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之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ppt课件.ppt_第1页
研究性学习之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ppt课件.ppt_第2页
研究性学习之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ppt课件.ppt_第3页
研究性学习之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ppt课件.ppt_第4页
研究性学习之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云中学研究性课题申报表,1,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开题报告,2,课题名称: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课题编号:导师:李庆刚成员:吴艳琪张銮箐戴振毅宋婧妍曹燕峰组长:吴艳琪班级:初二(5)班,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温室效应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通过该研究,希望人们能更正确的去了解温室效应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希人们能够更好的去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4,二、预期成果通过研究,了解温室效应目前的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三、研究方法观察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四、活动计划1.准备开题2.收集资料整理资料3.完成报告,5,五、课题论证在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对温室效应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其他人,从而从少到多,使人们都能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地球。,6,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青云中学初二(5)班,7,1.什么是温室效应。,3.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活有那些影响。,4.人类的应对措施。,2.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5.提倡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8,1.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9,2.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氟氯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10,二、臭氧层的消耗与破坏臭氧浓度较高的大气层约在距地表10-50公里范围内,在25公里处浓度最大,形成了平均厚度为3毫米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了防护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了调节气候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造成健康危害;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的平衡等后果。,11,3.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有那些影响。,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3)海平面上升,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12,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犹如一层棉被覆盖在地面上。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13,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温室效应对的危害.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14,3)海平面上升,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15,4.人类的应对措施,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16,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五、提倡使用新能源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Energy)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17,5.提倡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的14条建议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2、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3、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4、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5、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18,6、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和暖气的报复;7、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8、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9、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10、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11、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12、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13、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14、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