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ocialPsychology,1,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第8章社会影响,SocialPsychology,2,本章内容提要:,第一节他人在场第二节从众(相符)与服从第三节模仿与暗示第四节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SocialPsychology,3,重点提示:,社会促进、社会抑制社会惰化从众、服从模仿、暗示(定义、种类)流言的传播过程及传播条件去个性化,SocialPsychology,4,第一节他人在场,他人在场对个体的行动既可以产生促进作用,也可以产生抑制作用。一、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1898年美国人特里普利特(N.Triplett)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1结伴效应2观众效应,原因:,评价焦虑优势反应强化说,二、社会抑制(socialinterference)与社会促进相反,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称社会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也称社会干扰。,SocialPsychology,6,SocialPsychology,7,查荣克(R.B.Zajonc)的解释:优势反应强化说,他人在场,动机水平,优势行为非优势行为,行为仓库,行为表现,优势行为:简单的、熟练的行为,非优势行为:复杂的、生疏的行为,社会促进,社会抑制,行为表现,SocialPsychology,8,三、社会惰化(socialloafing)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的偏少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磨洋工”,“上工如拉纤,下工如射箭”与社会抑制的区别:社会抑制的主体本身是想干好,动机很高;而社会惰化的当事人是不想好好干,动机很低。,.6,.4,.2,0,-.2,-.4,-.6,简单,困难,迷宫的难易,当学生们在解决简单迷宫问题时,那些认为个人的表现不会得到评价的人完成情况更差(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图左侧);而当学生们在解答困难迷宫问题时,那些认为个人表现不会得到评价的人完成情况更好(他们花的时间更少,如图右侧)。,个体表现被评价,不评价个体表现,社会懈怠取决于以下因素:个体认为他个人贡献对群体成功的重要程度;个体认为群体成功的价值大小。Karau&Williams,1993,完成迷宫问题的时间,如何减少社会懈怠:使每个人的贡献可以被评估;对群体高绩效提供奖赏;使任务有意义、复杂或者有趣。,SocialLoafing,社会懈怠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懈怠的倾向更甚于女性(KarauWood,1987)。,SocialLoafing,他人在场,个人努力能够得到评估,个人努力无法得到评估,警觉、评价焦虑、分心冲突,没有评价焦虑,唤醒状态,放松状态,简单任务表现提高,复杂任务表现下降,简单任务表现下降,复杂任务表现提高,社会助长,社会懈怠,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他人在场可以导致社会促进也可以导致社会懈怠。区分两者的重要变量是个人努力是否可得到评估、唤醒状态和任务的复杂程度。(Cottrell,Wack,Sekerak,&Ritter,1968),SocialLoafing,四、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当人们处于群体当中时,对行为的规范限制就会放松,导致冲动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增加。,心理学家1986年曾对美国18891946年之间报上的60起滥用私刑的事件做过内容分析,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暴徒的人数越多,他们杀害受害者的方式就越残忍、越邪恶。,Deindividuation,三K党的长袍和头饰掩盖了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暴力行为与去个性化的研究是一致的。,穿上一致的服装使我们看起来与周围的人相似,这种情况可能会使我们降低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从而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Zimbardo(1970)让4位年轻女士组成一组,对陌生人施加电击。,被试分为易辨识组和不易辨识组,结果不易辨识组施加的电击数量是其他人的两倍。,Deindividuation,Johnson&Downing(1979)的重复研究中,以护士服装为不易辨识组的服装,发现,这组被试电击数量减少。,去个体化条件下人们的攻击行为明显增加(Zimbardo1970),Deindividuation,当个体的身份被隐藏并且群体人数越多,去个体化程度就越大:,可能会创造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关注外部情境,而不是内在价值观。,或者可能增强个体对所在群体的认同及从众倾向。,去个性化是如何导致冲动行为的?,首先,去个性化减少了个人被单独揪出来受处罚的可能性,因而使得人们降低了对行为的责任感。,其次,去个性化促进了人们对团队规范的顺从。,Deindividuation,因而,不仅是因为去性化能减少人们独立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同时它也增加了人们对特定团体的规则的顺从。,Deindividuation,SocialPsychology,18,第二节从众与服从,一、从众(conformity)(一)定义从众(Conformity):因为真实或想像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二)经典实验研究谢里夫(M.Sherif)的诱动错觉实验阿希(S.Asch)的从众实验,1.Sherif的似动效应研究(SherifsAutokineticEffectStudy),Conformity,单独:估计距离从一英寸到800英尺都有;2或3人一组:估计值聚合;而且当个体再次单独估计时,群体影响效应依然存在。