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新_第1页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新_第2页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新_第3页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新_第4页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1(2007年广东卷)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的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和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道语言表达题,具有以下特点:其一,题目选取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四幅标识图形,这种选料,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其二,从题型上看,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但本题并不仅仅要求对图表内容作简单介绍、说明,而且要求“展开联想”,“紧扣动态特征”进行描述。其三,综合性强。本题不仅要求对图形进行介绍,而且要求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并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其四,题目要求考生在四幅图形中自行选取一幅作答。,2(2008年广东卷)下面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_,【参考答案】示例一: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示例二:您用三尺教鞭为我们指点人生道路的迷津,您在,五尺讲台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奥秘,您用七彩粉笔为我们描,绘知识王国的地图。,“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是近年来语文考题变化最大的考点之一。过去一般考查对易混修辞手法的判断或对修辞手法作用的正误的判断,所用语言材料都是含有某种修辞手法的句子。近年来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从题型来看,既可以出客观选择题,又可以出主观表述题,但以主观表述题为主,2004年2009年广东高考命题全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的,2010年未在语言运用部分直接考查修辞方法。,2从保持试题的相对稳定的命题思路来看,2012年广东语文高考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应该还是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3近几年修辞方法的考查内容多是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这些修辞方法的应用须认真掌握。,4“反复”自2007年就被列入考查内容,但近几年都没,有考到,有可能在2012年考查。,5本考点常常与仿写、情景描写、图文转换等结合在一起考查,需要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来写出合乎要求的句子。,6本考点的考查有时会同阅读理解相结合,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以及古诗鉴赏题中。,7修辞方法的运用,在作文的表达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熟练运用修辞方法,也成了衡量考生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要做到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首先应了解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方法的概念和种类,能区分不同的修辞方法,能领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从基本概念入手。,考点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要素并不都出现。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且二者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使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不,能太抽象;思想感情要合乎情理。,2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考点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比拟的种类,(1)拟人。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拟物。如:他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赶紧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示例】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_,【剖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题目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且切合原意。解答本题,如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就要展开联想,想到“”和哪些事物有相似之处,即哪些事物可以用来比喻“”,如果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就要把“”当做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行为、思想、感情等。,【答案】示例一: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示例二:“”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示例三:“”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示例四: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考点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作用借代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性,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2借代的种类,考点四,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作用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的修辞方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2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考点五,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对偶的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而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2对偶的种类,(1)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示例】(2010年重庆卷)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为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_,【答案】示例: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剖析】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方法的能力。要想拟写出一副好对联,就得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有所了解。第一,要掌握对偶的修辞方法;第二,上下联的意思要相关、相对或相反;第三,上下联用词词性要相同。,考点六,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2排比的两种形式(1)成分排比。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2)句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考点七,反复,1反复的特点及作用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反复的作用: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用于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使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体现语言美。,2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考点八,设问,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考点九,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但它只问不答,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语言表达题从近年高考看,修辞方法多和仿句、扩展语句等相结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对修辞的考查重在运用,而不是单纯地识记修辞的相关知识。如要求写出比喻句,考生想不出恰当的比喻,不是因为不了解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提高思维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同时,做这类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既明确所要考查的修辞方法和句式要求,又要认真分析示例,看有无修辞上的隐性要求。具体作答时要调动平时积累,在充分体现修辞特点的基础上,准确、连贯、生动地表达。,【示例】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_,【剖析】拟写公益广告词是一个老题型了,把它和修辞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又使之有了新意。合乎“爱护动物”的主题是硬性的要求,正确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是拿分的要点。字数要求当然也不可忽视。,【答案】示例一:呵护小鸟,放飞希望。示例二: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二)理解鉴赏题,1指出使用的修辞,古诗词鉴赏中往往直接要求考生判断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这就需要对各种修辞的特点准确掌握,熟悉易混修辞格的,区别。比较而言,修辞格中的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反问和设问等手法容易混淆,平时要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句子中的代体“眉”与本体“头”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点,二者构不成明喻,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作者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2分析所用修辞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明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不难,难的是说明其表达效果,而说明表达效果,就离不开对诗的内容及其特点的理解。,【示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方法,试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1)飞流直下三千尺:_(2)千古长如白练飞:_,【剖析】前一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虽说李诗比起徐诗来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但徐诗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也显得壮阔。有了这样的认识,再结合修辞的表达效果,就可以答题了。,【答案】(1)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2)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训练一,比喻与排比,1下面的比喻运用得不够贴切,请给予修改。修改后要保留以“歌声”为本体。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依照这句话的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答案示例:(1)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2)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各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身上飘落过乌鞘岭纷飞的夏日雪花,藏胞敬来的青稞美酒仰头满饮过,俯首接过喇嘛垂献的洁白哈达,铺满轻尘的南疆小路深陷过双脚。离开高原,顺着大河,来到了“天下黄河独富”的河套。,答案示例:身上飘落过乌鞘岭纷飞的夏日雪花,双脚深陷过铺满轻尘的南疆小路,仰头满饮过藏胞敬来的青稞美酒,俯首接过喇嘛垂献的洁白哈达。,4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内容要前后照应,并构成排比句。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连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我们_,_;友谊如_,我们_,_。,答案示例:彩绸,共同裁剪,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花种,共同播撒,培育出一朵朵艳丽的鲜花,训练二,对偶与比拟,1补写对称句。谁不爱风流呢?松,高洁;兰,清幽;风流自有特殊的魅力。牛,_;狮,_;风流_。现代人应该比祖先更懂得风流。新世纪的真正风流应该是:服饰与心灵同样美丽,_。现在,社会就是要变革,青年就是要风流。,答案示例:勤劳,雄放,有它各自的性格,物质与精神同,样富有,2修改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一致,,前后语句之间音节对称匀整。,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常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答案示例: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3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要求综合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1)褒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2)贬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2)企图网住别人,答案示例:(1)一丝不苟,才有圆满结局却也网住了自己,训练三,其他修辞格,1把下列句子改成排比、反问连用的句子。生活中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沉思,这就是诗啊!,答案示例:生活中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答案示例: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2在四川黄龙景区,有一条运用对比手法拟写的防火提示语“一棵大树可以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灭千万棵大树”,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有益的启示。请你运用两两相对的句式和对比的手法,写一句提醒司机注意安全驾驶的提示语。,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唐)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注释】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出几分惆怅,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运用了移情手法。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情,已形象地寄托在月亮这个物象之中。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两联对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义互补,上句“汉月”,下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或:“愁地尽”与“觉天低”互补,点明沙漠的广阔、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内涵。,4对下列古诗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