. 励精为治,公而无私 / 与之农具而遣之C. 至则营居以老 / 咸以知兵名D. 此外事,妇人何知 / 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逢出生于低微的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曾因犯法被发配充军,后凭着勇敢和谋略成了当时有名的军事将领。B潘叔嗣和周行逢都曾经是王逵的部下,叔嗣杀了王逵后请行逢为主帅,后因不听从安排被行逢骗离驻地加以杀害。C周行逢为官公正无私,以清廉正直和有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吏,即使对自己的女婿也不例外,确实难得。D周行逢的妻子劝谏丈夫不要滥杀无辜,却遭责怪,后来又提醒他富贵后不要忘本,他仍没有接受意见。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4分)(2)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3分)(3)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3分)(二)、古代诗词阅读(17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9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每空1分) (1)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_”,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的名句:“_,_。”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所引用。乙、选考题(22分)请考生从以下三、四大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试题的题目。三、文学作品阅读,完成1013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7题。 你家在哪里贾丽君“你家在哪里?”某一个从热热闹闹的梦中醒来的清晨,我看着身边熟睡的亲人,看着周围熟悉的一切,突然就忍不住自己问自己:“我此时所身处的地方,是我自己的家吗?”问完这个问题的时候,忽然自己就先乐了。我想如果此刻唤醒尚在睡梦中的爱人,告诉他刚才的想法和疑问,他肯定会都囊一句:“神经病又犯了,睡觉吧。”然后转过身,继续他未完的梦。而这个从梦中醒来的清晨,这个忽然而来的问题,就那么固执地悬在那里,挥之不去。哪个出生的地方或者说居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么?那为什么还有人天天呆在家里却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呢?为什么还有人不停地吟唱“人人都说没有爱,心中没有家”呢?为什么有的人要抛妻舍子,削发出家呢?那暮鼓晨钟的青灯古庙,就是僧人真正的家吗?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拿到某国绿卡的华人女作家写的。她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回到国内看望父母,而已经在都是居住多年的父亲想去看看故乡。可等他们千里迢迢赶回故乡时,却发现父亲小时候居住的三间老房子,已经被流浪到此无家可归的一家三口占据。作家和父亲只能站在曾经的自家门口,进不去屋子。父女二人很感伤地回到城市的家中时,身为人母的作者却因为惦记远在国外的女儿,又要匆匆返回大洋彼岸的那个家了。颇有意味的是,文章的题目是回家。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个寂静的寒冬的夜晚。女儿在她的房间做作业,爱人在办公室加班。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在书房,从这篇回家中读出了浓浓的伤感,也把自己搞到了一种浓浓的化解不开的伤感之中。什么是家?哪里是家?为何离家?如何离家?何处安家?我想,会有不少人在深夜寂静处,肚子沉思的时候问一问自己这个看似简单,也许是“犯傻”的问题吧?这样一个从热热闹闹的梦中醒来的安静的清晨,我坐在自己的家中,并不安静地思考着关于家的话题。我想,当人在某一个清晨或者黄昏,安然独坐,心神归一,超然物外的时候,不就是一种到家的感觉吗?家,在明确的地理位置所示意义之外,更多的,该是一种心魂所处神思所归吧?不是有句话说,心顺处,便是天堂吗?如果说家是瓢泼所向,孤单所依,那么天堂就更是众望所归了。而天堂,不在身后,也不再他乡。只在心中。仅仅就这点上说,一个完整的家的概念,就应是身心所归,心灵所依之处吧?对于远游的孩子,慈母的怀抱就是心中的故乡;对于相爱的对方,彼此的相知相守就是灵魂的喜悦;对于坚心求道的人们,青灯古卷就是心之向往;对于笃信上帝的信徒,教堂的钟声就是心灵的安顿。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本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所在,只是某时某刻在某地有了安心的感觉,就算是到家了。我们可以做应该做的,只是使这种“心安”,这种“身心合一”,这种“神魂归一”的感觉尽可能的常在,那么不论一个人身居何地,都不算是离家很远,或者干脆说就是身在家中了。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出版的新书我们仨中,把自己的家比做一个暂时的寓所,她说我们终其一生只不过是在路上,诗歌永远的行路主人,所谓的“家”,只是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并不是心灵的最终归宿。如果说心就是家,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真正的家,本来不再哪个具体的地方,我们寻找的家,只在归家者和出家者的心里。当我们身心合一,神魂合一,当我们安心地活在当下的喜悦之中时,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说是到家了,或者说是在家中了。此时此刻,当我和自己面对面,并从中感到喜悦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到家了,自己在家中。(节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7期)10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4分)(1)忽然自己就先乐了。(2分)(2)也把自己搞到了一种浓浓的化解不开的伤感之中。(2分)11第六段连续使用疑问句(那个出生的地方或者说居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2本文作者对“家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探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6分)13散文讲究“神聚”,本文是如何做到的?请作简单探究。(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来源:解放日报2009年01月19日 有删节) 14.从本篇文章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_15.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的?请简要说明。(6分)_16.本文作者认为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持慎行、缓行的态度,有人认为不应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你认同的一种看法进行探究。(6分)_17.下列对新闻综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 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B. 