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_第1页
文科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_第2页
文科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_第3页
文科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_第4页
文科教学中的一点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 科 教 學 中 的 一 點 思 考文科生為什麼差?為什麼難教?如何教?如何評價?湖北省麻城市第一中學 雷紹金 438300Email:在全國上下大力推進新課標的關鍵時期,各地按照教育部門要求在扎扎實實地開展新課標的培訓,貫徹新理念,探討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模式,應試教育模式的方式方法的改變成為一線教師必學的一門課程,在學習中休息閒聊時,一些老師抱怨地說“老師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難教”,而文科班的有些老師甚至說“文科生差,文科生難教,如何如何辛苦等”。而在抱怨之後往往思考一個問題:“文科生為什麼差?為什麼難教?如何教?如何評價?”。就此話題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一, 如何看“文科生為什麼差?為什麼難教?”這個觀點“文科生為什麼差”中的差字我認為要加一個引號,我認為文科生差不差關鍵在評價者,取決於怎麼樣去評價,新課標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不同人用不同的評價標準,結果肯定不一樣。而傳統教育模式通常把成績作為評價的主導因素,甚至作為唯一因素,自然就有差和好之分。通常老師說學生好與差,往往是這一類,就從這一類言論而言,造成“差”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從“差”的根源來說,文理分科時指導思想不科學是“差”的一個因素。科學的文理分科應該把有文科特長,有學文科願望的學生作為文科選拔的對象,讓其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成人成才,打下堅實基礎,實現美好人生。現實當中分科並非如此,存在問題很多。其一是選擇分科時間不恰當。據我所知,好多學校在學生進入高中未學滿一年就進行文理分科,時間過早,學生還未完全把握高中課程的特點和學習方法,文理科的優勢還未完全顯示出來,必然在選擇文理科的時候有點茫然,難以取捨,不能科學合理地進行抉擇,因此就出現一些怪現象,分科一段時間以後就有一些學生終止學理科(或文科)去學文科(或理科),寶貴的學習時間浪費了。而在文科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常用理科理論知識解釋地理原理。分科過早導致缺乏理科思維,增加教學難度,這可能是地理成為文綜瓶頸的原因之一吧。分科過早埋下“差”的根源,人為製造教學難度。其二是缺乏理性,把文理分科看成是給理科班減負。理科班的班主任往往把成績差、行為習慣差、或者看著不順眼的學生想方設法往文科班裏送,而把有文科特長、理科成績一般,但“遵紀守法”且有讀文科意向的學生死死留住。做法嚴重不合理:一,違背分科的真實目的和科學性。二,增加文科班的管理難度,不利於學生成長。三,剝奪了學生擇班的權利,違背了學生和老師兩個都是主體且平等的基本原則。不僅如此,嚴重的可能因此誤人子弟,終身遺憾。人為埋下“差”的禍根,難教可想而知。從以上所述來看,造成“差”的因素主要是人,人思考問題不全面,不合理,自私的行為,對教育方針、目的的片面理解、曲解是造成“差”的根源。從新課程標準來看,說學生差首先就是錯誤的,是對學生評價不科學帶來的結果,是以成績取人,是以偏概全,不懂教育的本質。學生分為好生和差生嚴重違背教師道德行為規範和教育法規,這個錯誤必須糾正。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是多方面的,張三成績比李四差一些,但懂事、樂於助人、正義感很強,你說誰好誰差。其實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人無十全十美。古語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注重“傳道”和“解疑”,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傳授學習方法而不是傳授學習的內容。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先成人後成才,如果不能成人,那麼成才又有何用。例如:中央電視臺道德與法節目的案例,某高校一位化學系高材生,他的專業學的很好,達到精通的程度,畢業後想一夜致富,自己製造制毒試驗器具,生產毒品,禍國殃民。他不僅沒有造福一方,反而把自己送進牢房。未成人而成才,反受其害。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評價,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只注重知識而忽略了過程、方法、態度和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因此,用學習成績單方面評價學生是不合理的,但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雖然國家三令五申不搞應試教育,搞素質教育,但是執行舉步維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錯綜複雜。實質上,教育的成敗衡量標準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心理成長、文化素質成長等。人無完人,人格健康,教育就成功了一半;避其所短,揚其所長,貢獻社會,教育就成功了。如果非要用好與差評價學生,那麼每個學生既是好生,又是差生,顯然用好與差評價是錯誤的。課標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求要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基礎上,關注對學生價值判斷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人生規劃能力形成狀況的評價。在教學活動和學習評價中要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例如:地理學習評價應發揮其激勵與發展功能,使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地理學習水準。