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紊乱检验.ppt_第1页
糖代谢紊乱检验.ppt_第2页
糖代谢紊乱检验.ppt_第3页
糖代谢紊乱检验.ppt_第4页
糖代谢紊乱检验.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糖代谢紊乱,主要内容,与葡萄糖代谢有关的检验,概述,概述:1、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2、糖代谢紊乱,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浓度的调节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较小剂量),胰岛素胰岛素结构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影响胰岛素生物活性效应的因素胰岛素功能,胰岛细胞前胰岛素原102肽切掉信号肽16肽胰岛素原86肽胰岛素51肽C肽31肽有活性无活性,胰岛细胞生成胰岛素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机体首先合成由102个氨基酸组成的前胰岛素原。第二步,前胰岛素原脱去16个氨基酸,转变成含有86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原。为单链,含胰岛素的A链和B链及连接链(C肽)。第三步,胰岛素原脱去4个碱基氨基酸,生成含31个氨基酸的C肽及含51个氨基酸的胰岛素。C肽分子量3000,与胰岛素以等克分子量从细胞分泌到血液中去,C肽无生物活性,它不被肝细胞所摄取,也不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主要在肾脏代谢分解并从肾脏排出体外。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准确反应机体胰岛细胞的功能,同时更能准确反应其胰岛素的分泌量。,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效应取决于:1、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绝对或相对数量2、到达靶细胞的胰岛素浓度3、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的亲和力4、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细胞内改变情况,胰岛素降血糖机理1、加快葡萄糖转运速率2、促进糖原合成3、加速糖氧化分解4、促进糖转化为脂肪5、抑制糖异生,二糖代谢紊乱高血糖症与糖尿病低血糖症酮症半乳糖血症,高血糖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0mmol/L(126mg/dl)。1生理性高血糖:如情绪激动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血糖高于肾糖阈值9.0mmol/L(160mg/dl)时,出现尿糖,称为情感性糖尿;一次性食入大量糖,血糖急剧升高,出现尿糖,称为饮食性糖尿。上述两种暂时性高血糖及尿糖均为生理性高血糖及尿糖,受试者正常空腹血糖浓度均在正常水平,且无临床症状和意义。,2病理性高血糖临床上最常见是糖尿病。其他有甲亢,Cushing,s病,脱水等。,糖尿病一、定义糖尿病是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自身免疫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1、胰腺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2、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糖尿病的分类分型国际糖尿病学会推荐病因分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糖尿病、特发性糖尿病)1、免疫介导糖尿病发病机制:胰腺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且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胰岛细胞胞浆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酪氨酸磷酸化酶自身抗体IA-2和IA-2,免疫介导糖尿病特点:青少年多见起病较急血浆胰岛素和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胰腺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HLA基因型相关,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1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患者肝脏,脂肪组织,肌肉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作用产生抵抗,进而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高血糖血症。2胰岛素分泌障碍/活性降低,2型糖尿病特点:典型病例常见肥胖的中老年人起病缓慢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一定降低,但在糖刺激后呈延迟释放。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发生酮症酸中毒比例较1型低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细胞基因缺陷2、胰岛素作用基因缺陷3、胰腺的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或饮食治疗,也无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在分娩6周后,应复查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重新确定。糖尿病空腹血糖过高糖耐量减低正常血糖,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1、糖尿病时体内的代谢紊乱高血糖症糖尿、多尿、水盐丢失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酮血症乳酸血症,2、糖尿病并发症时体内的代谢紊乱(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3)糖尿病乳酸中毒昏迷(4)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一、体液葡萄糖检测1、标本收集和贮存2、检测方法(1)己糖激酶法(HK)(2)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3)邻甲苯胺法,、己糖激酶法(法)葡萄糖ATP葡萄糖-磷酸ADP葡萄糖-6-磷酸NADPG-6-PD-磷酸葡萄糖内酯+NADPH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其吸光度增加与标本中的葡萄糖浓度成正比。评价:本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2、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原理:葡萄糖O2+H2OGOD葡萄糖酸内酯2O222O2+4-氨基安替比林+酚POD红色醌类化合物生成物颜色深浅在一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评价:操作简单,特异性较高,是血糖测定的首选方法但溶血、胆红素可引起测定结果负偏差。,二糖耐量试验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称为糖耐量试验。(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方法:坐位取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1次,共4次。于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取尿液作尿糖试验。,正常糖耐量正常人由于存在精细的代谢调节机制,服糖后0.5-1小时血糖浓度暂时略有升高,耐糖曲线显示峰值10mmol/L,但尿糖阴性。1小时后血糖逐渐降低,一般2小时左右恢复至空腹3.9-6.7mmol/L水平。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处理糖负荷的能力良好,糖尿病性糖耐量典型的糖尿病人糖耐量试验为: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高于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急剧升高,血糖增高的时间仍为0.51小时,但峰值超过10mmol/L,并出现尿糖;以后血糖浓度恢复缓慢,常常2小时以后仍高于空腹水平。说明病人处理摄入糖的能力降低。,糖耐量受损如果非妊娠的成年人OGTT呈现空腹葡萄糖水平8.0mmol/L,服糖后60、90分钟的血糖11mmol/L(有人30分钟也可达此值)而2小时血糖值在8-11mmol/L之间则为糖耐量减低,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这些病人几年后可能有1/3恢复正常,1/3仍为糖耐量受损,1/3则转为糖尿病(每年约15)。,耐糖试验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年龄、饮食、劳动、应激、药物、胃肠功能、标本采集和葡萄糖测定方法等。所以临床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葡萄糖耐量曲线,OGTT试验适应证:1、空腹血糖水平在临界值(67mmol/L)而又疑为糖尿病患者;2、空腹或餐后血糖浓度正常,但有发展为糖尿病可能的人群;3、以前糖耐量异常的危险人群;4、妊娠性糖尿病的诊断;5、临床上出现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而又无法做出合理解释者;6、作为流行病学研究的手段。,三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的检测临床意义:、红细胞半衰期120天,故Hb反映测定前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故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可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前者Hb水平多增高,后者正常。,四果糖胺血清糖化白蛋白测定(Alb)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比血红蛋白半衰期短,约为19天,测定Alb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近期控制的一个指标。,五胰岛素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肽测定(类似OGTT)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可为基础值的510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肽水平升高5倍。方法:放免法化学发光法,注意:血胰岛素和肽测定有助于了解细胞合成和分泌功能以及指导治疗,但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临床意义:、对有空腹低血糖的患者进行评估。、确认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评估胰岛素抵抗,判断型糖尿病的预后。,糖尿病病程和疗效的实验室监控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糖化血清白蛋白)胰岛素抗体肽,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酮体强阳性,血酮体多mmol/L;血pH值和CO2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