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doc_第1页
现代汉语.doc_第2页
现代汉语.doc_第3页
现代汉语.doc_第4页
现代汉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音专题 上声变调第一部分 见课本二、上声变调研究包括的内容 声调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特征。连读变调是声调的动态组合,是音节进入语音链后出现的现象。连续变调在语音层面与音步、重音、语调直接联系;在语义语法层面与特定语义、词类和短语结构相互关联。连续变调中往往隐含或折射着汉语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固有特性,因而成为20世纪汉语语音研究的热点之一 。 林焘先生甚至这样说:“普通话的连读变调可以说是和北京话完全一致,变调规律非常简单,严格地讲,只有一种不自由的变调,就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上声变调。” 可见上声变调在普通话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上声变调的类型及在此基础上的规律探索 这方面内容大多是在汉语学习或教学中遇到,然后加以梳理总结而不断发展的。类型的划分没有形成定论,规律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 例如,我们找的资料中,胡炳忠的“三声”变调及其教学中对上声变调的规律总结有的部分并不合理,于是卢甲文发表关于三个上声连读变调问题的商榷 提出质疑并加以完善,然而之后又有也谈三个上升连续变调的问题对卢甲文的观点提出异议。 可见上声变调的类型和规律问题的研究会在各家的讨论争辩中不断发展。2.上声变调的诱因研究 以普通话或方言中的变调现象,探索上声变调的诱因。 例如,闫小斌的汉语北方话上声连读变调研究试图通过对数十种北方话中上声变调与他调类变调的对比,揭示上声变调的诱因。研究表明低调不稳定性可能适于解释他调类连读变调,但不适于解释汉语北方话上声变调。上声变调在很多北方方言中是强制性变调,而他调类变调则属于选择性变调。 3.方言中的上声变调现象“20世纪连读变调研究的成绩不仅表现在专论数量的逐年增加,而且在研究范围、研究深度方面都有比较大的进展。就研究范围而言,由共同语向方言扩展,而方言则自东南向西北扩展。”20世纪汉语连读变调研究回望刘俐李上声变调现象在各方言中有不同的表现,也有不少研究在某区域方言的连续变调研究中提及上声变调,但是,方言中单独的上声变调研究不是很多。4.从其他角度切入的上声变调研究 例如,不同语境下汉语三声连续变调发生规律初探(邓园 冯丽萍 彭聃龄)采用命名任务,考察真/假词条件下,三声连续变调规律的运用及其对语音提取的影响,得出不同语境下上声变调的发生规律。 随着对连续变调的深入认识和探究,上声变调的研究内容也向着更深层和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多角度的切入研究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上声变调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从音变基本规率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 例如:普 通 话 学 习 中 的 上 声 变 调 问 题 “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 以某一地区或几个方言为例进行分析(从事实角度)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这篇论文就以 德州方言和潍坊方言为例,说明作者对这个现象的看法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规律 比较详细的 步骤包括 1.选择实验对象 (某一区域 某一类)2.设计对照实验 3.选择实验材料 4.确定实验程序 5.实验结果与分析 详见不同语境下汉语三声连续变调发生规律初探 定性与定量综合运用 在讲述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观点同时运用研究与实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通俗来说) 例 汉语北方话上声连读变调研究*四、研究成果五、调研究的不足上声变调对变调辖域的研究 在汉语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中,作为最为引人注目的上声变调,其研究由来已久,上声变调的规则也早已形成共识。然而,此前的研究,大多数都只限于线性描述研究,对与连读变调关系密切的音步,重音和语调等的研究较少。 (本文尝试对上声变调的变调辖域进行研究,企图找出控制上声变调的变调辖域的深层机制,从而探出上声变调的音系过程是怎样作用的,有效的再现了上声变调的非线性音系模式,文章对汉语连读变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尝试范例,它向我们展示出对汉语连读变调的研究应该考虑变调辖域。)一、各大方言研究的不平衡,吴语、闽语用力最多,粤语次之。北方方言篇数不少,但因其方言点多,实际比例还是不足。二、与国外的理论探索比,我们刚刚起步。我们既缺乏对国外语音理论的合理有效的借鉴,也缺乏有效利用国内方言资料的睿智、机敏的探究。我们应该与国外学者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联手研究。三、 注重连读变调自身的单面单线研究,对与连读变调相关的音步、重音、语调等语音环境的研究很弱,对与连读关系密切的语义、语法的研究缺少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研究。 连读变调发生在语流中,语流中的音步、重音、语调等决定着连读变调的发生范围、方式等,只有理清它们的相互关系,才能弄清连读变调的实质和规律 (与上声变调对变调辖域的研究观点基本一致)连读变调是语音层面上声调的动态变化,是语言中语音形式的变化,那么,语音形式所表达的语义内容或语法内容有没有变化,会有什么变化?连读变调和语义、语法之间有怎样的互动关系,决定互动关系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我们缺乏系统研究。四、方言点的孤立描写多,集群的整体研究和对比研究少,即个体研究多,群体联合比较研究少。方言特点,包括连读变调特点,在同类方言中既有共性特点,也有各方言相异的个性,只有通过相同、相近和相异的方言群、方言片、方言区的比较研究,才能准确把握,也才能揭示汉语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六、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1、对汉语拼音“变调”符号的规定 1984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原则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还做了补充规定:“在语音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 确定“变调”规范的标准与原则,这是“变调”标记符号制订的前提。