,被试估计一个光点移动的距离:,见乐国安P457,Theemergenceofnormsandtheirsubsequentinfluence(Sherif,1935),Chapter8SocialInfluence&BehaviorinGroups,2.Asch的线段判断研究(AschLineJudgmentStudy),X,abc,被试的任务是从左边的三个线段中找出一条与右边的靶线段长度相同的线段。单独判断时,没人出错,但当有4或5个人先给出错误答案时,有35%的时候人们给出了错误答案。,Conformity,Chapter8SocialInfluence&BehaviorinGroups,见乐国安P458,Asch,1,2,3,4,6,5,7,假被试,真正的被试,实验材料示例,实验过程,SocialPsychology,23,实验结果:1.共有123人(真被试)参加了实验,出现从众行为的人次大约为1/3。2.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有很大不同。大约1/4至1/3的被试始终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出现一次从众行为;约有15%的被试差不多每判断四次,就有3次是错的(从众)。该实验的意义:该实验使得社会群体对个人的从众压力第一次得到清晰的显示,它提供了一个研究从众的实验研究的有用范式,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SocialPsychology,24,(三)从众的种类,1表里一致的从众。真从众。2表里不一致的从众。假从众。3表里一致的不从众。真不从众。4表里不一致的不从众。假不从众。表面上不服气,心里却和群体倾向是一致的。有人碍于面子、地位、自尊心等,在内心已经不再坚持,表面上还是不肯放弃自己的意见。心服口不服。,SocialPsychology,25,(四)从众的原因1.知觉压力2.规范压力,SocialPsychology,26,(五)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个人因素2.群体因素3.刺激的性质,个人,刺激,群体,SocialPsychology,27,1.个人因素a.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b.不愿被视为越轨者的期望c.性别差异d.人格2.群体因素a.群体的一致性b.群体的规模c.群体成员的身份d.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群体大小:当群体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发生从众的可能性也会增加。,群体规模与从众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阿希较早的研究中发现,两人的一致意,见构成的压力明显大于一个人,从众率上升达到四人以上一致意见,就不再明显引起从众率的变化。,Conformity,见乐国安P460,贾德勒等的研究(1968)结果虽有不同,但都反映了同样的趋势(见右图)。相对于女性,男性从众率的最高点出现稍晚一些。但无论哪种情况,最高从众率却与阿希的研究接近。研究结果有一个同样的趋势,即最高从众率出现后,即便一致性的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的明显增加。,群体规模与从众率的关系,Conformity,SocialPsychology,30,3.刺激的性质,如果刺激模棱两可,人们越可能表现出从众;如果刺激对观察者来说是无关紧要和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人们越可能表现出从众。,3.少数派的影响(改革)4.个体对个性化的追求,SocialPsychology,32,二、服从(obedience),(一)定义服从(obedience):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作服从。,SocialPsychology,33,(二)米尔格拉姆(S.Milgram)的服从实验,StanlyMilgram服从权威obedience的研究,让被试扮演“教师”角色,实验助手扮演“学生”。并告诉他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惩罚对学习的效果。“教师”坐在电击器前,向“学生”提问。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则继续提问。如果回答错误,“教师”就通过电击器的按钮对“学生”进行电击。每个按钮上都清楚地标明了电击的危险程度,例如“微弱的电击”或“危险强烈的电击”。依据“学生”犯错的次数,电击从15伏特开始逐步加强,30、45、60直至450伏。实验者发现,不管“学生”在电击中表现得多么痛苦,绝大多数“教师”都毫无终止电击的意思。其中更有相当比例的人把电压调到了最高水平,丝毫不考虑“学生”的苦苦哀求。,SocialPsychology,34,米尔格拉姆权威服从实验的被试,Obedience,Obedience,051015202530,100,80,60,40,20,0,被试的实际行为,精神病专家的预测,实际服从与估计服从的水平,总共有14名被试,最终都拒绝者命令,继续增加电压。占总数的35%。但是,更多的被试,一直服从实验者的指示,将实验一直进行到最后电压加至最高的450伏。这类被试人数达到26人,占总数的65%。该图为实验的详细结果。,Obedience,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1法定权威,(三)服从的原因,)与一定地位相联系的权力.)占据社会结构特定位置的人,通过规范化的社会角色联系,自然地就获得了指挥、命令某一部分人的法定权力。)临时性的社会角色关系,也会使在社会结构上处于有利位置的人获得指挥别人的权力,而被指挥者有义务服从指挥。)临时性的法定权力,是同特定的情境或领地相联系的。,Obedience,实验参观“热带珊瑚礁”。工作人员喊:不要摸展台扶手条件:工作人员穿制服/便装结果:制服,更多人遵从。尽管要求奇怪。,2责任转移,)被试在行为归因上,将行为的责任转移给了实验者,认为自己仅仅是帮助实验者达到研究目的的代理人,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关心的是如何更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关心行为的后果。)这是一种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降低对自身行为控制的另一种自我意识水平下降的现象,与去个体化状态有共同的特点。,Obedience,3.他人的支持,4.行为后果的反馈:,间接反馈声音反馈身体接近身体接触,5.