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括上述四家的看法:一致认为偏义复词是并列合成词的一种类型,是由两个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从古今汉语的语言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只说出偏义复词的共性,没有真实地反映偏义复词由于时代的不同,词义本身的变化而赋予的不同特性。现从偏义复词的结构、词汇意义等方面,对古今汉语偏义词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一)从偏义复词的结构上看古汉语偏义复词有二个特点:一是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由于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以单音词的连用为基础,它和其他的双音合成词一样,经历临时性的组合到凝固成词的发展变化。因此这类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同时即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请看下列例句:、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德,国家之基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左传桓公二年)、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史记游侠列传)、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盐铁论本议)、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诗经邶风绿衣)、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年不顺成,君衣布本,关粱不租,泽列而不赋,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岂有文章惊海内,漫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韩之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多人。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史记刺客列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汉书张汤传)例根据上下文义的相承关系,“国家”偏指“国”指晋国,“家”无义只起陪衬作用。例“国家”无偏义,“国”指天子统治的地方,“家”指诸侯统治的地方,作为单音词连用的“国家”均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有时“国家”也可分用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例“缓急”联系下文虞舜窘于井,伊尹负于鼎俎当偏指“急”就是急难的意思,“缓”无义起陪衬作用,是偏义复词。例“缓急”无偏义,“缓”指“缓和”,“急”指“急迫”,是单音词连用。例“衣裳”联系下文“采采衣服”偏指“衣”即“衣服”,“裳”无义起陪衬作用,是偏义复词。例“衣裳”无偏义,“衣”指上衣,“裳”指下裙,保留各自原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例“车马”偏指“车”,因“造”只能与“车”相照应,“马”是不能“造”只能“养”的,是偏义复词。例“车马”无偏义,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例“得失”根据上下文意偏指“失”即差错,弊端,是偏义复词。例“得失”无偏义,“得”指“成功”,“失”指“失败”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例作为偏义复词的“短长”由于两个词素结合不够紧,允许颠倒成“长短”,而“长”正与上文的“高”相照应当偏指“长”,专指长处功劳。按张安世的话,意思是不要自己夸张,所以“短”只起陪衬作用无义。特点二是陪衬语素不定位,时前时后。请看下列例句。、询谋得失,深遂夙愿。(王冰:内经素向经序)、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脏腑记叙)、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行)、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韩非子初见秦)、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刑法志)例“得失”偏在“得”义,意思是“收获”“失”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得失”偏向“失”,“得”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短长”只偏指“短”即短处缺点,“长”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短长”偏指“长”,“以为殊无短长”即认为很没有能耐。“短”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出入”偏指“入”,“出”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出入”偏在“出”,“入”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死生”只偏向“生”义,“死”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死生”偏在“死”义,“生”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利害”偏用“利”义,“害”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利害”偏用“害”义,“利”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上述十例都说明陪衬语素具有不定位时前时后的特点。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结构定型表现两方面:一是构成偏义合成词的每个字是语素,各语素之间结合得很紧,不容许随便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二是陪衬语素不再时前时后,而是固定的,不受特定语言环境所制约。比如“窗户”两个语素结合得很紧,不容许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其义偏指“窗”,陪衬语素“户”无义消失,位于“窗”的后面,只起陪衬作用。(二)从偏义复词的意义上看古汉语偏义复词在意义上的特点是两个语素都保留其作为单音词连用时的词汇意义,也就是说作为陪衬语素的意义并未消失,凝固成复合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完全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决定即随文释义,也就是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有时可从特定上下文词语的互相照应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可联系前后文句意的相承贯通上来确定偏义;有时也可从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却是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请看下面例句:、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汉书梅福传)、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远;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北朝民歌那呵滩)、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陆机:吊魏武帝文)、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如钟鼓不绝。(苏轼:石钟山记)、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辨,不能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曹操:薤露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曹操:却东西门行)例“仇”,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只偏指“逆”,“顺”无义起陪衬作用。例“疏”,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体。“书”,信。“疏”和下文“信使”不相照应,“书疏”显然偏指“书”,而“书”正与“信使”互相照应,这样“疏”无义起陪衬作用。例“始”和“归”意义上不相照应,而“终”与“归”正好照应,可见“始终”当偏指“终”,“始”无义起陪衬作用。例孟子是针对齐宣王以牛易羊衅钟之事发出责问的,前文未提到过禽,可见“禽兽”只偏指“兽”,“禽”无义起陪衬作用。例“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穰”无义起陪衬作用。例以山名石钟和文中以无射钟、歌钟比拟风水与山石相吞吐之声看,“钟鼓”显系偏指“钟”,“鼓”无义起陪衬作用。例孔子因谗被逐,墨翟因谗被囚,故“谗谀”偏指“谗”,统承前文“季孙之说”、“子冉之计”而言。例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同理例“车马”偏指“车”义,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例“沐猴而冠带”显系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中“沐猴而冠”一语,可见“冠带”之“带”仅为凑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例“行止”,谓飞行和栖止。