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考试必备辅导资料】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doc_第1页
【公开选拔考试必备辅导资料】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doc_第2页
【公开选拔考试必备辅导资料】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doc_第3页
【公开选拔考试必备辅导资料】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人口问题 岁月的钟摆永远没有停息的时候,当21世纪的指针指向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人口问题已悄然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 走在街道旁,挤在公交上,逛在超市里,随处可见拥挤的人潮人山,乃至让人步履维艰,喘息困难。与此有关的上学、就业、住房等问题也随之应运而生,严重阻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准的提高。 人口问题是个凝重的话题,我几乎不敢触及。但是人口自身的发展、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资源、人口与自然环境等问题已经在不觉意间影响到我们的生存及发展。 首先是人口数目增多。近百年来,世界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将增加到2025年80亿喝2050的93亿,预计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水资源、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将更加紧张,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引起空前的危机。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这多么让人感到可怕。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合国大会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化问题国际行动计划、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到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第三是养老问题。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安老养老,它是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责任,它需要社会服务。中国是人口大国,有专家称,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时代,因此,养老问题对中国老说,责任与压力空前剧增。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和养老院养老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着现代化进程。最近几年,我国政府正加大力度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以及推广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第四是人口质量。人口数量表示一定空间下的人口规模,而人口质量则是一定人口规模下的人口的各种特质,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通常称之为品德、智能、体质。思想素质是支配人们行为的意识状态,文化素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近期,浙江省卫视公民行动节目中播出一期节目“铁链男孩”,节目里母子俩均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湖南省卫视的公共频道也播出了一个“家有傻媳”的节目,傻媳夫妇俩一个残疾一个弱智。这两期节目中的主人公都生活的十分清苦,生活艰难。这两个事例说明具有不同残障的人数不在少量,它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人口质量不容乐观。 呼吁全球都要关注人口问题! 环境问题 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们发展的最佳机遇时期,科技的进步正逐步带给我们新的繁荣和富有。但是,技术却是一把双刃剑,倘若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科学的调控,则会伤害到我们人类自身。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正遭受严重威胁,这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危机。 首先是环境污染。为了追求过多经济价值,人类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我们的环境质量在降低,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在加剧,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之一。 其次是资源过度利用。2002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题为活着的地球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到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树木种类减少15%。可见,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保护资源已刻不容缓。 第三是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已经成为全人类思考的问题。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比以前工业时期提高俩30%。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冰川消融,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等等现象说明,全球变暖的现实正在不断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 第四是能源危机。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人类对这些能源的需求量又相当大,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因此,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问题。国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更有甚者,人类有可能由于抢夺能源而引发战争。 第五是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过度采伐等现象的产生,严重破坏了地球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得地球上的物种越来越少,生物数量也在急剧下降。科学家通过考察发现,许多物种数量已经减半。英国剑桥环境保护监察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黑犀牛的数量已经从1970年的6.5万头减少到3100头。非洲象则从1980年的120万头减少到50万头,而在过去的100年间,老虎的数量减少类95%。 全球的环境问题已让我们悚目惊心,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吧!贫困问题 思来想去,贫困问题似乎是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的顽疾,21世纪仍是与现代这会相伴随的社会现象,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的首要的全球问题。 我们从全球范围看,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人类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统计称,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与此同时,由于发展不均衡和分配不合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悬殊日渐扩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拉大了。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客观存在着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以最富有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虽然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准,但在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上美国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为典型,已经成了困扰美国的一个社会顽疾。 消除贫困,始终是人类为实现社会公正、平等、正义的远大目标和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理想,人类多次向贫困宣战。然而,直到21世纪,尽管世界经济年年增长,社会财富日积月累,但贫困却在全球蔓延,消除贫困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问题中的首要任务。 