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1.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201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1.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201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1.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201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1.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201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1.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基础自主梳理,自我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1L0.1molL1Na2SO4溶液中有0.1NA个Na。()(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卷T20B)B500mL0.5molL1的盐酸中,含有HCl分子的数目为0.25NA。()(2010年厦门模拟T12A),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2009年高考广东卷T3C)D将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通入1L水中得到的盐酸浓度为1molL1。()(2009年皖南联考T4D)答案:A.BCD,基础回归1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用_占_的百分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2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用_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2)符号:_;常用单位:molL1。(3)数学表达式:_。,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c(B),(4)应用注意事项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也不等于溶剂体积与溶质体积的和,必须通过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体积的单位通常用升(L)。溶质可能是单质、化合物、某些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思考感悟1将1molNa2O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吗?【提示】1molNa2O溶于水生成2molNaOH,其溶质为NaOH而不是Na2O,当1L水中溶解2mol溶质NaOH时,其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L,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是1molL1,也不一定是2molL1。,自我诊断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配制1000mL0.5molL1NaOH溶液可用两个500mL的容量瓶代替。()(2010年常州模拟T7A)BNaOH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C可以将NaOH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D可以用容量瓶直接配制480mLCuSO4溶液。()E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答案:A.BCDE,基础回归1主要仪器_、_、玻璃棒、_、胶头滴管。2容量瓶的使用(1)瓶上标注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_和_。(2)常见规格50mL、100mL、250mL、500mL等。,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容量瓶,温度(20),规格,(3)使用注意事项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_。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玻璃塞旋转_倒立观察;_(填“能”或“不能”,下同)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_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_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是否漏水,180,不能,不能,不能,3配制的主要过程计算称量(或量取)_并冷却移液_定容摇匀并装瓶。用图表示为:,溶解(或稀释),洗涤,思考感悟2实验室需要45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应怎样选用容量瓶?应称取多少克Na2CO3?【提示】选取500mL容量瓶,称取5.3gNa2CO3。,课堂互动讲练,4溶液稀释和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根据稀释或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总量不变的原理:c1V1c2V2、c1V1c2V2c混V混,可以计算有关的量。,(2010年高考四川卷)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17V22400)/(22.422.4V)Bw17c/(1000)Cw17V/(17V22400)Dc1000V/(17V22400),【答案】A【点评】此类题目,应紧扣定义,熟记公式,注意变形。,跟踪训练(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等于()A0.37molB0.63molC0.74molD1.5mol,1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查漏容量瓶使用前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方法是:加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但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3)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特别提醒】1.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加蒸馏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制。2配制时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结果。3定容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1)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2)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2011年杭州模拟)实验室需要配制0.50mol/LNaCl溶液480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称取NaCl晶体_g。(3)称量。,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填“左盘”或“右盘”)。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6)定容,摇匀。(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解析】配制480mL的0.50mol/L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mL的容量瓶。m(NaCl)0.50mol/L0.5L58.5gmol114.625g(托盘天平精确到0.1g)称取14.6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定容时仰视液面会造成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答案:(1)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14.6(3)左盘(4)搅拌,加速NaCl溶解(5)玻璃棒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8)偏低,跟踪训练(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mL0.5molL1NaOH溶液以备使用。