显现出个性差异的高中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理学科各有所侧重显得很正常。C. 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的角度看,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对不是正确的做法。D. 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武断地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导致学科学习“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E. 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即使取消文理分科,也不能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第II卷 表达题(23分)四、语言文字应用。(22分)1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法院对“517”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某有期徒刑三年。判决结果一公布,许多网友认为处罚过重,罚不当罪。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易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C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D卡夫卡写小说常采用寓言体,寓意人言人殊,永无定论。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亮光”活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但“亮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组织不力、主题不清,活动意义在逐步缺失。B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C贵州省包装工业中近期发展专项规划包含我省包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总体思路、重要任务等内容,是我省第一部关于包装行业整体发展的远景目标。D古巴外交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是利用地区合作机制清除古美关系的冷战遗风。对于近邻拉美国家,古巴要培育与各国的团结互助关系,推进与拉美国家一体化。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却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C.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21、阅读下面这条消息,概括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的4个特点。(5分)新华网消息 日前,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总指挥房峰辉在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回答了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阅兵将展示56个方(梯)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与1999年国庆首都阅兵相比,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装备方队;减少了陆军方队,增加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军兵种方队;减少了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增加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阅兵将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大部分是首次参阅,其中包括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受阅部队均来自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和在完成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表现出色的英模集体。受阅部队的主体是“80后”、“90后”新一代官兵。_22. 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和含义,仿写两个句子。(4分)例句: 脆弱的时候,就看山,因为大山有一种硬度; 得意的时候,就眺海,因为大海有一种深度.23.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止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5分)答:(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五、 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80岁的老人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改变这个国家,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发现我连自己的家乡也改变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了自己。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要求: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丹凤中学2010届强化训练语文答题卷题号第I卷古诗文现代文语用题作文总分得分二、古诗文阅读 7(1)_ _(2)_ (3)_8. (1) _ _ (2)_9 (1)._,_, _,_。 _,(2)._,_。三、文学作品阅读。你选做的题号是 10、(1)_(2)_11、_12、_13、_ 注:如果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请在14-17的对应位置答题。四、语言文字应用。18-20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1820对应的位置21、(1)_,(2)_(3)_(4)_22、 23、_ _ _ _五、 作文参考答案1B(A句”北起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仅是”秦直道”在鄂尔多斯的起止点,不是”秦直道”的全部,所以错误。C句与文中”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了吗?”这一反问句表达的意思相反。D句与文章第五段观点冲突,恰与作者观点不符合。)2A(B句与”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C句省略了原文”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造成错误。 D句与原文”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有出入,此道并非”秦直道”。) 