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鼻腔炎症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_第1页
(医学课件)鼻腔炎症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_第2页
(医学课件)鼻腔炎症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_第3页
(医学课件)鼻腔炎症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_第4页
(医学课件)鼻腔炎症性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鼻科学,第二篇,2,第七章鼻腔炎症性疾病,3,第一节急性鼻炎急性鼻炎(acuterhiniti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多见。,4,病因:飞沫处在某种不利因素病毒人体鼻部感染|直接接触或食入(全身因素局部因素)|鼻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5,1、局部因素:1)、鼻部慢性疾病2)、邻近部位的疾病妨碍了鼻腔通气引流,影响鼻腔生理功能,致使病原体在鼻腔内得以生长繁殖。,6,2、全身因素:1)、受凉、过度劳累、营养不良;2)、烟酒过度;3)、其它全身慢性疾病(心、肝、肾)影响了全身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过程,造成鼻粘膜免疫功能下降,即纤毛运动障碍,SIgA减少等。,7,病理:,病理,末期,急性期,初期,恢复期,8,(12天):鼻粘膜血管痉挛,腺体分泌减少。(45天):粘膜中血管和淋巴管迅速扩张,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初期,急性期,9,粘液中单核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并渗出于粘膜表面,加上上皮细胞和纤毛的坏死脱落。上皮新生,粘膜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期,末期,10,临床表现:(一)早期:症状几小时或12d,鼻内干燥,灼热感或异物感且痒,打喷嚏,全身不适。检查鼻粘膜干燥。,11,(二)急性期:症状:1、鼻塞;2、水样鼻漏;3、嗅觉减退;4、闭塞性鼻音;检查:鼻粘膜呈弥漫性充血、肿胀,鼻腔内充满水样或粘液性分泌物。,12,(三)末期:症状:粘脓性鼻漏,不易擤出。检查:鼻腔内充满粘液脓性分泌物。(四)恢复期:各种症状逐渐减轻以致消失。整个病程经历710天。,13,并发症:*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鼻前庭炎。,14,鉴别诊断:*流感*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传染病*鼻白喉,15,预防:1、增强机体抵抗力;2、避免传染。,16,治疗: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17,1、全身治疗:多饮水,清淡饮食,疏通大便,注意休息。(1)发汗:早期用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如生姜、白糖。(2)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中联强效银翘片等。(3)全身应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或可疑并发症时用。,18,2、局部治疗:(1)、血管收缩剂滴鼻:如1%(小儿用05%)麻黄素生理盐水,必通等。(2)、穴位针刺:如迎香、鼻通穴。,19,第二节慢性鼻炎慢性鼻炎(chronicrhinitis)是一种常见的鼻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转化而来。慢性鼻炎以鼻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反复发作或持续为特征。,20,病因:(一)、局部因素: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转化慢性鼻炎,这是重要的致病原因。,21,2、由于邻近器官病灶长期刺激和影响的结果,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3、医源性,鼻腔用药不当或为时过久,如长期滴用滴鼻药。,22,(二)、职业及环境因素: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如水泥、煤炭,鼻粘膜受到理化因子的刺激和损害,可造成慢性鼻炎。,23,(三)、全身因素:1、某些慢性疾病,引起鼻粘膜血管长期淤血或反射性充血;2、营养不良;3、内分泌失调;4、烟酒嗜好或长期过度疲劳;5、另外,细菌和病毒与本病的病因学关系,目前尝有争议。,24,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类型:,25,一、慢性单纯性鼻炎【病理】: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基于鼻腔血管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交感神经呈相对抑制状态,而致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形成一种以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26,【症状】:(一)、鼻塞:特点:1、间歇性:白天或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2、交替性:侧卧位时,居下侧的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3、单侧性:,27,(二)、多涕:常为粘液性,继发感染时出现脓性分泌物。