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文学堂文言文专项资料考点三:文言虚词“为”一、解词释义 为(一)用作介词,读作“w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3. 表示被动,译作“被”。如: 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二)“为”用作动词,读作“wi”。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知之为知之八则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如: 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 以丛草为林(当作,作为)(幼时记趣)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两小儿辩日) 为人五(雕刻)(核舟记) (三)“为”用作名词,如: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岳阳楼记。 练一练 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核舟记) 2.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二、中考真题链接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念无与为乐者:三、中考真题链接22011年山西中考(一)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参考答案:7(2分)x ; su 8(2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考点四:文言虚词“其”引子:“其貌不扬”“其实不然”“其乐无穷”“夸夸其谈”“大行其道”中的其都是什么意思?“其貌不扬” 他“其实不然” 其中“其乐无穷”其中“夸夸其谈”助词 补充音节 无意义“大行其道” 那个一、解释词义“其”字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是作代词,具体意思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这是“其”在古汉语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这样的例子在初中教材所选的古文中比比皆是。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智子疑邻) 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狼) 其夫呓语。(其:她的。)(口技) 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桃花源记) 皆刑其长吏。(其:他们的。)(陈涉世家)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的。)(马说) 颓然乎其间者。(其:他们的。)(醉翁亭记) 其妻献疑曰。(其:他的。)(愚公移山)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表示主格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亲旧知其如此。(其:他。)(五柳先生传)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他。)(桃花源记) 安求其能千里也。(其:它,指千里马。)(马说) 醉能同其乐。(其:他们。)(醉翁亭记)三是作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的”“这”“那”“这些”“那些”。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其:其中的。)(狼)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其:其中的。)(口技) 其船背稍夷。(其:这。)(核舟记)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其:这。)(五柳先生传)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个。)(小石潭记) 其西南诸峰。(其:那些。)(醉翁亭记) 货恶其弃于地也。(其:那种。)(大道之行也) 下视其辙。(其:那些。)(曹刿论战)四是特殊情况,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并自为其名。(其:自己的。)(伤仲永) 舍其文轩。(其:自己的。)(公输) 蹲其身,使与台齐。(其:我的,代作者自己。)(童趣) 故人不独亲其亲。(其:自己的。)(大道之行也) “其”字在古汉语中用得比较多的另一种用法是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以加强语气(反问、祈使、揣测)。 但表示的语气因各种不同的语境而不同,所以,翻译的时候往往有多种译法,一般可译为“可”“一定”“恐怕”“或许”“大概”“可能”,等等。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唐雎不辱使命) 其真无马邪?(其: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其: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原来是”。)(马说)除此之外,“其”还有另外两种词性:作连词和助词。(因初中课本并未涉及到,在此不作详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离骚)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如果,表假设。)(送东阳马生序)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同其他虚词的用法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地进行总结归纳就会有收获。下面是笔者编写的“其”字口诀,目的是帮助学生记忆: “其”字单作三人称,单数复数须认清;“其”作代词要当心,译时常用“的”字跟;“其”作定语小主语,活用为“我”表自称;指代“这”“那”和“其中”,要在句中把位定;“其”作副词列句首,多种语气须辨明;或表假设和选择,译作连词表呼应。 练一练 解释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1.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2.殚其地之出()(捕蛇者说) 3.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5.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6.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分)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艺术品居间交易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特色苗木种植与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版电热水器销售与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法律行业劳动合同律师权益保障与社保合同
- 2025版餐饮行业市场分析保密协议电子版
- 2025版离婚协议书专业起草与婚姻解除执行合同
- 2025版alc隔墙板产品绿色环保认证及推广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让与担保与股权激励执行方案合同范本
- 2025版文化产业发展股权抵押物担保协议
- 2025版购房贷款担保借款合同
- 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正式版)
- ISO TR 15608-2017-中英文版完整
- 2024年云南能投新能源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化工装置开车前安全检查
- 《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 (2024年)物联网车联网
- 客舱乘务员疲劳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航空公司为例
- 城管协管员笔试考题试题(含答案)大全五篇
- 驾照体检表完整版本
- 实验教学创新设计
- 急诊科培训患者交流和沟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