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_第1页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_第2页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_第3页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_第4页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一、概述,二、胶囊剂的制备,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第一节胶囊剂,1.定义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2.囊材:明胶、甘油、水以及其他的药用材料,一、概述,3.胶囊剂特点,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4.不宜制成胶囊的药物,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囊壁溶化)易风干的药物(囊壁软化)易潮解的药物(囊壁脆裂)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局部药量很大),5.分类,硬胶囊(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肠溶胶囊,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将一定量的液体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赋形剂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乳液或半固体,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制得。,硬胶囊或软胶囊经药用高分子材料处理或其他适宜方法加工而成。,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二、胶囊剂的制备,药物+辅料,空胶囊,填充,硬胶囊剂的生产流程:,(一)硬胶囊剂的制备,套合,封口,包装,成品,abcde图1胶囊剂填充物形式图a:粉粒状b:颗粒或小丸c:粉粒+片剂d:颗粒+胶囊e:半固体制剂,药物填充形式,1.空胶囊的制备,(1)空胶囊的组成=明胶+附加剂,明胶:A型明胶、B型明胶。增塑剂: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增稠剂:琼脂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遮光剂:二氧化钛(2%-3%)着色剂:食用色素等美观便于识别防腐剂:羟苯酯类等防止霉变,(2)空胶囊制备工艺,a:普通型b:单锁口型c:双锁口型图2.空心胶囊类型示意图,硬胶囊制备工艺:(制坯)生产:自动化生产线环境:温度10-25,湿度35-45%,洁净度10000级。,溶胶,蘸胶,干燥,拔壳,切割,整理,(3)空胶囊的规格与质量,8种规格:000,00,0,1,2,3,4,5(0.15ml)号,2.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1)物料的处理与填充,填充药物有手工和自动填充机法两种,图3.手工填充空心胶囊示意图,图4.胶囊模具,图5.硬胶囊药物填充机示意图,图6.空心胶囊规格与体积关系图,(2)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1.试装、经验(一个剂量使胶囊装满的最小规格)2.已知堆密度和重量,(2)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封口:涂胶法锁口。明胶液:明胶20%+水40%+乙醇40%,3.整理和包装,(二)软胶囊剂的制备,1.影响软胶囊成形的因素(1)囊壁组成的影响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2)药物性质与液体介质的影响(3)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重量即:1g固体药物制成软胶囊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2.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滴制法()压制法,各种软胶囊,药液贮箱定量控制器,明胶液贮箱滴头,胶丸出口胶丸收集箱,冷却箱,液状石蜡贮箱,冷却管泵,软胶囊滴制法生产过程示意图,()滴制法,()压制法,自动旋转轧囊机旋转模压示意图,图软胶囊(压制法),图软胶囊(压制工作部件),(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1.明胶+甲醛甲醛明胶,失去与酸结合的能力2.给胶囊壳“包衣”3.给内容物“包衣”,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一)质量检查胶囊剂的质量应符合药典“制剂通则”项下对胶囊剂的要求:1.外观胶囊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2.水分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出9.0%。,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3.装量差异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平均装量为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0.3g或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7.5%)。4.崩解时限胶囊剂作为一种固体制剂,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不再检查崩解度。,(二)包装储存一般应选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玻璃容器、透湿系数小的塑料容器和泡罩式包装在25、相对湿度60的干燥阴凉处,密闭贮藏。