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ppt_第1页
第六讲-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ppt_第2页
第六讲-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ppt_第3页
第六讲-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ppt_第4页
第六讲-鲁迅的《伤逝》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作者,一门三大家: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特色:匕首、投枪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者、革命者和疗救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伤逝、祝福、野草,对人的精神创伤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刻。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际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小说的创作背景,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人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于1925年,收录于小说集彷徨中。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也译为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口号。,鲁迅也主张个性解放,但深刻之处在于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没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个性解放的局限,认识到这种局限可能导致的人生悲剧。,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个性解放必须与经济、社会解放相结合。这一认识恰恰成为鲁迅写作伤逝的大背景,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也建立这个大背景之上。,涓生和子君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挠幸福结合。婚后他们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子君很快成为家庭主妇。涓生失业后,他们的婚姻破裂,子君回到曾决裂的家庭后痛苦死去,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到所希望的出路,最终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怨恨中。他们的幸福潜藏着毁灭的危机,根本原因是他们将追求的目标仅仅建立在小家庭之上,之后,他们就丧失了继续追求和前进的目标。,子君的形象内涵,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青年,她所接受的主要是个性解放思想。个性解放成为她争取婚姻自主的思想武器、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确实可以说是五四后中国女性个性觉醒的宣言。子君勇敢地和封建旧家庭闹开,大无畏地对待那些讥笑和轻蔑的眼光,和涓生建立起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小家庭。这些描写,表现了个性解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积极作用。但是,子君是从肤浅的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思想的。她的奋斗目标只是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自色婚姻的干涉、束缚。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后,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家庭主妇来,以小家庭为唯一天地,把操持家务作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而没有了新的理想和追求。,子君以爱情为生命,当她失去了涓生的爱情之后,已经无路可走,结果,她只能重新回到她曾经坚决地反抗过的封建家庭,并很快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到他所希望的生路,相反,悔恨和悲哀笼罩着他,当他得到子君去世的消息后,更是成天生活在自责和悔恨之中。在外在的经济压力到来时,两人的幸福也就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涓生被工作单位辞退,两人的小家庭失去赖以支撑的经济基础,婚姻也自然产生了裂痕。,子君,失去了反抗的力量,一方面恐惧爱情的失去,一方面甘于做一个庸俗的家务奴隶,涓生,出于无奈,疏远了子君,曾希望借个人的奋斗改变困窘的生存环境,但努力没有取得效果,加剧了两人的婚姻危机,2.伤逝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1)封建旧势力的压迫是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是不能见容于那个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的。(2)伤逝通过子君和涓生婚后生活的细致描写,深人揭示了造成悲剧的主人公思想方面的原因,对个性解放思想进行了深人剖析。作品表现了:个性解放思想使子君和涓生结合,但也正是个性解放思想,使他们在社会压迫下离异而酿成悲剧。恋爱和婚姻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个性的解放,而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部分。(3)涓生小资产阶级的自私性、软弱性是悲剧的一个的主观原因,在他们遭受到人生最艰难的困境之时,涓生没有最终做到同舟共济,而是把责任单独推向子君。(4)子君在同居之后变为一个庸碌的家庭主妇,失去了远大的理想,这也是一个主观原因。,鲁迅曾写有娜拉走后怎样一文,指出娜拉在个性觉醒后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但如果没有经济权,没有经济制度的改革,很可能只有两条路:回来或是堕落。子君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条件下的娜拉。