雁只在飞行时列成队形,止宿时则聚在一起。可见“行止”当偏在“行”义。同时也为了适应诗歌音节需要,使句式工整,还是把不表义的语素“止”保留着。现代汉语偏义复词词义固定单一。表现在一、由两个语素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是固定的,不能随文而异,即不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表义语素定位,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语言环境中,自始自终都固定在某个语素上,不会发生忽此忽彼的随意状态。二、两个语素虽并列,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经消失,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动词“忘记”、“死活”、“离合”,形容词“好歹”、“缓急”等其义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忘记”偏向“忘”,“记”义消失;“死活”偏向“死”,“活”义消失;(反动派不管人民的死活。实际上是让老百姓死,不管老百姓活。)“离合”偏指“离”,“合”义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义消失;“缓急”多指“急”义,“缓”义消失。它们的特点是把两个语素并列起来,让一个语素的意义消失,这就造成了所谓偏义词,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为什么古今偏义复词具有这样明显的差异呢?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偏义复词都经过临时组合阶段的试用过程:由临时不稳定的单音词连用向凝固稳定的合成词的发展。其总的发展演变规律是()有的历代递相袭用,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个偏义复词。如国家、窗户、妻子等。()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之后,渐渐丧失生存能力而自行淘汰。如车马、园圃等。()有的既没有固定成词,也没有被淘汰,直至今日依然处于试用阶段。如成败、得失、利害、恩怨等。()二是随着词汇自身的发展,词和词组以及词和词素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国家”、“妻子”原是词组,后来变成了词;“民”、“众”原来是词,现在成了词素。我们研究词汇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要有历史主义观点,另方面又要分清古今界限。而古汉语偏义复词的特点,正好说明它处在临时组合阶段,内部结构不够稳定,其义也随文而异。到了现代汉语,这类词大都已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消失只起陪衬作用,其义就偏向一方而且是固定的,成为相对稳定独立、为大家所公认的单一明确的概念了。总之,通过对古今偏义复词不同特点的剖析,必定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注释:()朱星著古代汉语页。()解惠全主编古代汉语教程页。()宋学农主编古代汉语教程页。()周本淳主编古代汉语页。()引语言文字学年第期偏义复词成因初探作者钟如雄。(责任编辑林甘泉)字库未存字注释:原字加亚下加日原字广加禀d、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但词义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例如,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古代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园圃”的词义偏于“园”,“圃”字只作陪衬。 又如,史记文帝本纪:“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在句中表示“急难之事”,词义偏于“急”,“缓”字只作陪衬。 属于这一类的词还有:休祲“休”指吉兆,“祲”指妖气,战国策魏策:“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句中“休祲”指不祥的云气,义偏于“祲,“休”字作陪衬。得失史记刺客列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句中的“得失”义偏于“失”,“得”字陪衬。 作息“作”指劳作,“息”指休息,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句中“作息”义偏于“作”,“息”字陪衬。成败后汉书何进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句中“成败”义偏于“败”,“成”字陪衬。利害“利”指益处,“害”指害处,史记吴王濞传:“擅兵而别,多他利害。”句中“利害”义偏于“害”,“利”字陪衬。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句中“异同”义偏于异,“同”字陪衬。寒暑列子杨朱:“无羽毛以御寒暑。”句中的“寒暑”义偏于“寒”,“暑”字陪衬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都可以独立成词,以两个单音词的形式连用(这时候结成词组)。例如,盐铁论本论:“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句中的“缓急”就是一个词组,“缓”、“急”都有意义。又如,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句中的“得失”是一个词组,意为优劣,等等。因此,对这类组合,要细细体会特定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再确定它们是词组还是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公姥:意义偏“姥”) 2、昼夜勤作息(作息:意义偏“作”) 3、我有亲父兄(父兄:意义偏“兄”) 4、我有亲父母(父母:意义偏“母”) 5、逼迫兼兄弟(兄弟:意义偏“兄”) 偏义复词 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例三:言其厉害。(毛遂自荐)偏的还是利 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说明: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且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离开了特定语境,用作偏义复词的词就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节词。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崩”古代指皇帝死亡,“殂”指死亡,偏义在“崩”,“殂”是衬字。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偏义在“车”,“骑”是衬字。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偏义在“入”,“出”是衬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出入”偏义在“出”,“入”无义,在“出”字后作为陪衬语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偏义在“亡”,“存”是衬字。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因“造”只能与“车”相照应,“马”是不能“造”只能“养”的,所以“车马”是偏义复词,偏义在“车”。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狱中上梁孝王书):孔子因谗被逐,墨翟因谗被囚,故“谗谀”偏指“谗”,统承前文“季孙之说”“子冉之计”而言。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汉书张汤传):作为偏义复词的“长短”由于两个词素结合不够紧,允许颠倒成“长短”,而“长”正与上文的“高”相照应,当偏指“长”,专指长处,功劳。按张安世的话,意思是不要自己夸耀,所以“短”只起陪衬作用,无义。D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背记讲义
- 酸性燃料电池课件
- 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专项复习:首字母填空(含答案)
- 热点20 减负-2021年中考英语作文热点精彩范文
- CN120198048A 基于集装箱物流的多式联运端到端供应链协同管理方法
- 配镜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配网设计基础知识培训
- 2025版燃气设施改造升级与安全检测服务合同
- 2025版室内批白施工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合同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
- 高一学生手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廉政参观活动方案
- 律师事务所客户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件
- 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
- erp权限管理制度
- 2025年重庆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解读答案讲解(课件)
- 厦门垃圾分类题目及答案
- 湘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课 桑叶和蚕宝宝 课件T内嵌视频
- (中职)仪器分析技术(项目1-15)配套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