老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並給予必要、及時、適當的鼓勵性評價,既要看到優秀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注重個性評價、積極鼓勵評價。二,應該怎樣教育文科生,應該如何評價。舊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老師要求怎麼做,學生就怎麼做。而新課程標準中,老師和學生都是教學主體,人格上是平等的,是互助的,更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老師要在高中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和富有個性地學習,可以有意識加強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引導。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高中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老師要想把每一個都培養成優秀學生,我認為還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採用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方式,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滿足學生不同需要的學科學習需求”,教學中這個理念的體現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瞭解學生,尊重學生,從做普通朋友做起。有很多學生進入文科班的時候成績很一般,最終成為優秀學生。一方面是其非常努力,另一方面善於交往,師生相處很融洽,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老師知其所想,知其所需,便於及時溝通和協調。這樣融洽的師生氛圍,不僅便於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利於文化素養的養成,理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達到既培養了健康人格,又傳授了知識。課程標準中的大量內容需要學生運用理性思維,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是達到這些標準重要途徑。老師可以採用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觀點、對問題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質疑,在積極和老師或同學辯論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些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同時有利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切忌不明事理,有一點小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批評一通。這樣學生稚嫩的心靈受到嚴重傷害,嚴重的可能導致其病態發展,一發不可收拾。在此舉兩則家庭教育案例,大家可能有所收穫。一則是杭州的一個家庭,正處在青春期的一男生和一女生相愛了,雙方家長知道以後,對自己的子女大加指責,說其如何如何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如何如何不懂事,並要求趕緊分手。結果雙方子女不僅沒有分手,還在外面租房把小孩生下來了。二則是北京的一個家庭,父親在外地工作,女兒和母親在一起生活,平時女兒都很乖,一天女兒回來,低著頭一語不發,眼淚不停地流。母親關心地問:“好女兒今天怎麼那?那裏不舒服嗎?快對媽媽說”,女兒哭泣一會後停下來,對母親說:“媽媽,我懷孕了”,母親大腦頓時一片空白,心理很是老火,但是媽媽沒有吼女兒,平靜一會後對女兒說:“不怕,孩子,媽媽明天帶你去醫院”,第二天媽媽帶她到醫院,母親在病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順利地讓女兒做了人流手術,並主動向老師以女兒生病為由請半個月假。後來這個孩子考上全國某著名高校。兩則不同的案例,兩種不同的結果。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學生犯錯時要耐心、及時疏導、積極引導,讓其迷途知返。既要做好老師,又要協調好學生家庭成員關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家庭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有些家長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長時間見不到面,對子女的學習和心理成長不了解,而十四五歲的孩子的思維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對一些現象沒有是非觀,如不及時引導,可能容易走向誤區,把握不住正確方向;有些家庭因為種種原因而破裂,如:父母離婚、單親家庭、父母有的被勞教等,這些家庭的孩子無人管,或者管的少,有的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存在嚴重的代溝等等。這些孩子問題很多而且複雜多變,往往把握不准自己的方向,人生目標不明確,心理問題很嚴重,教育難度很大。這樣的孩子的教育成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老師時時刻刻關注,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交流,溝通過程中情感的培養往往是主要的,師生情感建立起來以後,知識學習和過程的養成就不難了。這方面的教育培養的案例有成功有失敗,還需要不斷摸索和探討。總之,教育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從教育的發展開始,學生就在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作為主體,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當學生都變了老師不能用舊的教條來要求學生、評價學生;從教育的發展開始,環境就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過去的方法、過去的形式,都是因為過去的學生而使用的,而今天改變了後,老師不能使用過去的方法和教育環境了,要適時調整;從教育的發展開始,我們就界定了學生的發展方向,可是面對今天的這個多元的、自由的社會,選擇多樣,思想開放的社會,老師要適時的改變教學模式,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