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市高三语文期末考试作文阅卷标准解读,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陈中2018-02-03,试题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无声的中国,命题依据,1.同期中调研一样延续江苏省命题的风格:提醒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关注和思考;2.区别于期中调研材料关于现象的叙述,本则材料采用中心句加举例说明的形式。,材料理解,本次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中国人性情中有“调和、折中”的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开窗”这一事例对前面的观点进行说明。因此立意的依据在第一句,即对“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判断和分析。,调和,折中,调和:配合得适当:色彩雨水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从中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他认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没有的余地折中: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立意方向,1.反对:否定中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2.赞成:这是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具体表现,可以调节矛盾、促进和谐这是一种交流策略,可以更快地达成目标,反对调和,否定中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娜拉走后怎样,反对调和,反对调和,反对妥协,让步。激烈的主张、坚定的改革(改变)要有原则和底线,不能无原则让步不要总是云淡风清,要有刀光剑影不要总是佛系青年,要有青春热血不要总是模糊是非,要能恩怨分明在酒楼上我一个也不宽恕,赞成调和,这是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具体表现,可以调节矛盾、促进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适度妥协,兼顾各方利益。中庸: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判分原则,能对“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进行判断,并符合基本立意方向,即可认定为审题准确,为四类卷基本条件。如果能有清晰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三类卷基本要求。如果能从文化、心理角度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一、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如果忽略中心句“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只关注“无声”等非关键词,则视为五类卷。与材料无关、文体混乱、思想低俗视为六类卷。,升档依据,议论文在确认主旨的基础上,要依据材料是否成为观点的有力支撑,是否能进行理性分析,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得体等情况进行评判。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一个评分等级;有三个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两个评分等级;四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就可提升三个评分等级,作文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升档依据,记叙文要看是否将主旨蕴含于故事的叙述之中,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叙事波澜等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方法运用是否贴切自然。鼓励文体多样,感性表达和理性分析并重,对于故事设计合理、描写饱满细腻者,可鼓励;对于文体创新应该鼓励。对于宿构、套作,文化类散文结构混乱、无病呻吟者,可严控判分。坚决制止胡编乱造、内容空洞、情感虚浮的不良文风。,抄袭,抄袭试卷中阅读材料的20分以下歌手香菱学诗背后,恰恰是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抄袭优秀作文的25分以下区分抄袭和化用,作文试评,选择8份作文先定类别后定分数,1中国人的折中,1节引用材料中心句开头,朴素,稍拙2-4节从布置作业和砍价两方面谈折中,正确5-6节折中可以是中国人的优点7-11节折中是绕弯,是国人的不足中途易辙分析苍白结尾乏力四类中下,2球鞋不打折,1-2节:老王是个老北京(扬州)3节:老王买菜还价有经验。4-5节:老王给孙子买鞋(运动鞋-布鞋)。6节:老王给孙子鞋(嫌-扔-穿)。7节:老王对砍价的思考折中的意思还是有的。平铺直叙,装老成,描写弱。四类卷中,可剪裁,3调和有道,1提出观点:调和需要行之有道2调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3适时的调和可以使矛盾最小化(蔺-秦)4辩证-调和需要有原则(钉子户)5调有道,方得和(好)题目稳妥,字清晰,层次简明层次过简,首例弱,次例分析不够三类中(题目、尾句),4拒绝调和,1-2拒材料分析出国人惯性大3调和中带来了国耻4五四青年-王安石5五四青年游行示威6-9深入折中本质-胆怯-害怕孤独-弱小灵魂10五四青年要团结,我们拒绝调和浮观不明觉厉,细思极恐三类中下剪裁,5调和的陷阱,1梁启超言有文化2-3调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4调和的陷阱-满清求和檀渊之盟5调和的本质怯6走出陷阱的方法-梁启超-直7收束全文-屋顶被拆掉之前开窗文气充沛有思想二类上,6乾坤有太极,1太极中的调和2舌尖上的调和3国人为人处世风格调和4原则外圆内方王安石-曾国藩5太极调和不失底色6-7调和要有底线8太极收束全文意象鲜活2-4节展开分析稍弱二类中,7重建调和意识,1自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