(1) “变调”语音的规范。 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硬性的可操作的规范,把制订汉语“变调”规范的标准作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语言文字应用问题是非常必要的。(2)“变调”词汇的规范。 “变调”词汇的认定与规范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现在的情况是,“变调”词汇的调查与研究还很不充分。虽然有一些轻声研究专著出版,但“轻声”之外,其它“变调”研究尚待系统而深入。2、变调教学变调教学强调语音流畅性,是汉语声调教学的难点。 在汉语词组和短语的教学中变调问题给学生带来生了巨大的困扰。在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多音节的听说和朗读训练中,声调偏误和混淆率最高的问题集中为两点: 第一类是阳平35调和上声214调的混淆。这种错误在留学生汉语发音中最为普遍,并不限于留学生的国别。上声214调与上声相连,前上声214调变阳平35调,学生把前上声读为低调,后上声念成高、降、升三调的情况都有。 第二类是阴平和去声的混淆 这种错误主要和音节所处位置及学习者国别有关,在词首位置易出现阴平和去声的混淆。 方法:(1)采用录音形式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变调教学中,录音分析法3让学生听辨双音节词,掌握单字调与双音节词变调的不同,并使学生模仿难度较大的上声变调; (2)采用听辨标注分析法 对阴平和去声组合的双音节词大量反复 听辨、重点标注之后进行模仿(3)结合英语教学 英语中的连读和汉语的变调有着相似之处。例如: 水果(214+214),在发音时,变成水果(35+214)。这种调值变化和英语连读中“失去爆破”现象有些相似。失去爆破,也就是不完全爆破,即在一定条件下,某些音只做发音的准备,但是不发音,稍稍停顿后就接着发后面的音。例如,redcoat在发音时,读成re(d) coat,也就是说“d”只是做了发音的准备,但事实上却没有发出音来。 因此,在讲解汉语变调时,可以以英语的连读现象为切入点,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循序导入。七、上声变调成果结论概括单念末尾不变调: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上上相连变35: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上加非上变半上: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音节(包括阴平、阳平、去声)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 1、上声音节位于阴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广西、火车、海滨、语音、抵消、小说。” 2、上声音节位于阳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朗读、祖国、讲台、旅行、导游、海洋。” 3、上声音节位于去声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法律、讨论、否认、语气、感谢、土地。” 上轻相连看轻声:当上声音节位于轻声音节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取决于轻声音节的本调和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1、轻声音节的本调是非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如:“好的、老了、满了、斧头、晚上、老实、宝贝、尾巴、我们、你们。”“上加非上变半上”的变调规律。2、轻声音节的本调是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又取决于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1)当某个词语组合以上声音节为主,以轻声音节为辅,即轻声音节在词语中大多为虚化的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都可以视同“非上”音节。如:“显摆、抖搂、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马虎。”(2)当某个词语组合以轻声音节为主,即轻声音节是表义语素或限定性的表义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便可以视同“上声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如:“老鼠、老虎、指甲、想起、水里、眼里”三上相连看结构:当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两个上声的变调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词语的语意确定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然后再进行变调。 1、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如:“展览馆、选举法、洗澡水、虎骨酒、手写体、勇敢者、理想美、领导好”等等。如洗澡:遵循“上上相连变35”。洗澡/水亦遵循次规律 2、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如“厂党委、党小组、小两口、好总理、老保守、跑百米、有理想、很古老”。后两个上声音节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变调规律,其中第二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三个上声音节的调值保持本调214不变。当第一个上声音节与变调后的第二个上声音节连读时,恰恰符合“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第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相应变为半上21。多上相连看断句:多个(四个及以上)上声音节相连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要按语义以词为单位逐个划分并套用上述各种规律进行变读。以“展览产品”为例,这个组合可以划分为“展览”和“产品”两个词语。根据“上上相连变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