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后学习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大学生课后学习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大学生课后学习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大学生课后学习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大学生课后学习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的课后学习方式和地点”调查报告第七组小组报告组员:刘孙相与,艾茜熙,王小波,俞彬,高承凯,李毅炜,肖华,麻雅靓,谢晓姣,管治,王珊珊,徐龙,金发田,毛嗣卿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普遍对课后学习时间利用效果较差,为能促进同学们更好的利用起课后时间,本文通过选取与大学生课后学习方式和地点有关的四个问题为落脚点,经过实际考察与数据挖掘,运用卡方检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认识到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工科生学习时间与理科生学习时间等影响课后时间利用因素的关相互关系。通过使用SPSS17.0,Excel等软件求解,得到了符合事实的结果。我们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课后时间利用的建议,收获很大。关键词:学习方式,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SPSS目 录1 调查目的12 调查时间:13 调查对象:14 调查内容15 调查分析35.1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45.1.1 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的卡方检验45.1.2 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的结果分析55.2理科学生是否和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65.2.1 理科学生是否和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的假设检验65.2.2 理科学生和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的分析75.3学习方式是否显著影响学习时间的长短75.3.1学习方式是否显著影响学习时间的长短的方差分析75.3.2 学习方式显著影响学习时间的长短的分析85.4自习地点的选择是否对于学习时间有显著影响96 总结与反思9101 调查目的当代大学生在大学里所学习的知识,一部分是来自老师,另外绝大部分是来源于自我学习,占了学校生活的70%以上。成绩好的同学因为能将这段时间利用起来而越来越好,低效率的利用可能什么也学不到,仅仅混个大学文凭。所以课后的自习方式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利用起课后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2 调查时间:4.105.103 调查对象重庆各高校大学生,以及全国部分高校学生,总共300余份。4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是关于校园学生的课后学习方式和地点的9个问题,发出330份问卷,网上发出100份,总共收回324份,发出收回率98.1%。具体统计结果如下。对于所有问题,整体结果如下:表1. 调查问卷结果汇总表问题编号选A人数选B人数选C人数选D人数问题1339116040问题2187919334问题322146489问题41131382746问题5178103385问题6411838317问题7190486819问题8201764010问题91213115220本次调查女生123人,男生201人,大三学生156人,大二学生93人,大一学生75人。总体来说,同学们对本次调查的态度较好,基本无乱填等行为,每张问卷平均时间在1分钟左右,反响较好。对于问题一,专业类别的信息,结果如下:图1. 所调查学生的专业类别图 由图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尽可能走访更多学校以尽可能反映高校学生课后学习方式和地点,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和网上发放问卷两种方式,在以图1的专业结构中做了以下问题的调查。 (a) (b) (c) (d) (e) (f)(g) (h)图2. 基本调查情况表图二显示了本次调查研究的8个问题的主要调查结果,(a)(b)(c)(d)(e)(f)(g)(h)依次对应我们主要调查的问题(见附录1调查问卷表)。此次调查围绕大学生的课后自习时间和地点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来说,在以工科生为多数的情况下,多数人喜欢在考试前一个人的情况下在图书馆或者寝室,通过上网的手段,学习专业知识,时间大约是23小时,同时要求学习的环境要比较安静,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是会首先自己思考,之后再询问老师的方法进行学习。其他同学也都普遍喜欢安静的环境,少部分同学会在下课之后马上就去自习。这反映出大家的大学生活都比较繁忙,还有自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5 调查分析初步的调查结果如上,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感兴趣的问题做出了调查和分析,主要问题如下:1、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2、理科学生是否和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3、自习的方式是否显著影响学习时间的长短4、自习地点的选择是否对于学习时间有显著影响根据这四个问题制定,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的这几个问题,进而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以对实际进行指导,制定相关的政策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利用起自己的课余时间,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四个问题也分别使用了课上所讲述的统计知识,独立性检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这些也是本门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下面,我们将仔细分析这四个问题。5.1 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分析。也就是问,某两同学专业类别的不同是否和他们选择的自习方式有关呢?这是一个独立性检验问题,选用卡方分析的方法。首先,我们将问卷中的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数据统计出来,如下表表2.专业类别与自习方式统计表学习方式ABCD文15693理4321361工科6524601体艺类1216120表中,A为选择一个人上自习的人数,B为选择和男女朋友2个人自习的人数,C为陪同学2-5人去自习的人数,D为5人以上自习的人数。下面我们就可以通过卡方检验的方法对相关性进行判断。5.1.1 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的卡方检验要进行卡方检验,对于4格表即2*2列联表,对数据有以下要求:1) 随机样本数据; 2) 卡方检验的理论频数不能太小;两个独立样本比较可以分以下3种情况:1) 所有的理论数并且总样本量,用Pearson卡方进行检验。 2) 如果理论数但,并且,用连续性校正的卡方进行检3) 如果有理论数或,则用Fishers检验。然而对于本题来说,这是一个联表,对于这种表的卡方检验也有特定条件:1) 表中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不能超过1/5; 2) 不能有小于1的理论数;由表2中可以发现,不符合表的卡方检验。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列合并来实现。总体来说,大致符合要求,本次采用spss的确切卡方检验来实现。首先,提出原假设:卡方的计算式为: (1)由(1)式可知,当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完全一致时,值为0;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越接近,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小,值越小;反之,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差别越大,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值越大。换言之,大的值表明观察频数远离期望频数,即表明远离假设。通过表2的数据,我们用SPSS17.0进行卡方计算,得到如下结果:表3. 