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doc_第1页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doc_第2页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doc_第3页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doc_第4页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其头痛、眩晕为特点,患者痛苦较大。CSA发病机理及诊断和治疗,是许多学者关注和正在研究的问题,我们想对其中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见解。一、CSA的X线表现 对于CSA的发病机理,以往多认为是颈椎骨性狭窄及环枢关节的改变上。我们在临床亡通过观察发现由于颈椎失稳所致CSA更为多见,其特点表现颈椎3、4、5节段的位移改变,就1998年7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x线表现进行了比较观察。1.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即: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症状。 2检测方法 (1)观察对象 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组: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患者,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 正常颈椎对照组:非颈部症状的60例志愿者x线片检查。 (2)检查指标:110例CSA组和60例正常组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及最大屈伸位线片,应用摄像机摄取图像人计算机,经电子计算机图像数字处理系统测量颈椎体角度位移及椎体水平位移,并分析处理。 (3)测量方法:依据White测量方法在侧位片上测量: 椎体角度位移:在被测相连两椎体的下缘各作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成角。 椎体水平位移:被测椎体后缘相对其下一椎体的水平移位。 3X线表现 110例病人均行颈椎正侧及功能屈伸位x线摄片,具体情况见表1。表1 患者颈椎的X线表现项目例数百分比()颈椎变直或反张787090钩椎关节间隙不对称211909椎体水平及角度位移877901旋转移位171545钩椎关节增生272455 x线颈椎平片检查中,上关节突位移或骨赘,尤其是钩椎关节骨赘被认为是日前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有价值的x线征象。本组发现钩椎关节骨赘27例,阳性率并不高,而患椎椎体水平及角度移位,阳性率较高。 4测量结果 (1)椎体水平位移表2 椎体水平位移(单位:mm)(X:S)组别例数C23C34C45C56C67正常组601.030.311.470.461.9010.340.910.250.820.34治疗前1001.220.652.830.31*2.650.41*1.310.341.010.38治疗后1001.010.432.150.56*1.610.35#*0.980.280.720.24 注:与正常组比较*PO.05 *P O.O1,与治疗前比较#PO.05 #PO 01(以下相同) 从各水平位移程度看,治疗前颈3 4、颈4 5 位移最显著,其它各椎间位移不明显,与正常组无差异,治疗后也是颈3 4,颈45、,改善最显著。 (2)椎体角度位移 表3 椎体角度位移(单位:度)(天-+S)组别例数C23C34C4sCs6C67正常组606.51.237.551.718.151.324.512.425.112.13治疗前1106.292.1110.22.12*9.192.51*5.912.736.171.92治疗后1106.822.518.602.21#8.141.52*6.312.516.811.72 从各角度位移程度看,治疗前颈3、4,颈:、,最明显,治疗后也是颈、 颈、改善最显著。 二、CSA的手法治疗1放松手法操作时,患者正坐,术者位于患者身后,用拇指指面在两侧颈部肌肉处,自上而下做揉捻。可以发现在颈椎35位置附近及深部组织,会有病变结节或条索改变,且l:述表现多有明显压痛。揉捻手法应先轻后重,逐渐增加力度,刚寓于缓稳操作之柔中,刚柔相济,力要缓稳柔和,力量要推进肌肉深部。从而对颈肩部肌肉进行放松。 2.旋转手法以向右侧旋转手法为例: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稍微侧身。用右手或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枕部,轻提并且做颈部旋转运动13次,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然后在中立位下上提牵引颈部,并使其保持,牵引的同时将患者的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手或右前臂快速发力旋转颈部,此时即可听到一连串的弹响声,一般响声清脆者疗效为佳。之后以同样手法向左侧旋复一次,手法完毕。3善后手法可用劈法、散法、拿法、归合法等,以颈部自觉局部发热感觉为好,从而完成整个手法。三、椎动脉(二段)解剖学观察推动脉型颈椎病由椎动脉受到压迫所引起的颈性眩晕,在解剖学上已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而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产生动脉管壁的痉挛所致的此病变,近些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我们通过解剖观察了椎动脉(二段)周围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其分布特点,籍以探讨椎动脉的某些结构基础。 1材料和方法 解剖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12具,按要求截取颈脊柱标本(24个椎动脉及交感干)。首先暴露交感干颈段至椎动脉(指二段)周围的分支,然后切除横突孔前壁和颈椎体,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颈交感神经在椎动脉周围及表面的分支和分布。2观测结果 (1)发自星状神经节的交感神经星状神经节发出许多纤细的交感神经,椎神经是发自星状神经亡枝较粗的交感神经。经椎动脉I段后,沿内侧上行,在第六横突前有较为细小的分支行至椎动脉外膜,走向椎动脉内后侧的主支继续向上,其主要去向有三:分布椎动脉表面,攀其表面上行,C4达高峰。与颈中节的分支吻合于钩椎关节,分布于椎动脉表面。发出数个深交通支分别与上5个颈神经的前支相联系。(2)发自颈中节或节间支的交感神经。 其中向后外侧的分支行于椎动脉的内侧面向后至颈神经,构成交通支,并在钩突平面的椎动脉周围形成神经襻。椎动脉周围的交通支的支数以颈4神经水平为高峰,向上下逐步减少。从钩椎关节附着点发出后,环绕行至椎动脉前内侧再上行并最终行至椎动脉。与椎神经的分支吻合,较粗的分支主要集中于椎动脉内侧钩椎关节处,多位于颈3、4、颈4、5水平,并纵行于椎动脉表面四、讨 论CSA的影像学诊断从X线片上,以往多注意在颈1、2,我们观察到多数CSA病人,颈1、2 无异常,而颈3、4、5有失稳表现,且作了测量,这将为CSA的诊断提供一个参考依据。1椎动脉及周围的神经:椎动脉走行于第6颈椎以上6个横突孔,同时接受来自椎神经、颈中节发的交感神经,椎动脉周围结构的病变不仅使椎动脉受累,而且可能刺激周围神经,使椎动脉受累更加严重。 2颈椎的稳定性:颈3、4、5的肌肉较弱,且处于颈区的弧顶,稳定性最差,在慢性劳损或软组织损伤肌肉的痉挛所致的平衡失调时,易发生在以颈3、4、5为中心的椎体平衡或角度位移。 3椎动脉穿行于横突孔内,椎神经伴随其穿横突孔向上走行形成网状神经纤维,并在颈3、4、5分布最为密集,此段椎动脉表面有致密的交感神经分布,因此颈椎失稳等因素极易刺激攀附于椎动脉表面的神经,引起椎动脉的痉挛。4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除行于椎动脉表面部分,余者为深交通支,其主要来自椎神经和颈中节,在椎动脉周围分支吻合,紧邻钩椎关节,成为椎动脉周围神经的主要部分。因此,此段不稳可以首先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内侧的交感神经,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其中颈4段的交通支达到高峰,更易引起椎动脉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