,第二节滴丸剂和膜剂,一、滴丸剂,滴丸糖丸小丸,丸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丸剂,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一)概念与特点,滴丸剂的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工艺条件易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可增加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稳定性;液态药物固化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可起到延效作用。,(二)常用基质,基质:水溶性:PEG、肥皂类、硬脂酸钠、甘油明胶、泊洛沙姆脂溶性: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冷凝液:水溶性:水、乙醇,适用于脂溶性的基质非水溶性: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适用于水溶性基质,(三)制备方法,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制备要点:,适宜的基质滴管内外口径恒温、恒压及时冷凝,(四)滴丸的质量检查,外观要求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黏连现象,表面无黏附的冷凝液。重量差异溶散时限普通滴丸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60分钟内全部溶散,1.芸香油滴丸处方芸香油200ml硬脂酸钠21g虫蜡8.4g纯化水8.4ml,2联苯双酯滴丸处方联苯双酯1.5g3.75g聚乙二醇600013.35g33.375g聚山梨酯800.15g0.375g共制1000粒1000粒,【实例分析】滴丸制备分析,讨论:芸香滴丸剂的制备流程。联苯双酯制成滴丸剂后,疗效为什么可以提高?,滴丸剂中的药物高度分散于基质,所以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联苯双酯滴丸剂,其剂量只需片剂的1/3。,微丸,一、概述微丸剂是指由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制成快速、慢速或控制释放药物的微丸,一般填充于硬胶囊中、袋装或制成片剂后服用,如速效硝苯地平微丸、苯丙胺缓释微丸和消炎痛控释微丸等。,主要特点:药物在胃肠表面分布面积增大,生物利用度高,局部剌激性减少;属于多剂量剂型,可由不同的释药速度的多种小丸组成;基本不受胃排空因素影响,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较均匀,个体间生物利用度差异小;微丸含药百分率范围大,可从容1%至95%以上;制备工艺简易。,二、微丸的组成微丸通常由丸芯和外包裹的薄膜包衣组成。根据薄膜衣在体内的溶出机制不同,微丸可分为可溶性薄膜衣微丸、不溶性薄膜衣微丸和有微孔的不溶性薄膜衣微丸等。,三、微丸的辅料丸芯的主要辅料有稀释剂和粘合剂;用于薄膜衣的辅料有成膜材料、增塑剂,有的还需加入一定量的致孔剂、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常用作丸芯或包衣的辅料有蔗糖、淀粉、糊精、蜂蜡、脂肪酸、虫胶及聚乙烯醇、聚维酮、甲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常用的增塑剂有:柠檬酸三乙酯、甘油三醋酸酯、苯二甲酸二乙酯、蓖麻油、油酸等。常用的致孔剂有:甘油、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微晶纤维素、糖类、羧甲基纤维素、碳酸盐、碳酸氢盐及氯化钠等。近年有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乳酸、聚氨基酸、聚羟基乙酸、聚(烷基-2-氰基丙烯酸酯)等制备微丸。,四、微丸的制备早期:匾滚丸法、糖衣锅泛制工艺等。现在:离心抛射法、沸腾床制粒法、喷雾制粒法、喷雾冻结法、振荡滴制法、成球法和在液体介质中高速搅拌旋转制作微丸等方法。,制丸机,二、膜剂,(一)概述,定义: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可口服、口含、舌下给药、眼结膜囊内、阴道、外用。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层膜、多层膜、夹心膜。一般厚度0.1-0.2m,面积为口服1cm2,眼用0.5cm2,特点:药物在成膜材料中分布均匀,含量准确,稳定性好;普通膜剂中的药物的溶出和吸收快;制备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尘飞扬;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载药量小,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重量差异不易控制,收率不高。,(二)成膜材料,条件:(1)生理惰性,无毒,无刺激;(2)性能稳定;(3)成膜、脱膜性能好;(4)用于口服、腔道、眼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外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能迅速完全释放药物;(5)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成膜材料的种类(1)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琼脂、淀粉、糊精特点:可降解或溶解,但成膜性能较差,常与其他材料合用。(2)合成高分子材料:PVA;EVA;纤维素衍生物类特点:成膜性能优良,成膜后的强度与柔韧性均较好。,(三)膜剂制备工艺1、膜剂处方主药0-70%(W/W)成膜材料(PVA等)30-100%增塑剂(甘油、山梨醇)0-20%表面活性剂(T-80、十二烷基硫酸钠)1-2%填充剂(CaCO3、SiO2、淀粉)0-20%着色剂(色素,TiO2等)0-2%(W/W)脱膜剂(液体石蜡)适量,2、制备工艺,(1)匀浆制膜法,本法常用于以PVA为载体的膜剂,2、制备工艺,(2)热塑制膜法,药物细粉,成膜材料颗粒,混匀,热压,成膜,成膜材料,热融,加入药物细粉,溶解或混合均匀,冷却,成膜,1,2,(3)复合制膜法,不溶性热塑性成膜材料有凹穴的底外膜带和上外膜带水溶性成膜材料含药的内膜带剪切底外膜带的凹穴干燥盖上外膜带热封即成。,应用:缓释膜剂。,硝酸甘油膜剂硝酸甘油100gPVA(1788)820g甘油50g二氧化钛30g乙醇适量蒸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