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破译松茸基因组 日本从事基因工程学研究和食品开发的宝生物公司月日宣布完成松茸基因组测序工作,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完成食用菌类基因组测序。 据日本经济新闻月日报道,宝生物公司研究人员自今年月开始以京都产的松茸为对象,破译了松茸约亿个碱基对,收集了至少相当于基因组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确定了松茸约个基因。 今后一到两年内,研究人员计划研究对松茸的香味发挥作用的具体基因,开展与生产松茸相关的研究。研究人员说,确定在松茸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基因之后,他们将申请专利,然后研究适宜松茸生长的温度、湿度等。预计数年之后,松茸有可能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纳入国家规划研究据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2005中国科普报告29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科普工作高度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并将其纳入了国家规划研究。2005中国科普报告是中国科普研究所连续发布的第四本年度科普报告。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居云峰介绍,2004年国家组织开展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将“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专题列入其中,这是国家首次支持的专项战略性科普研究。 2005中国科普报告评选出了2004年五个重大科普事件和十个大型科普活动。这五个重大科普事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专题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制定工作稳步推进、我国首次举办科学发展观科普展、具有国际标准的新北京天文馆开馆、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搭建高层次科普平台。十个大型科普活动包括胡锦涛总书记参观中国科技馆、全国科技活动周、中科院首届“北京公众科学日”等。 (稿件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伯益:应试教育与应试科研抹煞创新能力 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指出,“应试教育应试科研”体系抹煞了创新。 应试教育错不在“考”而在“统” “很多成功者必备的能力,现代的应试教育提供不了。”秦伯益一口气数出了6种能力:捕捉机遇的能力、自我定位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扬长避短的能力、各种表达能力、人际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对人的发展比考试的分数更重要。” 秦伯益说,现在有两千多个行业,人才的需求非常个性化;而人和人本来也不是一样的,需要承认个性差别、允许个性发展。而现在的学校却是批量培养学生,无法做到个性教育。 秦伯益认为,应试教育的主要带动因素是高考的统一招生。“考并没错,错在统。考卷统一了,辅导教材统一了,大学的教材统一了,学生的教育大纲、老师的教育大纲都统一了,全部统一了,也就没有了个性。社会需要个性,学校却在培养共性。”他认为解放前各个大学自己设置考题招生,倒是更能体现学校的特色,也更便于培养学生的特色。“如果能够各个学校自己考,学生们鱼找鱼、虾找虾,就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地方。”从“应试教育”到“应试科研” 由于听众大部分是中科院的研究生,秦伯益风趣地“提醒”他们,不要以为读上研究生了,就不再受“应试”之桎梏。“在座的好像觉得自由了,摆脱了应试,早着呢,你们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出来,很可能又掉进了应试科研的陷阱。” 秦伯益认为,从应试教育到应试科研,整个体系抹煞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应试体系允许你随便想想就做吗,不可以。”他笑谑一个国家级的成果申请下来,要“脱几层皮”,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获得一定的学术地位时,才有可能突破这种限制。但是,这个时候人的创新能力已经无法与年轻时同日而语了。 秦伯益坦率地说:“王选说,信息科学领域里面,55岁以上没有大的科学家。我是搞新药研究的,我想一想60岁以上,全世界(相关领域)也没有一个(大科学家)了,我绝对不是例外的一个。”他由此发出感慨:“正当年富力强时,忙于应试;等到应试过了,年龄已大,成为强弩之末,力不从心。那么,中国的科技创新靠谁去?” 人才结构不合理不科学秦伯益强调,一路应试下来,现在所谓的“人才”往往个性不足、共性有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人才结构的很多问题。“各色人等齐全才能完成一件事,生旦净末丑配合才能唱好一台戏。”秦伯益说。 “特殊人才少如冀北之驹,一般人员多如辽东之豕。”他说,现在国内的人才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一头缺乏帅才,将才;一头缺乏有本事的基层骨干。“中间大”:多的是徒有学历、职称、头衔的平庸之辈。“硕士、博士满天飞,求职困难;熟练技工却后继无人,高薪难求。”秦伯益还举了一个例子:“上次我看一个报道,一个岗位才1000多人民币,引来3个海归求职,最后3个都不行,用了一个土鳖,三个海归成了海待。”73岁的老科学家一下子使用了这么多当下的流行语,引来听众席上一片笑声。 秦伯益特别指出,由于“大家都奔钱、奔经济”的氛围,现在很难出现大师级的人才。他还引用清华大学所谓“五个第一”的说法来定义成为“大师”的条件:第一流的人格,第一流的学识,第一流的思维,第一流的胆略,第一流的文采。(稿件来源:科学网)我科学家发现抑制因子新功能 本报上海12月1日电 细胞浆中的一种蛋白质抑制因子因为一个偶然的实验观察,发现其还有作为受体信使把信息直接传入细胞核的新功能,从而揭示受体信息传递和药物作用的新用途。这一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和细胞所裴钢院士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马兰教授课题组在共同的合作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受体信号转导和分子药理学研究上走向了国际学术最前沿。12月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细胞将刊登这篇研究论文。 受体是生物细胞对外界信息的感受器,而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受体中最大的家族,分布在大多数的细胞膜表面,将外界的光、气味和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并引发细胞和整个生物体对信号的协调反应,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以往的很多研究证明,细胞浆中的一种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并抑制受体作用。这种蛋白因而被命名为抑制因子。但马兰教授课题组和裴钢院士课题组在几年前的研究中偶然观察到阿片类药物和细胞膜上阿片受体结合后能促使抑制因子从细胞浆快速迁移到细胞核内,并通过两个研究团队十几人几年的不懈研究,发现进入细胞核内的抑制因子能够引起染色体重构并诱导药物靶基因激活,从而对细胞功能产生长期的调节作用。 国际生命科学顶级学术刊物细胞杂志审稿专家认为这一新发现“描绘了一条新的信号传递通路并发现了抑制因子的新的、意想不到的功能”,“是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和“一项影响面很宽、将引起广泛关注和轰动的研究结果”。这一成果在展示高校与中科院强强联合协作攻关成果的同时,也将为开发治疗各种复杂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显示了重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类基因组中含有1000多个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酬金制服务合同范本
- 高档消费品买卖合同范本
- 高龄员工家属免责协议书
- 煤矿托管合同协议书范本
- 自动生鲜车购买合同范本
- 烘焙店加盟合同协议范本
- 深圳市拆迁协议合同模板
- 银行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网店服装合伙人合同协议
- 煤矿股权出让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专四语法题
- 2025年广西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GTJ 08-2176-2024 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标准(正式版含条文说明)
- 《ECMO安装及预充》课件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高处作业非标吊篮专项施工方案
- 离职补偿确认书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重点初中七年级(上)分班考数学试卷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审核表.》
- 光伏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含三级)
- NB-T31030-2012陆地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