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1页
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2页
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3页
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4页
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上可以种植庄稼,供给植物水分和养分B土壤中没有生物C土壤都是软软的2 .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侵蚀给我们带来的灾害。A山体滑坡B山洪暴发C冲积平原3 . 蚂蚁一般会把窝建在( )。A水里B泥土里C岩石上4 . 杭州目前普遍将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厨房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小区垃圾桶如图所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属于可回收垃圾投入蓝色垃圾桶B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属于有害垃圾投入红色垃圾桶C一次性塑料餐盒、牛奶盒属于可回收垃圾,吃完后直接投入蓝色垃圾桶D尘土、残枝落叶、开败的鲜花等属于厨房垃圾,直接投入绿色垃圾桶5 . 具有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的地形特点的是( ).A高原B平原C盆地6 . 如下图所示的河床堆满了鹅卵石,则基本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7 . 沙尘暴现象是水土流失的具体表现,防止沙尘暴措施( )。A植树、种草B开荒种粮C砍伐树木8 . 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沙砾一粉沙一黏土一沙B黏土一粉沙一沙一沙砾C沙砾一沙一粉沙一黏土9 . 地核的半径约为( )千米。A3800B3300C340010 . 随着河流的流速变化,沉积作用的程度也各不一样,那么( )最容易发生沉积作用。A下游B中游C上游二、填空题11 .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_。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_、_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12 . 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都是地球表面常见的_。地球的内部从内到外可以分成_、_、_三部分。13 . 地核主要是由_和_组成的。14 .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_)年(_)月(_)日,震级为(_)级。15 . 土粒间的空隙最小的土是(_);土粒间的空隙最大的土是(_)。A、砂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16 . 含有(_)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_)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17 . 土壤中有大颗粒的(_)、中等颗粒的(_)和细小颗粒的(_)。A黏粒B粉粒C沙粒18 . 卵石是岩石风化形成的,形状是_或_,表面_的共同显著特征。19 . 沉积的先后顺序是,(_)的先沉积,(_)的后沉积。20 . 我们做“火山爆发”实验,用的是_实验法;做“馒头发霉”实验,用的是_实验法。三、判断题21 .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_)22 . 制作简易雨量器时,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_)23 . 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_)24 . 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和磁力等提供的信息来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索 (_)25 . 地球的内部在不断发生变化。(_)26 .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_)27 . 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_)28 . 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因暴雨袭击而受到的灾害。(_)四、连线题29 . 把下列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用线连起来。细菌靠腐烂的生物为生花栗鼠在土壤中群居蚂蚁腐殖质的主要来源蜗牛和甲虫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植物的根和茎生活在土壤洞内30 . 把地形的名称和相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高原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山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平原起伏很大,坡度陡峻盆地坡度较缓,海拔不高丘陵地面开阔,海拔较高五、实验题31 . 我们曾就“雨水对土壤侵蚀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首先进行了研究计划的制定。我的研究计划研究问题降雨量大小对土壤侵蚀有什么影响我的猜测(_)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_)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_)32 . 科学探究题。科学课上,同学们为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做了以下实验:实验: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如图1所示)。图1图2实验: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如图2所示)。实验:向杯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如图3所示)。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图3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探究的是_作用引起岩石的变化。(2)实验探究的是_作用引起岩石的变化。(3)实验探究的是_作用引起岩石的变化。(4)三个实验都可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_。(5)以上实验说明_。第 8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