令我们欣喜的是,1990年联合国制定的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这确实是一大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群众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问题,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联合国贸发会也就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发展战略、多边贸易体制改革、贸易与投资、缩小贫富差别、南南合作、加强贸发会议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应当是消除贫困的良药和妙方,愿我们共同为此而奋斗。爱滋病问题 爱滋病问题,更是一个凝重的话题,提及让人不寒而栗。艾滋病流行规模之大,罹患人数之多,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失之大,均已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幸免艾滋病的侵害。更为严重的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势头还在迅猛上升,尤其是南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普通人群中的低感染率往往掩盖了艾滋病毒在高危人群中迅速扩散这一真相。 下面是从网络上搜寻的一组数据: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已经夺去了3100万人的生命。仅在2003年就有3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又有约5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在2003年底的世界总人口中,估计有4000万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其中约300万是儿童。从这组数据看,爱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防治爱滋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障日益增多的爱滋病感染者的人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元月全球高峰会议提出了爱滋病防治方案,并且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爱滋病日”,协助世界各国发展爱滋病疫情防治策略,同时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提出关注爱滋病的呼吁。2005年至2007年爱滋病日的主题均是“遏止爱滋,履行承诺”。 爱滋病流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使劳动力丧失,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爱滋病流行使得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卫生资源被大量耗费;爱滋病流行导致贫困人口增加,加大贫富差距,造成大批的孤儿,增加社会负担;爱滋病流行导致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降低。 这样看来,爱滋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我国对爱滋病的控制采取的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同时,要标本兼治。控制爱滋病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进行卫生宣传,用科学的知识武装思想。同时,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控制爱滋病的社会环境,提倡社会对爱滋病人的关怀,平等对待爱滋病人,尊重他们的权利,降低他们传染他人的危险。人类面临的五大严重危机 2008年9月5日,在德国北部风景如画的小城普伦(Ploen),众多精英人物齐聚一堂,共同商讨人类面临的一些挑战。他们之中有经济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等等。德国电信(T-Mobile)首席执行官莱尼奥伯曼(Rene Obermann),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和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以及前联邦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也出席了会议。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丹尼斯斯诺尔(Dennis Snower)表示:“我们想尽自己所能为世界做一些好事。”会议主题包括贫富差异、教育、生态、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美国卡耐基研究所全球生态部主任克里斯-菲尔德(Chris Field)说:“现在我们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而来自汉堡的高级官员迪特尔-波莫瑞宁(Dieter Pommerening)则预测说:“如果我们不解决能源将近枯竭的问题,在未来50年中,也许地球上还能生存的,只有20亿人。” 人类到底将面临哪些严重挑战?与会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民主表决”并进行了排名。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问题“榜上有名”。它们分别是:1.能源危机和气候剧变2.国家纷争3.人口增长4.男性主导5.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下面,让我们逐一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1、能源危机和气候剧变 人类对于能源永远有一种不能满足的“饥渴”。目前,我们使用的能源80%取自天然气或是石油,也就是说化石燃料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而能源的不断减少会限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还会引起气候剧变。“我们必须要在达到气候可以承受的关键点之前转变方式。否则等到超过了,便不可能再回头了。这就好比我们面前有一块礁石,再多走一步,我们就要触礁了。”这是来自罗马可再生能源协作组织项目经理格尔哈德柯尼斯(Gerhard Knies)的警告。他还说:“想要脱离石油和天然气,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人们既要争取实现更好的生活,有足够的食物,足够好的医疗保健条件,与此同时也要防止气候剧变这才是挑战所在。也就是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要保证能生产廉价的能源,以便让经济进一步发展。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总结道:“未来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化石燃料、原子能和可再生能源,而其中第一部分的比重将会逐步减少。” 2、国家纷争 多哈、京都、巴厘这些名字是国际气候政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字。2006年起草的多哈宣言将重点放在促进能源安全、能源研究和评估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上,但并没有就国家间的能源贸易制定出更好的规则。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即将于2012年失效。针对这一情况,2007年12月15日,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国际机构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艰难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厘岛路线图”,这为“后京都时代”人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指明了方向。尽管这项集体议案产生了,但是它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的调整和其初衷相差甚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国际社会分歧明显。科学家认为,各国是否能够就一个目标达成统一意见对二氧化碳减排计划影响重大。人类的困境在于:很多国家只愿意签署那些对他们有利的协议;一些国家不愿意履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义务,因为这会影响很多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减小种植业补助的方案也让很多国家不快,因为这会减慢国内的农业发展。 3、人口增长 人口正在以难以抑止的速度增长。20世纪后50年,世界人口数量激增,年平均增长率近2%。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700万,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占这些新增人口的一半。与此同时,很多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正面临枯竭。石油经济的润滑剂就快要用完了。汉堡高级官员迪特尔波莫瑞宁(Dieter Pommerening)是这次会晤的发起者之一,在他看来:“(人类的未来)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50年之后地球上只有20亿人口生存,二是寻找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4、男性主导 不仅仅是在很多贫困国家,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男性也是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女性在学历等方面遭受歧视,这种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