个性因素,Obedience,从结果可以看到,行为后果的反馈越直接、越充分,人们服从权威,作出伤害别人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被试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了解越少,服从权威而对别人施加伤害性电击的可能性也越大。,SocialPsychology,42,第三节模仿与暗示,一、模仿(一)模仿的概念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二)模仿的意义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2适应作用3促进群体形成,SocialPsychology,43,(三)模仿的发展模仿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四)塔尔德的模仿律法国社会学者塔尔德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900年出版模仿律一书,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SocialPsychology,44,二、暗示,(一)定义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二)暗示的分类依据孙本文的观点,暗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C自我暗示D反暗示,重点,自我暗示,SocialPsychology,45,注意区分:,从众(又称为遵从、相符):指个人由于群体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自愿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服从(obedience):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作服从。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SocialPsychology,46,一、时尚和流言二、集群行为和去个性化,第四节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SocialPsychology,47,一、时尚和流言,1.时尚定义指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生活方式。特点:a.短暂b.新奇c.较宽的波及面,SocialPsychology,48,分类:a.时髦b.热c.时狂时尚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受社会风气和公众人物的影响。时尚与民俗(时尚是民俗的变异;民俗是时尚的固定化),SocialPsychology,49,2.流言定义:流言是广泛传播的有关显示社会问题的不确切消息。从流言的起源看,既可以是无意讹传的,又可以是故意捏造的;从它的影响看,既可能恶果严重,又可能只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从它传播的内容看,既有生活上的,又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区分:流言与谣言:后者是恶意的攻击。前者总是发生在和人们生活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上。,重点,很重要,SocialPsychology,50,流言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a.人们普遍关心b.大家都没有确切消息流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的原因(流言讹传的机制):a.锐化:即断章取义b.调平:重新编排,简明易讲c.同化:加墨润色,重点,SocialPsychology,51,二、集群行为,集群行为定义:人们自发产生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狂热行为。种类:a.侵略性的集群行为b.逃避性的集群行为c.获取性的集群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民办小语种培训行业市场动态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 2025-2030民办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报告
- 2025-2030民办声音疗愈课程市场新兴需求捕捉及师资认证与器材采购成本评估
- 2025-2030民办国际学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民办园艺培训市场格局演变及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2025-2030民办亲子教育市场供需状况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民办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行业标准研究报告
- 2025-2030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报告
- 2025-2030民办中小学国际课程认证现状与市场影响分析
- 美容养生考试题目及答案
- 患者烫伤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 教学课件曲线图分析方法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法律诉讼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学堂在线 研究生素养课-积极心理与情绪智慧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特种设备安全培训与教育试卷
- 2025年18项核心制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省级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竞赛(老人能力评估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 不良贷款清收经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