,28,【检查】:(一)、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最为突出,用药收缩良好。(二)、鼻腔内有较粘稠的粘性分泌物,多聚集于鼻腔底部.下鼻道或总鼻道。,29,【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排出分泌物。(一)、全身治疗:1、消除致病因素,锻炼身体;2、鼻炎片,霍胆丸等。,30,(二)、局部治疗:1、1%麻黄素+5%弱蛋白银交替滴鼻;2、0.5%普鲁卡因作下鼻甲前端粘膜内封闭或穴位封闭,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31,二、慢性肥厚性鼻炎【病理】: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鼻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32,【症状】:(一)、多为持续性鼻塞,双侧性。有闭塞性鼻音,嗅觉可减退。(二)、鼻涕呈粘液性或粘脓性,不多,不易擤出。(三)、若下鼻甲后端肥大,压迫咽鼓管口可出现症状。,33,【检查】:(一)、鼻粘膜肥厚,增生,用药不易收缩。(二)、鼻腔底部或下鼻道内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34,【治疗】:(一)、下鼻甲粘膜尚能部分收缩者:1、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50%G.S,80%甘油,1毫升,每周一次;2、冷冻疗法;3、激光疗法,CO2,YAG(粘膜下照射);4、微波。,35,二、下鼻甲粘膜不能收缩者:手术疗法:1、粘膜肥厚者:作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原则上不1/3;2、骨性肥大者:作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36,37,38,单纯性鼻炎与肥厚性鼻炎鉴别要点,39,萎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atrophicrhinitis):是一种发展缓慢的常见的鼻腔疾病,女性青年患此病较多。特征:鼻粘膜萎缩;嗅觉减退直至消失;鼻腔内结痂形成。,40,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继发性,原发性,41,一)、原发性:过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某些特殊细菌感染(如臭鼻菌),营养不良(如VitA.B2.D.E缺乏),遗传因素有关。学说虽多,但无定论,近年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发现萎缩性鼻炎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42,(二)、继发性:此类病因基本明确,可由很多局部因素引起。(1)鼻腔疾病:如肥厚性鼻炎因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影响鼻粘膜血液供应有关,或因鼻腔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43,(2)环境因素:长期生活于空气污染或多粉尘的有害环境,鼻粘膜受损而继发萎缩;(3)鼻腔放疗后,或手术损伤过多的鼻粘膜;(4)特殊传染病,如鼻梅毒,结核对鼻粘膜的损害,往往出现鼻粘膜糜烂,结痂等。,44,病理:1、鼻粘膜呈慢性炎症改变,上皮变薄,纤毛脱落,细胞变形,逐渐变为鳞状上皮。,45,2、后期:粘膜及鼻部血管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导致血循环障碍,影响局部营养。粘膜下固有层呈纤维化,腺体及杯状细胞萎缩,从而使鼻粘膜干燥,纤毛消失,分泌物干结成痂。3、重者骨质萎缩,尤以下甲为甚。,46,症状:1、鼻咽干燥感,由于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2、鼻出血,粘膜干燥,或用力擤鼻,或干痂脱落出血;3、鼻塞,脓痂堵塞鼻腔致通气障碍,多因鼻腔神经萎缩,感觉迟钝,产生主观性误觉鼻塞;,47,4、嗅觉减退,由于嗅觉细胞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5、头痛,头晕,由于鼻腔宽大吸气时冷空气刺激或脓痂堵塞鼻窦开口继发鼻窦炎所致;6、恶臭,因臭鼻杆菌感染,脓痂中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多为他觉性。三臭之一!,48,检查:(1)鞍鼻,即鼻梁宽而平,因自幼发病影响鼻部发育;(2)鼻腔检查:鼻腔粘膜干燥,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宽大,大量灰绿色脓痂充塞其内;(3)咽喉部粘膜可有同样改变,萎缩病变向下发展所致。,49,诊断:萎缩性鼻炎因具有较特殊的症状与体征,故诊断较易,但需注意与晚期梅毒、鼻结核相鉴别。,50,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多采用局部和全身综合治疗。原则:清除鼻腔,湿润粘膜,抗菌消炎和防腐除臭以达到改善和消除症状的目的。,51,1、全身治疗:维生素疗法:一般认为维生素A有保护粘膜上皮及增强结缔组织抗感染的能力。(1)VitA5万10万ui.m有保护粘膜上皮作用或口服鱼肝油2粒t.i.d.(2)VitB210mgt.i.d.有促进组织细胞代谢的作用。,52,(3)菸酸50100mgt.i.d.饭前半小时口服。(4)胎盘组织液2mli.m.有增强病变组织的收和再生能力和激发局部免疫功能等作用。,53,2、局部治疗:(1)鼻腔冲洗,简单.经济.有效,无菌温热生理盐水冲洗,或自行吸入经口吐出。(2)滴鼻药,可选用滋润粘膜软化痂皮和抗菌消炎的药物。复方樟脑薄荷油,10%清鱼肝油,50%蜂蜜,液体石蜡,1%S.M(能抑制杆菌生长),50%葡萄糖(能刺激腺体分泌增加),1%新斯的明(可使粘膜血管扩张)。,54,3、手术:对久治无效者可试行手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