专业类别与自习方式的渐进卡方结果表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渐进卡方的显著性是很高的,要拒绝原假设。但是本次调查结果表(表2)不符合一般联表的检验前提(1),有统计为0的项。所以我们采取精确卡方检验(exact test),即以迭代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表4. 精确卡方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显著性仍然很高为0.003,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专业类别与自习方式的选择有关。能注意到表中的题注,这是由于操作电脑的配置比较低,导致出结果比较慢。5.1.2 关于专业类别和自习方式的相关性的结果分析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这与专业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不仅是这样,更影响了每个人的处事风格。大部分工科和理科生都是一个人自习,文科和体艺类则会两人甚至多人去学习。当然,不同方式并没有对错之分。这样,对于学校的主管教师们,他们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环境等问题有不同的规划安排。5.2 理科学生是否和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 对于本问题,我们主要使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即确定两者的均值是否大致相等。首先,仍是将理科学生和工科学生有关的学习时间统计出后,如下表:表5. 理科与工科学生学习时间调查结果学习时间ABCD工2388336理14562110表中,A为选择学习1小时以下的人数,B为选择学习1至3小时的人数,C为选择学习3至5小时的人数,D选择学习5小时以上的人数。下面我们就可以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均值进行比较。5.2.1 理科学生是否和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的假设检验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首先有一个假设:可比的双样本来自正态总体。根据事实情况,我们假设它成立。同时,我们约定选择A(一小时以下)按照1小时算,B(1到3小时)按照2小时算,C(3-5小时)按照4小时算,D(5小时以上)按照5小时算。这样,我们设原假设为:即理科生与工科生学习时间基本相同。我们构造t分布进行假设检验,用Excel进行求解,得到以下结果:表6. 理科与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的假设检验结果工科理科平均2.4066672.574257方差1.2361971.546931观测值150101合并方差1.36099假设平均差0Df249t Stat-1.11607P(T=t) 单尾0.132734t 单尾临界1.650996P(T=t) 双尾0.265467t 双尾临界1.969537由表中,我们可以知道P双尾值为0.265,显著性较弱,应接受原假设,认为理科学生与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5.2.2 理科学生和工科学生学习时间相同的分析理科学生和工科学生的学习时间大致相同,只是侧重的方向不同,理科偏重理论,工科偏重实用。课程压力都不小,当然作为我们大学生应当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的,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间接提升学习时间。相同的时间提升学习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5.3 学习方式是否显著影响学习时间的长短本问题是一个方差分析的问题,在学习方式取不同水平时,观察学习时间长短是否有显著变化。与上题相同,仍首先整理出有关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的数据表表7. 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调查结果表学习方式时间长短ABCD1203061229119274414103058621表中,A为选择一个人上自习的人数,B为选择和男女朋友2个人自习的人数,C为陪同学2-5人去自习的人数,D为5人以上自习的人数。下面我们就可以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判断。5.3.1学习方式是否显著影响学习时间的长短的方差分析这是一个单因素方差分析问题,通过改变学习方式的水平,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均值。首先由三个前提条件:1) 样本总体为正态总体;2) 正态总体之间相互独立;3) 总体方差齐性;我们假设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之后我们将进行方差齐性验证)。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方差分析了。我们的原假设为:其数学表达为:且则式中为总均值,为指标的效应,为偏差,代表每种水平下的各项取值。通过,SPSS17.0求解可得:表8. 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由表中可得,F值很大,显著性很高,由此,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学习方式的选择对学习时间的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显著性太高,可能与调查数据相关很大。5.3.2 学习方式显著影响学习时间的长短的分析和谁一起去学习,几个人一起,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你的注意力,影响你在学习中的状态。与男女朋友一起自习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会让本不学习的同学坐进自习室,也会让很专注的人看不下去书,所以你要和谁一起自习,这很重要!接下来我们验证一下一开始假设的方差齐性问题,我们采用Levene统计量,得到结果如下:表8. 学习时间的方差齐性分析由显著性可知,可以认为它们的差异不显著,即认为原假设样本的方差相等。这也说明了一开始假设的正确性。5.4 自习地点的选择是否对于学习时间有显著影响采用与上一问题相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自习地点的选择对学习时间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上,仍用SPSS求解得到:表9. 学习地点与学习时间的方差分析表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组间28.429310.2649.4430.029组内349.3562941.024总数377.785297 从表中可得,显著性很高,即拒绝原假设,认为学习地点的不同选择对学习时间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不仅和谁一起去学习,几个人一起关乎着学习的状态,在哪里学习,学习的地点也很重要,自习室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图书馆也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寝室也可以,但是要是在寝室打游戏,就不怎么好了,可能大部分在寝室学习时间小于1小时的人就是这样的吧。6 总结与反思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课后学习方式和地点的几个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1) 专业类别与自习方式是相关的;2) 理科生的学习时间与工科生的学习时间大致相同;3) 自习方式的选择显著影响学习时间;4) 自习地点的选择显著影响学习时间;针对这些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主要目的是希望广大大学生能充分利用起自己的课后时间,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和素质。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仍然有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 问卷设计时应适当设计几道答案确定的常识题,以确定调查人是否认真填写问卷,问卷是否有效;2) 应用统计软件时,注意统计方法的前提和使用条件。结果要与实际想对照;3) 小组间应该加强分工合作,多交流,相互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4) 应尽量大范围,宽口径调查,不能仅限于小部分样本。参考文献1 白雪梅,赵松山.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的异同比较J. 江苏统计. 2000(10) 2 邓安生.浅谈Matlab软件用于统计分析教学J. 新余高专学报. 2010(01) 3 叶娟.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