(1)该同学应选择_mL的容量瓶。(2)其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则如图操作应在下图中的_(填选项字母)之间。,A与B与C与(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_g,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填字母),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填字母)。,附表砝码规格,(4)下列操作对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转移完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浓度会_。,解析:(1)容量瓶的规格相对固定,当所配制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规格不相符时,应选择规格比所配制溶液体积稍大的容量瓶。(2)根据溶液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结合图示步骤,向容量瓶中直接加蒸馏水的操作应在洗涤之后、定容操作之前即在与之间。(3)计算时应根据500mL溶液计算NaOH的质量,n(NaOH)cV0.5molL10.5L0.25mol,m(NaOH)0.25mol40gmol110.0g,因烧杯重23.1g,因此称量时应取用20g、10g的砝码,然后把游码调节至3.1g位置,即图c。,答案:(1)500(2)C(3)10.0cdc(4)偏小无影响,实验专项探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类型(1)液体稀释:如浓硫酸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2)固体溶解:如Na2CO3、NaCl加水溶解形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典例探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1)若配制大约1molL1的溶液100mL,所给仪器只有托盘天平、量筒、带刻度的烧杯、玻璃棒,下列可选用的试剂是_(选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固体B浓硫酸(98%)C浓盐酸(37%)D浓硝酸(63%),(2)下图是某学生在配制0.100molL1的碳酸钠溶液100mL时,将第一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内的操作。该步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的影响是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原因是(可列举一项原因)_。,(3)若配制(2)中溶液时,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碳酸钠,则与计算量一致吗?为什么?_。(4)现用滴定管准确量取20.0mL0.100molL1碳酸钠溶液,注入锥形瓶中滴加甲基橙试剂23滴,此时溶液呈_色。然后将待测稀盐酸注入洁净、干燥的滴定管内,记下滴定管内稀盐酸的初始刻度读数,接着开始向锥形瓶内滴加盐酸。当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突变成_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此时消耗盐酸体积为21.36mL,则待测盐酸的浓度为_molL1。,【解析】(1)量筒可量取B、C、D三种酸,托盘天平可称量A(NaOH固体)。(3)配制100mL0.100molL1的Na2CO3溶液,需Na2CO31.06g,而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0.1g,称取1.1gNa2CO3。(4)由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可得c(HCl)20.020L0.100molL1/0.02136L0.187molL1。,【答案】(1)ABCD(2)偏低以下任一项原因都可:玻璃棒紧靠容量瓶口,造成洗涤液外溢;玻璃棒从容量瓶移出时,残留在玻璃棒上的洗涤液可能滴在瓶外;玻璃棒移出后直接放在桌面上,造成残留洗涤液损失(3)不一致。因碳酸钠的计算量为1.06g,而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0.1g,即称取碳酸钠1.1g(4)黄橙0.187,解题方法指导(1)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方法,1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反应方程式中的差量(理论差量)和发生反应的差量(实际差量),这些差量常常是反应前后同一物态(固态、液态或气态)、同一物理量(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差量或相当量,选准差量进行计算会提高效率。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2009年高考上海卷改编题)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放电2O3(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g/mol(保留一位小数)。(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_L。,【答案】(1)35.6(2)3,跟踪训练(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现有KCl和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解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差值为6.63g3.87g2.76g,根据反应方程式:KClAgNO3=AgClKNO3和KBrAgNO3=AgBrKNO3,,答案:40.3%,2极值法(1)极值法的含义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巧。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2)极值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极值法解题有三个基本思路: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3)极值法解题的关键紧扣题设的可能趋势,选好极端假设的落点。(4)极值法解题的优点极值法解题的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过程简化,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从而提高了解题速度。,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ANaBKCRbDLi【解析】将1.40g混合物假设成纯品(碱金属或氧化物),即可很快计算出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以确定是哪一种碱金属。假定1.40g物质全部是碱金属单质R,则:RROHmMR171.40g1.79g1.40g则MR61假定1.40g物质全部是碱金属氧化物R2O则:R2O2ROHm2MR16181.40g1.79g1.40g则MR24.3既然1.40g物质是R和R2O的混合物,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24.361之间。题中已指明R是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介于24.361之间的碱金属只有钾。【答案】B,跟踪训练(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2011年赤峰第一次模拟)已知25下,0.1mol/L某二元酸(H2A)溶液的pH大于1,其酸式盐NaHA溶液的pH小于7。取等体积的H2A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等于7,则酸溶液与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小于0.5B等于0.5C大于0.5且小于1D大于1且小于2,解析:选C。此题可采用极值法。若c(H2A)c(NaOH)11,则完全生成NaHA,其溶液pH7,所以应介于0.51之间。,3关系式法物质间的一种简化的式子,解决多步反应,计算最简捷。多步反应中建立关系式的方法:(1)叠加法(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由木炭、水蒸气制取NH3的关系为:3C4NH3。,=,=,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