3C(全文最后一句”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说明作者只是对”直道”在短时间内修筑成功的原因做了一些推测和设想,而该句”蒙恬绝对就不可能”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文章的基本观点。)4. 【解析】A迁:升迁。5. 【解析】D 均为疑问代词,什么;A于是/竟然B,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C表目的的连词,用来/介词,凭。6.【解析】D“滥杀无辜”错误,依据原文“民过无大小俱死”可知;“仍没有接受意见”错误,依据原文“行逢为之稍损”可知。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4分)译文: 三人大多互相依靠成就功名,而行逢和王逵又感情深厚非常亲近。(得分点:“相须”“成功”“款”“昵”各1分)(2)译文: 你做官不像样,我按法律不敢宽恕你。(得分点:“居官”“无状”“ 贷”各1分)(3)译文: 倚仗功劳骄横傲慢的将士,全部用法律惩治他们。(得分点:“一”“绳”、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8. 【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评分标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每答出3处景物给1分。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评分标准:本题5分。观点,1分;分析3分;表达,1分。其中“分析”部分,石湖与范氏品格,1分;作者态度,1分;“人”的合理阐释,1分。9.(1)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月是故乡明 嘈嘈切印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2)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10. (1)知道自己问了一个犯傻的问题,也知道家人会因此而嘲笑自己。(2分)(2)自己思考着何处是家的问题,当读到女作家匆匆“回家”而难得心灵安顿时,不禁心有戚戚而感伤。(2分)11形成排比,突出强调了作者思索的深入;(2分)为下文写作者对“家”的认识作好了铺垫;(2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领读者一起思考关于“家”的问题。(2分)12(1)清晨从梦中醒来之后的询问与思索;(2)与华人女作家的作品回家所表达的情感的共鸣;(3)对天堂的阐释(或对“身心合一”“神魂归一”的阐释);(4)作家杨绛的新书我们仨与“我”的观点的契合;(5)与自己面对面的喜悦。(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13全文紧紧围绕“我”对“家”的思索这条线索;(2分)篇首讲在某个清晨思考“家”的问题,行文中间(第12段)重提这样的清晨“思考着关于家的话题”,最后强调“此时此刻”因明白而“喜悦”,文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使得全文主题凝练而集中。(4分)14.从本篇文章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参考答案】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利于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广的学科知识。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每点2分,写出2点即可)15.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的?请简要说明。(6分)【参考答案】(1)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还没有逐步完成。(2)教育社会学的角度 人的智能发展角度 现实的区域性差异的教育情况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16.本文作者认为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持慎行、缓行的态度,有人认为不应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你认同的一种看法进行探究。(6分)【参考答案】从三种看法中选择一种谈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择第一种看法,照搬原文不给分。17.下列对新闻综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参考答案】A E (A. 原文是“ 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E说法绝对,原文是“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18.A(B一挥而就:指绘画、书法和写文章一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聪颖。C左右为难:左也难,右也难,两边为难。形容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不属于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D不可理喻:形容人不讲道理)19.B(A成分残缺,应在“存在组织不力、主题不清”后加上“的现象”、“的问题”一类的词语;C第一部”和 “远景目标”不搭配;D成分赘余,“当务之急”和“首要”删去其一)20A(这一小段文字主要阐释情趣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情趣是先于意象的,是抽象的;意象是在情趣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的物化,是可以描绘的,是具象的。明确了这一点,再结合陈述对象的分承性来考虑,这样问题就解决了)21. 阅兵将展示56个方(梯)队阅兵将展示的52型装备均属国产受阅部队均来自英雄部队和英模集体受阅部队的主体是“80后”、“90后”22. 嫉妒的时候就望天因为天空有一种广度 悲伤的时候就回家因为家园有一种温度23.(1)将“弹冠相庆”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档囗租赁合同范本
- 饭店厨房采购合同范本
- 采购合同价格协议范本
- 电脑装配售卖合同范本
- 车辆合伙运输合同范本
- 专业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陶艺专业理论试题及答案
- 商用房屋租赁合同格式
- 商场柜台租赁合同
- 影像医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情商课件教学课件
- 《机械制图》课件(共十一章)-上
- 2025年湖南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网上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化工石油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危险品运输资格(装卸管理人员)考试2025年题库及答案
- 2025辅导员考试大纲与试题及答案
- 测绘定密管理办法
- 第3节 跨学科实践:保护地球家园-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 多租户隔离-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巨量千川-内容创意(初级) 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