她因个性觉醒而从旧家庭出走,但却陷入了小家琐碎之中不可自拔。不问不管小家庭家务以外的广大社会生活。但是,没有整个社会的改革、解放,恋爱婚姻问题是不能真正解决的;个性解放思想是无法抵抗社会的压迫的,仅只一年,子君被迫又回到她所走出的旧家庭,在传统偏见的巨大精神压力下忧郁而死。鲁迅正是通过子君的悲剧,揭示了个性解放不是妇女解放的道路。,3.伤逝的艺术特色,(1)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伤逝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这是极适宜于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形式。作者不重在事件过程的叙述,而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历程和感情波澜的抒写,展示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感情世界。,(2)浓烈的抒情色彩,伤逝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由于采取涓生追忆往事、心灵自剖的方法,因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作品具有浓烈的抒情色调。作者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复沓的手法,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或者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伤逝以诗的语言,出色地创造了意味隽永的诗的意境,不仅以深刻的思想启示读者,而且以情动人,似一首深沉、悲怆的抒情乐曲,饱和着感情力量震动读者的心弦。,(3)深刻的主题思想小说以涓生手记的形式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在没有社会解放和经济上的独立大前提下,追求个性解放的婚姻最终走向破裂的过程。这一主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思想解放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悲剧,而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和精神悲剧。它既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是对单纯的追求个性解放青年的一个告诫:没有社会的解放,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个性解放是难以真正成功的。,(4)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在情节结构上,蕴涵着鲁迅不少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结构模式:出走返回再离去(本文是子君的死亡);也带有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某些特点(例如尤利西斯对奥德赛结构的模仿),充盈着某种现代主义意识。结构的涵义:这个人物行动结构,冷峻地揭示出子君面对地残酷现实周围人对她和涓生的不理解,也暴露了男女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缺陷,子君后来的停滞(返回),涓生失业后不能面对失业的压力,把逃离子君作为他的出路,对生存中物质支持的忽视,都是造成悲剧的原因。,(5)采用了手记的形式小说以涓生的自白口吻(自述)书写,真切、感伤。感情强烈,抒情色彩浓厚,具有感染力。全篇以涓生的追悔构成,充满着幽婉缠绵的感伤气息,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主题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作品用这种方式让主人公充分地倾诉自己的感情,包括幻觉想象忏悔,都又非常细致的表现,显示了特别真切的艺术效果。整个作品都笼罩在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之中。,开头的表白精粹洗练,发人深省,而又大气包举,笼罩全篇。整篇小说环绕这个基调,于回忆中交织着缠绵婉曲的复杂感情,或则洋溢着幸福的甜味,或则渗透着失业的忧虑,或则充满着情侣逝去的痛悔,或则闪烁着于迷惘之中另求新路的理性火光。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4、文本细节的分析,“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涓生自白),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涓生的悔恨),细腻的描写,如对子君,作者抓住了她在不同场合下眼神的描写,将她善良纯真的个性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更感人的是子君在被父亲领走之前把全部生活物品拢为一处的细节,从中可看出子君对涓生深沉的爱,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她寄予的深刻同情,既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又对后面的悲剧也起到了很好的照应作用。,但我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道她又在自修旧课了,只是我很怕她看到我那可笑的电影的一闪。,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肖像描写,子君的眼里忽而又发出久已不见地稚气的光来,笑着和我谈到还在会馆的情形,时时又带些恐怖的神色。,浮现出一个子君的灰黄的脸来,睁了孩子气的眼睛,恳托似的看着我,肖像描写,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间屋。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环境描写,“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语言描写,“当初面对你热烈的追求,我果断地舍弃家人,将整个社会抛在身后,毅然地跟着你,这是一种对社会的背叛,但我却坚强地选择了这样没有退路的爱,其中的勇敢和无谓你能体会吗?在当初我们同居时,我的叔子已经不认我做侄女,但是我都不觉得痛苦。跟你过了这么久的日子,虽是苦些,但我当你是十分爱我的。曾经的我们为爱都放弃了些许东西的,我有时也后悔过,当我为小油鸡跟小官太太暗斗时,当我为不被人奚落而把我们自己也不轻易吃的羊肉给阿随吃时,心中是很痛苦的,但一想到有你的爱,这些苦就变得很轻微了,谁想你早就已经不爱我了。”,参照现代有关爱情的小说(或电影),领会鲁迅爱情小说的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